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父母的教育格局,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高度。
孩子是一張白紙,從一出生來到這個世界上,父母就是他的第一任老師。
教育孩子是一場隆重且漫長的考試,孩子最終擁有怎樣的人生,就看父母交出怎樣的答卷。
01
用心陪伴
經常聽到父母說,現在的孩子太難養了。
買幾本好一些的輔導書就沒了好幾百,報幾個好一點的補習班就沒了好幾千。
「都忙著賺錢養家了,哪有時間陪孩子?」
可如果你不陪孩子,買再好的練習冊孩子也不會做,報再好的補習班孩子也不會學。
沒有管教,教育等於零。
而陪伴,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教育。
哈佛學霸詹青雲,去年《奇葩說》的冠軍,小時候成績並不好。
媽媽為了鼓勵她,每年都說她下一年一定會逆襲,儘管一直落空。
爸爸很開明,給她看各種各樣的書,帶她去出差,去看世界。
在父母的陪伴下,詹青雲像太陽下的幼苗一樣茁壯成長,不僅學習越來越好,整個人也越來越自信,優秀。
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優秀孩子是陪出來的。
父母的教育是有「有效期」的,一旦你不珍惜,錯過了這個有效期,就會耽誤孩子的成長。
有些父母陪是陪了,但不是做自己的事,就是玩手機、看電視、打麻將、只是「陪」在孩子身邊而已。
粗線條的孩子可能覺得手機有趣,連爸爸媽媽都捨不得放下,所以他們也迷上了手機。
敏感的孩子卻察覺到父母的忽視,認為自己不重要,與父母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這樣的陪伴沒有引導,沒有教育,更給不了孩子安全感和幸福感。
陪伴不一定要時時守在身邊,只要用心了,就是高質量的陪伴。
有一位老師天天早出晚歸,無法親自教育自己的孩子,於是他想到了一個辦法。
他讓兒子把想說的話、想問的問題寫下來放在茶几上,等他回家再一一解答、回復。
雖然父親不能常常陪伴兒子,但兒子學習生活中的開心、煩惱、疑惑、迷茫,他都參與其中。
這對父子在紙短情長之中對話,教育也在一來一回中發生。
在「父母」這個角色還有效的時間裡,一定要給他們最用心的陪伴。
02
做好榜樣
有人說,如果家庭是複印紙,孩子是複印件,那麼父母就是原件。
複印件的成品如何,取決於原件的質量。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會無意識地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甚至連父母的小動作、口頭禪都模仿得十分相似。
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可能察覺不了,但會改變孩子一生的模樣。
父母做好榜樣,率先垂範,才是對孩子最好的習慣教育。
曾國藩是清代著名的大臣,然而哪怕公事繁忙,他也會抽時間出來教育孩子。
不僅時時過問孩子的讀書學習情況,還親自製定嚴格的學習計劃,督促孩子執行。
不僅要求孩子知書識禮,還要求他們做到「勤、孝、儉、仁、恆、謙」。
小到吃飯走路,大到治國平天下,任何事情都嚴格要求,不允許孩子有絲毫懈怠。
正因為曾國藩的嚴格管教,以身作則,曾氏一族才培養出很多卓有成就者。
培養孩子的習慣,不能高高在上地指點,必須身臨其境地示範。
父母都無法百分百做好,又如何要求孩子做得完美?
你和孩子的距離越近,孩子就越願意親近你,向你學習;
你對孩子的態度越恰當,孩子就越願意尊重你,信任你的教育。
作家列夫·託爾斯泰說過:
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一個熱愛學習的孩子,身後一定有一個做事嚴謹,耐心十足的母親,有一個工作負責,積極上進的父親。
一個熱愛集體的孩子,他的家庭關係一定很和睦,父母相愛,也疼愛孩子,給予他無微不至的照顧和無言的信任與支持。
孩子未來能走多遠,我們都不知道,但父母的教育格局,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高度。
父母是孩子永恆的生命範本,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先做一個那樣的人給他看。
03
永遠負責
一位教育專家說過一句很刻薄的話:
「我們親自把孩子生下來,卻從來不把孩子當親生的來養。」
我們可能把孩子交給老一輩了,眼睜睜看著孩子被老人家寵壞;
我們可能把孩子交給學校了,孩子出了問題就說,這是你們學校和老師的責任。
有一些父母,確實沒盡好為人父母的責任。
無數父母希望把孩子送去最好的學校,接受最好的教育,拼盡全力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教育環境,但往往忽略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教育是一場漫長的修行,每一個父母都要擔負起對孩子的責任。
有個名人從來不抽菸,不是覺得抽菸不好,而是因為崇拜自己的「菸鬼」父親。
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天天抽菸,而且一天要抽至少三包,弄得家裡煙霧繚繞。
他實在受不了了,就對父親說:
「爸爸,煙的味道那麼好嗎?抽菸到底是什麼滋味啊?」「你喜歡吃餅乾吧?對爸爸來說,這就跟餅乾一樣。」「爸爸,我不喜歡你的餅乾,你能不能不抽菸?」
父親欲言又止,想了一會兒後反問兒子:
「如果爸爸從現在開始不抽菸了,你長大後也能像爸爸一樣不抽菸嗎?」
兒子拼命點頭。
從那以後,父親再也沒抽過煙,兒子也遵守了諾言。
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父母的每一個決定都有可能改變孩子的人生。
沒有人能完完全全扛起確保孩子成長成才的責任,如果說教師負責教書育人,那麼父母就要對孩子的一生負責。
生娃難,更難的是不知道如何正確養娃,如何讓孩子長得棒、自己也舒心。
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說過: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為了我們的孩子,請所有父母都成材,變得更強大。
為了我們的孩子幸福快樂的成長,讓我們一起做個合格的負責的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