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6 21: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作為徐涇鎮人口最多社區之一的尚泰路社區,有近7000名社區居民,其中來滬人員近5000人,分布在四個小區的57個樓棟中。今年以來,尚泰路社區圍繞建設「美麗社區、美麗小區、美麗樓道」,落實有效舉措引導社區居民主動融入疫情防控工作;與此同時,在「垃圾分類、三大整治、創全」等具體工作中,也充分發揮社區居民的力量和智慧,努力營造人人都是「社區管家」的氛圍,一起用心用力建設自己的家園。
從「民情」著力,凝聚平臺效應
「疫情來得急,但是我們的工作開展還是挺穩妥的,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措手不及,這還多虧了社區裡的志願者團隊。」尚泰路居民區黨支部書記李海英介紹道。
這支活躍在小區裡、由 「婆婆媽媽」和「爺叔伯伯」組成的志願者隊伍,從起初的40位到後來的72位,由小區內部的黨員志願者、業委會人員、物業人員和樓組長等組成,這些人員也是「尚泰·紅客廳」志願者團隊成員。大年初三,團隊從召集到組建僅僅幾天,但是卻始終堅守在一線,在小區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尚泰· 紅客廳」是尚泰路的黨建品牌。疫情期間,紅客廳的志願者與居委會工作人員並肩奮戰,在小區的各個角落開展值守、巡邏,參與維護小區一方平安;在社區「戰疫」一線,他們上門宣傳、告知疫情防控知識,讓居民早知道、早預防、早隔離;在居民聯繫微信群,確認記錄在滬人員基本情況,協調聯繫離滬人員,告知來滬後的注意事項等等,為社區防疫工作加「油」充「電」,不斷凝聚社區向心力。
「接下來,我們將充分發揮『尚泰· 紅客廳』的引領作用,在社區自治居民共治中形成平臺效應,通過黨組織的具體指導,及時傾聽民意民情民聲,發揮民智民力,為居民解決各類『急、難、愁』,不斷提升社區凝聚力、向心力,推動尚泰路社區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李海英說道。
從「小事」著眼,提升居委服務能力
「不久前,一位志願者在巡邏時發現草坪上出現一大袋垃圾,隨後便調取小區監控影像,不一會就確定『髒物』是從13樓扔出的證據;居委會立即召集小區網格、物業、業委會、志願者等,來到業主家進行上門宣傳、引導、告知。」李海英說道,「雖說高空拋物只是一件小小的垃圾,但是糾正高空拋物這種行為,意義遠遠大於實際這袋垃圾的大小,這種行為不僅影響了小區環境面貌,還對小區居民出入安全造成極大影響。」
龐大的社區人數、複雜的人員結構,給社區管理的確帶來了很多難題。如何有序推進社區公共環境衛生整治,提升居委會服務能力,營造「安全、整潔、團結」的和諧社區,始終是居委不變的工作重心。
「針對外來人員流動性強的特點,我們居委在管理細節上做文章,把培育『社區管家』計劃作為今年社區共治的重要抓手,推出樓組長信息公開告知的舉措,把每棟樓的組長信息通過公開告知的方式,張貼在每一幢樓的電梯裡。」 李海英介紹道,這樣一來,可方便新進的租戶直接聯繫到相關樓棟的負責人,縮短排摸住戶基本信息的時間,為做好長期疫情防控與順利開展社區管理與服務做好前期鋪墊。
從「社情」著手,助推社區自治
「我們社區有一位草根攝影『老法師』,尚泰路4個小區裡電子大屏幕每周滾動不同主題的宣傳片都出自他之手。」李海英每每說起小區裡面的志願者事跡,都如數家珍。事實上,居委幹部黨員以及業委、物業、志願者、保安、保潔們在疫情一線的所作所為,深深地感染、感動了社區居民。小區的安全、居民的安居樂業,時時刻刻有這麼一批志願者「衝鋒陷陣」。
「我們這些志願者、社區工作者團隊在開展各類社區活動時,展現出來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李海英介紹,疫情防控將成為今年社區治理的一部分,同時,穩步有序推進對小區電瓶車規範擺放、創全工作推進、垃圾分類等日常工作;做好社區服務是我們的天職,居民們的滿意是我們的工作目標。「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各方的攜手努力,社區才能建設的更加好。居委會也將依託社區居民志願團隊力量,進一步提升他們參與自治共治能力,全力打造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群眾滿意的尚泰路社區環境。」李海英說。
記者:沈鳳娜
資料:微徐涇
原標題:《徐涇鎮尚泰路社區:用心培育自治共治的「社區管家」》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