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1月份玉米進口暴增1142.2%,豬肉進口增39.4%

2020-12-24 慢傳快訊

北京時間12月24日,中國海關發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11月份玉米進口123萬噸,同比增1142.2%;年累計玉米進口904萬噸,同比增122.8%。

數據顯示,中國11月份小麥進口80萬噸,同比增77.6%;年累計小麥進口749萬噸,同比增150.6%。11月份食糖進口71萬噸,同比增114%;年累計食糖進口436萬噸,同比增37.3%。11月份棉花進口20萬噸,同比增86.6%;年累計棉花進口180萬噸,同比增6.4%。11月份棕櫚食用油進口46萬噸,同比降27.8%;年累計棕櫚食用油進口403萬噸,同比降20.5%。

肉類方面,中國11月份豬肉進口33萬噸,同比增39.4%;年累計豬肉進口395萬噸,同比增115%。11月份牛肉進口17萬噸,同比降9.9%;年累計牛肉進口191萬噸,同比增29.9%。

中國11月份汽油出口126萬噸 同比降31.6%;年累計汽油出口1,455萬噸,同比降0.6%。11月份航空煤油出口46萬噸,同比降71.5%;年累計航空煤油出口954萬噸,同比降39.2%。11月份成品油進口204萬噸,同比降14.7%;年累計成品油進口2,618萬噸,同比降3.9%。

中國11月份液化天然氣進口661萬噸,同比增2.4%;年累計液化天然氣進口5,954萬噸,同比增10.7%。11月份氣態天然氣進口256萬噸,同比降13%;年累計氣態天然氣進口3,090萬噸,同比降7.1%。

相關焦點

  • 玉米已漲700元/噸,拍賣再次100%成交,11月進口暴增11倍
    玉米進口中國海關總署12月23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11月份中國玉米進口量為123萬噸,同比增1142.2%;1至11月份的進口量為904萬噸,同比提高122.7%。創歷史新高,離此前市場預計的「中國今年玉米進口量將達1000萬噸」僅一步之遙。
  • 農業農村部稱玉米價格上漲將受限 牧原股份預計年底生豬產能達5000...
    農業農村部:玉米價格上漲將受限但大豆仍將高位運行  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監測,截至11月30日,黑龍江、山東等11個主產區累計收購玉米3446萬噸。今年玉米仍是豐收年,價格適當上漲後,農民種糧收益增加,預計明年發展玉米生產的積極性也將有所提高,立足國內保障玉米基本自給,是有堅實基礎的,玉米價格持續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近年來我國進口量最大的農產品是大豆,11月份,山東地區進口大豆到岸稅後價每斤1.91元,連續6個月環比上漲,同比高17%。
  • 口糧量足價穩豬價持續下滑玉米漲幅較大大豆進口將破億噸
    11月份,晚秈稻收購均價是1.35元/斤,環比漲1.5%,梗稻1.39元/斤,環比跌0.7%,晚秈米批發均價2.10元/斤,環比持平,粳米2.10元/斤,環比跌0.5%。小麥價格小幅上漲後企穩。今年夏收小麥上市後,價格在玉米價格上漲帶動下上行,近期隨著競拍政策性糧源到貨,市場供給充裕,普麥價格保持穩定,優麥有所走強。
  • 口糧量足價穩 豬價持續下滑 玉米漲幅較大 大豆進口將破億噸
    11月份,晚秈稻收購均價是1.35元/斤,環比漲1.5%,梗稻1.39元/斤,環比跌0.7%,晚秈米批發均價2.10元/斤,環比持平,粳米2.10元/斤,環比跌0.5%。小麥價格小幅上漲後企穩。今年夏收小麥上市後,價格在玉米價格上漲帶動下上行,近期隨著競拍政策性糧源到貨,市場供給充裕,普麥價格保持穩定,優麥有所走強。
  • 中國進口美國大豆飆漲!再加購1000萬噸玉米?
    不過,隨著美國政權的更迭,兩國的貿易似乎將向著好的方面發展,比如說中國向美國再加購1000萬噸玉米。中國再度追加美國玉米訂單我國向來會從美國進口大量農產品,比如玉米、大豆之類的。但是由於中美兩國最近關係緊張,因此很多人都不看好中國會再次從美國進口。可就在前不久,中國再次向美國追加了玉米訂單。
  • 玉米價格創6年新高!中國仍進口904萬噸,有望破解大豆「卡脖子」
    來源:金十數據12月24日最新消息顯示,11月份,我國玉米產區批發均價漲至每斤1.2元,同比激增29.7%,創6年來最高紀錄。與此同時,國際玉米價格也出現瘋漲。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明年3月份交割的玉米期貨價格連續第10天上漲,這是自1988年以來最長的增長期。要知道,近年來,我國玉米基本能自給自足,2019年累計進口479萬噸玉米,僅佔全國總產量的1.8%。而我國農業農村部指出,今年國內玉米仍是個豐收年,但前11個月,中國仍然進口了904萬噸玉米,同比大增122.8%。
  • 美國豬肉上周出口創年度新高 中國為最大進口國
    此前有分析師預計中國豬肉進口量將最多下降30%。 美國農業部(USDA)最新數據顯示,在上一周,中國預訂了2020年底前發貨的11600噸豬肉、2021年1月1日後發貨的26100噸,是美國最大的豬肉進口國,並帶動美國豬肉的出口總銷量從此前一周的33200噸大幅上漲至84200噸,環比增長了154%,是一年多以來美國豬肉出口的最高值。
  • 為反對進口美國豬肉,11萬臺灣民眾聯合籤名並遊行
    美國之所以能通過這條法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瘦肉精經過代謝後,在豬肉中殘留不多,主要殘留在豬內臟裡;美國人大都不吃豬內臟,所以阻力沒那麼高。但這事放到亞洲就不行了。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吃豬內臟,所以對進口美國豬肉的熱情一直都不是很高,進口有嚴格標準,也經常發生增加限制、取消訂單等情況。這其中,臺灣由於消費習慣加上本地豬肉產業的抵制,一直是反對進口美國瘦肉精豬肉的。
  • 進口小麥價格每斤九毛、玉米八毛、大豆一塊四,豬肉價格9元多
    日前,海關公布了11月份的糧油進出口明細,從公布的結果來看,小麥、玉米(及其替代品)的進口依舊不容客觀,依舊保持在高位。目前1月船期的俄羅斯12.5%蛋白小麥在黑海港口的FOB報價為每噸257美元,2月船期報價為每噸260美元。 烏克蘭12.5%蛋白小麥在黑海港口的FOB價格為每噸255到259美元,11.5%蛋白小麥的價格為每噸254美元到258美元。
  • 中國今年或將進口3000萬噸美國大豆!國內2大買家成「主力軍」
    由於貿易環境逐漸改善,今年美國大豆受到中國買家的青睞,美豆的價格也出現持續性上漲,一度漲至4年最高點。有德國媒體預測,受此影響,今年中國進口的大豆數量將突破1億噸,創下歷史最高紀錄。那麼,為何突然大量採購美豆?究竟國內哪些買家正在出手?
  • 資本擔憂產能過剩,豬肉股大暴跌!全部釋放將告別肉類進口時代!
    中國定下了完善本國農業的任務,這將有助於國家規避進口豬肉、大豆和其它大部分進口食品。這是規模相當大的為期十年的項目。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臺記者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卞永祖,請他解釋中國政府為何決定向本土生產食品轉向。
  • 【國科快資訊】中國糧食進口需求「震撼全球市場」
    自5月份以來,中國的糧食購買加速,原因是中國消耗了一度龐大的玉米庫存,以及極端天氣破壞了今年的玉米收成。 據兩位分析師稱,在新的市場年度,預計中國將進口1500萬噸大麥和高粱。一位國有貿易商表示,預計2020-21年小麥進口量將達到900萬噸,創歷史新高。預計還會購買更多美國玉米。
  • 進口肉再檢出新冠病毒,已累計叫停50多...
    據農業農村部數據,截至9月18日,白條豬價格在月內下滑6.35%,豬肉周批發均價也連續下滑4周。截至9月17日―9月24日這一周,豬肉周批發均價較4周前下滑2.52%。業內專家指出,生豬產能止跌回升、中央儲備凍豬肉節前不斷投放、跌價引發養殖戶集中出欄等因素都促使了9月豬肉市場供給增加,導致豬價下跌。
  • 進口美國豬肉一斤6-7元,美國不賠錢嗎?養豬成本為何如此低?
    當然如果是按照正常年份,我國的出欄佔比為全球的50%左右,豬肉消耗量為5500萬噸左右,全球一半的豬肉都被我國給吃完。 而從美國、法國等進口的豬肉,到了國內也就6-7元一斤,也就是說進口價比我國養殖成本還低,這讓很多人好奇,為何會這樣呢? 1、養殖技術高 儘管美國的養殖技術沒有法國、丹麥高,但比起我國卻要高出很多。在丹麥,一頭母豬生下的仔豬可達30頭,美國可在20頭,中國只有12頭。條件相同下,美國丹麥可出欄的育肥豬更多一些。
  • 9月份歐盟服裝進口止跌回升 中國單價穩中有漲
    9月份,歐盟服裝進口
  • 2020.08.14豬市:消費低迷豬價下調地區增多,進口肉再現新冠疫情
    今日全國玉米均價為2364元/噸,報價平穩,今日全國豆粕均價為3226元/噸,報價與昨日上漲2元/噸。各大區域豬價表現:東北、華東、西北、西南、華北、華中、華南地區豬價呈現微跌態勢,整體豬價繼續微幅下跌。上漲省/市/自治區數量:6個;跌省/市/自治區數量:23個;持平省/市/自治區數量:2個。
  • 蔥姜價格會不會持續回落 豬肉價格能否企穩?聽聽農業農村部怎麼說
    來源:中國證券報作者:潘宇靜 大蔥價格最近漲得有點猛。11月份全國大蔥批發價同比上漲99.1%,創四年最高水平;作為佐料搭檔,生薑價格達到6年來的最高,同比上漲75%。引導小宗農產品產銷據農業農村部的監測數據,11月份,大蔥批發均價是每公斤4.56元,連續7個月上漲,達到4年來最高;生薑的批發均價是每公斤14.08元,連續5個月環比上漲,達到6年來的最高水平,同比漲幅75%。近期隨著新姜上市量增加,價格有所回落。
  • 中國限制從加拿大進口菜籽油,到底是誰的損失?
    在「加中油菜籽貿易出現問題」之前,中國從加拿大進口的雙低油菜籽(菜籽中芥酸含量在3%以下)曾達到500萬噸/年的驚人水平。,近年來,歐洲油菜籽進口量之所以激增,源於歐盟「新能源政策」強制性要求改變能源消費結構,減少化石能源消費,這使得人造柴油需求量大增,而歐洲人造柴油的最大宗原料正是菜籽油(佔比39%,歐盟進口油菜籽中80%用於人造柴油生產)。
  • 中國海關:2020年1-2月國內共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4.57萬噸 同比下降...
    中國海關統計,今年1-2月,國內共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4.57萬噸,同比下降3.3%;進口額6.83億美元,同比下降4.9%。平均價格為14942美元/噸,同比下降1.6%。
  • 中國開始進口印度大米,到底意味著什麼?
    印度官方稱,中國已經開始進口印度大米,這是30年來的首次。據稱,印度貿易商已籤約出口10萬噸大米,12月份至明年2月份裝運,離岸價為每噸300美元左右。同為亞洲人口大國,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國,而中國是最大的大米進口國。這引發了廣大讀者朋友的熱議。進口是因為短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