童謠:貝多芬作曲——歡樂頌

2021-01-18 太平洋親子網

童謠:貝多芬作曲——歡樂頌

2014-12-25 12:28:30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歡樂頌》,又稱《快樂頌》(德語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國詩人席勒所寫的詩歌。貝多芬為之譜曲,成為他的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的主要部份,包含四獨立聲部、合唱、樂團。而這由貝多芬所譜曲的音樂(不包含文字)成為了現今歐洲聯盟的盟歌。

  作品大約創作於1819到1824年間,是貝多芬全部音樂創作生涯的最高峰和總 結。1=F調,4/4拍。這是一首龐大的變奏曲,充滿了莊嚴的宗教色彩,氣勢輝煌,是人聲與交響樂隊合作的典範之作。通過對這個主題的多次變奏,樂曲最後達到高潮,也達到了貝多芬音樂創作的最高峰。樂章的重唱和獨唱部分還充分發揮了四位演唱者各個音區的特色。

  席勒的《歡樂頌》,因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響曲而為人所知。貝多芬22歲時(1792年)就有把這首長詩全部加以譜曲的想法,但當他53歲完成第九交響曲時(1823年),他僅挑選了詩的第一節、第二節前半、第三節和第四節的後半作為末樂章的歌詞。

  歌詞:

  ODE TO JOY歡樂頌

  作曲: L. Beethoven貝多芬

  作詞: Albert Hammond 艾伯特·漢曼特

  歡樂女神,

  聖潔美麗,

  燦爛光芒照大地。

  我們心中充滿熱情,

  來到你的聖殿裡。

  你的力量,

  能使人們,

  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輝照耀下面,

  人們團結成兄弟。

  你的力量,

  能使人們,

  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輝照耀下面,

  人們團結成兄弟。

  Come! Sing a song of joy

  for peace shall come, my brother!

  Sing! Sing a song of joy

  for men shall love each other!

  That day will dawn just as sure

  as hearts that are pure,

  are hearts set free.

  No man must stand along

  with outstretched hands before him.

  Reach out and take them in yours

  with love that endures

  forever more.

  Then sing a song of joy

  for love and understanding.

  Come! Sing a song of joy

  of freedom! Tell the story!

  Sing! Sing a song of joy

  for mankind in his glory!

  One mighty voice that will bring

  a sound that will ring

  forever more.

  Then sing a song of joy

  for love and understanding.

  Come! Sing a song of joy

  of freedom! Tell the story!

  Sing! Sing a song of joy

  for mankind in his glory!

  One mighty voice that will bring

  a sound that will ring

  forever more.

  Then sing a song of joy

  for love and understanding.

  Sing! Sing a song of joy

  for mankind in his glory!

相關焦點

  • 貝多芬:歡樂頌
    ▽ 把席勒的《歡樂頌》譜寫旋律,是我20年來的願望!——貝多芬 我們現在聽到的《歡樂頌》,並不是一首單純的歌曲,它出自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終曲樂章,《歡樂頌》的歌詞是取自德國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席勒。
  • 歡樂頌---貝多芬
    這是一首龐大的變奏曲,充滿了莊嚴的宗教色彩,氣勢輝煌,是人聲與交響樂隊合作的典範之作。通過對這個主題的多次變奏,樂曲最後達到高潮,也達到了貝多芬音樂創作的最高峰。樂章的重唱和獨唱部分還充分發揮了四位演唱者各個音區的特色。席勒的《歡樂頌》,因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響曲而為人所知。
  • 貝多芬——《歡樂頌》
    貝多芬史無前例地把《第九交響曲》轉變成哲學法典與個人抒懷;《歡樂頌》幾乎就代表貝多芬自身的道德觀。
  • 貝多芬的《歡樂頌》
    《歡樂頌》,又稱《快樂頌》(德語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國詩人席勒所寫的詩歌
  • 經典盛宴:《歡樂頌》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而作曲家本人雖然因為耳聾,已經聽不到任何歡呼聲和掌聲,卻依舊被這超乎尋常的熱情場面激動得暈厥過去,一度不省人事……  如今距離1824年的首演盛況,已經過去近兩百年了,但是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和《歡樂頌》卻成為了長盛不衰的經典作品。
  • 貝多芬《歡樂頌》賞析
    Beethoven - Symphony No. 9 : Herbert von Karajan --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歡樂頌》(德語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國詩人席勒所寫的詩歌。
  • 貝多芬電影片段《歡樂頌》
    您今天回覆:歡樂頌給您看歡樂頌的鋼琴教學視頻和鋼琴譜《歡樂頌》,又稱《快樂頌》(德語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國詩人席勒所寫的詩歌。通過對這個主題的多次變奏,樂曲最後達到高潮,也達到了貝多芬音樂創作的最高峰。樂章的重唱和獨唱部分還充分發揮了四位演唱者各個音區的特色。席勒的《歡樂頌》,因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響曲而為人所知。貝多芬22歲時(1792年)就有把這首長詩全部加以譜曲的想法,但當他53歲完成第九交響曲時(1823年),他僅挑選了詩的第一節、第二節前半、第三節和第四節的後半作為末樂章的歌詞。
  • 《歡樂頌》--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通過對這個主題的多次變奏,樂曲最後達到高潮,也達到了貝多芬音樂創作的最高峰。樂章的重唱和獨唱部分還充分發揮了四位演唱者各個音區的特色。席勒的《歡樂頌》,因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響曲而為人所知。貝多芬22歲時(1792年)就有把這首長詩全部加以譜曲的想法,但當他53歲完成第九交響曲時(1823年),他僅挑選了詩的第一節、第二節前半、第三節和第四節的後半作為末樂章的歌詞。
  • 欣賞|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歡樂頌》
    席勒的《歡樂頌》,因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響曲而為人所知。貝多芬22歲時(1792年)就有把這首長詩全部加以譜曲的想法,但當他53歲完成第九交響曲時(1823年),他僅挑選了詩的第一節、第二節前半、第三節和第四節的後半作為末樂章的歌詞。《歡樂頌》其實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終曲樂章。《第九交響曲》是於1822年秋天開始進入創作階段的。
  • 貝多芬《歡樂頌》,歡樂即永恆
    ——貝多芬《歡樂頌》又稱《快樂頌》,是1785年德國詩人席勒的詩歌,貝多芬為之譜曲,成為他的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的主要部份,是現今歐洲聯盟的盟歌、歐洲委員會會歌,亦曾被用作羅德西亞1974-1979年國歌《揚起羅德西亞的聲音》的旋律。
  • 經典名曲賞析 ——貝多芬與《歡樂頌》
    《歡樂頌》,又稱《快樂頌》,它出自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中第四樂章的主題,採用德國詩人席勒的詩譜成,藉以表達了他平等、自由、博愛、歡樂和神聖的理想追求! 經過近十個年頭的醞釀和思索,1823年,貝多芬完成了《第九(合唱)交響曲》,作品史無前例地加入大合唱,是人聲與交響樂隊合作的典範之作。
  • 貝多芬《歡樂頌》氣勢輝煌 震撼人心 213
    貝多芬《歡樂頌》伯恩斯坦指揮九個世界著名樂團
  • 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用他的歡樂頌鼓舞抗疫...
    今年是音樂家貝多芬誕辰 250 周年。儘管許多紀念活動因為疫情被迫取消或推遲,但這並沒有影響歐洲人對貝多芬的熱愛,人們紛紛在家裡演奏貝多芬的名曲。尤其是作為歐盟官方會歌的《歡樂頌》,儼然成了歐洲人戰勝疫情的一種精神力量。
  • 貝多芬《第九交響樂》和席勒的《歡樂頌》
    在德國、乃至全世界的古典音樂家中,貝多芬是無可置疑的大師中的泰鬥。在貝多芬最負盛名的「d小調第九交響樂」(俗稱貝九)的第四樂章中。他與詩人席勒攜手,為全人類貢獻了永垂不朽的,史詩般的《歡樂頌》。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部d小調的交響樂中,第四樂章卻採用了「D大調」,這是因為小調和大調的主音不同,音階結構不同。大調一般明朗豁亮,而小調一般柔和淡雅。
  • 貝多芬的《歡樂頌》,為什麼經常被用來當大反派的BGM?
    比如電影《發條橙》中,暴力血腥的畫面搭配的音樂,就有貝多芬著名的《歡樂頌》。《歡樂頌》是詩人席勒1785年所寫的詩歌,我們耳熟能詳的那段旋律,出自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貝多芬青年時期便想為席勒的《歡樂頌》譜曲,它的詩句傳遞了當時的時代理想:建立一個以自由、歡樂為底色的理想社會,全人類在響徹雲霄的合唱中建立完美的兄弟情誼。
  • 小提琴演繹【貝多芬《歡樂頌》】,再譜一曲成長歡樂頌.
    小提琴演繹【貝多芬《歡樂頌》】       《歡樂頌》,又稱《快樂頌》(德語為Ode an die Freude),
  • 中年失意的貝多芬,為什麼後來還能創作出《歡樂頌》?
    但是,也正是在這一時期,他創作出了可能是人類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交響曲——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歡樂頌)。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知名古典音樂樂評人焦元溥在節目《焦享樂·貝多芬Plus》裡,詳盡地介紹了貝多芬的作品以及他的一生。
  • 貝多芬的《歡樂頌》,為什麼常被用來當大反派的BGM?
    比如電影《發條橙》中,暴力血腥的畫面搭配的音樂,就有貝多芬著名的《歡樂頌》。《歡樂頌》是詩人席勒1785年所寫的詩歌,我們耳熟能詳的那段旋律,出自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貝多芬青年時期便想為席勒的《歡樂頌》譜曲,它的詩句傳遞了當時的時代理想:建立一個以自由、歡樂為底色的理想社會,全人類在響徹雲霄的合唱中建立完美的兄弟情誼。
  • 孕中期胎教音樂之西方經典系列:歡樂頌-貝多芬
    貝多芬,路德維希·馮(1770-1827),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 貝多芬的音樂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情感表現的張力和藝術氣質都是他人無與倫比的。貝多芬的音樂講究音響的強弱對比。《歡樂頌》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終曲樂章。
  • 德國人的陽臺音樂會,為什麼選擇貝多芬的《歡樂頌》
    他們用演奏或歌唱的形式,完成了貝多芬的《歡樂頌》,通過社交媒體的傳播,全世界人共同見證了這場疫情裡的特殊記憶。》的德國人 圖片源自網絡那麼,為什麼德國人要選擇《歡樂頌》呢?《歡樂頌》本是德國詩人席勒的詩歌,後來,貝多芬為之譜曲,將其編入生前最後一部傑作——《第九交響曲》。激情澎湃的唱詞和宏大莊嚴的旋律,象徵著人類經過艱苦奮鬥之後,必將找到了通往自由歡樂的道路。直至今日,它被當作歐盟盟歌、歐洲委員會會歌,在歐洲有著悠久的傳唱基礎。貝多芬樂曲中流露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對德國人的民族性格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