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一對立,流量自然來

2021-02-09 吃瓜情報局

這兩天,楊笠又火了。

起因是笑果文化辦的一場跨年脫口秀《脫口秀反跨年》。

在這場脫口秀上,主要有兩個看點:

一是老東家領人內涵池子解約的事情,二是楊笠慣常的性別嘲諷,且用詞越來越激進。

池子解約的事情我們在之前就已經寫過,補課連結在這裡:

池子和笑果撕逼,中信銀行或成最大輸家

說完池子,我們接下來要聊的就是楊笠的「性別段子」。

楊笠在兩性話題上的「扎人」屬性是從這一季的《脫口秀大會》開始的。

一句「他明明看起來那麼普通,卻可以那麼自信」,直接將她的性別段子直接火出了圈。

同時也引發了一個討論,那就是在段子裡的價值觀是否值得上綱上線,又或只是吸引性別對立的一塊流量招牌。

說句實在話,楊笠在脫口秀段子裡加上性別話題的行為,和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追求獨立自由的社會背景是趨同的,同時也迎合了市場需求,網上那些所謂的支持者和反對者無非也就是借著這事在輸出自己所解讀的觀點罷了。

大家看個脫口秀本意也就是為了尋個開心,非要在段子裡輸出價值觀上綱上線引發性別對立的撕逼又是否有這個必要?

張雨綺在脫口秀大會的舞臺上,說了這樣一番話:「因為我終於感受到了脫口秀的世界,不是只有直男的這種價值觀存在了,對嗎?」

那時候,場上有三個女性正以脫口秀的形式表達來自女性群體的觀點——

李雪琴式的高情商調侃自嘲,顏怡顏悅式第一視角直面社會偏見,楊笠式正面槓上男性群體的女性觀點表達。

其中,楊笠自打扯起兩性話題起,這性別輿論場上大半的火力便集中在了她的身上,還連帶上了好幾次熱搜。

典型案例是人大國際關係學院的教授儲殷。

儲殷當時選擇某音為平臺,通過發表自己出鏡的短視頻進行評論。

在反駁的過程中,他不僅反駁了楊笠的觀點,還對楊笠進行了人身攻擊:

第一條:「你要想一想,在你面前自信,用得著很特別嗎?」

第二條:「可能這些普通的男人長得並不好看,但如果卸了妝,你可能是真的醜。」

第三條:「你真的以為你是小公主嗎?沒有公主命,還有了公主病,這就是要命的事情。每個女孩子都是小公主,這是消費社會商家為了收割商業流量編造出來的童話。為什麼沒有人忽悠男性呢?因為男性在消費上通常要理性一些,所以你認為你是傲嬌的小公主,你看不上普通的男人。實際上你不過就是被商業社會洗腦的韭菜。」

三條反駁理由,不僅直指楊笠外貌,還掃射了一整個女性群體,並通過打壓女性抬了一把男人。

在儲殷發視頻後,楊笠發博,「不想當小公主,就想當老富婆」。

儲殷隨後跟上,「通過收割小公主成為老富婆(配上微笑表情包)」,試圖想要將楊笠定性為掌握了性別對立財富密碼的女人。

在儲殷和楊笠的撕逼過程中,還產生過一個小插曲——

視頻博主二毛坨子特地錄製了一個視頻來對儲殷所發布的視頻進行反駁。

儲殷說,在楊笠面前自信不需要很特別。

二毛坨子反駁說,儲殷你很特別,你特別討厭。

儲殷說,楊笠卸了妝可能是真的醜。

二毛坨子反駁說,我化妝來掩蓋我的醜就像你吃藥來掩蓋你的軟一樣,大家誰也別笑誰。我醜我知道,答案你軟,你只會嘴硬。

儲殷認為女性所謂的小公主心態看不上普通男性是因為被商業社會洗腦了,她們就是被收割的韭菜。

二毛坨子反駁說,就儲殷教授眾人皆醉他獨醒,就他理智消費最有品。

在二毛坨子將視頻發出後,有網友特地轉發艾特了儲殷,而儲殷是如何回應的呢?「我正眼看這個娘炮一眼都算我輸了。」

但這還沒完,學法出身的儲殷教授後面還準備告二毛坨子。

又是朋友讓他去告,又是朋友安慰他…….儲殷在微博上表現的樣子,也是格外的割裂……

說實在話,楊笠和儲殷在性別話題言論,其實本質上並無不同。

都是靠著性別話題賺流量的,只是所切入的群體角度不同罷了。

楊笠優勢在於,她的邏輯更能自洽,且能精準打擊和放低姿態,而這正是儲殷所欠缺的。

儲殷最大的問題在於,自以為是又玻璃心,在輸出性別觀點上總愛將自己放在一個高高在上的位置上去框住自己的認知,動輒就是扣帽子、貼標籤這類操作,這也使得他常常顯得很「煩」。

再加上之前在《奇葩說》上累積的慣愛好為人師的印象,儲殷的路人盤實在算不上好。

於是,這場輿論戰以楊笠獲得大量女性粉絲支持結束。

但這有什麼意義嗎?

並沒有,只是吵了一場架而已。

一如這次,池子張博洋下場就楊笠脫口秀裡的男性被嘲部分下場內涵。

緊接著,他們就會被扒出過往拿著女性開涮的言論,於是明明說的是脫口秀段子價值觀問題討論,又變成了性別對立話題。

我承認性別話題很火,尤其是在性別對立的事件站隊上,只要你敢說敢做很快就能攢下流量,畢竟做閱讀理解變相輸出自己觀點的其實也是網友自己。

只是,真的有必要嗎?

說白了,男女性別對立的問題本質上就是一個利益分配問題,既得利益者不願意讓出既得利益,同理心和其他冠冕堂皇的理由不過是遮羞布罷了。

人無非都是刀子落到自己頭上了才知道疼,在爭取權益的過程中,如果連內部都找不到共同的訴求,那麼真的沒有太大的表達意義,畢竟一個個個體都在試圖嘗試著去代表群體,無論男女,大部分都在以偏概全,沒有把握主要矛盾,不過都在各自表達利益訴求隨波逐流罷了。

性別對立,不是博眼球的長久之計,也不是有些人賺流量發財的財富密碼。

動輒在輿論熱點下面跟你扯性別對立,這樣的人不是蠢就是壞,或兩者兼而有之。

相關焦點

  • 這才是真的性別對立
    因為女性節目請來了男嘉賓,觀眾就不買帳了,到底是誰在搞「男女對立」呢?眾所周知,這類節目通常在決賽都會出現嘉賓助陣的環節,《浪姐》自然也不例外,昨日,官博便公布了18位助陣嘉賓的名單明明是讓大家平等看待不同性別的人,怎麼現在成了男女間的對立呢?
  • 從「普通卻自信」到「男人是垃圾」,性別對立為什麼越來越嚴重了?
    儘管語氣聽上去像是女生們的私房話,有上下文,也有脫口秀的娛樂化語境,但「男人就是垃圾」還是惹惱了一批網友,有人甚至向廣電總局舉報,理由是楊笠有意挑起性別對立,危害社會和諧。有旁觀者嘲諷,這種誇張的反應比表演更好笑,是給楊笠遞刀子,成就了一出「新時代的互動式喜劇」。性別或許是當代網際網路的最大分歧。
  • 楊笠,幽默冒犯or性別對立?
    3.通過一個預料之外的或者有意思的方式來解釋,解決這種不協調。(例:「你永遠不知道男人的腦瓜裡到底在想些什麼」)當人的認知資源不足時,在第一步就會遇到困難,難以準確理解笑話發生的背景,會把它泛化成一種日常行為,於是良性冒犯就變成了敵意攻擊。也難以完成不一致過程中的衝突與期待。
  • 拜託,好好做個人吧,男女對立?楊笠一語成讖遭「舉報」
    近些年來,在網絡上瀰漫著男女對立的氛圍。我們可以看到,眾多社交軟體的評論區發表男女對立觀點的人很多,在其中也不乏挑事故意博眼球的人。每每重大或醒目的社會事件下,都有帶男女話題的評論。楊笠遭遇舉報,其內容如下:XXX平臺2020年12月25日播出的《脫口秀反跨年》節目,其中藝人楊笠演出內容涉嫌性別歧視,多次辱罵全體男性宣揚仇恨,煽動群眾內部矛盾,製造性別對立,不利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和諧發展。
  • 「N號房」出現男性受害者:請聲討罪惡,而不是對立性別
    我們應該劃分罪惡,而不是劃分性別。當一些女性說「恐男」時,男性對她們來說,是一個非常模糊的群體。可是,如果我們把「男性」具體化,你會發現,他可能就是我們的家人和朋友。在上次寫N號房的文章下,有一位父親留言,「爸爸一直會在你的前面,做你的騎士,為你劈開所有黑暗。」
  • 徐圖之評《82年生的金智英》︱走出性別對立的陰影
    它的要旨是說,金智英這樣的普通女性遭遇的困惑/困境,完全是因為她的性別!即使比作者心胸更寬廣,希望爭取男性讀者理解、支持女性的評論家和譯者,著眼點也只是放在改善兩性關係上。然而,如果只局限於兩性關係來看這部作品,不僅無助於兩性平等,反而會加劇兩性對立——韓國社會對這部小說及其同名改編電影的爭議正與此有關。
  • 網際網路性別戰爭不可避免,但我們仍要尋找共識
    這幾年,大眾視野裡出現了眾多的兩性對立的事件,尤其是涉及婚姻、彩禮、生育、愛情等議題上,事情一出幾乎會按著性別對立的劇本走。當然,網絡上鬥得頭破血流,一個個聲嘶力竭,臉紅脖子粗,恨不得抱著炸藥順著網線丟過去,現實中男女打個照面未必不是溫良恭儉讓。性別戰爭看上去唬人,實際上就是敲壞幾個鍵盤的事但。
  • 在韓國網絡影評的世界裡,性別對立天天都在上演
    尤其在網上,即使是稍微涉及到女權主義的敏感字眼,或是兩性在有關性別平等問題上持有截然相反的觀點,都會一石激起千層浪。以當前社會熱點話題為故事架構的電影自然成了鍵盤俠(男性居多)的攻擊目標,他們會發表一些垃圾評論,甚至故意在評分網站上刷一星。8月20日,導演林善愛執導的電影《老婦人》上映,便成了這場爭鬥的典型例子。
  • 錯生性別的莫裡斯的一生
    莫裡斯自稱「錯生性別的人」,三四歲時,她就意識到自己雖為男兒身,但其實是個女孩子。靈魂被包裝進了錯誤的軀殼令她非常苦惱——自從弗洛伊德的理論被廣泛接受,對性別的困惑往往被打上「性倒錯」的標籤,它們產生的根源,自然被看作是性問題。但對於莫裡斯來說,自己的性別問題的範疇比性問題要寬廣太多,它是精神化的,更關乎自我身份的認知。「(錯生性別)即非一種性關係方式,也不是厚此薄彼。
  • 楊笠在搞性別對立?聽聽愛因斯坦怎麼說
    瑪麗的情感,那是她的私事,你們就不能瞧瞧她替你們奪來的諾貝爾獎牌嗎?大科學家保羅的女兒,是個乖乖女,她生平第一次和父親發生衝突:父親,如果你要趕瑪麗走,我就和你決裂,如果瑪麗是個男人,這一切絕不會發生。保羅說:那當然……誰叫她不是男人來著?最後此事鬧大,處理結果是,奪得兩枚諾貝爾獎的瑪麗,被法國人逼得精神崩潰,送入療養院。
  • 異裝Cosplay場域中青少年的性別角色認同實踐
    [3]現代女性主義則更強調建構的觀點, 認為我們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 (無論性別、種族、性) 都經社會和文化的塑造, 是社會建構的結果。後現代女性主義派別在此基礎上, 通過個人與社會的互動過程來研究性別問題, 並嘗試從個人日常社會生活經驗和實踐的解構中討論性別, 為打破傳統二元性別規範提供了理論支持。
  • 錯生性別的莫裡斯的一生丨單讀
    圖片來源:Getty Image莫裡斯自稱「錯生性別的人」,三四歲時,她就意識到自己雖為男兒身,但其實是個女孩子。靈魂被包裝進了錯誤的軀殼令她非常苦惱——自從弗洛伊德的理論被廣泛接受,對性別的困惑往往被打上「性倒錯」的標籤,它們產生的根源,自然被看作是性問題。但對於莫裡斯來說,自己的性別問題的範疇比性問題要寬廣太多,它是精神化的,更關乎自我身份的認知。
  • 《白色月光》兩性並不對立
    兩性並不對立,世界正在同化,性別也是。
  • 伊能靜兒子穿女裝:性別的界限在哪裡?
    ,用所謂「娘炮」,「同性戀」等字眼進行侮辱,而是用較為理智化的表達像「穿女裝自由」,「性取向不能作為評價一個人的標準」等客觀態度來看待。伊能靜兒子照片這一事件背後,值得討論的其實是性別界限究竟在哪裡?隨著大家性別觀念的成熟,整體而言,社會對性別的刻板印象正在逐漸被打破,儘管這條路磕磕絆絆,還有許多難關需要突破,另一些人牢不可破的對女性就應該溫柔可愛,男性就應該陽剛的刻板依舊存在。但是隨著性別界限這一公眾議題被頂上熱搜,成了大家共同關注的話題,並且隨著正向的評論引導,越來越多的人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的多面性。有人說要不是他長得帥,早該被罵死了,這一問題似乎使得問題更加棘手。
  • 某編劇:網際網路的站隊文化,讓我站在了這名流量明星的對立面
    某編劇:網際網路的站隊文化,讓我站在了這名流量明星的對立面最近這兩天,娛樂圈熱度最大想必就是今年的「金掃帚獎」的揭幕與頒布了,沒錯今年的也引起了較大的爭議,而爭議就是圍繞著電影《誅仙》的相關話題和討論再一次地在網絡上掀起了一番熱度。
  • 流動的性別:除了男性/女性,我們如何描畫「性別」的多樣性?
    譬如印度社會,性別多樣性在其神話和悠久的歷史中有著鮮活的傳統。作家雅各布·奧格爾斯(Jacob Ogles)在《19位性少數印度教神靈》(19 LGBT Hindu Gods,2016)一文中指出:「幾個世紀以來,印度教的文學、神話和宗教典籍以神性特徵來挑戰性別二元論。」值得一提的是,中性人社群長久以來都是印度文化的一部分。
  • 女性主義|劉霓:社會性別——西方女性主義理論的中心概念
    她們認為,波伏娃的社會性別觀點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忽略自然的性別差別和貶低女性氣質的作用。女性主義立場理論則認為應當通過另一種聲音,通過婦女的立場來認識世界,並以此為基點來尋求開拓婦女的經驗。持這一觀點的女性主義學者堅持認為,婦女有著比男人更為獨特和更好的世界觀,因為她們不是統治結構的組成部分。
  • 本是流浪狗咬人的問題,怎麼又成了男女性別大戰?
    近日,浙江杭州發生一起狂犬病例,本是流浪狗咬人的問題,網上傳播卻給人以「家長重男輕女只給兒子打狂犬病疫苗而忽視女兒」的感覺,好像女孩的腦死亡與性別歧視脫不了關係。這一救治過程中,醫院、家屬似乎都沒想到狂犬病。在腦死亡後,醫院聽家屬說幾個月前可能被狗咬過,於是做了檢測發現有狂犬病病毒基因序列。為了救女兒,這一家人已經傾盡所有,她爸爸一直在醫院守著,進不了重症監護室就睡在外面車裡。至於9月份知道時沒有帶女兒去打疫苗,我想家長的悔恨痛苦甚於其他任何一個人。怎能忍心再去對這樣一個家庭惡語相向?
  • 別讓墨茶悲劇變成性別攻擊的靶子,別成女權高級黑 | 江欣澤
    性別視角流行的當下,任何一件事都能歪到性別對立上,的確是荒謬可悲。首先,世界上不是只有純白無瑕的聖人和一無是處的渣滓,在二極體的中間,還有普通人。從性別視角出發去評價一個人,抓住一些細緻末梢就將其打成「蛆」,根本就不合理。這位up主從來沒有做違法亂紀的事,更別說是傷害女性。
  • 英美平權運動轉向「封殺文化」,我們需要怎樣的性別哲學?
    在這些性別爭議之中,有一個值得細心留意、但很少被當成問題來提出的現象:當羅琳說「跨性別女性不是女性」時,大量站在進步主義角度的反駁者提出相反的命題:「跨性別女性也是女性」,並認為羅琳的命題反映了她的保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