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李子柒與袁隆平等6人獲聘「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的消息一度在網絡刷上了熱搜,而這熱搜的「熱」就在於這幾年的網紅李子柒。不少人覺得李子柒與袁老平起平坐是難以接受的事情,她只是一個網紅,一個將農村生活包裝後通過視頻展現出來的網紅,這樣的成績怎可與袁老相提並論?
其實,我知道李子柒其人也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了,最初也是一個偶然,我和家人那段時間對中國各地方的傳統文化頗感興趣,所以對電視上播出的類似節目總會較為留意,記得當時是在挑選節目的不經意間突然看到的。那屏幕裡遍布的綠色、鄉間泥濘的小路、飯前灶房上空的炊煙嫋嫋,還有一個看起來瘦小、但幹起活來頗為麻利的小姑娘,砍柴、做飯、燒水、種菜,甚至獨自做竹沙發。這一切讓我和家人都頗感新奇,倒不是因為沒有見過農村的生活,而是能把農村的生活拍得這麼有詩意的卻是頭一遭。因此,也就自然地勾起了對視頻中小主角的一絲好奇。這也要得益於現在網絡的發達,動動手指,李子柒從小到大的生活和經歷就蜂擁至眼前。
瀏覽著一條一條的信息、手指也不停地上下滑動著,李子柒其人也就在大腦中逐漸生動了起來,我慨嘆於她小時的經歷,可以說用「艱辛」二字形容也一點不為過,我遺憾於她的家境,未能有條件很好地完成學業,我也感動於她的孝心,為了照顧爺爺奶奶而毅然地放棄了外面的精彩世界回到家鄉,但與這些相比,我更讚賞的是她從始至終未向人生低頭服輸的倔強精神,父母離異、家人過世、受盡虐待、家境窮困,這些都沒讓她匍匐在地、俯首乞憐,而是塑造了她更為堅毅的意志、更為倔強的品格,和努力拼搏的勇氣。生活,它就像一把鋒利的雕刻刀,是朽木還是璞玉,在它面前都無處遁形,一試便知,沒有不靈的時候。
不過有意思的是,這幾年來,當李子柒每一次站在被肯定的聚光燈下時,我們也會聽到很多不一樣的聲音:只是一個視頻起家的「網紅」、團隊包裝好的「商品」、運氣加持的「幸運兒」,不一而足,甚至有一些言辭惡語交加、難以入耳。要知道,這個世界上估計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說話了,因為有時候說話甚至可以不用經過大腦。在論語中有這樣一段: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意思就是說:孔子說:「古時候人們不輕易把話說出來,因為他們以自己行為趕不上言語而可恥。」哎,看看我們現在很多人的做法又是什麼樣的呢?可以說,當我們輕易地去挑剔別人的時候,這件事本身就成為了我們的一面鏡子,是不是照妖鏡,我們可以自己試一試。
佛經上說,我們此生能同來人道,自是彼此有相同的業。而我覺得,這相同的業中估計也包含了我們與生俱來的人性弱點:嫉妒與偏執。偏執是嫉妒心的一種表現形式,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嫉妒心,包括李子柒也不例外,也會因此而心生偏執。它就像我們身上長的瘡,不僅怕被別人看見,有時自己也覺得不忍直視。不過話說回來,瘡就是瘡,它是客觀存在的,不會因為我們的遮遮掩掩而自然消失,甚至於任其發展還會危及自身或者我們最看重的家人。
古人提倡修身,修身就是修養好自己的品性,認為修身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在儒家經典《大學》中就講過這樣的道理:人們對於自己所親近、喜愛的人會有偏愛,對於自己所鄙視厭惡的人會有偏見,所以修身就是要知道我們喜好某人身上的缺點,我們厭惡某人身上的優點。這樣,我們才不會被一時的偏見所左右,才能更客觀的看待任何人和任何事,也才能讓我們的思維和眼界越來越開闊。
通過李子柒的事情,我只是希望大家能用更平和更寬容的心態去看待每一個人,這樣我們或許可以少了很多狹隘的偏執,而可以看到世間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