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朱梅馥:看起來不般配的婚姻,都有著他人不懂的深情

2021-02-22 十點讀書

有人說,愛情是基於理解之上的懂得和同情;有人說,愛情是兩顆靈魂在孤獨荒野裡的相互扶助;

也有人說,愛情說到底不過是腎上腺素和荷爾蒙的爆發和交融;甚至有人坦言,愛情不過是金錢、權力和美色的一場交易。

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愛情?

或許,傅雷和朱梅馥的故事會告訴我們答案。

愛是深刻懂得

傅雷與朱梅馥是遠房親戚,打小便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傅雷的母親很喜歡這位面如滿月一臉福相的姑娘,她性格溫柔平順,有著長輩們都欣賞的宜室宜家的美。

於是,在長輩們的主持下,他們歡歡喜喜地訂了婚。1931年,傅雷學成歸國之後,與朱梅馥成婚。那年,他24歲,她18歲。

在外人看來,這對夫妻簡直「水火不相容」:他性剛,她性柔,一個是火,一個是水。

但往往外人看來不般配的婚姻,都有著別人看不懂的深情。

婚後,他把她的原名「朱梅福」改為「朱梅馥」。

她確乎是他過往冷寂生命裡的那朵潔白馥鬱的梅花,她無微不至地照顧他,無論是生活還是寫作中,她都是他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可是,跟才子生活在一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做妻子的,得時時刻刻面對丈夫突如其來的脾氣和讓人啼笑皆非的孩子氣。

傅雷(字怒安,號怒庵)是個有名的脾氣很大的人。他懟起人來,是連徐悲鴻、張大千都不放在眼裡的。

平日在家裡,脾氣更是如同炮仗,一點就著。

傅聰兩兄弟偷聽大人講話,傅雷就下死勁將他們一頓毒打;與朋友玩牌,倘若輸了,便怒而將牌一撒,還怪一旁的朱梅馥不給他出主意。

與這樣一個壞脾氣的人長相廝守在一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朱梅馥懂他暴脾氣的來由。

傅雷說起自己的童年是「只有愁容,不見笑聲。」他四歲時,父親就因受土豪劣紳欺辱而死了,母親帶著他背井離鄉,對他極其嚴苛。

傅雷在外面玩久了點,母親就要把他兜住扔河裡;他讀書稍有懈怠,母親就把銅錢貼在他肚臍眼上,上面滴著滾燙的蠟燭油,燙得他直哭。

不堪回首的童年經歷使得傅雷脾氣暴戾,嫉惡如仇。

張愛玲曾說:「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

溫婉的朱梅馥懂他,耐他,安撫他,伴侶之間的懂得,讓傅雷如沐春風,再剛硬的脾氣也化為繞指柔。

他自己也承認這一點:「自從我圓滿的婚姻締結以來,因為梅馥那麼溫婉,那麼暖和的空氣,一向把我養在花房裡。」

無論多麼忙,傅雷每天都會與朱梅馥至少談上一刻鐘,倘若忘記了,簡直像漏了什麼功課似的。

因為愛,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慈悲的愛永遠是比強烈而狹隘的愛,來得更真誠而持久。

愛是全心全意

才子往往多愁善感,或者喜怒無常,但更讓枕邊人難以忍受的是,他們過於充沛的感情。

婚後第七年,他們的「七年之癢」來了:傅雷迷戀上了自己學生的妹妹成家榴。

她去了雲南,他就拋下手頭工作追過去。這對於把工作永遠放在第一的傅雷來說,是絕無僅有的。

男人的移情別戀固然可惡,但如何智取,是門學問。

不同男人有不同性情,因此採取的策略也應當不同。策略不同,結局便也不同。

張愛玲選擇默默隱忍獨自垂淚,使得有才無品的胡大才子更加有恃無恐;蔣碧薇選擇歇斯底裡地大吵大鬧,鬧得徐悲鴻顏面盡失,蔣碧薇自然也沒落一個好。

江東秀明白讀書人胡適的軟肋,她選擇持刀威脅,最終徹底嚇壞了胡適,放棄了離婚的念頭;福芝芳則選擇採取多種策略,多條途徑,最終「智取」梅蘭芳。

朱梅馥可以像江東秀、蔣碧薇一樣去大鬧嗎?這只會把暴脾氣的傅雷推遠;像福芝芳那樣呢,溫柔敦厚的朱梅馥也使不出來。

朱梅馥她自有她方法,雖也心痛,但她一不吵二不鬧,心平氣和地邀請成家榴來家裡做客。因為只要成家榴不來,傅雷就焦躁地無法工作。

一日夫妻百日恩,面對如此「大度」的朱梅馥,他也是心有愧意。

而成家榴終歸也是個溫柔敦厚的女子,面對如此寬容大度又柔善的朱梅馥,她內心有愧,知難而退遠走香港。

最終,朱梅馥兵不血刃,「溫柔」地打贏了這場「戰役」。

都說真愛無敵,可真愛也有層次之分。

愛一個人,有時候會附著對方的權勢、地位、財富、才學……讓相愛的人,也糊塗了自己愛上的,到底是這個人本身,還是權勢、地位等附著物。

朱梅馥愛傅雷,愛的不僅僅是他的才華、人品,連同他的臭脾氣也一併愛上了;

她深深懂得,他暴戾倔強的外表下,那顆耿介高貴的靈魂;他「真理第一,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的原則,她亦是全力支持。

她愛他,是沒有理由不講條件的,是全心全意貼心貼肺的。

正是這份愛,讓成家榴相形見絀,自愧不如。

對於傅雷而言,縱然他對成家榴有過瘋狂的感情,可他又何嘗離得開朱梅馥?

朱梅馥於傅雷,是離不開的暖手爐、白米飯,是生命中最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朱梅馥正是用她紅顏知己般的溫柔和智慧,圓融地化解了這場婚姻危機。

愛是生死相依

本來,他們的後半生可以一直這樣琴瑟和鳴,可是,個人在歷史中始終是渺小的,時代的風暴不由人左右,它說來就來。

50年代後期,風雲激蕩,傅雷翻譯好的一些書因種種原因未能出版,出版社建議他改個筆名,但硬脾氣的傅雷寧可不出版,也堅決不改。

平靜歲月裡,朱梅馥是傅雷溫煦的花房;可是風雨如晦,花房搖搖欲墜,此時的朱梅馥也保護不了傅雷了。

9月2日晚,朱梅馥最後一次把家裡打掃乾淨,然後兩人並肩燈下,共同完成了一份寫給朱梅馥兄弟的遺書。遺書事無巨細,從代付的房租,到待處置的遺產,都一一叮囑清楚。

他們還在信中申明了,遺產中留出600元給保姆周菊娣,「她是勞動人民,一生孤苦,我們不願她無故受累。」

絕筆的最後,傅雷還寫道:「使你(指的是朱梅馥兄弟)為我們受累,實在不安,但也別無他人可託,諒之諒之。」

信封中另有53.3元,那是兩夫妻的殉葬費。

9月3日凌晨,傅雷自盡;待丈夫沒有鼻音後,朱梅馥把他扶正安放在沙發上。

待一切收拾妥當之後,她從土布被單上撕下一長條,懸在窗前自縊了。

細心如她,沒忘記在地板上鋪上厚厚棉被,以防踢倒凳子的聲音吵醒鄰居。

他們一生光明磊落,人品卓絕,至死,考慮的都是他人。

傅雷翻譯的羅曼·羅蘭的小說《約翰·克裡斯多夫》裡有句話:

「真正的英雄不是沒有卑賤的情操,而是永不會被卑賤所徵服;真正的光明不是沒有黑暗的時候,而是不會被黑暗所湮沒。」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在是非顛倒的世界裡,有人選擇苟活,有人選擇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寧折不彎的傅雷的選擇可想而知,可是誰能料到,一向溫婉柔和的朱梅馥,竟也毅然追隨他而去。

是的,她恆久忍耐,但忍耐的前提是,她愛傅雷,所以一切的苦難她都可以咬牙挺受。但深刻懂得丈夫錚錚傲骨的她,知道勸說無用,於是決然與之赴死。

生,我們相攜相扶;死,我們依舊兩手相牽。此生,我們生死相依!

愛是不離不棄

直到2013年,時光之輪滾過了將近50年。「先做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傅雷的諄諄教誨猶言在耳,他們夫婦倆的骨灰才正式安葬於上海福壽園。

之前,他們的骨灰幾經遷徙。

他們的碑文上刻著《傅雷家書》中的名句:「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赤子的孤獨是精神上的高蹈,是在靈魂臺階上永無止盡的拾階而上。

可才子也是凡人,他也要吃飯穿衣睡覺。

倘若能有一個伴侶,幫助他們處理一些俗務,撫慰心情,如錢鍾書之妻楊絳,梅貽琦之妻韓詠等聰慧靈秀之女子,那真是才子的莫大榮幸,也是人類的莫大榮幸。

傅雷何等有幸,擁有朱梅馥。正如朱梅馥何等有幸,能與傅雷相伴一生。

他們彼此相愛,不離不棄,留給我們一代伉儷的深厚情愛,永遠溫暖著我們。

相關焦點

  • 朱梅馥和傅雷:問世間情為何物?
    自問一生對朋友對社會沒有做什麼對不起的事,就是在家裡,對你和你媽媽做了不少有虧良心的事,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過這幾天特別在腦海中盤旋不去,像噩夢一般。可憐過了四十五歲,父性才真正覺醒!」傅雷指的是自己脾氣急躁,對自己過去在教育上的粗暴態度的反思與自責,過於嚴厲,過於固執,一種悔恨之心。他對兒子的態度,也讓妻子的精神受到折磨。
  • 理想妻子圖鑑朱梅馥:成就傅雷的「女菩薩」,360°完美妻子人設
    於朱梅馥來說,她的愛來得更寬廣、博大,她委身塵埃裡,去成就婚姻,呵護家庭,讓婚姻與家庭開出的美滿之花,能夠常開不敗。生活上,做家庭的賢妻良母朱梅馥出生在早春,梅花正綻枝頭,父親給她取名「梅福」,希望她一生平安有福氣。
  • 傅雷妻子朱梅馥:14歲嫁給17歲遠房表哥,一生賢妻良母,最後自殺
    她每天都像沒事人一樣,一如既往地照顧兩個孩子,打理家務,等待著浪子回頭。果然,激情易逝,細水長流才是婚姻的本色。不久,這段情緣就煙消雲散,一切雨過天晴。本以為經此一事,感情會更牢固,婚姻也會更穩固。但她不知道,男人的嘴騙人的鬼,她的忍讓只會讓對方有恃無恐。不久之後,傅雷再次「紅杏出牆」。
  • 朱梅馥為丈夫找紅顏,只因太深愛:情深不壽,單戀更是如此
    這場婚姻裡,似乎一直是朱梅馥單箭頭的付出,可是因為愛,她選擇了諒解。 不僅如此,成家榴回來以後,一直陪伴在傅雷身邊,而朱梅馥則照顧家庭,為丈夫和他的紅顏知己準備一日三餐。 愛情是自私的,沒有人願意和別人分享愛人,而朱梅馥卻主動幫丈夫叫來紅顏知己,這份卑微的深情實在令人動容。
  • 傅雷的原配:有一種愛,叫你是我的世界
    他幾十年來對她都沒有真感情,但她還是選擇留在他身邊。當婚姻中出現不和諧的第三人之時,最常見的結果便是離婚,但是在民國時期,有一位妻子格外大度,居然多次主動為丈夫找來紅顏知己,她便是傅雷的原配朱梅馥。如此做,並非朱梅馥不愛傅雷,而是因為太愛!
  • 你若不離不棄,我必生死相依!朱梅馥: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準確來說,是朱梅馥甘願陪傅雷去死。 李碧華說,大概一千萬人之中才有一雙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為蛾、蟑螂、蚊蚋、蒼蠅、金龜子…… 傅雷和朱梅馥不是梁祝,他們卻用生命譜寫了比梁祝還要壯烈的傳奇。我想,如果真的有化蝶這回事,在另一個世界,他們一定化成了一對蝴蝶,翩翩雙飛,不離不棄。
  • 傅雷:我認為一個人只要真誠,總能打動人的
    但傅家真實的情況,卻不像讀者想的那樣充滿溫情。連金庸先生都說,傅雷先生的家書,是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1954年,傅聰離家遠赴波蘭留學,追求自己的藝術夢想,期間,與父母親傅雷和朱梅馥不斷通信。這一封封飽含深情的家書,不僅是親子間的愛,也是學者傅雷一生思想的折射。家書裡除了談生活瑣事外,更多的是談藝術,談人生,談道德修養,教育一個青年人樹立自己高尚的情操。
  • 傅雷家書的寄信人和收信人都走了
    傅聰獨在異國,孤獨苦悶與挫折俱有,向父母傾訴之後,又覺得內疚,傅雷寫信來說:「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苦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人一輩子都在高潮與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
  • 傅聰今天染新冠去世,《傅雷家書》裡鮮為人知的家事
    但傅家真實的情況,卻不像讀者想的那樣充滿溫情。連金庸先生都說,傅雷先生的家書,是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1954年,傅聰離家遠赴波蘭留學,追求自己的藝術夢想,期間,與父母親傅雷和朱梅馥不斷通信。這一封封飽含深情的家書,不僅是親子間的愛,也是學者傅雷一生思想的折射。家書裡除了談生活瑣事外,更多的是談藝術,談人生,談道德修養,教育一個青年人樹立自己高尚的情操。
  • 傅雷夫婦家中自盡,最後一刻仍將愛留給世人,墓碑上12字總結一生
    傅雷和妻子朱梅馥的婚姻是令人羨慕的,從小青梅竹馬的情誼,以及婚後朱梅馥對傅雷的照料都是令人豔羨的,傅雷是朱梅馥的表哥,兩個人在傅雷去法國留學之前訂婚,雖然婚姻中也遇到不少問題,
  • 那些看起來不般配的愛情,往往有旁人讀不懂的情深
    愛情的世界裡,從來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是否般配也從來都是旁人膚淺的判斷。娛樂圈裡很多最初看起來不般配的情侶,在彼此的陪伴中,成為了讓無數人豔羨的模範夫妻!直到後來人們才漸漸知道,在陳奕迅最困難的時候,就是這個我們看起來配不上他的徐濠縈給予了他最大的守護。
  • 逝者 | 作為傅雷兒子的傅聰
    一次,傅雷在外玩耍時間過長,母親就威脅把他扔進河裡;成績不佳,母親曾滴熱蠟燙他肚皮。幼年喪父,且在強勢母親的管教下成長,埋下了一些傅雷的性格悲劇,包括愛情的幾次不倫和經常在家裡慷慨地談論「死諫」——他對這種中國特殊的悲劇精神很有感觸,有著古代的烈士精神。傅雷與兩個幼年兒子的關係,少見親和,充滿緊張與衝突。
  • 你不知道的傅雷:妻子邀小三來家同住,58歲和妻子自縊共赴黃泉
    朱梅馥為傅雷生下兩個兒子後,傅雷的脾氣也沒有改變,經常對著孩子大吼大叫,還經常動手打,這一切都是源於母親對他的教育方式,讓他認為小孩子不聽話就應該打。1936年,傅雷在龍門石窟考察時,對一名豫劇演員一見鍾情,此時朱梅馥懷孕三個月,不知道朱梅馥知不知道這件事,但是最後傅雷和這名女演員還是沒能在一起。三年過去,傅雷又愛上自己的小姨子陳家鎏,並不顧朱梅馥,公開追求陳家鎏。朱梅馥聽說這件事後, 只當沒有聽見。
  • 54年前傅雷夫婦家中自殺,遺書細節感人,墓碑上12個字概括了一生
    兩人一同長大又彼此有意,很快就訂了婚,且在訂婚後不久,傅雷赴法留學。 1932年的1月,傅雷與朱梅馥在上海結婚,且為妻子改名為朱梅馥,將其喻比一枝聖潔馥鬱的梅。 婚後,朱梅馥把自己一切都獻給了丈夫和家庭。
  • 54年前,翻譯家傅雷自殺,妻子因愛追隨,墓碑上12字總結了他一生
    朱梅馥雖然從小接受西式的教育,可是她身上的賢淑,恬靜完全是中國傳統的賢妻良母的形象,傅雷不喜歡這樣的女子。傅雷為了瑪德琳還寫了封信給家裡,讓母親推了這門親事。不過傅雷後面發現瑪德琳的情人很多,並不是真心喜歡傅雷。傅雷知曉後,感到後悔莫及,幸運的是這封信一直在他朋友那裡,沒有寄出去。
  • 傅雷多次出軌,家暴兒子傅聰,為何還敢在《傅雷家書》中大談教育
    不知道大家在上學的時候,有沒有在課外書必讀榜單中看到過《傅雷家書》。這本書當時被選做了課外必讀書目,我讀了後並沒有覺著有多麼地好。但是誰成想,長大後我才知道,這個作者傅雷可真是不簡單。不僅是我國著名的大翻譯家,而且還有過很多神操作。
  • 《傅雷家書》背後的三代悲劇:期待完美的父母,會心生怨恨;看到真實的父母,會充滿慈悲
    如果沒有遇到了一直委曲求全的朱梅馥,或許傅雷的人生將要改寫。朱梅馥接受的是西式教育,聽音樂、看書畫、讀英文小說都起勁,但性格卻完全是舊社會那種一點沒文化的賢妻良母式的典型。傅雷喜歡看書,她把他要看的書都放在跟前,把看過的書整理好放到一邊。傅雷愛咖啡,她就虛心求學,不恥下問,學習了幾個月,終於熟練地煮出來最好的咖啡。傅雷喜歡花,她就學習如何買花、養花,拜訪花匠,成了專業的花匠。
  • 1966年,傅雷夫婦自殺,墓碑上這12個字,正是他一生的縮影
    1966年,傅雷夫婦自殺,墓碑上這12字,正是他一生的縮影「傅雷翻譯出版獎」,是由法國駐華大使館資助,獎勵中國大陸譯自法語的中文譯作,而這個獎項是以中國最著名的翻譯家傅雷命名的,這樣的榮譽不常有。大家又對傅雷了解多少呢?
  • 紀念|曹可凡憶傅聰:「我離開《傅雷家書》已經很久了……」
    自己在這方面連母牛也不如,因此也就不附庸風雅了。唉呀,那麼有趣的一封信也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傅雷 譯《約翰·克利斯朵夫》談到幽默,我突然想起發生在劉海粟身上的一樁趣聞。關於劉海粟與傅雷,坊間充斥各種傳聞。有人說,傅雷離開美專教席,是因為阻止趙丹等進步學生上街遊行而挨了一記耳光;也有人說,傅、劉交惡是因為劉勸傅不要打兒子而激怒傅。傅聰先生對此作了澄清:「父親與劉海粟疏遠的導火索源於一位窮困潦倒的美專教師張弦。父親對張弦評價很高,稱其為『擁有孤潔不移的道德力與堅而不驕的自信力的人。』父親為張弦那少得可憐的工資與劉海粟據理力爭,但無濟於事。
  • 《傅雷家書》收信人新冠病逝,62年前叛逃英國,特殊時代的誤會
    傅聰的逝世引起了國內許多的關注,這倒並不是因為傅聰對國內音樂文化做出的貢獻,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他是現代翻譯家、作家、教育家傅雷的長子、而且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傅雷家書兩則》課文原文的收信人、還有62年前的那一段特殊時代的「叛逃」往事。1934年3月出生的傅聰,由於傅雷與朱梅馥的長子夭折,傅聰的出生得到更多的關懷與培養,其在三四歲開始就展現出了音樂天賦,七歲開始學習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