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電影教母」焦雄屏:中國影人不缺天分,缺初心

2021-01-09 界面新聞

文/張偉

2007至2008年出任金馬獎主席,被稱為「電影教母」的臺灣影人焦雄屏在任期間銳意改革評審制度,使金馬獎再建公信力與競爭力。她曾尖銳地批評「三大電影節都墮落了」,也曾表示「張藝謀的電影缺少煙火氣」。

在剛剛結束的第五屆絲路電影節上,邀請到曾任臺灣金馬獎主席的焦雄屏前來「大師嘉年華·青藍計劃主題公開課」開講授課。作為電影節的「前輩」,她如何看待剛剛「五歲」的的絲路電影節呢?

電影節的公信力是長期積累的看法

焦雄屏表示,一個電影節的公信力一定是長期累積性的看法。「因為你做電影評審或者評介,它本身就有很多主觀性的成分。但是你做評審必須依賴相當可觀的品位、學識、涵養等等。如果這個電影節所評出的電影的高下,與外界其他系統的評論長期出現落差,那公信力就會受到很大挑戰。不過文化的差異,難免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電影造成誤讀。」

包括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在內,華語地區的電影節與國際上的一些電影節如何更好地接軌實際上一直是眾多中國影人一直致力的事情。

焦雄屏認為,國際電影節通常都會有自己的定義,比如說要麼支持年輕的創意,要麼支持品質。品質就不一定是創意,它可能比較講究某一種傳統的技法或者工藝標準。「要與國際電影節接軌,首先要很清楚電影節的定位,是走正統的講究品質的電影節,還是比較年輕的、叛逆性的具有創新精神的電影節,這都是文化上的定義。我認為電影節相當程度應該是把中國電影往外推,把外國電影引進來,提供商業系統外的另一種材料。」

中國不缺會講故事的影人但方向迷失了

「中國影人會講故事,但是往往拍不出好的電影。「是近年來一直被影迷所詬病的。對於這個問題,焦雄屏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長期以來,我們不乏很會講故事的人。比如莫言、餘華等等,都寫出了非常優秀的故事,這些小說提供了電影拍攝的基礎。但當今電影講故事受多方面影響,包括片商怎麼處理他們認為賣座的影片、宣傳的取捨等等,攪亂了簡單的所謂『好故事』的問題。有時候故事很好,但是被發行和宣傳耽擱了。早期的中國第五代導演中,有很多人都非常具有講故事的天分,也拍攝出許多享譽國際的作品,不但獲得了口碑也獲得了金杯,但是後期因為商業資本的過度介入,導致一些導演迷失了方向,所以受到了大眾和專業的質疑。但是他們的實力毋庸置疑!」

「中國電影的崛起已經是大國崛起的奇蹟。從2003年到今天的大爆發,也不過短短十三四年的時間,產業也是在調試和穩健當中逐步發展。西方的電影產業發展了一百多年,我們才走了多久?一些亂象是時間高度壓縮造成的不均衡,其實中國電影真的是在穩健發展中。」

焦雄屏曾針對近年電影業的發展,犀利地批評「電影原創力在開倒車」,批評有的電影人「急功近利、惟利是圖」。「

對此,焦雄屏解釋,「開倒車未必說明觀眾品位倒退,或者反映了電影的社會素養降低。因為電影的發行商或者院線商從一定程度上支配了觀眾的品位。所以電影業的發展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有步伐錯亂的地方,但是我們中國的電影業總的來說還是保持了穩步向前的發展方向。」

西安讓我對內地的想像變成現實

談到與西安的淵源,焦雄屏感慨對西安有特殊的感情。「1987年,我遇到攜新片《老井》赴東京參加電影節的吳天明,那是兩岸電影人的第一次接觸。1988年,他把我帶進內地,第一站便是西安。到今年正好30年。我在臺灣長期以來對內地的想像,在第五代導演的電影中建立了一個圖像,而西安讓我從圖像中間走向現實。」

焦雄屏還表示:作為電影人,自己的擔當絕對不會放棄。「我覺得是一種責任感、報負和志氣。我現在一直提醒年輕人,你不能缺少這些東西。但是今天反觀當年走過的路,方法是否得當,或者是否有困窘、難為情的部分,絕對都有。但是這就是人生嘛,人生如果每一天都很規矩,按照計劃穩步前進,多麼無聊跟乏味,人生就該有上有下,有一些遺憾才是美妙的人生。」

相關焦點

  • 臺灣電影導師焦雄屏:第五代導演不了解類型片
    臺灣電影導師焦雄屏:第五代導演不了解類型片 時間:2013.01.29 來源:南都周刊 分享到:
  • 臺灣著名影人焦雄屏:期待兩岸交流合作更通暢
    中新社三亞1月15日電 題:臺灣著名影人焦雄屏:期待兩岸交流合作更通暢   中新社記者 尹海明   在三亞出席第十一屆兩岸三地電影導演研討會及2010年度中國電影導演協會表彰會的臺灣著名影人、前臺灣金馬獎組委會主席焦雄屏14日接受媒體專訪。
  • 臺灣年輕影人的幕後推手——焦雄屏來了!
    這一次的授課導師是著名的監製、製片人、前金馬獎評委會主席焦雄屏老師。 焦雄屏老師不僅僅是著名監製、製片人、電影學者、影評家、劇作家,同時也是前金馬獎評委會主席,人稱「臺灣電影教母」,一直是臺灣年輕影人的幕後推手。焦雄屏老師曾監製過多部作品,其中包括《色戒》、《香港情懷》、《望鄉》、《洞》、《十七歲的單車》等。
  • 臺灣電影教母焦雄屏:期待華語電影挑戰好萊塢
    「臺灣電影教母」焦雄屏    她是中國臺灣電影界的「大姐大」,被稱為「臺灣電影教母」;她是金馬獎評委會前主席,也是在世界各大電影節中擔任評委次數最多的華人。中國電影目前正逢盛世    「這幾年是中國電影盛世,是電影人的福氣。」14日下午,焦雄屏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 「電影教母」焦雄屏:創意一定具有產業特性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9日訊(記者劉晨)4月18日下午,第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之——「電影創意論壇」在北京飯店北京宮舉行。論壇旨在研討電影創意在全球電影發展中的作用及影響。具有「臺灣電影教母」之稱的焦雄屏女士參加了此次論壇,她旁徵博引地以「原創性」為話題展開了演講,生動而深入。
  • 【智者】焦雄屏 電影粘合劑
    焦雄屏以大陸電影為載體呈現出的文字和教學,讓臺灣人更了解大陸的文化和大陸人的生活,這也是她覺得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焦雄屏被稱為「臺灣電影教母」,她很早就說過,不喜歡「教母」這個稱謂,「很多人都說自己是教母,我不願意當」。
  • 焦雄屏:中國這麼大,容不下姜文?
    素有「臺灣電影教母」之稱的焦雄屏女士欣然接受了鳳凰娛樂的專訪,她談及自己對這一年華語電影亂象的看法與分析,給出了她自己對於華語電影、影人的好惡榜單。有意思的是,焦雄屏在談及「《一步之遙》口碑爭議」時說出了一個觀點,即「如今的網友不再迷信任何的權威或光環」,而這也正是我們在呈現這篇專訪前希望告知各位觀眾的一件事。
  • 焦雄屏看臺灣電影:對自身關注終結了大片時代
    距離2014年開始只有不到40天,記者問現任臺灣電影中心主任的焦雄屏,是否可以推薦一部2013年的臺灣電影給大陸觀眾,她卻只能笑著搖頭,小聲說出「沒有」二字。  「可能,這就是臺灣電影現在尷尬的地方吧!」焦雄屏謹慎地說。  「本土化」是一種悖論  很多大陸影迷對侯孝賢、楊德昌們掀起的臺灣電影新浪潮如數家珍。
  • 焦雄屏:華語電影迎來了好時代
    第三次參加海峽影視季的臺灣著名影評人焦雄屏,在臺灣被視為電影界「大姐大」,也是在世界各大電影節擔任評委次數最多的華人。20多年來,她一直身處兩岸電影文化交流的前沿,曾長期撰寫專欄評述中國電影,也為張藝謀、陳凱歌影片的國際推廣出過力。
  • 臺灣可能不缺電,但「缺錢」「缺德」.
    此言隨即引起島內輿論的反彈,臺大醫院前副院長王明鉅對此表示,「臺灣不一定不缺電,但臺灣一定缺錢。」 高雄市長韓國瑜則表示,「臺灣比缺電更嚴重的是缺德!對此,王明鉅不以為然表示,臺灣用這二年來全世界最高的躉售電價,向境外廠商買「夏天缺電時沒有、冬天不缺電時狂發,甚至還買太多」的離岸風電,更要全臺灣民眾20年多付2萬億元(新臺幣,下同)的電費來買。而這些電只要1座核四龍門電廠,只要三分之一的價錢就能穩穩地供應。
  • 聚焦中國電影走出去:國際選片人談青年影人優勢
    11月15日,吳天明青年電影高峰會論壇之「明日之子·國際電影發展歷程中的中國青年電影人」在杭州舉辦,論壇由著名電影監製焦雄屏主持,坎城電影節平行單元「導演雙周」選片人班傑明·伊洛斯、多倫多電影節選片人喬凡娜·芙維、東京電影節「亞洲未來」單元選片主席石坂健治、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參贊(文化藝術)馬昌以及獨立製片人Pieter Fleury出席。
  • 【舊文】焦雄屏對話陳丹青
    我常常會覺得,我在看老一批大陸電影的時候,會有很嚴重的鄉愁。這種鄉愁我很難跟你分享,因為這是我們在臺灣,地理課本歷史課本裡的一個中國。突然之間,發現新大陸一樣地看大陸電影,覺得那裡面是我們沒有經歷過可是有的鄉愁,是從我們父母基因裡帶過來的一種鄉愁。陳丹青:孝賢剛看大陸電影,他說他哭得一塌糊塗。焦雄屏:我第一次看到的大陸電影是《我這一輩子》,我真的是哭在地上爬不起來了。
  • 大陸女星頻嫁臺灣男星,兩岸電影圈是不是也該親密牽手了呢?
    焦雄屏:兩岸深度合作,攜手國際化2014年西湖影像舉辦過一場中國影視產業的高峰論壇會,專家學者以及行業人士,都認為中國電影已經到了市場的「黃金時代」,2015年更是一個井噴的年份。徐遠翔:今年金馬獎 我們要「攻陷」臺灣被焦雄屏戲稱為「空降部隊」的阿里影業副總裁徐遠翔,也認為中國電影進入最好的時代了,他從釜山電影節帶回的信息是,預估今年大陸票房將近70億美金,韓國10億美金,日本25億美金,加起來亞洲票房已經超北美票房。
  • 「金頂計劃——透明電影製造」監製特輯|臺灣電影金馬獎主席:焦雄屏
    2007年,焦雄屏臨危受命,出任臺灣電影金馬獎主席,用她自己的話說「這一份工作的量,就與四份工作相當」。焦雄屏主導的金馬獎改革,第一個舉措就是改革金馬獎最引人詬病的評審制度。兩個階段的評選互不相干,最終在律師的監控下,將兩個階段的評委投票平均,最終得分最高的那一部,就是獲獎電影。這種調整強化了評審制度的民主化,確保了競賽評選的公平性。 另外,焦雄屏還為推動金馬獎的國際化積極奔走。
  • 臺灣不缺電了?(臺島夜話)
    臺灣不缺電了
  • 《盲井》—中國啥都缺,就是不缺人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的措辭「中國啥都缺,就是不缺人」,「我同情他,誰同情我?」。盲目的社會,盲目的犯罪,盲目的民工。劇情回顧在現實社會中,我們只會詐騙比自己單純的人,而不是弱者。所說之處,影片具有較強的現實性,根據真實故事拍攝,描繪中國底層煤礦工人的真實生存環境,對於政府打擊煤礦中存在的非法行為提供了契機和力度。但談到之處,影片全片觀看結束,「應該可以再真實一些,再逼近現實和事實,人物的感情渲染的內心戲不足,悲慘性被弱化了這也是電影最大的缺憾,有人說,王寶強一出道演的就是一個「傻逼」,後來接演的電影角色也大同小異。難免讓人懷疑是不是本色出演。
  • 臺灣可能不缺電,但「缺錢」「缺德」
    此言隨即引起島內輿論的反彈,臺大醫院前副院長王明鉅對此表示,「臺灣不一定不缺電,但臺灣一定缺錢。」 高雄市長韓國瑜則表示,「臺灣比缺電更嚴重的是缺德!」臺灣《聯合報》報導截圖據臺灣《聯合報》13日報導,蔡英文昨天出席島內「世紀離岸風電設備公司臺北港南碼頭廠辦啟動儀式」,她在致詞時宣稱,現在臺灣「不缺電」,不只是一句話,而是一個「不必爭辯的事實」。第一座離岸風場的完工,就是臺灣走向再生能源關鍵的一步。
  • 臺灣電影教授焦雄屏:侯孝賢楊德昌的殊途同歸
    7月15日,首屆西湖影像-侯孝賢導演電影學術研討會在杭州舉行,焦雄屏發言稱大家有必要回顧一下當時臺灣的狀態,1980年初,臺灣正從傳統農業的經濟形態,轉為講究外銷的經濟形態,政治上也開始被孤立,文化上鄉土文學興起,社會價值觀彷徨。
  • 【教母韓姨減肥法】一日三餐都不缺
    韓穎華(大家都叫她韓姨)是無數模特的伯樂,被譽為中國模特界的「金牌模特教母」,她帶出來的世界級模特不計其數,呂燕就是其中一個被韓姨挖掘出來的世界級模特
  • 蔡英文曾稱「臺灣不缺電是不爭的事實」,現在估計臉都打腫了
    短期來看,這樣的決策確實贏得了不少臺灣民眾的選票,民進黨當局成功執政後,臺灣已經開始面領著缺電危機。臺灣現在面對著「非核家園」和反對空汙,電力的供應已陷入絕境,不能滿足必要的需求。火力發電會造成空氣汙染,核電又被民進黨當局禁止,現在臺灣的供電狀態已經處於緊繃的狀態,臺灣在以後肯定會受到來自缺電的巨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