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 明朝那些事兒 講的歷史是真的嗎| 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遊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01
曹魏甘露三年(258)二月,淮南壽春城。
大將軍司馬昭攻破城池,剿滅了曹魏後期第三次淮南叛亂。
至此,忠於曹魏的軍隊勢力被司馬家全部消滅,司馬氏代替魏國勢不可擋。
司馬昭對叛軍的處理非常寬大。
淮南本地叛亂的駐軍、增援叛軍的東吳降兵全部免罪,改為駐防河東河內等郡;
除首惡外,其他從屬人員既往不咎,包括叛軍二號人物文欽(已被殺)的兩個兒子投降,不但免死,還封關內侯,讓他們收殮父親的屍骸回家鄉安葬;
叛軍三號人物唐諮,也赦免,封官。
有一隊一百多人的俘虜拒不投降,下令斬首。
劊子手每殺一人,監斬官就問下一個:「投降不投降?」
那些人無一理睬,從容走上行刑臺:「為了諸葛公,死而無憾。」
這個諸葛公,不是蜀漢宰相諸葛亮,也不是東吳重臣諸葛瑾。
誕麾下數百人,坐不降見斬,皆曰:「為諸葛公死,不恨。」其得人心如此。
——《三國志·諸葛誕傳》
諸葛誕這個諸葛公是他們的族弟,曹魏徵東大將軍諸葛誕,也就是這次淮南大叛亂的首領。
諸葛誕久鎮淮南,深得軍心民心,手下有強大的軍隊。
看到司馬氏日漸強大,羽翼豐滿,對曹魏威脅與日俱增。
諸葛誕是曹魏的忠臣,起兵聲討司馬昭,至此,兵敗身死。
02
《世說新語·品藻》:「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這裡的「狗」,並無貶義。
只是比起他兩位族兄,差了些。
諸葛誕在曹魏為官,初年並不顯名。
而後漸漸有名。和夏侯玄、鄧颺等人交好,天天談玄學,講空性,特別時髦,名列「四聰」。
曹魏明帝是個講實際的人,看不慣這些人的虛浮作風,把他們打壓下去,放一邊涼著。
和老前輩杜畿乘船翻了,士兵來救,阿誕說:「先去救杜老」。
自己掙扎著滾上岸,差點沒命。
這很有名士風採,為他掙了好名聲。
明帝去世,曹爽和司馬懿輔佐皇帝曹芳。
曹爽和夏侯玄、諸葛誕這些人是好朋友,立即提拔重用。
諸葛誕升為楊州刺史。
運氣來了山也擋不住。
司馬懿殺了曹爽,淮南駐軍司令王凌看到風向不對,想起兵對付老司馬,被老司馬搶先一步拿下——第一次淮南軍隊對付司馬氏的軍事行動。
諸葛誕升鎮東將軍,主軍政於東南。
司馬懿去世,司馬師繼任大將軍,依舊牢牢掌控著曹魏的大權。
當年發動對東吳的戰爭,諸葛誕建議從西、中、東三路進攻,西、中兩路為虛攻,牽制吳軍,東吳主攻軍事重鎮東關。
司馬師兵分三路,都是實攻,結果東路被吳軍擊敗,三路軍隊都撤了回來,失敗。
司馬師把責任都攬過來,說:「是我沒聽公休(諸葛誕字)的話,才有這次敗仗。將軍們都沒錯。」
諸葛誕和鎮南將軍毌丘儉,調了一下防區。
諸葛誕鎮南,毌丘儉鎮東。
鍾會後來曹魏大將鍾會滅蜀,見到蜀漢大將姜維,就把夏侯玄、諸葛誕來和姜維對比說:「姜伯約涼州上士,比之中土名士,太初(夏侯玄)、公初(諸葛誕)不能勝也。」
雖然是為了表揚姜維,把諸葛誕幾個拿來當背景,還是可以看出諸葛公休名氣之大。
03
諸葛誕和司馬懿是兒女親家,他女兒是司馬家老三的妻子。
和司馬師的關係也非常好。
但他是忠於曹魏,最好的朋友還是夏侯玄、鄧颺這些曹爽的人。
曹魏正元元年(254),司馬師廢除魏帝曹芳,另立曹髦為帝,殺了大臣李豐、夏侯玄等,對曹魏政權替代趨勢更加明顯。
255年,鎮東將軍毌丘儉和楊州刺史文欽起兵聲討司馬師,這是第二次淮南戰爭。
他們提出了奇葩的條件,先是表揚司馬懿是忠臣,要司馬師退位,讓司馬昭擔任大將軍!
司馬家本來這三人都是一條心的權謀人物,毌丘儉的討伐理由不倫不類。
毌丘儉毌丘儉是魏明帝寵臣,猛將一枚。
當年諸葛誕他們被排擠時,他是大紅人,雙方本來不是一路人。
文欽是曹爽提拔重用的,脾氣火爆,和大家合不來。
諸葛誕和他更是水火不容。
搞清楚這層關係,就明白為什麼兩年後諸葛誕第三次在淮南起兵和司馬家鬥爭,卻不參加毌丘儉、文欽的第二次淮南統一陣線。
毌丘儉、文欽給諸葛誕寫信,請他一起起兵。
諸葛誕斬了使者,率軍與司馬師會合。
大戰結果,第二次淮南戰爭,司馬師大勝,毌丘儉被殺,文欽逃入東吳。
諸葛誕被任命為鎮東大將軍,駐紮壽春,再次統領曹魏淮南十幾萬大軍。
04
司馬師在第二次淮南戰爭中受傷,回京不久就去世,司馬昭繼任大將軍,司馬家根基更加牢靠。
從司馬懿殺曹爽集團,到司馬師殺李豐、夏侯玄等,廢曹芳。
司馬師/司馬懿/司馬昭
兩次平定淮南叛亂,忠於曹魏的大臣和軍隊被司馬家剷除大部。
諸葛誕好友夏侯玄、鄧颺都死在司馬家手上。
欣賞他的司馬師又死了,諸葛誕越來越感覺到不安。
曹魏甘露二年(257),司馬昭看大局粗定,派心腹賈充到各地巡視,重點看看鎮北、鎮南、鎮西、鎮東四個重頭將軍的意思。
賈充到達壽春,試探諸葛誕說:「京城洛陽的士大夫,都有讓皇上禪讓的意思,你怎麼看?」
諸葛誕態度非常鮮明,大聲說:「你不是賈豫州的兒子嗎?受大魏大恩,難道想把大魏江山讓給其他人?如果洛陽有事,我就是一個死字。」
賈充差點噎死。因為賈充的老爹賈逵是曹魏大忠臣,據說司馬懿就是被賈逵的鬼魂搞死的。現在賈充全力效忠司馬家,真是賈家的不孝之子。
賈充回到洛陽,建議司馬昭早點把諸葛誕調回京城,據他看來,諸葛誕遲早要起事,長痛不如短痛,越早讓他鬧起來,損失越小。
司馬昭同意,派人徵諸葛誕進京,任命司空。
於是諸葛誕攤牌了。他先動手襲殺了地方長官楊州刺史樂綝。
這兩年他在淮南練兵備糧,養著幾千死士,就是準備這一天。
淮南屯田將士十萬,新收兵四五萬,一共十五萬大軍。
徵集糧草足夠一年之用。
派兒子諸葛靚到東吳為人質,求救。
第三次淮南戰爭就此爆發。
05
東吳大喜,派大將全端、全懌等率軍支援,魏國原來叛逃在吳國的文欽、唐諮等為嚮導,直奔壽春。
乘魏軍尚未合圍,衝進了壽春城。
司馬昭後把壽春城團團圍住。
諸葛誕見此哈哈大笑:「我不用動手,老天就會滅了他們。」
每一年春天始,東南就大雨滂沱,淮河溢水,整個壽春城低洼地帶,全部淹沒。
諸葛誕信心滿滿,雨季到來,司馬昭你餵魚去吧!
老天作怪,這一年大旱災,圍城這麼久,一滴雨沒下。
直到魏軍打破壽春城,恰恰下了一場大暴雨,把城外魏軍原來的營寨全被淹了。
司馬昭布置了幾路人馬,切斷淮南和東吳聯繫,東吳後繼援軍在大將朱異率領下,幾次北上,都被打了回來。
權臣孫峻怪罪朱異不得力,殺了他。
吳軍內部不和,戰鬥意志大為減弱。
司馬昭妙計連連,騙得東吳全懌、全端等投降。又放出風聲,說吳軍救兵就要到了,魏軍將要解圍。
果然諸葛誕中計,不節約糧食。
文欽部將蔣班等和文欽意見不同,再投降司馬昭,形勢越來越不利。
甘露三年(258),糧食越來越少,諸葛誕、文欽決定全力進攻南圍,大戰多時,損失人馬無數,魏軍陣營堅如磐石。
衝不出去,內部矛盾更大,諸葛誕本來就和文欽不和,殺了文欽!
文欽的倆兒子文鴛文虎,帶兵在外巡邏,得到消息,投降司馬昭。
司馬昭赦免了他們,還封關內侯,帶幾百騎兵到城下宣傳:「文欽的兒子都不殺,大家還擔心什麼?」
壽春城裡將士更加沒有鬥志。
司馬昭親自到一線視察,見城上的士兵張著弓卻不射箭,對左右大將說:「可以進攻了!」
果然一攻擊,淮南兵就潰散了。
諸葛誕臨陣被斬,全城投降。
不到九個月時間,第三次淮南戰爭,以司馬昭的全勝而告終。
諸葛誕這隻曹魏的忠犬,為國捐軀。
犬雖不如龍之神通廣大,虎之威風凜凜,可忠於主人,恪守職責,以能幹吃苦,忠誠不二著稱。
諸葛誕雖死卻替曹魏爭了最後的尊嚴,為忠誠寫下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