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開到荼蘼花事了」,我說「獨自綻放的美麗無人能及」

2021-01-08 嗚莎花園

王菲 - 開到荼蘼 (原版伴奏)

05:18來自嗚莎花園

靜靜的物種日誌

第10篇 原創

荼蘼(tú mí)

薔薇科植物

花大朵千瓣 色白且香

春末夏初時開 世人賦予末路之美

初聞荼蘼

王菲的一首《開到荼蘼》,讓荼蘼這種潔白柔軟又略顯神秘花朵乍現在人們的視線之中。天后的嗓音純淨、空靈,有一種讓人著迷的魔力。每一首歌都傾注了她的真性情,《開到荼蘼》也不例外。因為這首歌,好多人才去探問——荼蘼是什麼?

荼蘼不是彼岸花

佛家語,荼蘼是花季最後盛開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憶起前生的彼岸花。一朵荼靡,一支彼岸花,都是分離的表徵。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城市的邊緣開滿了大片大片的曼珠沙華,它的花香有一種魔力,可以讓死者想起自己前世的事情。守護彼岸花的是兩個妖精,一個是花妖叫曼珠,一個是葉妖叫沙華。他們守候了幾千年的彼岸花,卻從來沒有見過面,因為開花的時候,就沒有葉子,有葉子的時候就沒有花。他們瘋狂地想念著彼此,被思念的痛苦折磨著。

終於有一天,他們決定違背神的規定偷偷地見一次面。那一年的曼珠沙華紅豔豔的花被惹眼的綠色襯託著,開得格外妖冶美麗。神動怒了,怪罪下來,曼珠和沙華被打入輪迴,並被詛咒永遠也不能在一起,生生世世在人世間受到磨難。

從那以後,曼珠沙華也叫彼岸花,意思是開放在天國的花,火紅色,花的形狀像一隻只在向天堂祈禱的手掌,可是再也沒有在這個城市出現過。這種花是開在黃泉路上的,曼珠和沙華每一次轉世在黃泉路上聞到彼岸花的香味就能想起前世的自己,然後發誓不分開,再一次跌入詛咒的輪迴。

「彼岸花,開一千年,落一千年,花葉永不相見。情不為因果,緣註定生死。」——《佛經》

自修為佛教徒的林夕正是《開到荼蘼》這首歌的作詞者,他深受佛教中的禪意影響,整首歌都浸透著虛無的心態。你聽吧,歌詞絕望到令人癲狂,告誡世人沒有什麼事物值得對待,沒有什麼人值得迷戀,如果你把情感寄托在外物上,最後的結果就只是落空。他只是借用了開到荼蘼這個成語來象徵好事將盡,抽象的彼岸花和荼蘼毫無瓜葛。

荼蘼曾經是個謎

荼蘼曾經是一種神秘的花卉。神秘之處在於人們非常喜愛它,不少文人墨客、才子佳人用它寄託情思,託物言志,嘆息青春已逝,情感終結。而對它的模樣卻眾說紛紜。

雖然古代文獻中積累了大量關於荼花的資料,然而因為古人缺乏深入而系統的植物分類基礎,因此這些資料也只能停留在「僅供參考」的階段。加上歷朝歷代、不同地域對荼花的認識都存在不同,讓荼蘼身份認定的工作難上加難。將所有資料綜合起來,我們可以發現荼的特徵包括以下三點:

1、春末夏初開花;

2、藤本或灌木;

3、外形上近似薔薇或木香。

根據《中國植物志》的記載,「荼」並非是一個正式的物種名,有三種薔薇科植物也被冠以「荼蘼」的別名,而且部分特徵也相應吻合。它們分別是:懸鉤子薔薇(Rosa rubus)、香水月季(Rosa odorata)和重瓣空心泡(Rubus rosaefolius var. coronarius)。

荼蘼二字最早作「酴醾」(讀音:tú mí)或「酴釄」,原本是指川滇一帶出產的重釀之酒,據說是因為花色和酒色相近,又有清香,故有此名。而懸鉤子薔薇的外形和「酴醾」酒最為接近:細碎,乳白微黃,清香四溢。

然而《花鏡》一書中,有文字和圖片記載,文稱「茶糜花(荼蘼花的錯誤書寫),一名佛見笑,又有獨步青,百宜枝,雪梅墩數名。蔓生多刺,綠葉青條,須承之以架則繁。花有三種:大朵千瓣,色白而香,每一穎著三葉如品字。青附紅萼及大放,則純白。有密色者,不及黃薔薇,枝梗多刺而香。又有紅者,俗呼番茶糜,亦不香。」附圖形為重瓣花,有小葉3片。從圖與文字看,均不是懸鉤子薔薇。

而重瓣空心泡擁有重瓣,潔白,清香,大朵,攀援性,晚春開花的特性。這些條件全部符合人們對荼蘼的定義。

據說日本人非常喜歡重瓣空心泡,多用於庭院栽培欣賞,在當地稱它為「頭巾薔薇」。

而香水月季是非常常見的觀賞花卉了,雖然花型相似,但荼蘼純白的花色已深入人心,如果鵝黃粉紅的月季就是荼蘼的話,那麼荼蘼花就跌下神壇了。

什麼是荼蘼

荼蘼,也叫酴醾、佛見笑、重瓣空心泡,是薔薇科懸鉤子屬空心泡的變種。原產於喜馬拉雅東部,印度東北部和東南亞一帶。在我國陝西和雲南都有野生分布。荼蘼是可直立也可攀援的灌木,株高2-3米,小枝圓柱形,常用淺黃色腺點,花枝有皮刺,通常每枝上有5-7片小葉。花朵單生或者復生在花枝的末端或者在葉腋下面。花色純白,芳香濃鬱。若你從它身邊路過,常常未見花,先聞香。

每年的春季是百花齊放的季節,荼蘼花卻總是在開在春天那些花都已經凋零的時候,等到荼蘼開盡了,一個春天的花季也就過去了。

說荼蘼怎麼能少了詩意

荼蘼常見於古代詩詞中,尤其是宋代,堪稱是宋代一個獨特的文化符號。這裡摘幾首大家來感受一下。

荼蘼

宋 方嶽

山徑陰陰雨未乾,春風已暖卻成寒。

不緣天氣混無準,要護荼蘼繼牡丹。

詩中說是春天故意放慢了腳步,好讓那荼蘼花接著牡丹開放,詩人挽留春意的情感躍然紙上。

春暮園小遊

宋 王琪

一叢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

開到荼縻花事了,絲絲夭棘出莓牆。

從梅花迎春開始,到梅花卸去脂粉,春天這個俏姑娘又暈染了海棠的嬌紅,到純白的荼蘼花登場,春天也就結束了,牆頭上沒有了花的鮮豔芬芳,只留下刺人的荊棘。詩紅人不紅的王琪想必沒有想到「開到荼蘼花事了」,成了千古以來最傷感的詩句,被後人廣泛引用。曹公的《紅樓夢》也正是是借用了這句,隱晦了大觀園的悲慘結局。

野荼蘼

宋 楊萬裡

不識荼蘼恨殺人,野花香裡度芳辰。

寄牋為報東皇道,不理今年一個春。

把荼蘼花當作了野花嗎?真是太氣人了。

東陽觀酴醾

宋 陸遊

福州正月把離杯,已見酴醾壓架開。

吳地春寒花漸晚,北歸一路摘香來。

紹興三十年(1160年),陸遊接到聖旨離開福州北歸臨安,這一路由南向北,路邊開滿了荼蘼花,好像是作伴,又好像是送行,陸大人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還有歐陽修的「更值牡丹開欲遍,酴醾壓架清香散」;蘇軾的「荼蘼不爭春,寂寞開最晚」都是流傳至今的名句,在宋代關於荼蘼的詩詞不勝枚舉,簡直稱得上是明星花卉了。

荼蘼的家庭養護簡單極了

荼蘼喜歡溫暖向陽的環境,耐乾旱,怕積水。野生的多生長在海拔500-1300米間的山坡、路邊、草坡或灌叢中。多見於西南諸省,比如湖北、四川、貴州等地,不耐寒冷,居住在北方的花友可能極少見到。

荼蘼色香俱美,其蔓藤如果用高架引之,呈現在眼前的垂吊之美動人心魄,觀賞性極強。如果適當的矮化,盆栽種植也是裝飾家居庭院的好選擇。荼蘼花自帶的香氣對淨化空氣也有顯著作用,聞之令人神清氣爽。

荼蘼的繁殖方法有壓條和扦插繁殖。家庭盆栽荼蘼選用扦插的方法更簡單,在春季從健壯的植株上剪取已木質化枝條,截取6-8釐米長。

盆栽荼蘼要選用疏鬆肥沃的砂質土壤,這種土壤的排水性和透氣性都很好,能夠讓植株根部更好的呼吸和吸收養分,也不容易水澇。在花盆底部施一層底肥,然後放入配好的土壤,把準備好的枝條插入土中。澆適量水使土壤溼潤,先放置在散光的地方生根,再移到陽光充足處。

從早春萌芽開始到開花,要看天氣情況給植株澆水,一般一周澆水一次,保持土壤溼潤就可以了。在開花期要增加澆水次數,澆水不足會影響開花。天氣炎熱時,水分蒸發快,也要增加澆水次數,到了秋冬就要少澆水了。在荼蘼生長旺季時,每15-20天施一次液態肥。

荼蘼花的適宜生長溫度在20-28℃之間,花期6-7月,在各地暮春夏初的季節,可以開一個月有餘。花謝結果,果期在9-10月,結出卵球形的紅色果實。果實是可以直接吃的,也可以用來釀酒。

荼蘼花喜光,陽光充足的環境,更利於它茁壯成長,在春秋兩季,因為光照比較適宜,花友可以將其放置在室外全天接受光照就好了。在進入夏季之後,因為光照比較強烈,就要適當遮陰了,不然很容易因為強光照射而導致出現葉子乾枯發黃的現象。

養護荼蘼花還有一個重要的工序就是修剪。這是需要一些小技巧的。

1. 荼蘼的成年植株,修剪要在春季萌芽之前進行。

2. 地栽的荼蘼,修剪主枝時,保留長度在1.5米以內,盆栽的話,那就怎麼美觀怎麼剪。只是都要遵循不過長,也不過密的原則,這樣不僅可以增加植株的透光性,還能夠促進分枝令植株飽滿。

3. 修剪時每個側枝要保留3~5個芽。

4. 枯枝、老枝、病枝要剪除,促進植株的新老更替。

等天氣漸涼,冬季到來,室外溫度低於10℃時,搬到室內養護,這樣荼蘼就能安全過冬了。

悟「荼蘼」

如今人們常用荼蘼來形容寂寞,傷感,青春逝去,感情到了盡頭。我想說,其實荼蘼僅代表春天的花季結束了,夏天荷花滿池,芍藥花開,賞心悅目;秋日賞菊,何其雅事;寒冬梅花、幽蘭盛開,高潔脫俗;一年四季鮮花更迭,各有各自的美麗罷了。

在我看來荼蘼有不與百花爭春之意,在春花皆謝時,悄悄地獨自綻放,一開花就驚豔了眾人。這悄咪咪地小心機也是厲害了。又有香氣四溢,怪不得古往今來人們都想把它留住。

花友們,記住荼蘼了嗎?不但要記得荼蘼,還要記得把哀傷都拋下吧,每一天都是嶄新的自己。怕什麼青春逝去,成為乘風破浪的姐姐才是王道啊。

相關焦點

  • 開到荼蘼花了事,塵煙過,知多少?荼蘼花開思君不止
    「誰給我全世界,我都會懷疑,心花怒放,卻開到荼蘼,每一個人,碰見所愛的人,卻心有餘悸。」這是王菲演唱的《開到荼蘼》裡的歌詞,也是王菲第一次用破音技巧,唱出了一種對愛情的恐懼心態。也正因如此,杜麗娘在《牡丹亭》遊園中才有了這句唱詞:「那荼蘼外菸絲醉軟」。愛到荼靡,意味著生命中最燦爛、最繁華或最刻骨銘心的愛即將失去。所以荼蘼在古人眼中,是美麗與滅亡的共同體。
  • 【二十四番花信風•荼蘼】開到荼蘼花事了
    只是可惜,楊萬裡雖然寫了不少關於荼蘼的詩,但關於荼蘼最有名的一句卻不是他寫的。而是出自宋代王琪《暮春遊小園》「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這前半句,有一種塵煙散盡的末路之美,應該就是荼蘼最特別的地方。因為荼蘼是春季最後開放的花朵,荼蘼之後就是夏天了。
  • 有夢花居——開到荼蘼花事了
    初識它,是宋朝一位叫王琪的詩人,他在《春暮遊小園》中寫道,「開到荼蘼花事了」,當時心裡只覺得這句詩美到不行,口中念念有詞,自有一種韻律感。後來,發現《紅樓夢》裡曹雪芹也有用到,原句是:開到荼靡花事了。在《紅樓夢》中是女僕麝月抽到的花籤。
  • 春天裡最令人悲傷的一種花:開到荼蘼花事了
    荼蘼花開它是開在暮春時節的荼蘼。「開到荼蘼花事了」,是麝月抽到的荼蘼花籤的題語,本意為荼蘼花開後,春便走到終點。但在《紅樓夢》中,麝月抽到的此籤,其實是對人物以及大觀園命運的一種暗示。原詩裡,詩人將春天不同花時的花期挨著寫了一遍,寫出自然事物的更替,表達對年華的留戀。《春暮遊小園》宋·王淇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縻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
  • 王淇名句「開到荼靡花事了」,你知道「荼蘼」什麼意思嗎?
    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這首詩大意是:梅花零落,像少女卸去妝一樣時,海棠花開了,它就像少女剛剛塗抹了新紅一樣豔麗。不多久,待荼蘼開花以後,一春的花事已告終結,惟有絲絲天棘又長出於莓牆之上了。這是一首七言絕句,用花開花落,表示時序推移,雖然一年的春事將闌,但不斷有新的事物出現,大自然是不會寂寞的。全詩寫得很有情趣,非常活潑,充滿人間趣味。其中「開到荼靡花事了」被很多人認為是「荼蘼」一詞的出處。荼蘼花在春季末夏季初開花,它是春天的最後一種花,凋謝後即表示花季結束,所以有完結的意思。
  • 開到荼蘼花事了,這首詩並不悲觀呀
    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宋朝王琪《暮春遊小園》詩文漫讀:自從梅花凋落了,就像少女褪去了粉妝,春天又將新紅塗上了海棠枝頭。直到荼蘼花開遍了庭院,春姑娘這才累了,任由那些帶刺的藤蔓,爬上了初夏的牆頭。初衣解詩:這是作者在暮春的時候遊園林。此時荼蘼盛開,梅花和海棠都已經凋落,荼蘼花也非常的嬌弱,依舊一陣風來,它們的花瓣就隨風零落。
  • 開到荼蘼花事了
    怡紅院的一場群芳夜宴,使得後人一提起「肌膚冰雪」潔白、芳香如「燻沉水」、盛開時燦爛若「香瓊綬帶」的荼蘼花,便立刻想到「開到荼蘼花事了」之句,惹動春去匆匆的傷感。 戴邦敦《紅樓夢群芳圖譜》—— 荼蘼麝月然而,想當初,荼蘼崛起於宋朝之時,可是全然另外一番光景。
  • 《紅樓夢》中「開到荼蘼花事了」竟脫胎於此詩!
    01一「開到荼蘼花事了」這句,我想很多人都是通過《紅樓夢》知道的,也有很多人認為這是曹雪芹的原創。其實不然,這句話實是出自南宋詩人王淇之手。開到荼蘼花事了。王詩如下: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
  • 開到荼蘼花事了,哀怨且決絕
    開到荼蘼花事了,哀怨且決絕。 荼蘼花開,夏至將至.荼蘼花謝,百花凋零。如今荼蘼已芳蹤不在,我亦明白,我的暑假已隨荼蘼逝去.我讓自己過了這奢侈的一夏,每天吃吃喝喝玩玩樂樂,不思進取.但是人生不得意事常八九,偶爾有件高興事,就該放大來做,不想同自己過不去.我的理想生活是,天天可以睡到自然醒,不做什麼,不負什麼責任,同我愛的,以及愛我的人,一起坐著說話,笑著看日落.
  • 「開到荼蘼花事了」 的荼蘼究竟是啥?宋代後面目成謎
    現在,再來探索一下荼蘼花之謎。很多人第一次與荼蘼相遇,是在《紅樓夢》。《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寫寶玉與群芳開夜宴,搖骰子抽花名籤喝酒玩耍。結果麝月掣出一根上面畫著荼蘼花的籤子,題著「韶華勝極」四字,下面又寫著一句舊詩:「開到荼蘼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飲三杯送春。」麝月不解其意,問怎麼講,「寶玉愁眉忙將籤藏了說:『咱們且喝酒。』」
  • 穀雨:開到荼蘼花事了
    穀雨的花信風是: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洛花以穀雨為開候」,穀雨始以國色天香。說起穀雨花信,我想到《紅樓夢》第六十三回,怡紅院裡群芳夜宴時的兩個小細節。一個說的是寶釵:說著,將筒搖了一搖,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見籤上畫著一支牡丹,題著「豔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鐫的小字一句唐詩,道是:任是無情也動人。
  • 紅樓夢:「開到荼蘼花事了」,麝月抽到荼蘼花籤有什麼寓意?
    「開到荼蘼花事了」,麝月在第62回抽到了最不吉利的「荼蘼花籤」,至此《紅樓夢》風格急轉直下,大觀園也迎來了致命轉折。隨著賈母查賭,王夫人抄檢大觀園,薛寶釵搬走,迎春出嫁……最終一敗塗地。麝月成了大觀園群芳的「關門人」。這就是麝月的最大意義。
  • 當花遇上古詩詞|願荼蘼不再悲傷,我與你相約下一場繁華
    待到整個春天轟轟烈烈的花事結束,荼蘼也應約綻放。最早聽說荼蘼,是在香港作家亦舒的一本書《開到荼蘼》裡,書的結尾,亦舒說:「開到荼蘼花事了,可恨文思似荼蘼」當時只覺"荼蘼"二字極美,音律也美,卻又是那麼悲傷。
  • 他詩紅人不紅,一首唯美宋詩堪為絕唱:開到荼蘼花事了,令人心醉
    這首詩堪稱《千家詩》中最唯美的一首詩,其中一句「開到荼蘼花事了」是很多人熟知的一首名句,真是美得令人心醉,也讓人心中百味雜陳。全詩如下:一叢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縻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王淇,字菉猗,在歷史上並不出名。他一生只留下了兩首詩作,都均為佳作,可以說是詩紅人不紅。對於他的「字」,很多人覺得有些怪怪的。
  • 故鄉的春,是一場開到荼蘼的花事
    春風至,老饕們亦是聞風而動,清炒、紅燜,亦或是燉湯,無論哪種做法,都能鮮得讓人掉了舌頭。一家人圍坐在葡萄架下的石桌旁,桌上的砂鍋裡是母親用自家的鹹肉做的醃篤鮮。屋後幾樹桃花開得嫵媚而動人,近處的稻田聚散無序,遠處的青山盡染新綠,一場過春風十裡的浩蕩春事如期上演,小小的村莊也有其繁華。母親這一生,最為鍾愛的便是她的菜園,從春到冬,從晨起到日暮,似乎總能在那裡看到她的身影。
  • 荼蘼:春季最後盛放的花
    荼蘼花開的時候就意味著春天的結束。「荼蘼不爭春,寂寞開最晚。」
  • 華語音樂的巔峰,王菲用擴音喇叭唱的《開到荼蘼》賞析by陳麗娜
    《開到荼蘼》收錄在一代天后王菲1999年9月發行的專輯《只愛陌生人》當中,王菲首次在歌曲中運用破音技巧,表達出一種恐懼愛情的絕望心態。有人說,這首歌是華語音樂的最高峰,詞,曲,立意和唱都無可挑剔。是王菲超越華語音樂其餘歌手的標誌性曲目,至今無人超越。
  • 《紅樓夢》中的荼蘼花
    後半句說的是在酴醾(荼蘼,又稱酴醾)架下香夢沉酣的意思。單看此對聯,未見深意,若將荼蘼與怡紅院四大丫鬟之一的麝月聯繫起來重新審視,便能發現別有洞天,「荼蘼」在此用以指代麝月。蘅蕪苑乃寶釵居所,上聯便是描述她初到賈府之狀,下聯則道出寶釵婚後與麝月共同服侍寶玉的情況。荼蘼第二次亮相在小說第二十八回,寶玉、薛蟠等人在馮紫英家吃酒,席間妓女雲兒唱曲助興,曲詞有一句「想昨宵幽期私訂在荼蘼架。」
  • 亦舒《開到荼蘼》:什麼時候,你感覺自己突然長大了?
    題記:荼蘼是一種傷感的花。荼蘼花是春天最後開花的植物,它開了也就意味著春天結束了,正所謂「三春過後諸芳盡」。花開荼蘼,聽起來美麗,卻傷感。因為它代表了女子即將逝去的青春,同時也代表了感情的終結。世間的很多東西初始很美,可是離去和凋謝時卻異常荒涼,比如荼蘼花開。我們很容易在幸福的氛圍中變成孩子,卻也很容易在悲傷和磨難前一瞬間長大。作家村上春樹說:「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
  • 古風推歌 開到荼蘼花事了
    他說我素來好酒,而且有點兒小鄉愁;他說你們一直在聽,這就是我唱下去的理由;他說喜歡我的話請喜歡我的全部,別打著喜歡河圖的歌的名號罵我的荼蘼們;他說請用心聽,不要說話。那麼就讓我們靜下心來,一起去聆聽,荼蘼之花綻放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