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勝街開了30多年的天福香,早已成為老街坊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也收穫了大批的忠實粉絲。其實大多數外地人都是看了電視臺的報導慕名而來,但是吃過一次之後就會淪為它的腦殘粉~
爆炒過的酸筍和辣椒散發出香濃的酸辣味,隨即加湯、放粉、出鍋,一氣呵成,佐料多一點少一點全靠多年的經驗和手感。
地址:臨勝街西一裡進去20米這樣
因為離舒記比較近平常也是吃舒記比較多,老友粉吃多了,現在特別喜歡吃他們家的炒粉!
三十多年,營業不停歇的舒記也是贏得不少鐵粉,不管是急匆匆上班的早晨,還是看完夜場電影出來,就算是初7的時候來舒記排隊都是人多多滴~
地址:七星路44號(第一人民醫院斜對面)
跟爽滑的寬粉不同,伊面多了一分香脆的口感,根根分明的面浸在酸辣的高湯中,吃起來是超夠味的啵~
比較適合重口味的人。像我就會覺得有一丟丟鹹,吃完也覺得口渴捏。。
地址:中山路中段,阿光油條旁邊
共一老友最受歡迎的就是這裡的老友面啦,跟米粉不同,面多了一分韌性和嚼勁。
恰到好處的火候,肉質又鮮又嫩~共一的老友粉放的是碎肉啵,不過可能是阿姨炒的時候沒把碎肉戳開,變成了一大塊黏在一起~吃起來有種沙煲粉的味道~
地址:共和路北寧街口
幾十年來,致力於做好一碗粉的人並不多。這家的老友粉偏酸甜,一碗豬雜粉裡面的配料還蠻豐富噢,豬肝、豬皮、豬大腸,竟然還有鵪鶉蛋窩~
寬敞的店面,一張張小圓桌錯落有致,牆上滿滿當當的牌匾記錄著這家店的榮譽和歷史,就是這麼驕傲自信!就連「888李鴻章大雜燴」都敗在了這碗老友粉下~
地址:龍勝街(南寧老街三坊街和水街的附近)
嘗過這麼多家老友粉之中,這是唯一一家放番茄的!開了十年有餘的滷字號原本只是一間不起眼的路邊小店,但是人氣卻一直居高不下。
加了番茄的老友粉,在固有的酸筍味中多了一份番茄獨有的酸甜味,也多了一分清爽。風捲殘雲之後,摸摸肚皮,打個飽嗝,整個人都滿足了~
地址:新竹鯉灣路口,十字路口那裡
所有的生鮮肉類都事先醃製,吃起來非常的有滋味!牛肚吃起來脆脆的,很有嚼勁~就是稍微有點硬!但不會有洗不乾淨那種怪味,蠻新鮮的。牛肉用陳年的酸檸檬醃製,吃起來一股檸檬的清香~火候掌握得不錯,牛肉吃去來不會老老的柴柴的!
老友粉配豆芽,比其他的青菜要好吃入味得多~而一直堅持使用醃製酸檸檬調味的梁阿姨,儘管在小巷裡也難掩這30多年來的清爽的味道~那老一輩的南寧人最熟悉的味道。
地址:西鄉塘司法行政大廳對面的衡陽西路北一巷進去1公裡左右的右手邊
葛村路口的大鴻輝乾淨敞亮,主營桂林米粉和各類煮粉,附近的很多人都是吃著他們家的粉長大的。
而且據某網友說,平均每隔八個小時就會有輛麵包車過來送菜,可見他的生意有多紅火。
因為主營桂林米粉,加料區有蔥、蒜、辣椒、幹辣椒,配料十分充足。最重要的是,無論什麼粉,大鴻輝都會加入木耳,木耳已經成為標配。其爽脆的口感,為這碗老友粉加了不少分。
地址:葛村路10-1
安源,開於上世紀50年代,是南寧為數不多的國營老店(現變為私人的),極具歷史感。簡單點來說,就是你爺爺奶奶那代開始就在這裡嗦粉了。
飽經了60多年的風霜,熟客頭上都掛滿了青絲,但味道和傳統沒變。安源依舊保持記憶中的樣子;煮粉阿姨依舊堅持清晨五點鐘起床,到店裡做準備。
一場大雨讓老店更顯滄桑,聽收錢阿姨用標準的南寧白話說「老友粉二兩」,竟有種莫名的親切感。
地址:興寧區人民東路118號
泉姐在網上的呼聲很高,大老遠跑來一探究竟。一路走來,沿溪路狹窄且人流密集,找了半天才發現泉姐。泉姐的環境是常規的路邊攤風,我們就不談什麼服務和衛生了。
有著多年經驗的老師傅一個人掌勺三個鍋頭煮粉,火候掌握很好,一氣呵成。
地道老友味,就是太油了,吃完以後像塗了潤唇膏;酸筍可以說非常的脆嫩,也沒有酸嗖味;粉一上來便能聞到一股大火爆過後的香味;吃到後面,粉與湯融在一起,一夾就斷。跟阿姨說了加辣,沒想到挺辣的,但辣得很過癮~
地址:安北下菜市臨時便民市場
有了這篇老友粉攻略
大家就可以一一打卡啦
還有什麼補充的可以在評論區分享~
資料來源:南寧吃貨王、南寧美食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