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載道,字字乾坤。
《說文解字》,
開啟中國5000年文化寶藏的鑰匙。
《說文解字注》540部首
(部四)
蒙示有三垂,而以三次之。
數名。天地人之道也。陳煥曰:數者、易數也。三兼陰陽之數言。一下曰道立於一。二下曰地之數。王下曰三者,天地人也。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釋三之義。下釋三之形,故以於文二字別言之。於文一耦二為三。成數也。此依韻會所引,韻會多據鍇本,今鍇本又非舊矣。耦,各本作偶。今正。二下曰從一耦一。以一儷一也。此曰一耦二為三,以一儷二也。今又皆脫一字。三畫而三才之道在焉,故謂之成數。又字下曰,手之列多、略不過三。
凡三之屬皆從三。
蘇甘切。古音在七部。
古文三。
《說文解字注》540部首
(部五)
蒙三而次之,從一毌三也。
天下所歸往也。見白虎通。王往疊韻。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見春秋繁露。引之說字形也。韋昭注國語曰:參,三也。孔子曰。一貫三為王。又引孔子語證董說。
凡王之屬皆從王。
雨方切。十部。
古文王。
《說文解字注》540部首
(部六)
亦蒙三而次之。
古文玉。
註:
以上內容均為臺灣藝文印書館,經韻樓藏版《說文解字注》原文轉簡體。
紅色大字為《說文解字》原文,黑色小字為清代段玉裁注文。
弘揚中華文化 / 傳承蒙正教育
再不點個「在看」平時就看不到文道熱點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