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年輕影人的幕後推手——焦雄屏來了!

2021-02-19 香蕉影業OFFICIAL

7月5日,「香蕉新導演掘地計劃精英班」再次在廊坊萬達學院開課啦!這一次的授課導師是著名的監製、製片人、前金馬獎評委會主席焦雄屏老師。

 

焦雄屏老師不僅僅是著名監製、製片人、電影學者、影評家、劇作家,同時也是前金馬獎評委會主席,人稱「臺灣電影教母」,一直是臺灣年輕影人的幕後推手。焦雄屏老師曾監製過多部作品,其中包括《色戒》、《香港情懷》、《望鄉》、《洞》、《十七歲的單車》等。焦雄屏老師現任臺灣電影中心主任、吉光電影公司董事長,並任教於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1989年與邱戴安平合作創作電影劇本《阮玲玉》由關錦鵬執導搬上銀幕,並斬獲第28屆臺灣金馬獎評審團特別獎、第十二屆香港金像最佳女主角獎等5項大獎、第四十二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等。焦雄屏老師曾在2013年獲得「第15屆臺北電影節——臺北電影獎楊士琪卓越貢獻獎」。在為期兩天的授課中,焦雄屏老師可謂是傾囊相授,毫不吝嗇的把職業生涯中的各種經驗和技巧全部分享給新導演們。

在開課伊始,焦雄屏老師就為新導演們介紹了什麼是商業電影,並告訴新導演們「商業電影未必等同於類型電影」:

她表示,商業電影是指在市場上取得成功的電影。商業片做到極致,也會走到藝術的範疇,例如電影《銀翼殺手》、《教父》等。商業電影的成功與否是沒有一定的計算公式的,因為市場是活的,觀眾口味變化很快。所以作為電影的創作者,一定要有前瞻性。說起類型電影,焦雄屏老師拿喜劇片來進行了舉例:隨著時間的變化,三十年代的喜劇電影,大多是神經喜劇、瘋狂喜劇,例如電影《一夜風流》、《費城故事》;八九十年代流行浪漫喜劇,故事情節經常是階級差距太大,麻雀變鳳凰;而黑色喜劇就是用喜劇的方法去講死亡、悲慘、殘酷、荒謬的故事,即用喜劇的方法去講不好笑的東西。她強調,類型電影是時代的產物,是在大量生產後產生的某種規律性。隨著時代的改變,類型電影是需要不斷創新的,而創新不一定源自導演,更可能是源於編劇、營銷等。同樣,觀眾也在變,對類型電影的要求也在變,同一類型電影中的元素也在不斷改變。

總而言之,商業電影未必不藝術,藝術電影未必不商業。電影人要對社會有觀察,百姓的苦痛和批評都和商業電影的創作有關聯。一個好的導演,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識都具備,想要拍好商業片,就需要理解商業的規律。可是我們也要知道,一部優秀的商業電影,導演只是其中一個環節。好萊塢的偉大是制度的偉大,所有人的分工都井井有條。國內的電影制度,以後的方向也應該參考好萊塢的製片制度。

通過商業電影和類型電影,焦雄屏老師又談到了中國電影市場的近況:

焦雄屏老師告訴大家,中國市場是很特殊的例子,電影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相比來說壓縮了近100年的過程。在2003年之後,隨著電影《英雄》的崛起,中國電影市場發展至今即將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但發展速度的過快,也就引發了今天商業電影市場的亂象。尤其是中國市場喜歡新奇,喜歡特效,二者兼備的電影往往能收穫不錯的票房。

說起新導演在創作過程時要注意的問題,焦雄屏老師是這樣回答的:

  1、新導演在籌備階段上常犯的錯誤。包括對成本沒有概念;盲目的跨領域;對電影產業的期待過高,眼高手低;找投資的時候不謹慎;混淆商業片和文藝片的定位等。

  2、新導演在創作上常犯的錯誤。包括沒有主心骨,劇情不聚焦;劇情太過晦澀,不去給觀眾解釋;劇本不完善,從而導致拍攝中也一定會出問題;過度豐富的劇情;總是去借鑑和所謂的致敬;以及不懂得商業規律。

  3、新導演在現場常犯的錯誤。包括沒有抗壓能力,總是玻璃心;過於執著於設備的好壞;掌握不好堅持和妥協的分寸。有關於電影質量問題的矛盾,一定要堅持做到不違心;現場的溝通沒做好;團隊人員心不齊;學不會和演員相處的方法,要知道演員的性格,演員的表達方式等。

焦雄屏老師告誡新導演們,要想拍出一部好的電影,導演自身的素質也是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就此她為新導演們分享了幾條建議:

1、多學習、不能懶惰。

2、對創作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親自參與,尤其是劇本和剪輯。

3、一定要做分鏡。

4、要加強自身溝通能力的訓練。

5、要培養長期合作的夥伴。

6、跟經驗豐富的導演學習很重要。

7、EQ需要訓練,會講笑話的人最佔便宜。

 

隨著焦雄屏老師為期兩天的授課結束,「新導演掘地計劃精英班」的課程要暫時告一段落,新導演們也是收穫滿滿,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他們會拿出優秀的作品來回報授課的老師們。

相關焦點

  • 臺灣「電影教母」焦雄屏:中國影人不缺天分,缺初心
    文/張偉2007至2008年出任金馬獎主席,被稱為「電影教母」的臺灣影人焦雄屏在任期間銳意改革評審制度,使金馬獎再建公信力與競爭力。她曾尖銳地批評「三大電影節都墮落了」,也曾表示「張藝謀的電影缺少煙火氣」。
  • 臺灣著名影人焦雄屏:期待兩岸交流合作更通暢
    中新社三亞1月15日電 題:臺灣著名影人焦雄屏:期待兩岸交流合作更通暢   中新社記者 尹海明   在三亞出席第十一屆兩岸三地電影導演研討會及2010年度中國電影導演協會表彰會的臺灣著名影人、前臺灣金馬獎組委會主席焦雄屏14日接受媒體專訪。
  • 【智者】焦雄屏 電影粘合劑
    如今,老焦頻繁來北京,主持一檔由風行網出品的對話節目《聚焦》,對談電影行業裡的各類精英佼佼者,對談的對象很多都是她的老朋友,吳天明、陳可辛、章子怡等等。其時正忙於執導春晚和宣傳自己賀歲新片《私人訂製》的馮小剛,也將他這個階段重磅的訪談留給了老焦。 焦雄屏 臺灣著名電影學者、影評家、劇作家,同時也是著名的電影評論人、製片人,臺灣年輕影人的幕後推手。
  • 臺灣電影導師焦雄屏:第五代導演不了解類型片
    臺灣電影導師焦雄屏:第五代導演不了解類型片 時間:2013.01.29 來源:南都周刊 分享到:
  • 焦雄屏看臺灣電影:對自身關注終結了大片時代
    距離2014年開始只有不到40天,記者問現任臺灣電影中心主任的焦雄屏,是否可以推薦一部2013年的臺灣電影給大陸觀眾,她卻只能笑著搖頭,小聲說出「沒有」二字。  「可能,這就是臺灣電影現在尷尬的地方吧!」焦雄屏謹慎地說。  「本土化」是一種悖論  很多大陸影迷對侯孝賢、楊德昌們掀起的臺灣電影新浪潮如數家珍。
  • 【舊文】焦雄屏對話陳丹青
    他五分鐘後帶著一堆人帶著槍來對著你,因為他們覺得你是大陸偷渡客。陳丹青:我想起來了。焦雄屏:在那個時候,你是少數可以從大陸直接進臺灣的。陳丹青:是,我不願意說我是從紐約來的,其實那會我還沒回大陸。當時,我已經十年沒回大陸。我進海關的時候就被攔住,他們很客氣,說大家快來看,這人是從大陸來的。然後問我:陳先生,你對我們臺灣印象怎麼樣。
  • 臺灣電影教母焦雄屏:期待華語電影挑戰好萊塢
    臺灣電影教母焦雄屏:期待華語電影挑戰好萊塢 時間:2013.06.18 來源:濟南時報 分享到:
  • 亞洲四大影展推手齊聚桃園 日、韓、泰紀錄片激蕩影人火花
    亞洲四大影展推手韓國釜山影展策展人洪孝叔、首爾女性影展共同執行委員長金素榮、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資深策展人藤岡朝子及中國獨立電影製片張獻民
  • 焦雄屏:「《夏洛特煩惱》是部爛片」
    【新朋友】請關注 《天天電影圈》 微信號「ykax008」快速關注 焦雄屏接受媒體採訪炮轟《夏洛特煩惱》是部爛片,「把電影當短劇在拍」,她也談到現在的年輕創作者三觀非常不健全,「看著他們忙著創作,我心裡隱隱覺得不安和難受。」
  • 「電影教母」焦雄屏:創意一定具有產業特性
    具有「臺灣電影教母」之稱的焦雄屏女士參加了此次論壇,她旁徵博引地以「原創性」為話題展開了演講,生動而深入。在論壇上她提出了「兩個創意三角形」的理論,並表達了自己對於兩岸三地年輕電影的希冀:「我希望在電影中用新語言、新演員來演繹新故事,來反應兩岸三地的變化。」
  • 「金頂計劃——透明電影製造」監製特輯|臺灣電影金馬獎主席:焦雄屏
    2007年,焦雄屏臨危受命,出任臺灣電影金馬獎主席,用她自己的話說「這一份工作的量,就與四份工作相當」。焦雄屏主導的金馬獎改革,第一個舉措就是改革金馬獎最引人詬病的評審制度。 另外,焦雄屏還為推動金馬獎的國際化積極奔走。她在臺灣電影金馬獎主導設置了國際影評人聯盟的費比西獎(Fipresci)和亞洲電影推廣聯盟的奈派克(Netpac)兩大國際知名的會外獎項,這對於推動金馬獎拓寬國際視野、吸收更多國際電影人的觀點,同時提高亞洲人的意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焦雄屏擔任金馬獎主席期間,開創了多個首次。
  • 付東、焦雄屏、杜篤之談楊德昌
    東方早報:從1996年李登輝上臺、2000年陳水扁上臺之後,臺灣社會就一直處於「去中國化」的狀態,而楊的最後一部《一一》也正好是2000年的作品,之後臺灣電影創作一直處於低迷期。直到2008年馬英九上臺,同年上映的《海角七號》票房大賣。這種政治環境的變化,對臺灣電影人的創作是否有影響?焦雄屏:沒錯,影響很大。
  • 內幕:加多寶中國好聲音學員「幕後推手」都是誰?
    --加多寶中國好聲音做到第四季,導師越來越牛,粉絲越來越多,甚至連學員,沒有「後臺」都很難登上前臺,今天小編就帶你扒一扒本期加多寶中國好聲音學員的「幕後推手」吧!張惠春——「幕後推手」張惠妹劉偉男——「幕後推手」鄧紫棋
  • 焦雄屏:中國這麼大,容不下姜文?
    素有「臺灣電影教母」之稱的焦雄屏女士欣然接受了鳳凰娛樂的專訪,她談及自己對這一年華語電影亂象的看法與分析,給出了她自己對於華語電影、影人的好惡榜單。有意思的是,焦雄屏在談及「《一步之遙》口碑爭議」時說出了一個觀點,即「如今的網友不再迷信任何的權威或光環」,而這也正是我們在呈現這篇專訪前希望告知各位觀眾的一件事。
  • 焦雄屏:華語電影迎來了好時代
    第三次參加海峽影視季的臺灣著名影評人焦雄屏,在臺灣被視為電影界「大姐大」,也是在世界各大電影節擔任評委次數最多的華人。20多年來,她一直身處兩岸電影文化交流的前沿,曾長期撰寫專欄評述中國電影,也為張藝謀、陳凱歌影片的國際推廣出過力。
  • 慈悲心腸、暴力手腕——焦雄屏對話吳宇森
    焦雄屏:臺灣翻成《槍神》了,名字很可觀。看完電影之後,所有觀眾忽然很大聲地一直叫「Woo……Woo……Woo……」一直拍手,記得那時你從側面那邊走出來。那時,在西方世界,大家已經開始從《喋血雙雄》(1989),到《喋血街頭》(1990),到《辣手神探》,特別了解您的作品風格。
  • 大陸女星頻嫁臺灣男星,兩岸電影圈是不是也該親密牽手了呢?
    焦雄屏提到,臺灣電影人很少注意到IP這個概念。IP更多是從產業角度談論電影,而臺灣電影人更多只是在做如何「講好一個故事」。在談及兩岸合作時,徐遠翔稱自己是受臺灣流行文化影響成長起來的一代人,焦雄屏也回應到:「《中國好聲音》這個節目,很好體現了兩岸音樂人的碰撞,為華語樂壇帶來了新生力量,這就是很好的合作例子。」
  • 臺灣電影教授焦雄屏:侯孝賢楊德昌的殊途同歸
    7月15日,首屆西湖影像-侯孝賢導演電影學術研討會在杭州舉行,焦雄屏發言稱大家有必要回顧一下當時臺灣的狀態,1980年初,臺灣正從傳統農業的經濟形態,轉為講究外銷的經濟形態,政治上也開始被孤立,文化上鄉土文學興起,社會價值觀彷徨。
  • 焦雄屏談流量時拿易烊千璽舉例,千璽演技能得到金牌監製認可嗎?
    現場演員、導演和監製與媒體們一同探討了電影的相關幕後故事和一些想傳達的精神內核,當提到「選角」這一話題時,現場無可避免的談到了當今的熱門詞彙「流量」,沒想到著名監製焦熊屏很堅定的回應選角的時候只考慮角色合不合適,其他都是次要,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專門拿千璽來舉了例子。焦雄屏談流量時拿易烊千璽舉例,千璽演技能得到金牌監製的認可嗎?
  • 7-11的中國幕後推手,越來越土
    圖片來源/7-Eleven中國官網   幕後的這一群群推手,在不同時代,主體有別,之於7-Eleven亦有著不同的角色意義。它們或是7-Eleven佔領高地的先行部隊,或是填坑補缺的遊擊散兵。該門店是由株式會社7&i持有股份81%和株式會社伊藤洋華堂日本持有股份19%,共同出資成立的柒—拾壹(成都)有限公司來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