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家族的「狗」,諸葛誕

2021-02-13 歷史教師王漢周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 明朝那些事兒 講的歷史是真的嗎| 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遊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01

曹魏甘露三年(258)二月,淮南壽春城。

大將軍司馬昭攻破城池,剿滅了曹魏後期第三次淮南叛亂。

至此,忠於曹魏的軍隊勢力被司馬家全部消滅,司馬氏代替魏國勢不可擋。

司馬昭對叛軍的處理非常寬大。

淮南本地叛亂的駐軍、增援叛軍的東吳降兵全部免罪,改為駐防河東河內等郡;

除首惡外,其他從屬人員既往不咎,包括叛軍二號人物文欽(已被殺)的兩個兒子投降,不但免死,還封關內侯,讓他們收殮父親的屍骸回家鄉安葬;

叛軍三號人物唐諮,也赦免,封官。

有一隊一百多人的俘虜拒不投降,下令斬首。

劊子手每殺一人,監斬官就問下一個:「投降不投降?」

那些人無一理睬,從容走上行刑臺:「為了諸葛公,死而無憾。」

這個諸葛公,不是蜀漢宰相諸葛亮,也不是東吳重臣諸葛瑾。

誕麾下數百人,坐不降見斬,皆曰:「為諸葛公死,不恨。」其得人心如此。

——《三國志·諸葛誕傳》

  諸葛誕

這個諸葛公是他們的族弟,曹魏徵東大將軍諸葛誕,也就是這次淮南大叛亂的首領。

諸葛誕久鎮淮南,深得軍心民心,手下有強大的軍隊。

看到司馬氏日漸強大,羽翼豐滿,對曹魏威脅與日俱增。

諸葛誕是曹魏的忠臣,起兵聲討司馬昭,至此,兵敗身死。

02

《世說新語·品藻》:「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這裡的「狗」,並無貶義。

只是比起他兩位族兄,差了些。

諸葛誕在曹魏為官,初年並不顯名。

而後漸漸有名。和夏侯玄、鄧颺等人交好,天天談玄學,講空性,特別時髦,名列「四聰」。

曹魏明帝是個講實際的人,看不慣這些人的虛浮作風,把他們打壓下去,放一邊涼著。

和老前輩杜畿乘船翻了,士兵來救,阿誕說:「先去救杜老」。

自己掙扎著滾上岸,差點沒命。

這很有名士風採,為他掙了好名聲。

明帝去世,曹爽和司馬懿輔佐皇帝曹芳。

曹爽和夏侯玄、諸葛誕這些人是好朋友,立即提拔重用。

諸葛誕升為楊州刺史。

運氣來了山也擋不住。

司馬懿殺了曹爽,淮南駐軍司令王凌看到風向不對,想起兵對付老司馬,被老司馬搶先一步拿下——第一次淮南軍隊對付司馬氏的軍事行動。

諸葛誕升鎮東將軍,主軍政於東南。

司馬懿去世,司馬師繼任大將軍,依舊牢牢掌控著曹魏的大權。

當年發動對東吳的戰爭,諸葛誕建議從西、中、東三路進攻,西、中兩路為虛攻,牽制吳軍,東吳主攻軍事重鎮東關。

司馬師兵分三路,都是實攻,結果東路被吳軍擊敗,三路軍隊都撤了回來,失敗。

司馬師把責任都攬過來,說:「是我沒聽公休(諸葛誕字)的話,才有這次敗仗。將軍們都沒錯。」

諸葛誕和鎮南將軍毌丘儉,調了一下防區。

諸葛誕鎮南,毌丘儉鎮東。

  鍾會

後來曹魏大將鍾會滅蜀,見到蜀漢大將姜維,就把夏侯玄、諸葛誕來和姜維對比說:「姜伯約涼州上士,比之中土名士,太初(夏侯玄)、公初(諸葛誕)不能勝也。」

雖然是為了表揚姜維,把諸葛誕幾個拿來當背景,還是可以看出諸葛公休名氣之大。

03

諸葛誕和司馬懿是兒女親家,他女兒是司馬家老三的妻子。

和司馬師的關係也非常好。

但他是忠於曹魏,最好的朋友還是夏侯玄、鄧颺這些曹爽的人。

曹魏正元元年(254),司馬師廢除魏帝曹芳,另立曹髦為帝,殺了大臣李豐、夏侯玄等,對曹魏政權替代趨勢更加明顯。

255年,鎮東將軍毌丘儉和楊州刺史文欽起兵聲討司馬師,這是第二次淮南戰爭。

他們提出了奇葩的條件,先是表揚司馬懿是忠臣,要司馬師退位,讓司馬昭擔任大將軍!

司馬家本來這三人都是一條心的權謀人物,毌丘儉的討伐理由不倫不類。

  毌丘儉

毌丘儉是魏明帝寵臣,猛將一枚。

當年諸葛誕他們被排擠時,他是大紅人,雙方本來不是一路人。

文欽是曹爽提拔重用的,脾氣火爆,和大家合不來。

諸葛誕和他更是水火不容。

搞清楚這層關係,就明白為什麼兩年後諸葛誕第三次在淮南起兵和司馬家鬥爭,卻不參加毌丘儉、文欽的第二次淮南統一陣線。

毌丘儉、文欽給諸葛誕寫信,請他一起起兵。

諸葛誕斬了使者,率軍與司馬師會合。

大戰結果,第二次淮南戰爭,司馬師大勝,毌丘儉被殺,文欽逃入東吳。

諸葛誕被任命為鎮東大將軍,駐紮壽春,再次統領曹魏淮南十幾萬大軍。

04

司馬師在第二次淮南戰爭中受傷,回京不久就去世,司馬昭繼任大將軍,司馬家根基更加牢靠。

從司馬懿殺曹爽集團,到司馬師殺李豐、夏侯玄等,廢曹芳。

司馬師/司馬懿/司馬昭

兩次平定淮南叛亂,忠於曹魏的大臣和軍隊被司馬家剷除大部。

諸葛誕好友夏侯玄、鄧颺都死在司馬家手上。

欣賞他的司馬師又死了,諸葛誕越來越感覺到不安。

曹魏甘露二年(257),司馬昭看大局粗定,派心腹賈充到各地巡視,重點看看鎮北、鎮南、鎮西、鎮東四個重頭將軍的意思。

賈充到達壽春,試探諸葛誕說:「京城洛陽的士大夫,都有讓皇上禪讓的意思,你怎麼看?」

諸葛誕態度非常鮮明,大聲說:「你不是賈豫州的兒子嗎?受大魏大恩,難道想把大魏江山讓給其他人?如果洛陽有事,我就是一個死字。」

賈充差點噎死。因為賈充的老爹賈逵是曹魏大忠臣,據說司馬懿就是被賈逵的鬼魂搞死的。現在賈充全力效忠司馬家,真是賈家的不孝之子。

賈充回到洛陽,建議司馬昭早點把諸葛誕調回京城,據他看來,諸葛誕遲早要起事,長痛不如短痛,越早讓他鬧起來,損失越小。

司馬昭同意,派人徵諸葛誕進京,任命司空。

於是諸葛誕攤牌了。他先動手襲殺了地方長官楊州刺史樂綝。

這兩年他在淮南練兵備糧,養著幾千死士,就是準備這一天。

淮南屯田將士十萬,新收兵四五萬,一共十五萬大軍。

徵集糧草足夠一年之用。

派兒子諸葛靚到東吳為人質,求救。

第三次淮南戰爭就此爆發。

05

東吳大喜,派大將全端、全懌等率軍支援,魏國原來叛逃在吳國的文欽、唐諮等為嚮導,直奔壽春。

乘魏軍尚未合圍,衝進了壽春城。

司馬昭後把壽春城團團圍住。

諸葛誕見此哈哈大笑:「我不用動手,老天就會滅了他們。」

每一年春天始,東南就大雨滂沱,淮河溢水,整個壽春城低洼地帶,全部淹沒。

諸葛誕信心滿滿,雨季到來,司馬昭你餵魚去吧!

老天作怪,這一年大旱災,圍城這麼久,一滴雨沒下。

直到魏軍打破壽春城,恰恰下了一場大暴雨,把城外魏軍原來的營寨全被淹了。

司馬昭布置了幾路人馬,切斷淮南和東吳聯繫,東吳後繼援軍在大將朱異率領下,幾次北上,都被打了回來。

權臣孫峻怪罪朱異不得力,殺了他。

吳軍內部不和,戰鬥意志大為減弱。

司馬昭妙計連連,騙得東吳全懌、全端等投降。又放出風聲,說吳軍救兵就要到了,魏軍將要解圍。

果然諸葛誕中計,不節約糧食。

  文欽

部將蔣班等和文欽意見不同,再投降司馬昭,形勢越來越不利。

甘露三年(258),糧食越來越少,諸葛誕、文欽決定全力進攻南圍,大戰多時,損失人馬無數,魏軍陣營堅如磐石。

衝不出去,內部矛盾更大,諸葛誕本來就和文欽不和,殺了文欽!

文欽的倆兒子文鴛文虎,帶兵在外巡邏,得到消息,投降司馬昭。

司馬昭赦免了他們,還封關內侯,帶幾百騎兵到城下宣傳:「文欽的兒子都不殺,大家還擔心什麼?」

壽春城裡將士更加沒有鬥志。

司馬昭親自到一線視察,見城上的士兵張著弓卻不射箭,對左右大將說:「可以進攻了!」

果然一攻擊,淮南兵就潰散了。

諸葛誕臨陣被斬,全城投降。

不到九個月時間,第三次淮南戰爭,以司馬昭的全勝而告終。

諸葛誕這隻曹魏的忠犬,為國捐軀。

犬雖不如龍之神通廣大,虎之威風凜凜,可忠於主人,恪守職責,以能幹吃苦,忠誠不二著稱。

諸葛誕雖死卻替曹魏爭了最後的尊嚴,為忠誠寫下最好的詮釋。

相關焦點

  • 諸葛家族的「狗」——諸葛誕
    那些人無一理睬,從容走上行刑臺:「為了諸葛公,死而無憾。」這個諸葛公,不是蜀漢宰相諸葛亮,也不是東吳重臣諸葛瑾。誕麾下數百人,坐不降見斬,皆曰:「為諸葛公死,不恨。」其得人心如此。——《三國志·諸葛誕傳》這個諸葛公是他們的族弟,曹魏徵東大將軍諸葛誕,也就是這次淮南大叛亂的首領。諸葛誕久鎮淮南,深得軍心民心,手下有強大的軍隊。看到司馬氏日漸強大,羽翼豐滿,對曹魏威脅與日俱增。
  • 【流年故事】諸葛誕:諸葛家族的一條「狗」(洪與)
    「為諸葛公死,不恨!」俘虜們依然昂首而立,依然目光堅毅,依然聲若巨雷。1700年前的一幕,感動了一個偉大的詞人,他叫納蘭性德。納蘭性德吟唱道:「諸葛垂名各古今,三分鼎足勢浸淫。蜀龍吳虎真無愧,誰解公休事魏心。」龍,即臥龍諸葛亮,虎,則指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而狗,就是俘虜們誓死效忠的諸葛公。諸葛公是何人?
  • 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三人家族的最終結局如何?
    族弟諸葛誕也混到了徵東大將軍,差不多是現在的軍區總司令。如果說諸葛家族可謂是三國時期最風光的家族並不為過。無論是曹家,司馬家都只是在曹魏陣營中呼風喚雨;而孫家也只能坐擁江東;劉家更是最終蝸居西蜀。但往往爬得越高,摔得越慘。除了諸葛亮,諸葛瑾兄弟之外,似乎諸葛家的其他幾人都在最後的三國爭鬥中落入敗局。
  • 諸葛家族的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了魏蜀吳?大家族的智慧不得不服
    史學家將這三人成為了「龍虎狗」,至於出處,則是取自於《太平御覽》:「「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在這篇作品當中,諸葛誕被稱為狗並不是在諷刺他,狗在古文裡是「功狗」,指的有功的戰將。相信諸葛亮就不用多加介紹,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另外兩個諸葛兄弟,他們有什麼成就呢?
  • 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三兄弟因何被史家稱作「龍虎狗」?
    諸葛是複姓。據文獻記載,諸葛氏的先祖本姓葛。早在渺遠的夏朝時,諸侯中就有一位葛伯,其子孫以封國為氏。到殷商時,諸侯中亦有葛伯,後來湯武革命時被徵服,失去了封國。春秋時,葛國失而復得,其王族後代亦以葛為氏。諸葛氏家族的老祖竟是陳勝部將葛嬰秦末天下大亂,陳勝、吳廣率先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其「大楚」軍中有一位叫葛嬰的悍將,他作戰勇猛,屢建奇功,後竟無罪被殺。
  • 諸葛三兄弟,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誰的後代更牛呢
    ——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被後世並稱為「龍虎狗」,可見諸葛家族在三國後期的名氣有多大,同時期能與諸葛家族並稱的恐怕只有後來「三國歸晉」的司馬家族了。三國初期,諸葛家族的戰略絕對是最成功的:諸葛亮投蜀漢,成就一代名相;大哥諸葛瑾在江東官至太傅,深得孫權的信任;老三諸葛誕是諸葛丞相的堂弟,而且他得了「狗」的稱號,似乎不怎麼出名,但其實這裡的狗並非諷刺,而是「功狗」的意思,而且他的功勳絲毫不亞於大哥和二哥,在曹魏官拜徵東大將軍,屬於方面軍大將,並且與夏侯玄、鄧颺、田疇等人並稱「四聰八達」。
  • 三國諜戰之王—— 諸葛家族的艱巨使命
    一直以來,我就有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東漢末三國時期諸葛家族的三個最傑出的人物「一龍」、「一虎」、「一狗」沒有在一起輔佐一個「主公」?那個時代的人們都是以家族為單位進行社會活動的。比如荀攸、荀彧叔侄都輔佐曹操,比如夏侯家族,比如曹操的家族,比如司馬懿的家族……可是,諸葛家族的三個頂級精英卻分別輔佐了三位互相敵對的「主公」,這就非常奇怪了。
  • 諸葛誕、諸葛亮、諸葛瑾三兄弟為何分別效力魏、蜀、吳三國?他們誰的結局最好?
    諸葛豐去世後,諸葛子孫隱跡琅琊,晴耕雨讀,在兩漢官場沉寂了兩百多年。直到大漢王朝搖搖欲墜之時,諸葛子孫開始嶄露頭角,左右天下。到了諸葛亮這一輩,諸葛家族的實力達到巔峰。三國時吳國人韋昭在《吳書》裡寫道:瑾為大將軍,而弟亮為蜀丞相,二子恪、融皆典戎馬,督領將帥,族弟誕又顯名於魏,一門三方為冠蓋,天下榮之。所以說《三國演義》裡不只有桃園三兄弟,還有諸葛三兄弟。
  • 三國志之六|諸葛亮不得不娶黃月英:諸葛家族在下一盤什麼樣的大棋?
    六諸葛誕才是諸葛家族的頂梁柱諸葛誕是諸葛家族在曹魏政權中的代表諸葛誕是諸葛亮的族弟,至於兩人之間的具體血緣關係,因為沒有相關文字記載,老衲也無從知曉。拜《三國演義》之賜,我們雖然不一定記得清諸葛亮和諸葛瑾後人的名字,但諸葛家族在蜀漢和東吳的兩個分支,我們大致還是有所了解,卻忽略了以諸葛誕為代表的諸葛家族在魏國的這一支。這個在魏國的諸葛誕,其實不簡單。《世說新語·品藻》有言: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
  • 三國時期諸葛家族都有誰?為何在三國時期都能做高官?
    諸葛亮家族三國時期影響非常大,魏蜀吳三國均有諸葛家族的人員存在,不僅僅是我們所認知的諸葛亮,而且諸葛家族在各國均做高官,不得不佩服其家族血脈之強大。奈何最終的結局都沒有善終,我們今天來看看三國時期諸葛家族都有誰?為何在三國時期都能做高官?
  • 諸葛亮的後人除了諸葛瞻諸葛尚以身殉國,其他人都向司馬家族投降了
    當年諸葛家族在三國時期布局,魏蜀吳三國中都有著諸葛家的種子,但是魏國的諸葛誕和東吳諸葛瑾這兩支被連根拔起,只有諸葛亮這一支倖存下來且傳承不絕。諸葛亮的後裔後來去了哪裡,正史裡還真有記載。三國到魏晉南北朝,皇帝和梟雄們大多鬥不過門閥世族,魏文帝曹丕也不得不搞個九品中正制來滿足門閥們的特權要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世族。
  • 諸葛亮、諸葛瑾和諸葛誕同出一族卻分侍三國,是陰謀還是巧合?
    三國時期,諸葛家族三個兄弟各為其主。《世說新語》中評價諸葛亮、諸葛瑾和諸葛誕三人為別為龍虎狗。
  • 司馬家族,桓氏家族,曹氏家族,諸葛家族的恩怨
    司馬家族,桓氏家族,曹氏家族,諸葛家族的恩怨。       先說曹家。司馬家和曹家的關係太複雜了,在這裡咱們只從司馬懿接受曹丕託孤說起。曹丕短命,去世的時候還不到四十歲,比被他廢掉的漢獻帝死得還早。諸葛亮在蜀漢,他親哥哥諸葛瑾在東吳,都身居高位,他們還有個堂兄弟諸葛誕,在魏國任徵東大將軍,相當於大軍區司令,也不是等閒之輩。司馬家族和諸葛這三家都有複雜的恩怨關係。       我們最熟悉的肯定是諸葛亮與司馬懿的爭鬥歷史。這個爭鬥對司馬懿非常重要。他幾次被曹魏貶黜,但是隨即就會有諸葛亮北伐,司馬懿便又被起用。
  • 諸葛家族有3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了魏蜀吳?3兄弟最後結局如何?
    諸葛家族是琅琊望族,在東漢末年諸侯紛爭、天下動亂的時候,諸葛亮因為受劉備「三顧之恩」出山,之後擔任了蜀國丞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三國》中犧牲最慘烈的是哪個家族?
    這個家族在三國相當有特點,他們雖然為兄弟,但是各為其主,而且在各自的陣營中都是相當成功的人物,最著名的當然是劉蜀陣營的諸葛亮、孫吳陣營中的諸葛瑾、曹魏陣營中的諸葛誕,其中,諸葛亮和諸葛瑾為親兄弟,諸葛誕應該是族兄弟(有爭議),在三國號稱龍虎狗,雖然狗的稱號在現在不雅,但在當時那也是對英雄人物的很高評價。
  • 亂世中的士族——諸葛誕
    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量。
  • 諸葛亮和諸葛珪、玄、瑾、均、誕、恪、瞻、尚是什麼關係?
    而作為司馬懿的老對手諸葛亮,同樣是名門大戶,諸葛家族雖然不比不上袁紹的四世三公,卻也算一方士族。  諸葛亮作為中國古代忠貞智慧的名臣,在民間有很高的人望。成都武侯祠更是香火鼎盛,名垂千古。不過諸葛亮只是諸葛家族中的一個代表,因為諸葛家族分布在全國各地,「雞蛋不能總放在一個籃子裡」。下面看看諸葛家族的主要成員。
  • 最為傳奇的諸葛家族,頗有先見之明,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
    說起人們廣為流傳的歷史家族,諸葛家族必然是繞不過去的,也許有人會說,這有啥,不就一個諸葛亮嗎。其實這是不對的,只能說比起其他人,諸葛亮的名號更為響亮一些而已。一般的家族會讓自己的族人選擇同一個明主,不管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的道理。
  •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仕三國,他們有什麼事跡,讓當時人稱為龍虎狗
    其實,不僅僅是在當代,在三國時期就有人論及了諸葛家的這種情況。當時的人說諸葛家兄弟分別是龍、虎、狗,蜀漢得到的是龍,諸葛亮。東吳得到的是虎,諸葛瑾,而曹魏得到的是狗,諸葛誕。不過,在這三人中,諸葛誕雖然和諸葛亮、諸葛瑾都是一個家族的人,他和諸葛亮兄弟並不是親兄弟,而是血緣關係比較遠的堂兄弟。諸葛誕對龍虎狗的說法十分生氣,一旦聽到就大發脾氣,可這也無濟於事,只是逗大家一笑罷了。
  • 諸葛氏不僅只有諸葛亮一人,聊一聊其他的家族成員
    琅琊諸葛氏與"三家下注"琅琊諸葛氏的最早的可以查到的人物,應該是西漢漢元帝時期的司隸校尉——諸葛豐。在東漢末年的時候,琅琊諸葛氏雖然不算特別顯赫的家族,但至少能夠得到一官半職。比如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就做過泰山郡的郡丞,一個郡的二把手;諸葛亮的從父諸葛玄也被袁術(一說劉表)表請為豫章太守。不過這些人物都不在本文主要介紹的範圍內。小編主要是聊一聊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這三支,分屬於三個政權。《世說新語》中評價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