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mendowong
看電影時經常會有一些夜色弱光的鏡頭,想把這種畫面搬到照片中來,下面我們將以弱光環境中拍攝一組城市模型為例,講述如何在弱光環境中拍攝模型,並調節出電影效果的色彩和尺寸。
修改後
原圖
拍攝分析 兩招搞定弱光環境拍模型第一招.高感光+大光圈 拒絕抖動例圖是在室內弱光條件下,拍攝的城市模型,在拍攝時因為人多光線暗,所以要手持拍攝,這樣就需要高速快門,於是我使用F1.8的光圈,並提高ISO感光度,這樣才能手持並以快速度拍攝出清晰的畫面。
第二招.CPL濾鏡 消除反光更清晰在拍攝模型時,由於外面有一層玻璃,所以我使用了CPL濾鏡,這樣能夠有效的消除反光,但是要注意,拍攝時不能運用廣角,優秀使用50mm左右的焦距,這樣能更有效的避免反光。
重點解讀弱光拍攝小貼士1.弱光拍攝穩定很重要若因條件限制手持拍攝不能保證快門速度讓畫面清晰,那為了穩定,只能藉助三腳架,或者找一個支點,在相對穩定的情況下來提高畫面的清晰度。
2.使用RAW格式展現畫面細節當拍到正確的曝光時,弱光下的白平衡也很有可能出現問題;解決辦法是在後期中調出理想的色調,因此,在弱光的室內拍照時,一定別忘了使用RAW格式,保證在後期調整的時候減少對畫質有損傷,更真實地展現色彩。
製作步驟 照片變身電影畫面1.調整對比度完善畫面首先將畫面進行初步的調整,因為原圖過於灰暗,所以先對「亮度/對比度」進行調整,提亮畫面色彩,拉開畫面層次;然後圈出汽車(如白框),進行「羽化」,為了讓邊緣自然,再單獨把汽車部分進行提亮,注意高光部分不要過曝;最後圈出汽車及周邊範圍(如紅框),再進行反選,選中畫面四個角,進行壓暗,這樣更能突出視覺中心。
2.運用色相/飽和度調出電影感色調調色部分可根據個人的喜好來完成,我喜歡偏暖色的調子,所以將畫面整體色調向暖色調整,注意調動色相時,儘量讓色彩偏紅而不是偏黃,偏黃就會讓畫面看上去有點髒;然後再對「自然飽和度」進行調節,因為自然飽和度能讓畫面色彩顯得自然,而不是過分飽和帶來的死板畫面,這樣基本的色調就調好了。
3.剪裁出電影截圖尺寸圖片的尺寸對電影感的產生也十分重要,我們都知道電影中的畫面比例是16:9,但是電影畫面上下有視頻黑邊,所以,想要添加黑邊;把圖像和黑邊拆分開,先將圖像按照比例裁剪成7:3,注意裁剪時的構圖,因為裁剪屬於二次構圖,所以視覺中心點和一些導線的位置都要加以注意,讓畫面構圖更美觀。
4.加黑邊讓電影感更濃厚在裁剪好圖片的尺寸後,我們通過對「版面尺寸」的調整來添加黑邊,注意應填寫的尺寸,是圖片尺寸加黑邊尺寸的總和;然後在「版面延伸色彩」選項中選擇黑色,這樣才能添加電影效果的黑邊,尺寸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來做多種選擇;最後我們還可以添加字幕讓電影感更真實。
添加字幕加重電影感如果你想要完全打造電影的效果,那必然不能缺少了字幕,添加字幕非常簡單,主要是字體的選擇;我們常見的電影字幕是黑體,還有微軟雅黑也是不錯的選擇,字體要突出且不花哨。添加字幕的時候可先新建文字圖層,把文字輸入進去,注意字體顏色是白色,然後左右居中,最後還要手動調節上下的距離;字幕一般是在下面黑邊上,但不是完全居中於黑邊,要稍微向上調節一點即可,也可以隨個人視覺舒服程度來調節,都是比較靈活的選擇;置於文字的內容,你就可以發揮想像,把對這幅影像的感覺添加進去,應該有不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