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參加海峽影視季的臺灣著名影評人焦雄屏,在臺灣被視為電影界「大姐大」,也是在世界各大電影節擔任評委次數最多的華人。20多年來,她一直身處兩岸電影文化交流的前沿,曾長期撰寫專欄評述中國電影,也為張藝謀、陳凱歌影片的國際推廣出過力。
日前,在第五屆海峽影視季接受採訪時,焦雄屏對於華誼兄弟老闆王中軍所說的「3年後中國單片票房可能超30億元」的說法堅信不疑,並表示:「20億元時代很快就會來。這幾年是中國電影盛世,是電影人的福氣。」
與此同時,焦雄屏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在這個華語電影市場突飛猛進的時代,也許我們應該停下來想一想,是不是要讓賺錢成為每一部電影的最大追求?假如有一天,我們在賺錢的同時,能輸出中華傳統的文化,用文化去影響全世界,那不是更好嗎?」
其實,早在張藝謀、陳凱歌時代,焦雄屏就開始接觸大陸電影,「當大陸電影和臺灣電影在國際電影節上相遇時,我有一種久別重逢的感覺,兩岸電影人有講不完的話」,回想當年,焦雄屏依舊感觸很深。此後她擔任兩岸合拍片的監製,如《十七歲的單車》等,「當時的電影市場環境並不好,但那是一個不談產業、不談票房的『浪漫時代』」。
而今,中國電影發展又過了二十年,大陸成為全球電影第二大市場,電影動輒過億元票房,焦雄屏也說自己非常樂見,但她也表示,希望中國不只是提供消費市場,而是能在文化上有發言權,「我期待中國崛起成為電影文化大國,更希望兩岸電影人聯手,令華語電影具備挑戰好萊塢電影的實力」。
(來源: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