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式輕型坦克性能怎麼樣,到底算不算先進?

2021-01-17 老周新視野

李三萬

摘要:國產最新型的15式輕型坦克,被譽為世界輕型坦克之王,這個讚譽是不是誇大了?究竟性能怎樣,到底算不算先進?

國產最新型的15式輕型坦克,被譽為世界輕型坦克之王,這個讚譽是不是誇大了?究竟性能怎樣,到底算不算先進?

15輕型坦克開始似乎就是用來替換已經老舊不堪的62式輕型坦克的,等研製出來以後,感覺布局有點大。就目前這波新武器研發生產大潮的整體布局看,以及15式輕型坦克幾乎同步推出的外貿版VT5輕型坦克,那麼15式的研發重點應該還是在為今後的坦克發展打基礎,並不是準備當看家寶貝的,只是62式確實太老了,15式目前也有填補62式退役空白的任務。

當前的國際形勢,對於我們國家來說,還是以和平為主流的難得的發展時期,面對西方發達國家,我們也依然處於一個追趕的狀態,不過即使是這種狀態下,我們近幾年爆發的這一波新裝備大潮,也是大多數國家難以追趕的。

15式輕型坦克在我們自己裝備配置當中,是主要用於雪域高原,這才有了「打的過我的上不來,上得來的打不過我」的說法,所以15式為什麼要強調「輕」?就是要為了可以快速部署,雪域高原的特殊地形氣候,和高海拔問題限制,目前有能力對其做針對性坦克研發的國家,都沒有這種需求,單單為了在軍火市場為我們哪個鄰居研發一款坦克,又沒有多少利潤—— 我們的15式輕型坦克已經上去了,難道發展就停步了?雖然沒有什麼風聲,但怎麼也能想像後發產品研究必然也在繼續。那邊難道還有誰同樣不停的研發新產品賣給我們鄰居?另外外貿版VT4、VT5輕型坦克面對東南亞銷售,很多人覺得應該是減低配置的「猴版」,這個我覺得是慣性思維,就不能是15式原本就有多種配套版本?

可能涉及我軍整體通信指揮的電子信息設備,當然不會安裝,不過東南亞地區畢竟是低海拔熱帶雨林地區,水網縱橫,到這一地區服役的15式輕型坦克,配置跟雪域高原服役的15式肯定也有所不同。還有15式輕型坦克的這個「輕」,是不是有點故意誤導的意思?近三十噸的戰鬥全重無論按什麼標準看,其實都可以算是中型坦克了,現在還有15式到底是三十幾噸的小爭議,這幾噸重量的爭議,又有什麼意義?

只是目前環境下,無論是東南亞,還是雪域高原,三十幾噸的車體,基礎防禦加複合外掛裝甲配置、反應裝甲配置,應該足夠對應可能面對的威脅,鈦合金版本的無論有沒有,也還犯不上拿出來用,這種材料的成本還是昂貴了些。15輕型坦克對我們來說,應該還是一種過渡坦克,沒必要採用這種材料。

關於15式輕型坦克,我覺得沒必要去探究其細節,除非是專業人員,一般的關注,我們是一個有自己獨立作戰體系的國家,一款武器要看它在整個武器裝備體系中的布局,比如現在可以看出,我國北方將以99A型主戰坦克為主,依託山地控制廣袤的平原,這是保持傳統意義上的重裝裝甲集團,一個是我國北方地形特點所決定的,一個也是北方鄰國即使在衰退中,也依然是周邊競爭力最強的國家,這種情況下,北方保持重裝集團也是目前最靠譜的突擊力量,這個級別的較量,靠陸航為主過於飄忽。南方多水網地區,多山地地區,就將以15式輕型坦克和其後更新型來布置,對內這也是南方地區需要更靈活機動的坦克,對外,這一方向上沒有能對我國構成實質威脅的國家,而且未來戰爭當中,坦克進城恐怕是無法避免的局面,現在即使東南亞國家,城市化進程也在加速,未來戰爭中,坦克戰圍繞城市的爭奪,可能性顯然已經比以前那種野戰要大得多,15式應該就是我國應對未來城市遊擊戰格局,需要進行測試探索的,以機動靈活為主的坦克類型。

我們很多年沒有經歷實戰了,不過可以觀察美軍的軍事行動,近些年美軍對一些弱勢小國的戰爭,以前是覺得重裝集團過於浪費,試圖用陸航直升機解決問題,又缺乏穩定性,所以美軍最近有重新重視重裝部隊的趨勢。我們的輕15,恐怕就還要擔負探索填補重裝部隊與陸航部隊之間這塊空白的任務,目前已經確定的,應該是防禦不需要重裝部隊那麼厚重,速度也無需像陸航那樣趕。重點應該是外掛裝甲和主動反應裝甲防護上。

15式輕型坦克是我國未來二十年的主力坦克之一,性能自然而然是非常先進的,不然怎麼能入世界第一陸軍的法眼?說起15式輕型坦克,先進之處是以下幾點。

首先是快速反應能力強。15式輕型坦克可以通過鐵路、公路、空運快速投送,而且由於自身重量輕,只有30噸左右,因此運輸的適應性很強,一架運-20運輸機,一次就能運輸2輛15式輕型坦克,而在只運輸1輛15式坦克的情況下,運-20還能發揮出較大的航程,可以將其投送到7000公裡之外。在滿載時,則能運送到4000公裡之外,具備較為遠程和快速的投送能力,而且一次投送量可以很大,能夠快速支援前線作戰。

同樣,由於車體重量較輕,因此也很適應公路運輸,不但能夠依靠卡車拖載,也可以自行機動,其公路時速高達80公裡/小時以上,這主要得益於15式裝備了一臺1000馬力的發動機,要知道,我國的96A型主戰坦克也才僅僅裝備900馬力左右的發動機,15式在重量上要比96A型輕15噸的情況下,發動機動力更強,因此加速更快,可以迅速依靠自身動力機動到前線。

快速反應只是一個方面,同樣由於車體較小、車重較輕、速度較快、機動靈活,15式輕型坦克還非常適應高原山地作戰,成為我國在山地作戰中的重要支援裝備。要知道,15式輕型坦克配備了液壓懸掛系統,可以輕易的改變車身姿態,也可以在越野過程中減輕車身對懸掛系統的壓力,這樣坦克就可以在各種崎嶇路面,甚至是溝壕路面行駛,而不必擔心受損,同時可以靈活調整車身俯仰角度,換取更有利的射擊角度優勢。

在今年邊境衝突中,15式坦克就被調到了高原地區,展開了多次軍事演習,有效震懾了對手,展現出非常好的高原適應性,相比而言,印度方面的T-72坦克和T-90坦克雖然上了高原,卻開不進道路狹窄的山區,導致15式坦克成為一種在高原山地特殊地形環境下,全球唯一可以使用的坦克。

其次,15式坦克的防禦性能也不錯。採用全焊接式炮塔和尾艙裝彈,車體外形非常時尚新潮,和西方新型坦克比起來也毫不「土氣」。使用了楔形炮塔裝甲,在車體正面附加了反應裝甲,根據公開數據,他的炮塔正面防穿能力在400毫米以上,能夠抵擋105毫米坦克炮在1500米距離以上的直接射擊,車體正面能抵擋100毫米炮在1500米距離的直接射擊,車體側面則只能抵擋30毫米穿甲彈的攻擊,炮塔側面能抵擋57毫米炮在1500米距離的穿甲彈攻擊。

雖然說,這個防禦力在全球主戰坦克重看上去不怎麼樣,但是要考慮到這只是一種正常戰鬥重量28噸,戰鬥全重30噸左右的輕量化坦克,就算相當不錯了。要知道,在15式能夠到達的高原山地上,基本沒有口徑超過100毫米的直射火力,最多也就是面對BMP-2步兵戰車,就算是遇到T-72坦克也不怵,所以這個防禦力對於15式坦克來說是足夠了。況且山地作戰戰場狹小,經常是轉過彎就要面對近距離作戰,這個距離上,重要的還是火力。

那麼,15式輕型坦克的火力如何呢?裝備105毫米線膛炮,依然是改進自英國著名的L7型坦克炮,可以發射二期穿甲彈,在1500米距離可以取得超過500毫米的穿甲深度,在1000米距離能穿甲600毫米,這個穿甲能力可以確保15式坦克輕易擊穿印度陸軍的T-72B主戰坦克前裝甲,也可以擊穿T-90主戰坦克裝甲。雖然擊穿距離要比對手近一些,但是考慮到15式才28噸正常重量,這個能力已經非常了得,何況遭遇主戰坦克的概率也不大,15式坦克炮的這個穿甲水平,能把BMP-2/3、「布雷德利」、「斯特賴克」等步兵戰車打個對穿,算是很強了。

15式坦克還配備了遙控武器站,雖然只在頂級配置的車型上才有,但是這種裝備表明他考慮到了複雜的山地反伏擊作戰和城市作戰的需求,他的遙控武器站內置3種光電瞄準設備,可以由車長操作,成為車長周視儀的有效補充,在山地複雜區域進行對武裝直升機的驅趕時也能發揮作用。當然,遙控武器站是否能夠適應大規模戰爭還不好說,這也是中美俄等軍事強國並沒有對坦克進行遙控武器站全覆蓋的原因,只是個別車輛進行了改造。

所以,總的來看,15式坦克從來就不是一個用於坦克集團對戰的車輛,在面對世界主流主戰坦克的時候,在攻擊和防禦上是處於劣勢的,但卻是一種易於運輸、快速投送、靈活機動,可以在任何環境下使用的坦克,他的任務覆蓋面很大,可以通過空中大量運輸,也能通過兩棲攻擊艦、船塢登陸艦大量跨洋投送,簡單的車體讓其維護相對便捷,可以在缺少支援情況下獨立縱深突破,屬於一種典型的進攻型坦克。

當然,還是那句老話,在15式坦克能去了的地方,基本不會遇到敵人主戰坦克,在15式的領域裡面,他就是「老虎」,因為扛著105毫米的坦克炮,去和步兵戰車、輕型坦克、突擊炮等裝甲車輛對戰,優勢很大。所以,從設計理念來看,顯然是很先進的,至於M1A2、T-90M等先進主戰坦克,就交給99A、96B型主戰坦克去對付吧。

在輕型坦克領域,15式是當之無愧的輕坦之王。這裡需要再囉嗦一句,輕量化坦克現在還只是一個概念,因而只是用車體重量來進行橫向對比,在相同重量級別的輕型坦克中,15式確實可以說是沒有對手的,「輕坦之王」的評價並不為過。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二戰性能最優秀的輕型坦克,攜帶75毫米坦克炮的M24輕型坦克
    另一款同期開發的T7輕型坦克也非常失敗,原本是要一個14噸輕型坦克,但最後重量卻翻倍到了24.5噸,近乎等於是一款中型坦克。雖然被命名為M7中型坦克,可它的作戰性能遠遜於M4中型坦克,最後也被淘汰了。至此,美國在1942年的輕型坦克研發徹底失敗,整個輕型坦克的研發陷入了停頓。
  • 中國15式輕坦服役:2千米外擊穿第三代坦克 重量僅有30多噸
    (15式輕型坦克已經正式列裝部隊)相比大家耳熟能詳的各型主戰坦克,輕型坦克這種裝備的存在感實際上並不算太高。畢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各國陸軍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更加重視防護性能以及火力的主戰坦克之上。但這並不意味著輕型坦克已被各國所放棄,在許多特殊的作戰環境下,具備極強機動性與通過性的輕型坦克依舊能有所作為。
  • 15式坦克綽號公開——黑豹!戰士評價:比較小巧,動力很足
    在中國軍網的《我是排頭兵》系列節目中,採訪了輕型裝甲方隊的排頭兵——李軍。 這個方隊由履帶式指揮車、15式輕型坦克和04A步兵戰車組成,是三種車型的一個混編方隊。
  • 美國罕見推出輕型坦克為了應對中俄?
    該型主炮被譽為世界上最先進、最輕的炮,比M1主戰坦克的主炮重量輕了三分之一。而且該炮當初要裝在FCS系統上,具有大仰角攻擊8公裡至12公裡目標的能力,其目的除了坦克炮之外還可代替部分迫擊炮和榴彈炮。 在現場,美國廠商展出了多種可用於XM360型坦克炮使用的殺傷榴彈和脫殼穿甲彈。
  • 15式主戰坦克炮塔用特種裝甲鋼,機器人焊接,方便布置複合裝甲
    可以看出國內製造水平的進步,以及15式坦克的電子信息化的先進程度。 不僅可以保證作為輕型坦克的15式具備一定的防禦能力,同時精心設計的楔形角度炮盾部分,也可以增強坦克的防穿甲能力。當然這種特種裝甲鋼,用人工焊接起來效率太低,而且大多是不規則異形焊縫,且焊縫處於不同平面之間,所以現在採用的是機器人焊接。
  • 講武談兵|朝鮮閱兵展示最新坦克,性能瞄準世界先進行列
    但是,隨著韓國陸軍在1987年開始大批量裝備具有第三代主戰坦克水平的K1以及後續改進型K1A1,無論是從數量還是性能上看,朝鮮半島南北坦克力量的天平已經開始向韓國一方傾斜。在這種情況下,21世紀初,朝鮮首先向俄羅斯求助,希望能夠得到當時最先進的T-90主戰坦克,但是遭到俄方的婉言拒絕。
  • 15式輕坦高原展示強大越野性能:過一米高斷崖、黑沼澤,如履平地
    東方網·演兵場12月10日報導:面對青藏高原上複雜的地形,15式輕型坦克如何應對?新一期央視《軍事紀實》節目進行了全程解密。一米多高的斷崖、坦克車組最害怕的「黑沼澤」,15式輕坦依舊能夠如履平地、縱橫馳騁,展示了「高原小黑豹」的優良戰鬥性能。
  • 指尖之下,猛犬出更——M41A3輕型坦克賞析
    ,初期被派往朝鮮半島的美軍裝甲部隊只能依靠M24霞飛和M4A3E8謝爾曼這樣的歐戰未退役裝備,對抗朝鮮人民軍裝備的T-34/85坦克,火力上明顯出於下風,深入到敵軍縱深地帶的美軍裝甲偵察部隊急需一款裝備有更可靠性能的長身管,較大口徑坦克炮的輕型戰車解決燃眉之急。
  • 印軍急購的「章魚」輕坦,指望自行炮對抗15式
    其中,以近日印度政府緊急向俄羅斯追加的2S25"章魚"自行反坦克炮訂單最為引人注目。眾所周知,由於南方以及西南地區複雜的地理環境,我國一直都十分重視輕型坦克的研發和裝備,從上世紀60年代的62式輕型坦克到如今的15式輕型坦克,我國在輕型坦克領域的成就和產品性能已經逐漸領跑世界。
  • 臺灣地區現役主戰坦克一覽|炮塔|輕型坦克|機槍|坦克炮_網易訂閱
    臺灣地區現役主戰坦克一覽  M60A3主戰坦克  CM11(M48H)主戰坦克  CM12(M48A3)主戰坦克  M41A3與M41D輕型坦克M60A3主戰坦克   升級改造  M60A3的主要改進項目:  武器系統:在M68式105毫米線膛炮炮管上安裝了熱護套以防止炮管受熱變形,影響命中精度;使用脫殼穿甲彈、破甲彈、碎甲彈和黃磷發煙彈等4種炮彈。  火控系統:安裝了較先進的擾動式雷射測距火控系統,大大提高了射擊性能。
  • 蘇聯t-70輕型坦克,一舉雙殺黑豹坦克,除便於生產外毫無優點
    ,為了儘快補充消耗的裝甲力量,在外有德軍東進,內有工業東遷的混亂情況下,t-60/t-70系列輕型坦克誕生了,從性能上來說這兩款坦克簡直稀碎,但是在蘇聯坦克奇缺的大背景下,t-60/t-70系列輕型坦克最大的意義就是存在,解決有無的問題。
  • 泰國已預訂中國製造的VN16兩棲輕型坦克,將部署在071型登陸艦上
    據《簡氏防務周刊》網站最新報導,泰國已經預訂了中國製造的VN16兩棲輕型坦克作為海軍陸戰隊的骨幹裝備,而且將這些坦克部署在071型登陸艦上作為登陸裝備。泰國作為東亞強國,軍事力量在東亞也是非常的強悍,這次補充VN16兩棲輕型坦克作為裝備的海軍陸戰隊,在泰國正在服役的有兩萬多名隊員,對於泰國這個只有幾千萬人口的國家來說,是非常耀眼的。
  • 「黑豹」是二戰最好坦克?只有打坦克能力強,其他性能一塌糊塗
    然而,如果仔細審視一下「黑豹」坦克的具體性能,就會發現,這個所謂的「最優秀坦克」其實弊病極多,甚至在德國都不能算最好的坦克。 第二,「黑豹」擁有先進的觀瞄設備。除了世界最先進的坦克瞄準裝置外,「黑豹」坦克在1945年還首次裝備了世界最早的夜視系統,在戰爭最後幾個月形成了很大的不對稱優勢。
  • 英國維克斯坦克的蘇聯衍生版,蘇聯裝甲部隊的中堅,T-26輕型坦克
    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蘇聯坦克,估計很多人想到的都是T-34中型坦克、KV系列重型坦克,或是IS系列中型坦克。不過,這些坦克或是在蘇德戰爭前夕誕生,或是在蘇德戰爭中誕生。在這些坦克誕生之前,蘇聯坦克部隊都是由各式各樣的輕型坦克構成的,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為蘇軍服役多年的一款輕型坦克——T-26輕型坦克。
  • 戰敗前的日本中型坦克,苦心研發的三式、四式中戰車性能如何?
    相比於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存在,日本陸軍就顯得有些不受人注意,畢竟日本陸軍也沒有什麼像樣的坦克,出去豆戰車這樣的超輕型坦克,就只剩下九七式中戰車這樣的,名不副實的中型坦克了。
  • 謝爾曼M1坦克又有新神論:竟然暴露了中國最先進穿甲彈
    不過,神劇裡的一段話,也是有些軍事上的科學道理的,那就是「穿甲、爆破、燃燒,瞬間完成」,只不過,神劇裡說的這個,是一種未來的中國新型彈藥,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才被研製出來,那就是國產89式穿甲爆破燃燒彈。89式穿甲爆破燃燒彈是一種口徑12.7毫米的多用途彈藥,主要配備給89式12.7毫米重機槍,85式12.7毫米高射機槍,以及85式12.7毫米坦克機槍。
  • 二戰期間日本唯一量產的重型坦克95式重型坦克
    說到二戰期間的日軍的坦克部隊,似乎對比歐洲的戰場的正規裝甲力量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但是日本在二初期的97式改坦克除防禦力較弱外,基本與義大利的M14坦克是同個級別裝甲型號,與德軍當時裝備的38T坦克性能上差不多,到1942年後日本的坦克型號才開始跟不上世界中型坦克性能研發的腳步,開始漸漸處於落後地位
  • 國產11式新型突擊車亮劍高原,實彈射擊大圖來襲
    一個是我國最先進的主戰坦克99A,央視國防軍事頻道2019年9月份曾播出過99A進行火炮穩定性能測試的畫面,坦克駕駛員在99A坦克炮口上放置了一個裝著大半杯水的水杯,然後啟動坦克,在坦克行駛過程中水杯中的水一滴未灑。
  • 「傳奇五對輪」59D坦克,和臺灣地區最先進坦克M60A3相比如何?
    M60A3坦克作為我國臺灣地區裝備的最先進坦克,M60A3TTS是M1式主戰坦克入役前美國陸軍裝甲兵的主力,冷戰後美國逐步削減國防預算才將大量的M60主戰坦克拋入國際軍貿市場,其中就包括了性能最先進的M60A3TTS式主戰坦克,臺灣陸軍也正是利用這一時機才引進了460輛, 成為國民黨陸軍裝備的第一代主戰坦克
  • 道路橋梁太差,印軍沒有輕型坦克怎麼上高原?要給裝甲車裝105炮
    在海拔4000-5000米的高原山地作戰,最好的選擇是輕型坦克,因印度沒有可用的輕型坦克,印軍只能把最精銳的T90坦克派遣到了前線。由此可見,印軍把T90坦克部署到高原作戰,確實是欠考慮呀。 因沒有輕坦克也讓印度陸軍頭疼不已,印度也不是沒有努力和嘗試過,但印度在輕型坦克項目發展上一直沒有任何進展,直到今天也在尋求一種新的高原作戰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