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技巧 如何製造電影感:攝影篇之透視

2021-02-15 新片場

大多數人覺得透視沒什麼好深究的,你要拍一個wide shot(遠景)你就拿一個廣角頭,generally 35mm or less on a FF35 camera(通常在FF35相機上用35mm或者更低的鏡頭),如果景別緊一點的,那就用長焦,FF35相機上通常是70-135mm焦段的鏡頭。但是,我總覺得在選擇焦段上總還有點別的神馬的。

曾經問過一個老攝影師(對啦,就是霍老頭),為什麼選23mm不是21mm,然後他給我的回答是「well, it depends on long years of experiences」(多年的經驗所得,答了等於沒答)。對新手來說,鏡頭上的選擇非常淺顯易懂,如果實在要深究為什麼自己拍的東西和電影感無緣,那麼確實有必要深究一下透視的技巧。

就拿假設你在拍外景舉例,首先選擇你的地平線:對於戶外的拍攝,最先出現的第一個問題可能就是哪裡放置你的地平線。地平線就是在畫面中天空和大地交接的地方。通常地平線的放置十分講究,總體來說有三個地方可以放置地平線。

1. On the lower third line - 下方三分之一處

2. Center of the frame - 對半中間


3. Upper third line - 上方三分之一處

So,怎麼選擇?

像第一種下方三分一的地方比較適合介紹環境或者大氣的鏡頭,如果你想表現廣闊的天空大地下方三分一能美麗地傳達史詩級的壯闊。中間對分的情況經常用於相對平衡的構圖,總是能在「有電影感」和「講故事」之間給觀眾一種平衡。如果把地平線放在了上方三分一的地方,那麼經常就是在強調前景裡面發生的事情。例如兩個人物在躲子彈或者打架之類之類。如果一定要把念臺詞和對話的分量也加上的話,那麼還會牽涉到lens height(鏡頭高度)。

拍攝的時候試圖把你的地平線擺放進去,這樣會創造出一個場景的電影感。如果你要表現你的英雄夕陽下逝去的青春,那麼你的地平線就會在一個比較低的位置。如果你拍的是車水馬龍的街道,那麼你的地平線比較可能會在中間。如果你拍的是醉漢被扔出酒吧開始抽西瓜刀砍人,那麼你的地平線應該是在畫面的上方。

選擇鏡頭的高度:當我們吐嘈一部業餘水準的微電影,通常無外乎以下的幾種情況:噁心的收音,俗爛的燈光之外緊跟其後的就是亂七八糟的鏡頭高度。相機究竟該放在哪個高度?

在敘事電影的拍攝中,相機通常有四種高度可以擺放:

1. Knee height(膝蓋高)

2. Waist height (腰高)

3. Chest/Shoulder height (胸/肩膀高)

4. Eye height (眼高)

區分這些高度的要求,非常,嚴格。

我們去看一部電影的時候,我們想看到我們的人物是比較高大上地跟我們講一個故事。讓人物顯得高大一點有助於讓觀眾擺脫掉現實生活,而進入一個他們相信的電影設定的世界。正常的鏡頭高度是胸部高度,因為如果你想拍人物的時候想把眼睛放在三分點的話你會發現胸部高度能很容易實現。

Guess what(你猜!),太多的行業邊緣者(貌似很多人躺槍了)喜歡斜上45度的自拍角度,這個小小的tilt down(中文叫啥來著,放低?)不會把你的演員拍瘦,不會把你的演員拍美,不會讓你的電影看起來專業,OMG(喔天啊)破壞了整個觀影體驗。

如果拍特寫攝的時候略微低角度,然後我們會有個輕微的仰角,那麼你的演員真的就從整個熒幕上蹦出來了,觀眾會覺得這個龐然大物的演員好高大上,所以他們表演的角色也很高大上,說的臺詞也一定很高大上。

中景的時候通常都會用到腰部高度,還有群演比較多的時候也會用到這個高度。這樣很容易把重要的東西放到畫面的三分線上,這也是dolly的正常高度。(因為樓主個子不高,這也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高度)

最後是膝蓋高度。通常在比較廣一點的景別的時候用,這樣地平線可以放低很多,因為相機總是上仰的樣子。這樣做有一種「脅迫感(menace)」,讓觀眾覺得像是個小朋友打大怪獸的感覺,這樣的鏡頭不能太長,因為觀眾覺得不舒服。不過仔細回想一下你看過的電影,是不是那些大反派都是這麼登場的。

最後關於鏡頭的高度和角度,我可以舉一百個例子讓你的相機微微仰著拍,也可以舉一百個例子讓你的相機完全處於水平狀態。但是我只能想到有限的情況你的相機得略微朝下(tilt down),一個是high angle(特意的高角度)和POV(主觀視角)。其它之外,把你的相機架低一點不要tilt down(摁低),你會驚奇原來製造電影感是那麼tricky(狡詐)也那麼簡單。

Shooting clean(拍原片)vs. filtering(用濾鏡)

這裡我只能淺薄地講一下自己的見解。我個人傾向於視情況而定。

原片的意思就是只用ND(灰度鏡片)或者偏振鏡。很多人拍的時候並不是十分清楚後期到底要處理成什麼效果,所以拍攝的時候要給後期留空間,包括留空間可以後期裁剪,還有相機前面除了鏡頭之外的鏡片越少越好。如果你要用濾鏡,確定你知道為什麼要用它和它的作用,如果連80A和85B是什麼都不知道那麼我勸你還是放棄吧。

由於我自己呢,屬於很挫那種從膠片學起的攝影師,而且也只是在最近才體驗到我大達文西的高大上,所以我自己拍攝的時候調查過很多包括也使用過濾鏡。畢竟前期拍得好,後期才「不加錢」。在我的觀念裡一個優秀的攝影師應該有能力解決拍攝的問題,而不是把問題留到後期。如果你十分清楚你要的影像效果,那麼有些濾鏡會有很好玩的效果。我不是十分建議用顏色filter(濾鏡),在大達文西橫行的今天,連皮都可以磨磨沒什麼是後期不可能的。但是有些濾鏡的特殊效果例如soft filter, pro-mist filter, glimmer glass, streak filter, 天芬的digital diffusion和施耐德digicon效果都很不錯。

New glass(新的鏡片) vs. old glass(舊的鏡片)

年份比較新的鏡頭成像比較銳利,顏色飽滿,對比也比較明顯。比較舊的玻璃成像沒有那麼飽和,對比也沒有那麼高。不同的牌子和鏡頭因為造的年份和石英品質不不同會有各種各樣的成像,例如有些對的焦沒有那麼實,有些比較泛紅有些會泛綠,有些的銳度高,這些選擇都因人而異。選你喜歡的。

來源:獨立魚

點擊閱讀原文關注新片場,與影視行業共同成長

相關焦點

  • 攝影篇:如何製造「電影感」?
    如果大家平時有留意電影拍攝製作,那麼在初學階段很多人問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讓你拍攝的東西具有電影感」。電影之所以有電影感,其實不光在攝影上面需要匠心獨運,在美術、道具、鏡頭語言設計、Blocking and Sequencing(表演調度)、Pre-visualazations(預先視覺化)、聲音設計都需要通力合作才能達到效果。
  • 隨手幫你拍攝的東西具有電影感!攝影篇之透視
    今天起早,所以想談談透視。當然大多數人覺得透視沒什麼好深究的,你要拍一個wide shot(遠景)你就拿一個廣角頭,generally 35mm or less on a FF35 camera(通常在FF35相機上用35mm或者更低的鏡頭),如果景別緊一點的,那就用長焦,FF35相機上通常是70-135mm焦段的鏡頭。
  • 【攝影技巧】電影感大片拍攝技法
    一、什麼是具有電影感的照片  首先,為了理解什麼是具有電影感的照片,我們需要了解電影畫面究竟具有怎樣的特點。  但我們是拍攝照片,而不是拍攝電影,所以我們需要將靜止的照片與動態的電影畫面結合起來,畫面協調而又蘊含著故事,這就是我們要創作具有電影感的照片的核心追求。
  • 如何製造電影感 ——攝影篇之構圖
    如果大家平時有留意電影拍攝製作,那麼在初學階段很多人問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讓你拍攝的東西具有電影感」。
  • 如何拍出具有電影感的照片?
    點擊上方即刻關注「豆瓣電影」微信號 ↑原題 | 如何製造電影感?
  • 如何製造電影感 - Being Cinematic - 攝影篇之透視
    今天起早,所以想談談lensing(中文是⋯⋯透視?)。那麼從下面的外景開始來看一下lensing還可以有哪些不同—--首先選擇你的地平線:對於戶外的拍攝,最先出現的第一個問題可能就是哪裡放置你的地平線。是的,地平線就是在畫面中天空和大地交接的地方。通常地平線的放置十分講究,總體來說有三個地方可以放置地平線。1. On the lower third line - 下方三分之一處
  • 攝影中的透視——8個技巧
    而在攝影中我們需要通過透視原理來控制照片中元素,通過大小、位置的對比來表現三維空間感。如何呈現透視感二,如何呈現透視感1.匯聚線匯聚線是透視呈現的主要方式,同時也是透視存在的重要標誌。當我們分析照片的透視構成時,都會引入匯聚線進行分析,建築的邊緣、街道的延伸、樹林由遠即近的變化都可以簡化成為匯聚線條,從而敘述這個由近及遠的空間。
  • 攝影技巧 理論篇 什麼是影像空間透視感?透視感在攝影中有什麼用?
    透視感在攝影中有什麼用?  透視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攝影語言,控制透視和畸變在拍攝中很常見。  從遠處使用長焦鏡頭拍攝建築,可以製造近乎二維平面的感覺,而在近處仰拍,就可以製造三點透視的效果。  除了角度,我們還能怎麼調節透視呢?
  • 攝影技巧 人像篇 廣角鏡頭等效焦段的概念詳解 各焦段人像拍攝技巧全解析
    不過這在大光圈的35mm定焦鏡上,卻因為超大光圈有所打破,這讓我們在空間不夠長的環境下,同時能表現景深與透視。  一般衡定廣角鏡的優劣中,常提到抑制變形能力的字眼,其意義就在於能否減少桶狀變形的出現。但魚眼鏡頭卻反道而行,不但不控制反而將桶狀變形效果,作為它的特色。所以利用魚眼鏡頭拍攝人像前,首要觀念就是要如何利用,或避免魚眼的變形。
  • 攝影技巧 人像篇 臺灣尼康特約攝影講師黑面教你如何拍攝人像
    從事人像創作拍攝已相當多年的黑面,相信是大家都不陌生的知名人氣攝影師,從早期的網拍拍攝,到現在以教學為主的帶團教拍,其作品都具有相當高的影像質量與點閱率,但若細看他不同階段時期的作品,其實可以發現無論是拍攝手法、風格,甚至是構圖都有其回異之處。
  • 拍攝技巧:如何拍攝逆光攝影
    攝影,是復刻在生活裡的平凡。很多種攝影技巧,其中一部分屬於思考類型的攝影技巧,而另一部分是屬於觀察類型攝影技巧。但普遍觀察類型的技巧更容易使人接受。所以本期筆者為大家分享的是通過仔細觀察光線來捕捉影像的「逆光攝影」。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 攝影與透視|如何科學地拍建築與大長腿?
    - 焦距、視距與透視 -透視與焦距無關,但是與視距(拍攝距離)有關。這在攝影中很重要。我們還是看那幾座房子。∧ 用5倍焦距遠距離拍攝的建築局部,線條都趨近於平行,韓松/攝要用攝影得到完全平行投影圖像,還需要用到後期矯正工具,後面就會詳細說到。04 攝影如何進行透視修正?
  • 攝影技巧 器材篇 俯角與仰拍 用好超廣角鏡頭的專業技巧分享
    繼上一點所述,在以俯角視角拍攝這類風景題材時,除了可使用三分構圖法之外,還可加入井字構圖的手法來將城市中的知名地標,或是畫面中的亮點放在黃金交叉點上,這樣一來將能使整張影像有了重心,也可讓畫面更為平穩。
  • 20個實現電影感拍攝的技巧!!【看完就用】系列文章
    電影感,電影感,這個詞是被無數的電影從業者,電影愛好者心中念念不忘的一個詞。英文叫做 CineMatic。
  • 攝影技巧 人像篇 人像外拍必勝關鍵 如何找對光線與拍攝背景
    關注後閱讀超過3000篇攝影中文教程與PS後期教程!並免費領取500G+攝影視頻教程!
  • 攝影技巧 閃燈篇 多角度單燈拍攝技巧 教給各位攝影愛好者如何駕馭閃光燈
    閃光燈的應用,五花八門,它不但可用來照亮影像,更可以配搭出不同的光線效果。不過要一下子掌握很多支閃光燈同時使用的技巧亦非易事,要購買多支閃光燈也需要一定的花費。不過,直接照射的話,有時光線出來的效果有時會過度強烈,所以如果想這樣營造氣氛,還是建議使用反光傘可靠一點。而如想拍出比較柔和的光線效果,使用反光板和柔光傘出來的效果差不多。不過,一般來說,閃燈架前上放置好柔光傘,就可以進行拍攝,拍攝的過程也比較穩定。而使用反光板就可能需要多一個人手配合拍攝工作,不過相對來說可能效果比較靈活。
  • 當我們評價漫畫有電影感時,在說什麼?
    它既有黑澤明拍攝的黑白電影般的穩重,也有《臥虎藏龍》腳踏竹尖般的意境。這裡的電影感是什麼?是井上雄彥雄健細膩的筆鋒,寫實的自然風景,還是畫格之間的銜接?要聊這一點就需要涉及電影、攝影領域的相關概念,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近代漫畫形式發展的突破口,的確來自於攝影、電影等領域的理論,但又延伸發展出自己的特色。
  • 攝影技巧 : 如何拍攝光線軌跡
    我曾經在一本攝影雜誌上看見過這樣一張照片而深深地被這炫目的效果吸引。光線軌跡一直是很多攝影者喜歡的事物,而且事實上光線軌跡也可以成為那些想擺脫手動模式、實驗用小光圈長時間曝光來攝影的愛好者們的訓練場。以下是一些光線軌跡的拍攝實例,以及一些給那些想試一下的攝影者們起步摘要。
  • 攝影技巧篇 夜景拍攝必須掌握的5個速成小技巧
  • 攝影技巧 創意篇 如何拍全黑背景的照片之完全解析 值得收藏!
    攝影用光中逆光的運用是比較複雜的,正因之複雜才更有玩頭。如能運用好確實會使照片產生出與眾不同的效果。逆光可使被攝對象產生較強的影調反差,黑背景對於半透明的植物和花卉其透視性也會起到明顯的反襯作用,突顯出枝葉花瓣脈絡及紋理,加之強烈的色彩對比更能表現出許多纖細之處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