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六福客棧」這張走向世界的名片

2021-02-17 悠然陽城wxb

文/圖 李廣瀚 焦宇



  50分鐘電視紀錄片《重回六福客棧》,在今年獲得了「第21屆中國電視片十佳十優紀錄片評選」的「十優」作品,入選中國嘉峪關國際短片電影展。同時,在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和電視紀錄片學術委員會舉辦的「讓歷史告訴未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全記錄主題活動中,獲紀錄片評比長片組三等獎。
  這部紀錄片由晉城市人民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在2015年市政府機構改革中與市旅遊文物局合併為市外事僑務和旅遊文物局)組織拍攝,而且獲得一系列紀錄片獎,又一次把「六福客棧」的宣傳推向了一個高度。

  這是晉城走向世界的一張名片

  
一次偶然的機會,山西作家譚曙方從一個美國學者口中了解到陽城縣有一個在歐美極有影響的「六福客棧」,並且陪同這位學者走訪了六福客棧,寫了《尋找六福客棧》一文。此文一經發表,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六福客棧的關注。
  市外僑辦了解情況之後,認識到這是晉城一張走向世界的名片,立即將「六福客棧」的宣傳提上議事日程,委託陽城縣的青年作家林雲編著了《震撼世界的六福客棧》一書,詳細記錄了艾偉德的生平事跡和六福客棧的前世今生。這是我市組織編寫的第一本介紹六福客棧的書,出版以後引起強烈反響,很多人看後都說:「沒想到我們身邊還有這麼一個在歐美有這麼大影響的地方,沒想到還有格拉蒂斯·艾偉德這麼一個博愛的人!」
  2012年,市外僑辦組織了六福客棧與世界對接座談會,邀請世界生產力科學聯盟董事、世界生產力生產力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生產力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勝昌,中國生產力學會副秘書長韓建軍,北京中航新視界影視文化公司總經理李蘇,中國電影家協會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劉浩東,中航新視界影視文化公司影視總監張敏等專家光臨,時任外僑辦主任賈長生向到會專家介紹了六福客棧。到會專家一致認為六福客棧是一個很好的文化資源素材,是晉城走向世界的名片,應該好好宣傳。
  劉浩東認為,艾偉德的故事對今天的觀眾來說,特別是青年觀眾是一個勵志故事,一部勵志的影片題材。對艾偉德事跡的發掘,可為晉城帶來兩個機遇:其一,它是晉城向世界展現魅力的一張名片,通過電影傳播艾偉德的傳奇故事,讓歐美觀眾品味艾偉德傳奇經歷的同時,見識晉城的魅力與風土人情、中國地域文化。其二,這個題材也是中國電影走出去的機遇。我們可以在這個故事裡融入價值觀和文化元素,巧妙包裝之後再傳播於歐美市場,讓歐美觀眾感受這個故事的同時,認識晉城,認識中國文化。
  與此同時,六福客棧所在的陽城縣東關村也積極開始制定開發規劃,村支書王保律提出了將六福客棧的修復開發與附近的明清一條街改造相結合的方案,還先後五次組織人員行程近千裡,反覆考證艾偉德當年護送孤兒的路線。
  艾偉德和六福客棧走出塵封,迅速得到了晉城市及陽城縣的重視。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市外僑辦組織拍攝了電視紀錄片《重回六福客棧》。
  紀錄片導演張敏是陽城本地人,曾是在央視工作多年的資深媒體人。他說,拍攝紀錄片,第一個是考證,第二個是還原。考證就是要以科學的態度去還原艾偉德當年真實的故事,比如說她的客棧在哪裡?救助的那些孤兒都是誰?她走的路線是什麼樣的路線,這些都是需要考證的事。還有就是還原故事,因為這段故事已經塵封了70多年,現在有很多已經找不到了,原來的六福客棧,現在已經變成了明月住宅小區,所以我們必須得找到類似的場景、類似的人。我們更希望能夠通過這部紀錄片,讓中西方都確實了解真實的六福客棧和真實的艾偉德。
  市外僑辦副主任曹廣全說,一本書、一部紀錄片,這僅僅是宣傳「六福客棧」的一個開始。原來被艾偉德救助的孤兒也都已離世,現在只能搜集到一些口述整理的資料和照片,完全恢復六福客棧的原貌,現在已經不太現實。當下,全省上下正在全力重塑山西形象,六福客棧和艾偉德無疑將是晉城走向世界的一張最好的名片。
  正如譚曙方先生所言,如果六福客棧還存在,或者被我們宣傳出去,外國人也許會像朝聖一樣,直奔陽城。

  六福客棧的故事需要更深的挖掘

  曹廣全認為,六福客棧的意義不僅僅在建築本身,而是發生在這裡的這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六福客棧將是一座照耀世界的精神地標。「六福客棧」和艾偉德救助的孤兒的故事,還有更多的內涵需要我們去挖掘。
  第一,為什麼「六福客棧」會產生那麼大的影響?
  1903年,英國人斯米德來陽城傳教,在東關城後巷設立教堂。1921年後,由簡稱為何、巴、艾的3個英國人依次傳教。1938年,日軍侵入陽城,艾教士離陽。」這是1994年版的《陽城縣誌》的一段文字記載,其中提到的「艾教士」就是艾偉德。
  格拉蒂斯·艾偉德1902年出生於一個英國的工人家庭,與大多數英國人不同,她的長相更像中國人:身高1米5左右,深褐色頭髮,橢圓臉,大眼睛,體重80斤,十分瘦弱。
  艾偉德17歲時在倫敦做家庭女僕,日子平淡,幾乎可以一眼看到未來,但命運給她安排了更重要的使命。27歲時,艾偉德看到報紙上關於呼籲英國傳教士到中國傳播福音的文章,產生了到中國傳教的願望。
  但是,艾偉德傳教願望在付諸實踐時並不是那麼順利,因為學歷和學習成績的關係,她幾度被拒絕。一年過後,她得知在中國的陽城有一位73歲的宣教士想退休而無人接替時,就主動寫信表達了自己前去的願望,終於得到了肯定的答覆。
  1930年秋,28歲的艾偉德告別親人,隻身踏上夢寐以求的傳教之路,繞道西伯利亞,歷經艱險終於到達中國天津,多方打聽之後,在一位晉城人的幫助下,方才到達目的地陽城。當時,那位宣教士已經去世,留下已在中國生活超過50年的妻子羅森夫人。從此,艾偉德就與羅森夫人住在了一起,不久後兩人在樓房對面開辦了一間客棧,接待往來的騾夫住宿,向那些淳樸的人們勸和施愛、弘德務滋,提供客宿炊飲,經商通濟之便。一年多後,羅森夫人在一次講經過程中不慎從高處墜地,後不治身亡,艾偉德就一個人肩負起這間客棧所有的責任。
  艾偉德為陽城百姓做過三件重要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保護一百多名孩子躲避戰爭。此外,艾偉德還為陽城縣的「放足運動」立下很大功勞。
  上個世紀30年代的陽城,仍是一個極其封閉的窮鄉僻壤,「放足運動」在這裡遭遇到極大地抵制,縣長無奈之下就想到了艾偉德這位深受當地人歡迎的外國女子。在陽城生活的日子裡,艾偉德因其基督教信仰而具有特別的親和力,與當地的人民打成一片,並於1936年加入中國國籍,改名為艾偉德。
  1970年1月11日,辛勞了一生的艾偉德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68歲,安葬在臺灣。據說,安葬時,她的頭朝向大陸,表達了她對那片土地的眷戀。

  第二,艾偉德在抗戰中的表現閃耀著人道主義的光輝。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不久戰火就燒到了陽城縣城,艾偉德看到城內的傷員,就把他們收留在「六福客棧」。甚至,後來這裡還居住了敵對雙方的傷病,艾偉德告訴他們,雖然在客棧外面他們是敵人,但是在客棧裡面都是她的病人。這是她為陽城做的另一件事情。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亂世之中,這位英國小婦人的選擇閃耀著人道主義的光輝。在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艾偉德這樣描述:朋友,我曾經是踏上這個世界的最幸福的女人,我有一個美妙的大家庭,有許多孩子,我無怨無悔地愛著他們……
  不過,儘管艾偉德對戰爭保持中立態度,但是日軍的暴行和人性的良知讓她選擇站在中國軍隊的一方,並在接受《時代》雜誌的採訪時痛斥日軍,使一些日軍的罪行在國外媒體得到披露,因此遭到對方通緝,致使艾偉德不得不帶著100多名孩子離開陽城,徒步千裡遷至陝西扶風縣。


  六福客棧現在依然有震撼世界的力量


  成功帶領這些孩子到達扶風縣孤兒院之後,艾偉德於1941年返回英國,並將他在中國的經歷記錄在自傳《我的心在中國》裡。後來,英國著名作家艾倫·伯斯奇根據她的生平創作了傳記體小說《小婦人》,十分暢銷,英國廣播公司(BBC)將她的故事改編成廣播劇,又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小婦人」艾偉德成了西方家喻戶曉的英雄,感召了歐美無數青年人自願前來中國參加抗日戰爭。
  六福客棧真正聞名於世,是源自1958年的美國同名電影《六福客棧》。電影主要講述了艾偉德帶領百名孤兒跋山涉水,歷經千難萬險,將孤兒們平安護送到了戰爭後方陝西扶風的故事。影片一經上演就在歐美引起轟動,影片所產生的巨大精神衝擊波,在歐美大地上激蕩起一股英雄主義的雄風和博愛的暖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方人。
  這一電影讓艾偉德的名聲享譽全球,也讓許多歐美人得知了中國陽城這個山區小縣城。
  六福客棧從此成為一個特殊的符號。據了解,電影《六福客棧》是每年聖誕節英國教會必看的電影,女主角艾偉德也成為眾多歐美人心目中的英雄。正因如此,遠在重洋的六福客棧成為諸多歐美人心中神往之地。從2000年開始,前來六福客棧的外國人絡繹不絕,他們尋訪六福客棧舊址,尋找艾偉德遺蹟,感受那濃濃的人性溫暖。2000年9月,在鄭州基督教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一對英國夫婦從河南鄭州來到陽城;2004年10月,15名美英等國外賓來到陽城;2011年11月,一位名叫丹尼爾的瑞士商人來到陽城;2012年,一些美國兒童也前來尋訪六福客棧,並與陽城當地幼兒園進行了交流。2012年5月,美國友人傑夫重走艾偉德當年走過的千裡救孤路……
  陽城縣鳳城鎮東關村老支書王保律說:「還有全家一起來的。來了後又是問情況,又是拍照,說是要帶回去,讓親朋好友都看看。」
  「這個故事太感人了,我從小就萌生了來中國陽城看看的想法。」2011年11月29日,一位名叫丹尼爾的瑞士商人漂洋過海來到陽城。
  這位38歲的瑞士籍商人來到東關村,找到那座老宅院後,興奮地掏出筆記本,將自己聽到的每一句話,都悉心記在本上。「我很激動,很興奮,回去後,我一定會把這個故事告訴我的親朋好友,讓他們有機會也來這兒看看,感受一下中國陽城人文資源的偉大。」


相關焦點

  • 電影《六福客棧》背後的真實歷史
    ▲晉城作家林雲所著《震撼世界的六福客棧》不久,一個壞消息傳來,正在進行春季「掃蕩」的日軍再次逼近晉城。艾偉德帶領這支特殊的「部隊」,用了27天的時間,最終到達西安。當年艾偉德率領孩子們南出太行、翻越中條山,徒步蹣跚的艱難千裡大遷徙,在電影《六福客棧》中得以重現,但是當年行走的具體地點、線路不得而知。「這也許是由於艾偉德不熟悉陽城到垣曲的地段所致。」2012年,晉城作家林雲開始著手撰寫《震撼世界的六福客棧》一書。
  • 陽城六福客棧:一個震撼歐美地方!
    這張告示用中英文清楚寫著:「懸賞捉拿『小婦人艾偉德』,賞金100美元。」由於艾偉德在《時代》雜誌上痛斥日軍暴行,她已成為日軍抓捕的目標。自嘲「自己沒那麼值錢」的艾偉德,感覺自己及宣教站已處在日軍的重點打擊範圍之內。在權衡利弊後,就發生了那場震驚後人的大轉移。
  • 孫莉平||六福客棧
    以「六福」來命名客棧的名字,想必這客棧一定是福氣滿滿。實際上也是這樣的,當年艾偉德在這裡的時候,用她博大的愛來溫暖一群缺衣少食的孤兒,六福客棧就是她愛的源泉。然而,隨著艾偉德的離開,客棧走入了它的另一個生命循環。
  • 電影《六福客棧》
    《六福客棧》觀後感這是一部以真人真事為基礎拍攝的電影,是一部國際影星英格麗褒曼主演的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女版白求恩的故事。她的原名叫格拉蒂絲·艾偉德。在中國山西陽城這樣一個偏僻的小縣城,為了生存,也為了傳教,她辦起了六福客棧。中國人常常說人有五福,即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而這個第六福是什麼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對格拉蒂絲·艾偉德來說,就是奉獻。
  • 看電影《六福客棧》
    讀到一篇介紹「六福客棧」艾偉德的文章,然後又去找了英格麗褒曼主演的《六福客棧》電影去看。因為這是外國人在外國取景拍的電影,環境、人物、言行舉止不像中國,那是肯定的。拋開這些因素,電影還是很感人的。英國女傭艾偉德發願要到中國傳教,因為文化水平低和貧窮,她來得相當不容易。她在晉東南的陽城,開客棧傳教、督導放足、收養孤兒、關心囚犯,做的事都很偉大。
  • 六福客棧
    這是一部由國際影星英格麗·褒曼主演的一部影片。記錄的是一位入了中國國籍的英國女子格拉蒂絲·艾偉德在中國的故事。她的中國名字叫「仁愛」。
  • 不應被中國遺忘的人——聞名世界的影片《六福客棧》
    20世紀30年代,28歲的英國女子格拉蒂絲·艾偉德,長途跋涉來到中國山西省陽城縣。本片強調中華兒女抗日精神,場面壯觀,感情豐富動人,令人深浸其中。葛拉蒂不放棄這一想法,由西伯利亞鐵路來華,到六福客棧傳教並且在此幫忙。因傳教需要一定經費,就在當地,也就是現在的山西省陽城縣東關村,他們開辦了一所客棧,為傳教和收養的100名孤兒的生活問題籌集經費。這就是——六福客棧。客棧不僅住著來往客商,還收留著一些無家可歸的流浪兒。
  • 臺北六福客棧5月底歇業
    (陳怡誠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飯店業,開業近50年的六福客棧將在5月底吹熄燈號,提前啟動危老重建。目前六福客棧官網已關閉6月後的所有訂房,熄燈前祭出買一送一的住房項目,平均每人每晚千元(新臺幣,下同)有找,改建後的「新客棧」將打造為20層樓以上的商用大樓,就地升級。
  • 在中國山西尋找英格麗·褒曼的「六福客棧」
    新華社太原12月24日電(記者王皓、陳昊佺)1958年12月,由好萊塢影星英格麗·褒曼主演的電影《六福客棧》在美國上映,並獲評第十六屆美國電影金球獎「最能促進國際間了解影片」。這部轟動一時的影片在西方國家廣為流傳,卻少有人知故事始於一位英國女子與中國山西一座小城的情緣。
  • 《六福客棧》與《金薔薇》
    大約兩年前知道一部老片子,《六福客棧這肯定又是個讓艾偉德不滿的虛構,她自述一生沒有戀愛過。貧苦地旅行,來到中國,開客棧,學漢語(艾偉德後來的陽城話講的極流利),給住店的騾夫們講聖經故事,收養孤兒,主體情節都對。做一縣的禁足督查,並且領薪水,這倒不是虛構,不過要說服母親給小女孩放腳,只說「你看看你女孩子的腳。」
  • 尋訪六福客棧:好萊塢故事背後的真實歷史
    這裡古來就是條商道,村民王廷智撰寫的《東關記憶》一書中說,上世紀中期,東關是陽城縣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商旅投宿區,街裡有商鋪作坊160多家,行業50多種,有多家客棧接待往來騾隊,艾偉德的「六福客棧」是其中之一。「六福客棧」已規劃復建。原客棧1938年被日軍轟炸後停業,2009年原址建起居民樓,叫明月小區。客棧院牆以及艾偉德居住的耶穌堂尚在。
  • 48年老字號 六福客棧五月底熄燈
    六福旅遊集團9日宣布,位臺北松江路與長春路口、成立於1972年的六福客棧,因通過危老都更申請,將進行後續改建作業,館內人氣餐廳「金鳳廳」將營業至3月31日,客房服務及「福園」餐廳營業至5月31日。       六福旅遊集團表示,現有員工安排,將優先提供集團其他營業點或關係企業合適職務調任、如未能調任者則轉介其他飯店任職,或以符合「勞基法」資遣方式等進行規劃,細節最晚會在4月公布。
  • 《六福客棧》的傳奇為你講述五十年來被塵封、雪藏的「中國孤兒的母親"——艾偉德
    那裡有一個六福客棧的傳奇。六福客棧的主人叫艾偉德,她是出生在英國的白人女子,1930年來中國傳教,1936年加入中國籍。到後來,從語言到生活方式,她完全漢化,愛中國甚於愛母國,贏得"中國孤兒的母親"的美譽。1958年,以艾偉德為原型,美國好萊塢拍攝了《六福客棧》電影,獲得金球獎。幾乎一夜之間,山西陽城、六福客棧、艾偉德女士,在西方世界家喻戶曉。
  • 基督教電影《六福客棧》中文字幕完整版
    她們的故事最後被拍攝成福音電影《六福客棧》。以下是題外話,是影片沒有的內容。 格拉蒂絲·艾偉德1949年因病返回英國調養。1953年,她啟程期望重新到中國,但被大陸拒絕入境,只好留在香港,1957年她去了臺灣,1970年1月3日在臺灣病逝,享年68歲。 她曾經寫過一本自傳,著名小說《小婦人》就是作家根據她的自傳創作的。
  • 【強力推薦】不應被中國遺忘的人—聞名世界的影片《六福客棧》
    ch=baidu_ald《六福客棧》這部電影的劇本源於真人真事,時至今日六福客棧還尚存在於陽城縣的東關村。 20世紀30年代,28歲的英國女子格拉蒂絲·艾偉德,長途跋涉來到中國山西省陽城縣。葛拉蒂不放棄這一想法,由西伯利亞鐵路來華,到六福客棧傳教並且幫忙。因傳教需要一定經費,就在當地,也就是現在的山西省陽城縣東關村,開辦了一所客棧,為傳教以及收養的100名孤兒的生活問題籌集經費,這就是——六福客棧。客棧不僅住著來往客商,還收留著一些無家可歸的流浪兒。此時正是日本侵華時期,葛遇到中德混血兒上尉林。
  • 電影《六福客棧》與格蕾蒂斯·艾偉德
    電影《六福客棧》改編自英國人格蕾蒂斯·艾偉德1930年來到中國,在中國的傳教經歷,抗戰時期救助100餘名孤兒安全轉移的故事。
  • 中國人應當看一下《六福客棧》這部影片,實在太感人了!
    早年未受太多教育,做過侍女,後決心去中國傳教,被內地會拒絕,但是內地會安排了她先去照顧兩位從中國返回養老的老傳教士,這兩位年老的傳教士便是揚何斯本爵士夫婦,在他們那裡她練就了一口高雅的牛津英語,並學習了很多關於東方的知識。1930年初,在衛理公會的一次聚會中,她偶然聽說中國山西有位老宣教士珍妮·勞森已經73歲了,因無人接替而不能退休,便馬上寫信給羅森說:「那人就是我!」
  • 南京:「世界文學之都」打造時代戲劇名片
    來自文學、戲劇界的知名專家學者共同研討南京的文學與戲劇創作,展望「世界文學之都」的未來,提出打造南京戲劇名片的構想,進一步助推南京不斷推出文藝精品、培養優秀戲劇人才。  ● 徐興無(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  南京大學文學院在申報「世界文學之都」的工作中,一開始就作為重要的學術支撐力量介入,特別是梳理南京為什麼能成為「世界文學之都」的歷史遺產方面。
  • 湖南新銳作家、演員文吉兒籤約打造桃花源古鎮明星客棧
    經過一天參觀考察之後,湖南新銳作家、演員文吉兒立即在桃花源古鎮籤下合作合同,她將要在桃花源古鎮打造明星客棧,取名「位子客棧」。同時,她深有感概地表示,桃花源古鎮未來的旅遊發展不可估量,勢必將成為未來湖湘文化旅遊的新名片。
  • 深度解析|中藥茶,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張「金名片」
    中藥茶可以說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了,它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中藥茶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不僅可以造福全世界,也能全方面展示我國傳統文化和哲學智慧,成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亮麗「名片」。另外,此時宮廷所用的中藥茶飲方,均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思想,中藥茶方的選用,更切中病症,進一步提升了中藥代茶飲的療效,這也標誌了中藥茶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