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辭與電影中的花木蘭:古代遊牧與農耕文明碰撞下的文化異同

2020-09-11 觀汗青


2018年由神仙姐姐之稱的劉亦菲開始擔任迪士尼真人版的電影《花木蘭》中的關鍵角色,同時還有鞏俐、李連杰、甄子丹等一眾明星。導演是來自紐西蘭的妮基卡羅。妮基卡羅可能在國內的名氣不太大,不過她還是擅長導演劇情片的。

花木蘭這個角色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女扮男裝的英雄角色,在中國自古以來的農耕文明中英雄譜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西方人視角和價值觀下的電影花木蘭真的能在國內大賣嗎?從最新數據來看,無論是評分還是觀影人數都大幅低於八佰等影視作品的。

首先說說迪士尼版本的花木蘭,可以說從製作質量來看水準很高。但是價值觀和劇情卻很難讓國內接受。裡面安排了諸如花木蘭頂撞媒婆安排的婚事,跟隨甄子丹扮演的導師,單騎救主從異族柔然手中救出了李連杰扮演的皇帝。


劇中的花木蘭更加的講究自我價值實現,跟古代的木蘭辭中的傳遞的忠孝勤勞勇敢的花木蘭不同。劇中的花木蘭沒有講如何從一個農家少女轉變為勇敢的戰士的心路歷程,並且全程的表情也幾乎一致。這個花木蘭甚至不如權力的遊戲中的二丫的表情豐富。另外劇中人物的化妝和服飾,跟古代講究魏晉灑脫的古風的裝飾韻味相反。這個人設定位完全是用中國的酒葫蘆裝了白蘭地,外表很好看,一喝卻完全不是二鍋頭的味道了。

古代農耕社會與遊牧民族是生產方式非常迥異的,遊牧民族一家人要想生活下去就大約需要放牧300頭左右的羊。這三百頭的羊吃的草大概需要方圓幾裡。在古代遊牧民族都是逐水草而居,每十公裡的草場也最多住三戶。再加上草原生長在溫帶和寒帶的交接處,如果遇到乾旱、大雪、瘟疫等情況,遊牧民族必然無法生存,就會侵入農耕民族的地域。

農耕文明除了種植五穀之外,還會養殖自己找食物的雞鴨以及吃下腳料的豬等來滿足蛋白質需求。農耕文明的抗風險能力是大於遊牧民族的。農耕民族古代由於沒有肥料加上水利時好時壞,因此更加安土重遷,講究精耕細作。因此古代的農耕文明講究宗族意識,敬重祖先。因為農耕文明子女的土地和生命都是祖先勤勞傳下來的。在家講究孝,在國講究忠。因此北魏為了討伐柔然,花木蘭在家裡沒有長子可以頂替的情況下,為了孝敬年邁的父親毅然替父從軍。

花木蘭的形象還是典型的勤勞農民的形象,在古代農作物產量低的情況下,要想有額外收入滿足溫飽,還要種植桑樹紡織。木蘭辭一開頭就是花木蘭紡織的場景,一個勤勞善良的中華好兒女形象躍然紙上。

花木蘭從軍之後,並不是柔弱的女子形象,而是很快適應了軍旅生活。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這表明花木蘭時代已經是步兵和騎兵時代。在黃河旁邊紮營,離開熟悉的家鄉,馳騁在大漠邊疆。胡人派出的斥候和騎兵隊,隨時會發起攻擊。這種危險的軍旅生涯,花木蘭都安然度過,在戰場上立下功勳。

木蘭辭中的花木蘭是上馬擊狂胡,下馬做農牧的英雄形象,她女扮男裝除了保家衛國,還有就是不想讓年邁的父親死於戰場。迪士尼的花木蘭則是西方人的價值觀,那就是講究個人追求,並反抗權威的個人英雄主義。這種觀念的差別在各類平臺上的評分也就不足為奇了。

相關焦點

  • 《木蘭辭》中尚武精神的淵源和時代背景
    原創 鷹眼荷魯斯 歷史心發現在《木蘭辭》中,有一位有著尚武精神的女英雄木蘭。如果追溯中國古代女性參與戰爭的傳統,以及北方遊牧民族的風俗和一些文化細節,會發現木蘭的故事,其實反映了農耕民族和北方草原遊牧文化的融合與交織。
  • 《木蘭辭》裡戰爭的殘酷性和電影花木蘭的去殘酷性
    摘要:《木蘭辭》事實在強調戰爭的殘酷性——一個熟女工、好裝扮的柔情似水的弱女子也不得不上戰場。但《花木蘭》顯然去除了這種殘酷性。
  • 兩首《木蘭詩》的異同
    作者: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 顧農  中古時代民歌中的女英雄木蘭(應是姓木名蘭,但後世被認為是姓花名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其源出於《樂府詩集》卷二十五——但這裡有兩首《木蘭詩》,前一首為「古辭」,就是人們熟知的以「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開始的那首著名的北朝民歌;後一首是唐代浙江西道觀察使兼御史中丞韋元甫
  • 《木蘭辭》背後的鮮卑漢化與柔然戰爭
    《木蘭辭》可以算得上最為著名的北朝民歌了。《木蘭辭》不是產生於「五胡亂華」之前,也不會產生在陳之後。這一點在學界已經形成共識。因為在陳代人智匠編的《古今樂錄》中已經提到了這首詩的題目。一般認為,《木蘭辭》「產生於北魏對柔然的戰爭,因為與詩中的地名相吻合」(餘冠英《樂府詩選·木蘭詩注》)。
  • 花木蘭電影評分低至4.9,但再讀《木蘭辭》,為什麼我們都愛她
    22年前,迪士尼出品的動畫電影《花木蘭》,讓全世界知道了這個中國家喻戶曉的傳統故事。這部電影當時還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的提名,可以說為迪士尼帶來了很多榮譽。雖然斥巨資製作,但是他們卻沒有呈現出,歷史中花木蘭真正的樣子。
  • 淺談電影《花木蘭》的觀後感!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是南北朝時期比較流行的一首名詩,名字叫《木蘭辭》!這是我第一次接觸花木蘭這個英雄人物,從課本中得知她是中國古代傳說的四大巾幗英雄之一。雖然那個時候打心眼裡崇拜她,可是對於那首《木蘭辭》的背誦卻是一個大難題!
  • 趙薇版《花木蘭》中講漢人是羊,柔然是狼,到底錯在哪裡?
    因此對於花木蘭這片子,我也同樣不想從什麼&34;來批評它,這部電影音樂不錯,畫面不錯,在這些純技術領域,中國電影已經做得不錯了。 那麼,看著快餓瘋的孩子們的眼睛,只有向那些得意洋洋的農耕文明下手搶了.這也是彌補貿易逆差的一個手段.大英帝國向清帝國開戰,不也是因為貿易逆差得不到解決麼? 還有個辦法,在大航海時代興起之前,四大文明地區之間的商貿往來,是通過大草原的道路來進行的.這條道路,在東方被稱為&34;. 控制絲綢之路的一小段地區,可以收買路錢,沙漠中的綠洲城邦國家,就是這麼做的.
  • 電影《花木蘭》充滿了歷史錯誤
    幾經波折才上畫的迪士尼真人片《花木蘭》引發廣泛爭議。但在我看來,《花木蘭》的歷史問題才最值得關注。在這個版本中,花木蘭從軍之事發生在唐朝,其對手是柔然人。《木蘭詩》中的「可汗大點兵」、「可汗問所欲」這兩處中的「可汗」,就說明木蘭的年代不可能是漢人王朝。「可汗」是遊牧民族對最高領袖的稱呼。在一般被視為漢人王朝的朝代中,只有唐朝皇帝曾被稱為「可汗」(還是天可汗),但這是遊牧民族對唐朝皇帝的稱呼,而不是漢人對皇帝的稱呼。
  • 電影《花木蘭》遭差評,劉亦菲被斥責侮辱中國文化
    如果說2020年下年熱度最高的事,那麼無疑是電影《花木蘭》的上映,在經過多次延後之後,這部命運多舛的大片是終於登陸中國的大銀幕了。對於花木蘭的傳奇故事,相信已經不用過多地去贅述,從中國教科書上代代相傳的《木蘭辭》,再到1998年隨著迪士尼動畫電影《花木蘭》的上映,花木蘭依然成為和「蜘蛛俠」等迪士尼旗下的「超級英雄」一樣,成為被無數人知曉的大IP。
  • 劉亦菲《花木蘭》,有沒有讓你想起,被《木蘭辭》支配的恐懼
    作為唯一入選迪士尼公主的中國形象, 花木蘭本身就自帶話題,勾起了廣大吃瓜群眾的觀影期待;木蘭的主演,天仙劉亦菲的神仙顏值牽動著無數仙女粉絲的心;再加上李連杰、甄子丹、鞏俐等國內家喻戶曉的大明星和迪士尼本身的影響力,這部電影未播先熱。
  • 花木蘭是突厥人?
    書中記載的勝州在今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北境,東西至河,即黃河,突厥啟民可汗駐牧地就在黃河最大一灣內。而勝州東、北兩面距黃河更近,所以花木蘭才能「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渡河東行約百裡有「黑水」,即今呼和浩特的大黑河,《木蘭詩》有的版本為「黑山」,即殺虎山,在呼和浩特東南百裡,也是東徵必經的要道;繼續東行至「燕山」,是隋將韋雲起討伐契丹的戰場。
  • 看完《花木蘭》,請記得重溫一遍《木蘭辭》,尤其是孩子
    電影本身沒有太大問題,推薦喜歡迪士尼電影的朋友們可以去看一下,但希望大家看完之後,一定要重溫一遍《木蘭辭》!尤其是孩子!但還是那句話,之所以會有這麼多槽點,全因中國觀眾很難拋開自身認知單純從迪士尼電影的角度去看《花木蘭》。這屬於文化差異,是無法改變的事情。
  • 木蘭辭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爹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用美國大片的方式,為何講不好花木蘭?
    導語:近日劉亦菲主演的電影《花木蘭》未播先火,只是這火卻不是叫好聲,而是喝倒彩。在之前的宣傳片裡,電影《花木蘭》一直被宣傳是美國大片和中國傳統文化結合的典範。結果現在還沒上映,就已經在豆瓣被評成低分了,實在讓人有些大失所望。
  • 全新演繹《木蘭辭》 音樂劇《花木蘭》亮相陝西「九藝節」
    課本內、動畫片裡、電影中、舞臺上,那個女扮男裝、替父從軍、英姿颯爽的花木蘭經典形象,已經在人們心裡根深蒂固。由西安演藝集團·西安市豫劇團創排的音樂劇《花木蘭》作為第九屆陝西省藝術節的展演劇目,10月23日在陝西大劇院上演。
  • 迪士尼《花木蘭》口碑崩了?歷史上的花木蘭,到底是什麼樣?
    迪士尼護航 + 鋪天蓋地式宣傳 + 強大的華人影星陣容的電影《花木蘭》,再加上將近 14 億人民幣投資的影片,還未在國內正式上映,卻已在國內慘遭口碑全線崩盤。在這首敘事詩中,木蘭並沒有姓,只是一個名字---「木蘭」,沒有任何資料記載木蘭的確切姓氏,直到明朝文學家徐渭據這首詩改編雜劇----《雌木蘭替父從軍》有一個臺詞:「……妾身姓花名木蘭,祖上在西漢時
  • 好萊塢版《花木蘭》:「花」太多,木蘭太少
    在電影情節設置上,別出心裁地設置了鳳凰和巫女之鷹。好萊塢的電影人或許是想為中國這個古典傳說中加一點玄幻的佐料,但卻不小心弄巧成拙,把一個美輪美奐的中國古典軍事和文化傳說,揉成一個不倫不類的神話和武打俠劇了。不看片頭的話,很多人會以為這是某家香港三流製片公司上個世紀的小作品。
  • 這是花木蘭?
    前幾年,很多人就對《花木蘭》真人電影抱有期待,不談別的,就衝著劉亦菲飾演花木蘭,很多人也是想看的,再加上迪士尼擅長打造他們的「公主」,大家感覺再差也差不到哪裡去。結果2020年《花木蘭》真人電影一出來,大家大跌眼鏡,這拍的個什麼玩意兒?
  • 《花木蘭》中只有甄子丹是中國籍
    所以雖然該首民歌或者說詩,雖然篇幅非常的長,但很多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對《木蘭辭》中花木蘭的故事,可以說是再熟悉也不過了。《花木蘭》中只有甄子丹是中國籍。是的,在貌似考究的《花木蘭》中,只有甄子丹一個人是中國籍。
  • 初中古文 |《木蘭辭》
    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是中國古代一首特別著名的長篇敘事詩——《木蘭詩》。《木蘭詩》又被稱為《木蘭辭》、《木蘭歌》,是中國古典民歌最優秀的代表作之一,它和《孔雀東南飛》一起被譽為我國詩歌史上長篇敘事詩的「雙璧」。它描寫了身為女子的木蘭替父從軍、徵戰沙場、立下赫赫戰功,然而最終木蘭卻謝絕了恩賞,回歸故鄉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