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砼|孩子的便當,是日常的儀式感

2021-02-27 OPERIA意仕愛

她是,劉砼,一個3歲男孩的母親。她留給人的第一印象,大概是親切又溫柔。眼睛會說話,時常滿是笑意。一舉手一投足,好像一位來自日本的大和撫子。

實際上,她的父親曾經留日,她大學時也曾學習日語,也在日本生活過。也許是受家庭的影響,也許是受到日本追求細節的的精神薰陶,她溫婉而勤勞。最打動我們的,是她為兒子製作的樣子好看、營養豐富的便當。

接受Operia採訪時,她說自己很普通,沒有什麼故事可說。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每個女性都有自己的精彩,有別人做不到的優點和事情,哪怕只是熬過生產歷程的母親都很非常偉大,有著別人無法理解的堅強。

會做便當的劉砼可以說是「別人家的媽媽」。現在兒子上了幼兒園,每天吃的便當也是最好看的。這般細緻與耐心,也是許多母親做不到的。

她在職場打拼的樣子很美,在家為孩子做便當的樣子很美,清晨時從首飾盒中糾結今天戴哪件珠寶的樣子,也很美。

採訪提問

Operia:是什麼時候開始給孩子用心做精緻的便當呢?

劉砼:從孩子開始添加輔食開始。也不能算是便當,其實也就是一餐飯。

Operia:最開始是怎麼想到做這麼有創意的便當的?

劉砼:讓孩子們愛上吃飯是生活中的「大事」,特別是在剛接觸事物的baby。尤其是孩子小時候剛加輔食,食材並沒那麼多選擇,才更堅定了我把單調的食材變變花樣。我的朋友中,有一些日本、或生活在日本的朋友。我做的這些於他們是很平常的事情。所以,我也覺得理所應當。

Operia:便當的食材都是每天自己親自去買嗎?

劉砼:不是全職媽媽,所以本著節約時間與務實的態度,食材一定是自己去買,但不必每天。

Operia:一般做這麼一份便當從購買食材到擺盤,一共需要多長時間?

劉砼:孩子的飯菜多以蒸煮的烹飪方式為主,不是特別複雜,因此半小時到40分鐘,都可以搞定。

Operia:平時也會給自己和老公製作美食嗎?

劉砼:說實話,我不是個特別會做飯的姑娘,到現在也是。如果在家用餐,我來做飯,有時還是會看著菜譜。但總之只要做,就希望家人能感覺是盡心的。所以當然,給老公做飯,也多少擺擺盤。

Operia:您有考慮過當一個美食博主嗎?比如製作教更多媽媽如何做便當的視頻?

劉砼:我沒想過做個什麼美食博主。我做菜做飯並不是很拿手的,只是比較用心,擺盤啊什麼比較符合小朋友喜好的風格。

Operia:您現在在做什麼樣的工作?還是已經是一個幸福的全職媽媽?

劉砼:我不是全職媽媽,也從沒想過要做全職媽媽。我享受在職場「打拼」,回家有寶貝奔向我的「雙重人生」O(∩_∩)O~

Operia:您平時怎麼來平衡工作和家庭呢?

劉砼:平時上班,孩子又小。所以,從產假結束開始,白天都是老人幫看孩子,和大多數上班族家庭一樣。我要上班,所以不是一日三餐都給孩子做的,最多就是早餐和晚餐。有時下班回來晚了,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已經按照我交代的幫我做好了。但是,我和我老公都堅定地要盡最大可能自己撫養孩子長大。所以能我來做的時候,更多的是出於快樂而不是任務。每晚回家以及周末,我們從沒向家人告過一次假,自己出去玩兒一下。周末是我們三人的家庭日,沒有特殊原因絕不安排其他活動,即使朋友聚會也必須是可攜家人一同參與的。這也算是一種日常的儀式感。

Operia:現在也有在教小孩子日語嗎?或者說希望他也接受日式的教育嗎?

劉砼:語言上,還是以中文為主,現在上了幼兒園,也開始學習了一些簡單的英文。日文聽多了也多少會些簡單的日常單詞。因為我本身是學語言的,深知「母語強勢」的重要性。很多ABC的孩子,在4、5歲時甚至可以中外文流利互譯,這是很棒的。研究發現,「母語強勢」的孩子長大後,在閱讀和對事物的理解上會更加深刻。

Operia:希望小孩將來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有替她/他想過未來規劃嗎?

劉砼:小朋友,我希望他成為自信、開朗、有愛的人。倒沒有特別為兒子規劃未來,就像我自己都沒法給自己規劃未來一樣。他們這一代應該會更精彩、有更多的選擇。但有一點我比較明確,就是無論他做什麼樣的選擇我希望他的根基與大本營在中國,隨時可以出去,更可貴是隨時可以回來。這裡要有他珍視的東西,親情友情和他可在中國發展的能力。

我對珠寶的喜愛來自於母親。我的母親為人母、為人妻、為人女、為人媳、為人的姊妹事事處處都不怠慢。她喜歡珠寶,偏愛玉、珍珠和鑽石。

在能力範圍內母親願意花心思在美麗的事情上也對我有所影響。出席活動,諸如家庭聚會,母親也總以首飾、以妝容表達對活動的重視程度。

Operia:珠寶算不算每日儀式感的一部分?

劉砼:珠寶當然是我每日儀式感的一部分。每天上班出門前,最開心與最認真的莫過於在首飾盒裡挑一件適合當日的首飾了戴在身上的那個時刻了。

Operia:在家庭聚會中,您喜歡佩戴什麼樣的珠寶?

劉砼:家庭聚會更喜歡佩戴穩重不誇張的配飾。夏季可能喜歡戴鑽石類的,冬季喜歡珍珠或蜜蠟一類有些份量且簡單大方的款式。

Operia:您平時喜歡佩戴什麼樣的珠寶?

劉砼:簡單、乾淨切特別的。「簡單」是因為要符合我上班族與寶媽咪的雙重身份,複雜款式佩戴不方便對小朋友也不安全。「乾淨」是因為要符合我的性格,我不是很強勢的性格,太誇張繁複的設計與我氣質不符。我喜歡在我熱愛的事物上花些小心思,那麼「首飾」這件我大愛的事物自然希望與眾不同。

Operia:您首飾盒裡什麼類型的珠寶最多?

劉砼:以珍珠、玉、鑽石居多。

Operia:您與Operia有怎樣的故事和淵源?

劉砼;經由我靠譜的好朋友介紹,以及同為孕媽,我認識了Operia的創始人。當時她還沒有創辦Operia,現在她有了自己的品牌必須支持!以前相隔大洋,一直沒有見面,這次接受Operia的採訪,才和她見到面,還一併認識了Suki。我非常喜歡這兩位姑娘,做事認真,眼睛裡閃著blingbling的光芒。現在我更偏愛她們兩位一樣更成熟、更溫潤、有能力通過自己努力,追求「上品」生活的人。

Operia:現在Operia的珠寶您最喜歡哪款?

劉砼:喜歡Operia的那款「別針款」的珍珠耳飾,以及那個珍珠的戒指。

劉砼熱愛她的雙重人生,無論是在職場打拼、還是在家中為孩子做便當,都力求盡心。一如Operia對珠寶的態度,無論哪個季節、無論適用於哪個場合,工作生活或娛樂,都要把設計做到最精良,讓佩戴Operia的女性們感受到珠寶給她們帶來的愉悅。

相關焦點

  • 讓便當變得美味的,是一個人對日常的用心
    無論你會不會做飯,你成長的痕跡都會在你對食物的理解裡顯現出來。即使是不會做飯的人,也能從各種各樣的菜譜中找到樂趣,裡面有漫長的個人史、一個地方的人偏好的口味,是普通的遊記裡找不到的秘密。點擊圖片,購買「四季便當」系列,首發8折特惠作者吉井忍是日籍華語作家,曾經出版的《四季便當》就廣受中國讀者歡迎,在豆瓣獲得了 8.1 分的評分
  • 日本媽媽為孩子做便當走紅網絡,網友留言卻暴露了一堆教育問題
    02生活的儀式感增加孩子的幸福感有人曾經斷言,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有幸福感的孩子。這話有一定的道理。儀式感是熱愛生活的證明,一個熱愛生活的媽媽或者爸爸,一定會在生活裡專門為孩子做一些暖心的舉動,來給孩子的記憶增添甜蜜與幸福回憶。我們中國人為什麼過年的時候,北方人會包餃子,南方人會做年糕,這些節日風俗其實就是生活儀式感的一部分。
  • 宅媽帶娃的日常生活,二次元主題便當,孩子表示:都捨不得吃
    #在生活中,媽媽的地位是第一位,幼時吃飯、穿衣都需要媽媽照顧,孩子對於食物的樣子和味道比較敏感,這就麻煩到超人媽媽來想辦法。便當就是外賣的一種,在國內有快遞小哥,只要有訂單瞬間就送到跟前,這就導致很多人開始懈怠不做飯,在國外家人都會準備當日的專屬便當,這樣孩子就不會餓到了。
  • 日本媽媽ins曬出的日常便當,萬人表示「不敢吃」…看完好治癒啊!
    齊藤女士最主要的日常工作就是變著法來給兩個兒子做好吃好看的美食!無論是普通的麵包還是一碗粥,在齊藤女士手裡都能變成精緻的藝術品。在我們看來非常日常和普通麵包無非就是煎、烤、炸幾種方式來吃,稍微豐富點的加點生菜香腸、牛油果、雞蛋啥的。但是,第一次看到齊藤女士的麵包美食圖後,"不會吧!麵包還能這樣吃出新花樣?!」
  • 鄧超孫儷甜哭眾人: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德國作家洛蕾利斯說:有儀式感的人生,才使我們切切實實有了存在感。有了儀式感,孩子才能感受到自己被重視、被保護。聰明的父母,都懂得用家庭儀式感給孩子幸福感和安全感。第一、日常作息上,點綴儀式感在一檔綜藝節目中,何炅曾提出一個主題:「生命中最重要的儀式感。」一個小女孩的回答令人印象深刻。
  • 多點儀式感,生活將變的更有意思!
    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應當有一定的儀式。」   「儀式是什麼?」小王子問道。「這也是經常被遺忘的事情。」狐狸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大多時候,生活的確是平淡無奇又匆匆忙忙,儀式感早就被人們輕易拋諸腦後。
  • 端午說安康——健康備餐第二彈/生活要有儀式感啊!
    小狐狸說了,它和小王子的見面,因為有了儀式,使它感到很快樂,使它發現了幸福的價值。 難道,我們不也是一樣嗎?提到儀式感,你會想到什麼?這些儀式感不是你到了一個拍風景,也不是你每到月底發一張自拍說幾月再見,而是你日常的那些小事。
  • 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那一場儀式感滿滿的相聚,給了維婭一次和父母和解的機會,也讓維婭感受到了父母滿滿的寵愛。 儀式感,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寵愛,並擁有一份愛的感知力和幸福力,讓父母和子女之間重新建立起親情的聯結。 心理學博士Barbara Fiese和她的團隊一直致力於「家族儀式傳承」的研究。發現家庭「儀式感」具備強有力的「黏合」的作用,能讓成員體驗到歸屬感和安全感。
  • 鄧超攜娃正裝給孫儷頒獎:有儀式感的家庭,更能養出幸福的孩子
    孫儷在事後也發了一條微博:在頒獎結束後,鄧超帶著兩個孩子穿著正裝來接她,滿滿的儀式感,兒子寫了兩封信,一封是準備給得獎的媽媽,一封是沒得獎的媽媽,根據情況送給媽媽哪一封。妹妹也暖心的寫了信。並且孫儷將鄧超送她的白玉蘭花曬成幹保存一輩子。
  • 日本媽媽給孩子做早餐9年,網友:有儀式感的早餐,孩子真幸福
    我給家人做早餐已經有5個年頭了,在早餐群裡還認識了一位海外日本媽媽,同樣堅持給孩子做早餐,而且時間比我更久,已經有9個年頭。能堅持給家人做早餐的媽媽們都特別讓人敬佩。早餐要豐富,不能一成不變,所以我覺得把日本媽媽做的早餐拿來和大家分享,一起感受生活的美好以及早餐的重要,有儀式感的早餐,孩子生活很幸福。
  • 帶給孩子儀式感,我都做了什麼
    文章中褒獎了會營造儀式感的家長們,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給孩子帶來的幸福感,家庭歸屬感。父母所營造的家庭氛圍,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寶貴最美好的記憶。很贊同這些觀點,一直以來我也是這麼做的。今天就給大家盤點一下我們家都做了哪些吧,希望給正在努力營造儀式感的你帶去一些靈感!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泰哥小朋友的生日會。我是從他五歲生日那年開始給他每年舉辦一次主題式的生日會。
  • 把日常過得充滿儀式感,才是最高級的浪漫
    從2017年1月7日開始,他就用相機記錄下妻子的日常。雖然透過鏡頭看到的日常,和我們用眼睛看到的日常可能會有些許差別,但當你開始拿著手機或者相機去記錄這些日常,每一次記錄的小舉動,都變得特別有儀式感。下面就一起來看看akipin拍的溫馨日常,有哪些可以借鑑的地方吧。講到日常生活這個拍攝題材,有些朋友就會覺得這個題材太過寬泛,讓人有種不知道拍什麼的無措感。
  • 56歲日本主婦製作的便當:從配色到選材,都充滿了精緻感
    每次一提到日本美食,很多讀者都會想到日本便當。在傳統的日式飲食文化當中,日式便當絕對不是填飽肚子的飯盒那麼簡單。如圖所示,一份正宗的日式便當裡面,傳承著最日常的日本文化,體現著對生活的高度熱愛,以及烹飪者對飲食文化的藝術追求。最近,就有一位56歲日本主婦製作的便當走紅了,從配色到選材,都充滿了精緻感。
  • 日本爸爸準備的日常便當,滿滿都是肉,網友:隔著屏幕都覺得餓!
    日本爸爸準備的日常便當,滿滿都是肉,網友:隔著屏幕都覺得餓!日本人對於吃的要求都是很高的,他們喜歡吃一些養生的東西,所以很多日本人都喜歡自己帶便當,而且日本人的便當,不但味道好吃,造型看起來也是非常漂亮的,今天給大家看一個很有愛心的便當,是一個日本的爸爸為孩子準備的日常便當,裡面滿滿的都是肉,很多網友看了以後都說:隔著屏幕都覺得餓了!實在是太羨慕這樣的孩子了。
  • 多少婚姻,輸在了沒有儀式感
    而能夠給愛人最好的儀式感的場合無疑是婚禮了,節目組邀請四組處於婚姻不同階段的夫妻,來呈現他們對婚姻中儀式感的解讀。 第一組是蹦床運動員何雯娜和丈夫梁超,他們去年9月份訂婚,10月份宣布懷孕,本來計劃的婚禮因為孩子的到來,讓他們覺得婚禮更有意義。
  • 時光裡的儀式感
    什麼是儀式感?《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和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有時候,你會覺得生活太過粗糙,那是因為你沒有想辦法讓它變得精緻。只有儀式感,才能讓你放大積極的情緒,化解掉消極的情緒。讓繾綣在歲月中的日常瑣碎,變成愉悅身心、豐盈靈魂的細水長流。儀式感可以讓平凡的生活變得優雅。
  • 日本主婦曬一人食,每天不重樣,朋友:一個人吃飯也要有儀式感
    多年前在日本認識的一位友人,和我一樣,都是身為人母,到現在已經是2個孩子的母親,說起認識的緣分還挺湊巧,也可以說是大家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所以增加了彼此的話題投緣。認識多年,一直很佩服她,孩子小的時候每天給孩子做早餐順便做便當(日本小學生都有帶便當的習慣),而自己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又會給自己單獨做上一份午餐。每次看到她發圖曬圈,你會覺得生活特別有意思、有意義,哪怕一個人吃飯也要有滿滿的儀式感,食物不需要太奢侈豪華,粗茶淡飯也能看得出她為自己做飯的用心。一個人吃飯的時候能做些啥呢?
  • 要不要讓孩子過聖誕節?想讓孩子體會儀式感,「中國節」就足夠了
    為了讓平淡的生活多一些樂趣,節日,就變成了大家放鬆的藉口、  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喜歡過聖誕節的原因,就是可以送一個孩子期盼已久的禮物,想讓孩子體會到節日的儀式感,在他的成長中增加一分樂趣和難忘的回憶。
  • 生活需要儀式感|重讀《小王子》解析什麼是儀式感
    儀式感,這一術語在學術界至今都未能形成統一概念。目前能查到的資料大多是將儀式感與營銷相聯繫。2011年,學者 FangYingfeng在 《Study Oil Efects of Ritual in Marketing》「儀式感營銷」是營銷主體通過對人們特殊消費行為的儀式化設計賦予消費行為神聖意義或傳承性價值,從而達到創造、引導消費活動的營銷目的。
  • 不妨從小年開始,給孩子一個「儀式感」的新年
    聖埃克蘇佩筆下的《小王子》馴養了一隻等愛的狐狸,兩人對於儀式感的理解最讓人為之觸動。    「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時間來,」狐狸說,「比如說,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就會發現幸福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