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蘭辭》中尚武精神的淵源和時代背景
原創 鷹眼荷魯斯 歷史心發現在《木蘭辭》中,有一位有著尚武精神的女英雄木蘭。如果追溯中國古代女性參與戰爭的傳統,以及北方遊牧民族的風俗和一些文化細節,會發現木蘭的故事,其實反映了農耕民族和北方草原遊牧文化的融合與交織。
-
《木蘭辭》裡戰爭的殘酷性和電影花木蘭的去殘酷性
摘要:《木蘭辭》事實在強調戰爭的殘酷性——一個熟女工、好裝扮的柔情似水的弱女子也不得不上戰場。但《花木蘭》顯然去除了這種殘酷性。
-
兩首《木蘭詩》的異同
作者: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 顧農 中古時代民歌中的女英雄木蘭(應是姓木名蘭,但後世被認為是姓花名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其源出於《樂府詩集》卷二十五——但這裡有兩首《木蘭詩》,前一首為「古辭」,就是人們熟知的以「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開始的那首著名的北朝民歌;後一首是唐代浙江西道觀察使兼御史中丞韋元甫
-
《木蘭辭》背後的鮮卑漢化與柔然戰爭
《木蘭辭》可以算得上最為著名的北朝民歌了。《木蘭辭》不是產生於「五胡亂華」之前,也不會產生在陳之後。這一點在學界已經形成共識。因為在陳代人智匠編的《古今樂錄》中已經提到了這首詩的題目。一般認為,《木蘭辭》「產生於北魏對柔然的戰爭,因為與詩中的地名相吻合」(餘冠英《樂府詩選·木蘭詩注》)。
-
花木蘭電影評分低至4.9,但再讀《木蘭辭》,為什麼我們都愛她
22年前,迪士尼出品的動畫電影《花木蘭》,讓全世界知道了這個中國家喻戶曉的傳統故事。這部電影當時還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的提名,可以說為迪士尼帶來了很多榮譽。雖然斥巨資製作,但是他們卻沒有呈現出,歷史中花木蘭真正的樣子。
-
淺談電影《花木蘭》的觀後感!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是南北朝時期比較流行的一首名詩,名字叫《木蘭辭》!這是我第一次接觸花木蘭這個英雄人物,從課本中得知她是中國古代傳說的四大巾幗英雄之一。雖然那個時候打心眼裡崇拜她,可是對於那首《木蘭辭》的背誦卻是一個大難題!
-
趙薇版《花木蘭》中講漢人是羊,柔然是狼,到底錯在哪裡?
因此對於花木蘭這片子,我也同樣不想從什麼&34;來批評它,這部電影音樂不錯,畫面不錯,在這些純技術領域,中國電影已經做得不錯了。 那麼,看著快餓瘋的孩子們的眼睛,只有向那些得意洋洋的農耕文明下手搶了.這也是彌補貿易逆差的一個手段.大英帝國向清帝國開戰,不也是因為貿易逆差得不到解決麼? 還有個辦法,在大航海時代興起之前,四大文明地區之間的商貿往來,是通過大草原的道路來進行的.這條道路,在東方被稱為&34;. 控制絲綢之路的一小段地區,可以收買路錢,沙漠中的綠洲城邦國家,就是這麼做的.
-
電影《花木蘭》充滿了歷史錯誤
幾經波折才上畫的迪士尼真人片《花木蘭》引發廣泛爭議。但在我看來,《花木蘭》的歷史問題才最值得關注。在這個版本中,花木蘭從軍之事發生在唐朝,其對手是柔然人。《木蘭詩》中的「可汗大點兵」、「可汗問所欲」這兩處中的「可汗」,就說明木蘭的年代不可能是漢人王朝。「可汗」是遊牧民族對最高領袖的稱呼。在一般被視為漢人王朝的朝代中,只有唐朝皇帝曾被稱為「可汗」(還是天可汗),但這是遊牧民族對唐朝皇帝的稱呼,而不是漢人對皇帝的稱呼。
-
電影《花木蘭》遭差評,劉亦菲被斥責侮辱中國文化
如果說2020年下年熱度最高的事,那麼無疑是電影《花木蘭》的上映,在經過多次延後之後,這部命運多舛的大片是終於登陸中國的大銀幕了。對於花木蘭的傳奇故事,相信已經不用過多地去贅述,從中國教科書上代代相傳的《木蘭辭》,再到1998年隨著迪士尼動畫電影《花木蘭》的上映,花木蘭依然成為和「蜘蛛俠」等迪士尼旗下的「超級英雄」一樣,成為被無數人知曉的大IP。
-
劉亦菲《花木蘭》,有沒有讓你想起,被《木蘭辭》支配的恐懼
作為唯一入選迪士尼公主的中國形象, 花木蘭本身就自帶話題,勾起了廣大吃瓜群眾的觀影期待;木蘭的主演,天仙劉亦菲的神仙顏值牽動著無數仙女粉絲的心;再加上李連杰、甄子丹、鞏俐等國內家喻戶曉的大明星和迪士尼本身的影響力,這部電影未播先熱。
-
花木蘭是突厥人?
書中記載的勝州在今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北境,東西至河,即黃河,突厥啟民可汗駐牧地就在黃河最大一灣內。而勝州東、北兩面距黃河更近,所以花木蘭才能「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渡河東行約百裡有「黑水」,即今呼和浩特的大黑河,《木蘭詩》有的版本為「黑山」,即殺虎山,在呼和浩特東南百裡,也是東徵必經的要道;繼續東行至「燕山」,是隋將韋雲起討伐契丹的戰場。
-
看完《花木蘭》,請記得重溫一遍《木蘭辭》,尤其是孩子
電影本身沒有太大問題,推薦喜歡迪士尼電影的朋友們可以去看一下,但希望大家看完之後,一定要重溫一遍《木蘭辭》!尤其是孩子!但還是那句話,之所以會有這麼多槽點,全因中國觀眾很難拋開自身認知單純從迪士尼電影的角度去看《花木蘭》。這屬於文化差異,是無法改變的事情。
-
木蘭辭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爹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用美國大片的方式,為何講不好花木蘭?
導語:近日劉亦菲主演的電影《花木蘭》未播先火,只是這火卻不是叫好聲,而是喝倒彩。在之前的宣傳片裡,電影《花木蘭》一直被宣傳是美國大片和中國傳統文化結合的典範。結果現在還沒上映,就已經在豆瓣被評成低分了,實在讓人有些大失所望。
-
全新演繹《木蘭辭》 音樂劇《花木蘭》亮相陝西「九藝節」
課本內、動畫片裡、電影中、舞臺上,那個女扮男裝、替父從軍、英姿颯爽的花木蘭經典形象,已經在人們心裡根深蒂固。由西安演藝集團·西安市豫劇團創排的音樂劇《花木蘭》作為第九屆陝西省藝術節的展演劇目,10月23日在陝西大劇院上演。
-
迪士尼《花木蘭》口碑崩了?歷史上的花木蘭,到底是什麼樣?
迪士尼護航 + 鋪天蓋地式宣傳 + 強大的華人影星陣容的電影《花木蘭》,再加上將近 14 億人民幣投資的影片,還未在國內正式上映,卻已在國內慘遭口碑全線崩盤。在這首敘事詩中,木蘭並沒有姓,只是一個名字---「木蘭」,沒有任何資料記載木蘭的確切姓氏,直到明朝文學家徐渭據這首詩改編雜劇----《雌木蘭替父從軍》有一個臺詞:「……妾身姓花名木蘭,祖上在西漢時
-
好萊塢版《花木蘭》:「花」太多,木蘭太少
在電影情節設置上,別出心裁地設置了鳳凰和巫女之鷹。好萊塢的電影人或許是想為中國這個古典傳說中加一點玄幻的佐料,但卻不小心弄巧成拙,把一個美輪美奐的中國古典軍事和文化傳說,揉成一個不倫不類的神話和武打俠劇了。不看片頭的話,很多人會以為這是某家香港三流製片公司上個世紀的小作品。
-
這是花木蘭?
前幾年,很多人就對《花木蘭》真人電影抱有期待,不談別的,就衝著劉亦菲飾演花木蘭,很多人也是想看的,再加上迪士尼擅長打造他們的「公主」,大家感覺再差也差不到哪裡去。結果2020年《花木蘭》真人電影一出來,大家大跌眼鏡,這拍的個什麼玩意兒?
-
《花木蘭》中只有甄子丹是中國籍
所以雖然該首民歌或者說詩,雖然篇幅非常的長,但很多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對《木蘭辭》中花木蘭的故事,可以說是再熟悉也不過了。《花木蘭》中只有甄子丹是中國籍。是的,在貌似考究的《花木蘭》中,只有甄子丹一個人是中國籍。
-
初中古文 |《木蘭辭》
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是中國古代一首特別著名的長篇敘事詩——《木蘭詩》。《木蘭詩》又被稱為《木蘭辭》、《木蘭歌》,是中國古典民歌最優秀的代表作之一,它和《孔雀東南飛》一起被譽為我國詩歌史上長篇敘事詩的「雙璧」。它描寫了身為女子的木蘭替父從軍、徵戰沙場、立下赫赫戰功,然而最終木蘭卻謝絕了恩賞,回歸故鄉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