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憤怒之中寫出的詩,幾百年後竟成了諷刺讀書人名言

2021-01-14 成德軍節度歷史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是明代著名詩人曹學佺的對聯。意思是說講義氣的往往是普通民眾,而有知識的人往往卻做違背良心,背棄情義的事情。天啟二年1622年曹學佺在廣西做右參議,當時廣西的朱明宗室好養狗,而皇室的奴才們為非作歹,每當閒來無事之時,便放出狗來咬路人,以此為樂,曹學佺不為權貴,決心收拾收拾這幫奴才。

昨天這幫奴才又放出來咬人,路人都紛紛躲開,一位秀才躲閃不及,被惡狗撲倒,眼看就要喪命,這是路邊的一位屠夫衝了出來,一刀剁掉了狗的腦袋,那些皇室的奴才們見到自己的狗被殺了,非常憤怒,平民竟敢殺死自己的狗,於是將這位屠夫綁起來和死狗一起帶到衙門去,要求衙門判處屠夫死刑,為自己的狗償命。曹學佺正好審理此案,完全不理會皇親的要求,判處屠夫無罪,並且要求皇親賠償秀才的醫藥費。皇親又新出一計,重金賄賂並且恐嚇秀才要求其更改口供,說是自己與鬥犬相好,正在玩耍時,屠夫突然將狗殺死,秀才膽小懦弱,畏懼皇室,於是便答應了。重審時,聽完秀才的供詞,曹學佺大怒,明明屠夫救了秀才的命,秀才卻要害屠夫。於是下令杖打秀才,並且革去秀才的功名,屠夫依舊無罪,由於太過憤怒,曹學佺又在案卷上寫下了一副對聯:「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歷史發展到今天,這幅對聯竟然完全的變味了,完全變成了一些人辱罵知識分子的口水炮彈,甚至有些人用這句詩來辱罵文科生,譏諷他們"無用""無節操",甚至有些人自稱為"屠狗輩"竟然起了莫名的優越感。但要知道,所謂的「屠狗輩」也並非都是些「仗義之人」。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水滸傳中的李逵,在梁山好漢設法「賺」朱仝上山的的過程中,為了讓其後路斷絕,竟然一斧子劈死了朱仝照顧的小衙內,要知道這個孩子此時不過六歲!李逵這位「屠狗輩」殺死六歲的孩子竟毫不猶豫,有人又跳出來了,說這是知府的孩子,試問一下知府的孩子就該死麼?六歲小孩不要說欺男霸女了,調皮搗蛋恐怕都輪不上他吧,更何況小衙內的父親滄州知府跟梁山無怨無仇,也並非是高太尉之流的昏官。在這段悲慘的故事裡,梁山的屠狗輩們,也做出了「負心」之事,卻仍有人認為這種行為叫好,只是因為他們是「屠狗輩」。我窮我就可以兇惡,我困我就可以無理取鬧,千百年來這條歪理,受到所有的刁民的推崇,並且積極展開實踐,這些人和那些「負心的」讀書人一樣,都是為自己的利益而活,而真正的弱者,卻只能在歷史的角落裡呻吟。

在屠狗輩眼裡向來懦弱的讀書人們其實並不「負心」也並不「懦弱」。而所謂的「屠狗輩們」有時也並非「仗義」。二戰初期,法國南部的人民害怕德軍轟炸,竟然拒絕盟友英軍飛機在此地起降。波蘭電影《沃倫》反應了二戰中早期,發生在波蘭的民族仇殺,劇中,男人們手執兵器氣勢洶洶,竟然只是為了對付女人和孩子。這時,屠狗輩的仗義哪裡去了?揮刀向更弱者,這就是所謂的仗義嗎?或許有些人只看到了,清軍攻破南京時,明朝官員跪迎請降。但他們沒看見的多了,他們沒看見典史閻應元戰死江陰,督師朱大典戰死金華,萬元吉,楊應麟戰死贛州,史可法戰死揚州……他們更沒看見,張居正為了變法不惜與整個既得利益者階層為敵,在他死後家破人亡。商鞅為了秦國的國富民強,執意變法,在秦孝公死後,身領車裂之刑。這些都是讀書人。對了,那對聯的作者曹學佺,也是一個讀書人。

人們評價歷史人物或別的東西,總是從自己中意的角度來看,當他們討厭某個人或者某一些人,他們會隨便抽一根棍子,一下子便打到了一類人。評價人的好壞不能只從他的身份來看,這個人的本身品行包括其社會環境,也是評價參考的重要一環。至於那些拿這句話擠兌學生(尤其是文科生)的,也只能說這是一種無知的可悲的囈語了。

黑旋風李逵

黑旋風李逵

讀書人們

相關焦點

  • 才華橫溢的李商隱,一直被小人排擠,氣憤的他寫下了一首諷刺詩!
    由於李商隱一直處於牛李黨爭之中,這也使得他成為了別人的眼中釘,一直是被人排擠,所以他儘管通過了科舉考試,但是後來的博學宏詞科的考試,始終是沒能通過,這也使得他痛苦不已,最終只選擇去到外地擔任幕僚,所以他一輩子,只不過擔任了一個小小的幕僚,這對於他來說無疑是一種打擊。
  • 徹底摧毀大清根基的他,學文竟如此之差,看他的這幾首詩就知道了
    鹹豐繼位一年之後,一個學問只有半瓶子的漢人在大清朝出道了,他就是徹底摧毀了清朝百年根基的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洪秀全自小學習四書五經,但學的並不紮實,考學很多年都沒有什麼建樹,只落得個秀才頭銜。馮雲山加入拜上帝教後,思想比較超前,他發現信教者,必為窮人,只有窮人才會將心中那片僅有的希望寄托在神靈之上,而當時的中國,廣東還是比較富裕的,相比廣西就比較窮了,於是他決定去廣西傳教,效果竟非常好,招攬了數千信徒,根基穩定後,便在廣西金田起義了。短短幾年,太平天國便發展起來,不過他們傳播的根本不是基督教,因為洪秀全本人連上帝是個什麼玩意兒都沒搞懂。
  • 李商隱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借古喻今充滿了諷刺,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其實他能夠寫出那些深刻的作品,也正是由於他在現實生活中遭受了無數的挫折,由於是處在「牛李黨爭」之中左右為難,從而在兩頭都不討好,這也使得他傷感。早年間的李商隱是跟隨令孤楚,可是後來又結識了王元茂的女兒,這也就使得他在兩邊吃力不討好,最終也是斷送了他的前途。
  • 杜甫送給宰相之子一首詩,其中10字成千古名句,鼓勵人們多讀書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名人名言一直激勵著不少人,多下功夫讀書。這句話的作者,也確確實實做到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他就是唐朝著名詩人,人稱"詩聖"的杜甫。這句詩出自杜甫的《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這首詩有點長,因此我用圖片的形式展示。杜甫的這首詩寫於唐玄宗天寶七載,即公元748年,而杜甫出生於公元712年,此時的他36歲左右,正值中壯年。
  • 蘇軾的一首詩,短短4句話卻成千古名句,被後人誤讀了幾百年
    他說「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我們就忍不住思念;他說「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我們就忍不住落淚;他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我們就忍不住豪邁;他說「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我們就忍不住豁達。
  • 沈從文很諷刺現實中人性的名言,道出了他想要的人性,發人深省!
    有什麼好諷刺的?倘若不讓大家去讀沈從文的語錄,也不讓大家往下讀,大家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呢?相信很多人只要靜下心來,就一定能回答出很多來。比如說現代很多人的人性都很醜陋,很多人都是嗜錢如命,為了錢可以出賣自己靈魂,甚至可以違背自己良心和道德,不擇手段去損害他人的利益。
  • 這首神童詩,被魯迅評價「誇著讀書人的光榮」,我們到底為何讀書
    這首神童詩,被魯迅評價為「誇著讀書人的光榮」,我們到底為何讀書大約所有人都知道這兩句詩,「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依稀記得小時候看電視,裡面出來個窮秀才,搖著把扇子唱到這一句,伯父「啪」的一下把電視關掉。
  • 蘇軾的這一首詩,寫出了意境,寫出了傲骨,寫出了惺惺相惜的情義
    蘇軾樂觀的一生,是與人交往的一生,他的詩,總是讓人感覺到生命向上的東西,是那種草木生長,欣欣向榮的感覺。對待困難與挫折,他總是笑著面對。與智者交,聽君一席話,勝讀三年書。與情者交,便是三冬熱酒,暖透四肢。
  • 曾國潘名言警句,已翻譯成白話,與君共賞
    ---------曾國藩關於時間的名言2。世上古今中外所有的平庸之人,都被一個懶字打敗了;古往今來的人才,都被一個驕傲之字打敗了。----------曾國潘名句警言---------曾國藩關於時間的名言3. 我不想世世代代富貴,但我希望世世代代都有才華之人。---------曾國藩關於時間的名言4.讀書人首先要有志氣,其次要有知識,第三要持之以恆,有志氣就不會為成為下等。
  • 「詩的女兒」的「百年孤獨」
    百年來,一位「穿著裙子的士」,在動蕩流離中被詩詞拯救。而詩詞,又在她如唱如訴的吟誦中,一筆一字的註解裡,重新復活。如今,透過臺灣導演陳傳興的目光,葉嘉瑩的百歲一生被搬上了大銀幕。它講述一位女性的「百年孤獨」、古典詩詞的千年傳繼,為觀眾還原了一位真實的「詩的女兒」。
  • 電影、雜文與詩|皮耶·保羅·帕索裡尼的《憤怒》|下
    剪輯並導演了一部影片《憤怒》。文獻、新聞簡報和短片被以旨在反抗資產階級世界的非現實性及其真正後果的義憤行動方式拼接起來,徹底推翻了對現時代世界狀態的詩化文獻蒙太奇表達。《憤怒》是一篇有韻的雜文,一篇批判性的雜文。帕索裡尼所要回應的是時間在我們的盲視之下暗中釋放的東西:「在正常狀態中,我們不會去看周圍……人總是易於酣睡於他自己的常態之中,忘記自我反思,喪失判斷他自己的習慣」。
  • 言論自由的尺度——關於《伏爾泰之友》中的名言
    【名著的啟示】(財新文化專欄作家 米琴)《查理周刊》慘案發生後,在推特上哀悼被打死的穆斯林警察時,不少穆斯林用這句話來總結他的作為:「查理嘲諷了我的信仰和文化,但我為捍衛他如此做的權力而死。」
  • 世界上極諷刺人類的名言,被伏爾泰說出來了,很多人感覺被罵了!
    而今天想要給大家分享的名言是我見過世界上極諷刺人類的一句名言,倘若不是富有哲理,我肯定也感覺他在罵我。很多人更是讀完,就感覺在罵自己。因為這句名言真的是很刺耳,把人類比作成了狗,還比喻的生動形象,很多人還學的有模有樣,所以躺槍了,感覺在罵自己。是什麼樣的名言,這麼明目張胆,還富有哲理呢?我們不妨一起讀一下世界上極諷刺人類的名言,被伏爾泰說出來了,很多人感覺被罵了!
  • 泰戈爾很諷刺的名言,讓一些長得漂亮的女人無地自容,發人深省!
    相信大家如果不去讀泰戈爾很諷刺的名言,也一樣能回答出很多關於很多漂亮女人的一些問題來。大家都知道長相真的是天生的,雖然現在只要有錢,也可以後天去改變,但改變自己的長相總是要花錢的,也就是花錢找罪受。為什麼說花錢找罪受呢?因為要整容,要做手術,要動刀子。就連去割一對雙眼皮,恢復起來,都需要好久。長得漂亮,本身就沒有錯。錯就錯在很多人太自戀,拿著自己長得漂亮為所欲為。
  • 日本人也愛古詩詞,一言不合就「鬥詩」,寫出的詩卻令人啼笑皆非
    很明顯這是一首諷刺詩。多才多藝的日本人還編寫了《社畜歌》,這「社畜」一詞是日本企業底層上班族的自嘲詞語。當然,除了諷刺和自嘲,還有一些記錄生活瑣碎事務的,簡直是可以用詩詞表達自己生活的全部。日本人怎麼就那麼喜歡「鬥詩」呢?
  • 不讀這幾首詩,你就永遠不懂李商隱
    此詩作於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的十二月,此時,李商隱歷經數次落第之後,終於考上了科舉。此詩是李商隱到長安趕考,經過長安城西的郊外時所寫。當時唐朝盛行著一種風氣,即唐朝士子、讀書人,到長安去考試,一定要得到朝廷之中的高官、貴族的欣賞、讚美,在市場上造成一種風氣,否則就不容易考上。
  • 蘇軾隨手題了一首詩,本是惡俗婚鬧,卻成千古絕唱!
    一句「城東不鬥少年雞」就等同於撂挑子了,不是他不願鬥,只是壓根鬥不贏,光憑一人之力哪能抵抗得住腐爛大軍?無可奈何的蘇東坡,只有投身古詩詞創作,寫出一首首技藝熟練的名作佳作,於小故事中意會大情與理,非常值得玩味。
  • 王爾德很諷刺的名言,揭露了很多年輕人都愛犯的通病,一針見血!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王爾德很諷刺的名言,揭露了很多年輕人都愛犯的通病,一針見血!文字如下:虛榮心是年輕人佩戴的一朵優雅的花。——王爾德讀完王爾德這段名言,相信很多年輕人都感覺被打臉了,因為很多年輕人都是這樣,拿著虛榮心當作自己佩戴的一朵優雅的花。
  • 黃庭堅最有哲理的一首詩,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黃庭堅也是一位天才,還在七歲的時候就寫下了充滿諷刺的《牧童詩》,一位七歲的小孩,放在今天可能還在父母的身邊撒嬌,可是黃庭堅表現的很老練,對於現實的感知也比別人要更加深刻,在這首詩中寫得很深刻:「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 有意境,還要平仄韻律,不妨從打油詩開始
    所以,大家覺得格律詩難學,平仄難懂,押韻難成的話,可以從打油詩開始練習。雖然說打油詩用詞隨便,但也不能太過輕視,它其實也是從舊體詩中分化而來的一種詩歌,只是富於了更多的趣味性而已。打油詩最早起源於唐代民間,隨後便逐步發展,一直延續至今:唐代有一個叫張打油的人,有一首叫《詠雪》的詩,一隻流傳至今。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