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最大的騙局:複利效應(深度)

2021-02-18 水木然學社

假如你相信「複利法則」,你就掉入了一個謊言的陷阱。
無論是在投資領域,還是在個人的「成長」和「精進」,都流傳著一年抵N年的夢想。

我小時候曾經得過一本武林秘籍,上面介紹了一種看起來很靠譜的方法,讓人學會「飛簷走壁的輕功」。

挖一個大坑,在裡面墊很多層草蓆,一次墊到接近地面;

每天鍛鍊跳出地面,直至輕鬆自如;

取掉一張草蓆,繼續鍛鍊.

再取掉一張.

每層草蓆才多厚呀,這樣,你就神不知鬼不覺戰勝地心引力,掌握絕世輕功了。
「複利思維」,這個看似有些雞湯的話題,其實包含了「不確定性、連續性、對稱性、預測、冪律分布、肥尾、下注、決策、貝葉斯、長期主義」等好多個有趣的話題。

絕大多數人對於複利的理解是錯誤的;

極少有人能夠靠複利獲利。

並不存在一個清晰的軌跡,讓你像爬坡一樣每天進步一點點。這是金融學上的一個假說,認為股票市場的價格,會形成隨機遊走模式,因此它是無法被預測的。1863年,法國的一名股票掮客朱利·荷紐最早提出這個概念。1900年,法國數學家路易·巴舍利耶在他的博士論文《投機理論》中討論了類似觀念。
另一條主線是,愛因斯坦在他1905年的一篇論文中,從物理界的角度出發研究了「隨機過程」,揭示了布朗運動,間接證明了原子和分子的存在。回到金融。又過了整整半個世紀,1953年,莫裡斯·肯德爾提出:1964年,史隆管理學院的保羅·庫特納出版了《股票市場的隨機性質》。1965年,尤金·法馬發表了《股票市場價格的隨機遊走》,正式形成這個假說。1973年,普林斯頓大學波頓·麥基爾教授出版了《漫步華爾街》。我很早以前看過這本書。很坦率地說,極少有人能夠第一次就讀懂並接受麥基爾苦口婆心的觀點:別瞎折騰了,買點兒指數基金吧!這本和我一樣老的書裡,許多洞見今天看起來也閃閃發光,例如談及對基本面的專業分析未必靠譜,作者寫道:無數研究都顯示了與此類似的結果。放射科專家在觀察x光片時,竟然讓30%具有肺病症狀的光片從眼皮底下大大方方地溜走,儘管這些x光片已清清楚楚地說明了疾病的存在。另一方面實驗證明,精神病院的專業人員竟然不能把瘋子從智者中分離出來。笨人很難理解隨機性這回事,而聰明人總覺得自己可以控制隨機性。例如,我在澳門賭場裡觀察了一陣子,發現在押大小的賭桌前,假如連續出現了十次大,那麼:
可惜,二者都錯了。新賭徒們迷信,老賭徒們犯了「小數」的謬誤。
對於隨機性裡關於「無記憶」的這部分,人類的大腦很難接受。
例如,假如讓你扔100次硬幣,下面哪個結果更「真實」?上圖左側是請某個人類「隨機」畫的,是有意識的隨機;我們的工作、生活、投資,大多是通過尋求事實和真相,來尋求生活中的確定性。
假如你不能在某個「確定性」之前,加上一個概率數值,那麼這個確定性就是一個大坑。有次我聽見兒子在打遊戲的時候,和別人說「百分之百確認」,就很認真地對他說:記住,以後不要說百分之百確認,哪怕某件事你非常非常非常確認,你也只能說我99.999%確認。
進而,你對於事實的「確定性」的判斷,本質而言,其實只是某種信念。人類事務,就是由一大堆信念在隨機性的沙灘上堆砌而成的。只要你每年賺26%,連續十年,你就可以.
通常而言,福爾摩斯的神奇之處,在於他能夠做一連串推理,大致結構是這樣的:
因為A,所以B;因為B,所以C;因為C,所以D;因為D,所以E.之所以極具戲劇性,是因為上述一系列推理,就像雜技團的疊羅漢,疊得越高,越有衝擊力。
假如福爾摩斯的每一步推理的靠譜度高達80%(這算料事如神了吧,有這種預測能力去炒股票的話很快會成世界首富),那麼從A推理到E的靠譜度,就是:80%✖️80%✖️80%✖️80%=40.96%也就是說,即使每次推理的準確率再高,經過多個環節的疊羅漢,也變成不那麼靠譜了。別說連續十年每年回報達26%,就連年化10%,也沒多少人做到。有人根據wind數據分析,全市場只有33位基金經理,連續十年做到年化收益率超過10%。據統計,10年期年化收益率超過10%的私募基金經理,僅有37人。

時間的先後次序,並不能決定前後的因果關係;

時間的連續性,更不能成為事件連續性的燃料或證據。

作為「致富工具」的所謂「複利思維」,按照休謨的話說,是取決於我們的情緒、習俗和習慣,而不是取決於理性,也不是取決於抽象、永恆的自然定律。讓我截取休謨的一段話,來擊碎複利的「連續性」謊言:「我們就可以問,它包含著關於數和量方面的任何抽象推理嗎?沒有。那麼我們就把它投到火裡去,因為它所能包含的沒有別的,只有詭辯和幻想。」然而,現實不僅是不均勻的,而且連「不均勻」的那部分,也很不均勻。這並非繞口令,而是聰明人對「不均勻」這個概念的多層級理解。複利神話裡描述的那種「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年賺一點點,就能成長為巨人」的場景,在現實中並不會出現。
確切說,在現實世界,99%的時間你會感覺一無所獲,只有那1%的時間會感覺到收穫的喜悅。即使聰明人理解了隨機性,也會過於相信正態分布的鐘形曲線,而忽視黑天鵝出現的頻率以及導致的破壞。

有些事情是正態分布,或者是薄尾,例如人的身高;

有些事情是冪律分布,或者是肥尾,例如人的財富。

正態分布與冪律分布最大的區別在於,某些現象中,正態分布嚴重低估了極端事件發生的概率。再比如,當歐巴馬說「我國經濟09年以來增長13%」時,有可能真相是:

美國人只有最富的1%收入增長了;

剩下99%的人收入反而比之前略微下降。

我隱約覺得,複利神話對人帶來的錯覺,可能與「小數法則」有關,同是賭徒謬誤。反過來說,我們在有限的空間、有限的時間、有限的樣本量下,高估了大數定律的作用。大數定律依然起作用,但收斂得可能很慢。如凱恩斯所說的市場非理性的時間比你破產的時間要長。
你也許可以用指數基金來投資,正如博格所說,別去草堆裡找針,乾脆買下整個草堆。
打個比方,就像你開輛車,打算來一次數千公裡的自駕之旅,計劃一天五百公裡,然後艱難而快樂地抵達目的地,享受挑戰自我的樂趣。
結果呢?也許前三天走得好好的,第四天就陷入一個沼澤地,完全動彈不得。
例如,我每天做一百道圍棋死活題,一年我就可以升兩段。這並不是一個難題。又比如「戈壁挑戰」那種人造的均勻的難題,也許只是另外一種精神按摩的商務人士廣場舞而已。

我們的世界有太多對稱性,例如對稱的身體,好與壞,陰與陽,正與負,人類對「對稱性」也有很高的期望值。
然而,由於以下兩個關於「對稱性」的真相,複利神話被戳破了:
1、現實世界裡,財富的委託代理機制的權利和責任是不對稱的;
2、在數學上,不懂期望值會導致概率與賠付之間的不對稱。

塔勒布在《非對稱風險》裡,提及了人類事務的對稱性原則,包括公平、正義、責任感、互惠性。

他尤其嘲諷了金融業的高管們拿別人的錢冒險賺自己的大錢。

該書譯者這樣寫道:

在權利和責任不匹配和非對稱的委託代理機制下,代理人只會考慮如何儘可能地延長遊戲的時間,以便自己能夠獲得更多的業績提成,而不會考慮委託人的總體回報水平。

塔勒布從數學的角度,在概率密度函數中突出了「矩」的概念,揭示了看似能夠產生「長期穩定回報」的投資策略其實隱含了本金全損的巨大風險。

看起來大概率低風險的收益,由於不對稱性(既有機制上的,又有期望值上的),忽視肥尾和黑天鵝,委託人最終會因遭遇爆倉風險而損失全部資產。

戴國晨在解讀《肥尾分布的統計效應》時總結道:

1、重視概率忽視賠付在肥尾條件下會導致更大的問題。

2、肥尾條件下對實際分布估計的微小偏離都可能帶來巨大的賠付偏差。

第一點好理解。例如我最近沒時間下棋,但會在網上看高手下棋並虛擬下注。我並不是總押獲勝概率更大的棋手,而是關注賠率,也就是計算期望值。

從投資看,就是:

關於第二點,塔勒布給出的是數學解釋:

由於存在非線性關係,市場參與者的概率預測誤差和最終賠付誤差完全是兩類分布,概率預測誤差是統計量,在0到1之間,因此誤差分布是薄尾的,而賠付的誤差分布是肥尾的。

稍微總結以上三節,「連續性」的幻覺,對「均勻性」的幻想,「非對稱」的風險和回報,經常是財富的致命殺手。

在這三個「不確定性」殺手的圍剿之下,複利謊言走不了多遠,就粉身碎骨了。

希望每天進步0.1%,進而疊加出驚人的複利,與其說是一種幻想,不如說是試圖每天都獲得「即時滿足」。因為要獲取世俗上的成功,除了運氣之外,你需要兩個步驟:還有那種「每年只要賺26%,十年能變10倍」的說法,除了教會你一點兒小學數學,實在是害死人。例如談起定投,假如你在一件錯誤的東西上定投,做得再正確也沒用。

假如說種樹是你說的這種「每天長一點點」,然後長成參天大樹,枝繁葉茂,那麼這裡的關鍵點不是每天長一點點,而是「種下樹」這個「充滿驚險一躍」的大決策。這方面,投資和教育孩子也有點兒像,你應該做一名園丁,而不是木匠。
在一個充滿隨機性的世界裡,並不存在「設計和打造」的木匠。那些關於所謂周期預測的神話,當事人其實是像算命先生那樣,提前說了很多模稜兩可的預測。「充滿驚險一躍」的大決策,仍然只是一個「信念」而已。你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信念」,而不是捍衛自己的觀點。並且,你需要有一種這樣的心態:種下樹,享受這個過程,哪怕你本人不能親身享受樹蔭。

隨時在根據當前境況重新判斷;

打出無記憶的牌;

不介意自打嘴巴;

勇於自我更新。

他們絕非像驢子拉磨那樣,以為只要堅持轉圈兒就能每天進步。
例如亞馬遜的股票,自上市以來年回報率的確很驚人,但是並不是每天一點點穩定爬坡漲上來的,中途經歷過好幾次大跌,跌到讓人懷疑人生。那麼,複利神話的「死磕到底」,不正好可以讓人抓住亞馬遜的這種大機會嗎?
在複利思維的「指引」下,有些人喜歡用「不斷攤薄、加倍下注」的投資方法。這是一個複雜的話題,但大多數時候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是錯誤的做法。
這兩年,特斯拉的驚人反彈,會讓很多人再次對「死磕到底」與「抓十倍股」產生幻想。但是造物主並不是自上而下地設計物種,而是自下而上地「演化」。
馬斯克是個好的創新者,但是他作為你的老公,就未必是好的。不過我一貫的觀點是,女性在擇偶上的非理性,從進化的角度看,也保護了物種的豐富性,並且鼓勵了一些必要的冒險家。

概括而言,「複利思維」鼓吹持續每天進步百分之0.05,只是追求一種所謂確定性的幻覺,稍微遇到一點兒風雨就被打散了。此外,厲害的人還要能夠在沒有任何激勵、沒有任何「進步跡象」的情況下,依然每天打滿雞血。為什麼能做到這一點呢?秘密在於:他們既有心中的北極星,又敢於走入黑暗的森林。「北極星+雞血」,幫助他們對資源有更強大的獲取能力。

複利思維描述的理想化的滾雪球,在現實中經常會掉血。所以投資人要講故事,要製造自己的傳說,要持續募集更多的錢。職業投資人和業餘投資者最大的區別之一,在於職業選手有源源不斷的彈藥。
巴菲特有保險公司的浮存金,可以發債(不差錢的他今年四月在日本借了18億美金)。
他還強調所投公司有很好的自由現金流,他有一個極小的總部,只在乎旗下公司的經理人們把賺到的錢源源不斷地交上來。據知情人士稱,高瓴2020年上半年正在從投資人那裡籌措可能多達130億美元的資金,準備抓住疫情之下經濟當中出現的新機會。上一次融資是在2018年,最終募集到106億美元,創造了紀錄。即使牛如巴菲特和高瓴,也在源源不斷地獲得資金,為下一次下注準備籌碼。只有如此,無限遊戲才可以持續下去,英雄一直留在場上,大數定律發揮作用,財富因為遍歷性中的概率優勢、以及最大化的正期望值得以實現。換句話說,他們一邊滾雪球,一邊不斷往前面的雪道上撒雪。那麼,批駁複利思維,這是否定了「滾雪球」的存在嗎?人生也許像是滾雪球,可惜不是順著坡往下滾,而是像西西弗斯那樣往山上滾雪球。所以,即使我們能夠有足夠耐心慢慢變富,慢慢成長,也不能令「變富」和「成長」因為「慢慢」而變得容易。 
人類唯一可以什麼都不幹就增加的,只有年齡(也許還有體重)。也許惟一能夠每天進步一點點的,只有我們的心靈之樹。
我們將看到越來越多的複利式增長的傳說,甚至包括那些巨無霸公司。
然而,我們並不能以此逆向推導,得出脆弱的「因果關係」,去找成功者的秘籍,指望自己也能實現「十年十倍」的神話。
說起因果,休謨否認「每一個事件都有原因」這一命題的必然性。

別去做那些會炸掉的事情。

但是也別指望能找到並複製「成功者」的「因」。

大多數人是要當普通人的。


幸福的普通人比不幸福的牛人更幸福。


要想走的快,就一個人走;

要想走的遠,就一群人走;

認知改變命運,圈層決定命運。

歡迎加入「水木然學社」微信社群!

(長按圖中二維碼,付費後便可加入)

水木然新書《深層認知》請點擊閱讀原文購買

相關焦點

  • 複利效應:人類發現的第八大奇蹟
    複利是人類發現的第八大奇蹟,它的威力遠大於原子彈。——愛因斯坦複利效應,也叫滾雪球效應。什麼是滾雪球效應?就是一個很小的雪球從雪山上滾下來,在這個過程中,雪球的表面積會越滾越大,體積也就會越滾越大,如果一直持續下去,最後可能爆發,形成雪崩。
  • 複利效應,一個人成長的正確方式
    愛因斯坦說:「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
  • 複利的謊言|【經緯低調分享】
    這就是人類對隨機性的偏見之一。 世界是隨機的,並不符合「決定論」,更不是線形的。 「複利思維」為什麼看起來如此有吸引力呢? 因為「複利」製造了一種虛幻的確定性。
  • 複利的謊言:被欺騙的財富幻想!
    這就是人類對隨機性的偏見之一。世界是隨機的,並不符合「決定論」,更不是線形的。「複利思維」為什麼看起來如此有吸引力呢?因為「複利」製造了一種虛幻的確定性。真相 4回報是不對稱的我們的世界有太多對稱性,例如對稱的身體,好與壞,陰與陽,正與負,人類對「對稱性」也有很高的期望值。複利神話,也包含了「對稱性」的幻覺。
  • 複利人生
    經濟學家用一個公式表達複利效應:(1+r)nR代表你正在做的事N代表時間。沒有,就是很簡單的複利思維的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認真做。如此而已。05既然按照複利思維的效應,掙錢很容易,為什麼還有很多人掙不到錢?這裡有個很大的誤解很多人認為複利的核心在於回報率,但其實複利真正的核心在於時間,即使年5%的回報率,100年後,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
  • 陳東升:複利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
    再過三五十年,最晚到本世紀末,人類社會將進入長壽時代,百歲人生時代到來,人人帶病長期生存,所以健康時代、財富時代也隨之而來。企業家應該抓住最具消費能力的群體,根據這些人群需求的變化來布局產業和調整產品。所以這也是決定一個企業「做什麼人的生意」的一個前提。中期看結構,主要是在社會經濟和產業結構的變化中尋找機會。
  • 人生的兩大奇蹟思維:槓桿效應+飛輪效應(深度)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的到來,人類將越來越被動,越來越渺小。因此我們無論做什麼,都必須藉助到這股勢能,這就是學會借力。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槓桿,我能撬動地球。這就是槓桿效應。槓桿效應就是借力。大家切記: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裡,一個人要想成功,」借力「比」努力「重要得多!為什麼有些人很勤奮卻依然是窮人?因為他是只靠賣力去賺錢。
  • 最新的模特騙局揭秘
    大學生模特兼職差點籤下賣身契被迫拉去整容--騙局爆破遍我覺得有必要排排雷模特、打字、刷單等等這幾種是學生經常會遇到的騙局這些技能在今後的求職生涯都是加分項也可以作為一條後路不是說兼職不能做要做就做有複利效應的
  • 3M騙局變拆分盤捲土重來 資金盤騙局名單全曝光
    小編仔細研究了一下,發現這原來是3M團夥最新炮製的龐氏騙局!   3M龐氏騙局大家可能都聽說過,自稱是金融互助組織,月收益率最低為30%,前段時間已經正式宣告崩盤。  3M平臺的創始人謝爾蓋·馬夫羅季是俄羅斯最大金融詐騙案主犯,曾坐過四年半牢,出獄後又跑到印度和中國騙錢,數百萬投資者上當受騙。   這個所謂的「MMM金手指」團夥,這回又來騙第二輪了。大打「感情牌」,把3M崩盤的原因歸結於後續資金跟不上,現在要又要重啟了。
  • 複利思維,其實是一個反智謊言
    對於隨機性裡關於「無記憶」的這部分,人類的大腦很難接受。例如,假如讓你扔100次硬幣,下面哪個結果更「真實」?上圖左側是請某個人類「隨機」畫的,是有意識的隨機;我們的工作、生活、投資,大多是通過尋求事實和真相,來尋求生活中的確定性。假如你不能在某個「確定性」之前,加上一個概率數值,那麼這個確定性就是一個大坑。人類事務,就是由一大堆信念在隨機性的沙灘上堆砌而成的。
  • 99%的人都不知道,複利思維的10大真相
    例如,賭場裡,在押大小的賭桌前,假如連續出現了十次大,那麼:對於隨機性裡關於「無記憶」的這部分,人類的大腦很難接受。例如,假如讓你扔100次硬幣,下面哪個結果更「真實」?上圖左側是請某個人類「隨機」畫的,是有意識的隨機;上圖右側是真正的隨機(應該是模擬的)。看起來,是不是左邊更隨機一些?
  • 找到「知識複利」,能力「十年十倍」
    很多理財顧問在建議你「收益復投」時,都會用類似的故事去解析「複利」的這個特點:一開始收益不起眼,越到後期賺得越多。因為每一年創造的利潤,都被重新投入到「創造利潤的活動」中。在第30天的池塘裡,所有前29天長出來的浮萍都在生長。按理這個道理,「複利」現象其實並不限於投資,任何一種活動,只要能把收益當成資源重新投入,就存在「複利」。比如某些知識。
  • 【曼姐說】比奮鬥更能成就一生的,是複利思維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可比勤奮更能決定我們人生的,是複利思維。複利的力量是非常驚人的,但是我們要先弄明白什麼是複利,舉個身邊的例子:剛畢業那會,感覺同學們都差不太多,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點優缺點。畢業後一年內,工資也都上下差不超過兩千,但是時間一長,五年十年之後,同學聚會的時候一眼就看到了差距。
  • 人類起源最大的騙局,存在100多年,3億年前人類是條魚?
    對於人類的起源這個問題,達爾文曾經給出過自己的答案,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進化論,進化論作為達爾文研究的成果,被大部分學者所認同,在這一理論中,最為著名的說法就人類的始祖,實際上和其他生物的始祖是一樣,這個所謂的始祖,是生活在上古時期的,單細胞生命體,而這種單細胞生命,經過無數次進化之後,才逐漸演變分化成不同的物種。
  • 一個業餘考古家,偷埋了幾塊骨頭,製造出人類進化史上最大騙局
    文/快哉風世界考古史上,誕生過很多轟動一時的著名騙局。風哥此前寫過,日本有個考古假大師藤村新一,通過偷埋舊石器,讓日本歷史一下提前了70萬年。今天,來說一個人類進化史上最大的欺騙事件:皮爾當人(Piltdown Man)騙局。引發轟動的皮爾當人事件發生在20世紀初。那時候的西方科學界,對達爾文的進化論已經普遍認可,但是進化論也有個很大的缺陷:既然「人是猴子變的」,理論上應該存在一個「從猴到人的過渡期」,那麼,為何全世界都找不到一塊「既類人又類猿」的化石?
  • 成長中最重要的能力:複利
    複利思維,被愛因斯坦稱為人類第八大奇蹟,雖然其他幾大奇蹟我不清楚,但是這種複利的思維模式,的確堪稱震撼和顛覆,無愧於奇蹟的這種評價。複利思維,簡單說就是在一段時間內,堅持重複和反覆的做一件事情,事情的結果會反覆重複的再次累積,形成同方向的遞進,那麼在一段時間過後,重複反覆的效果會是意想不到的巨大,無論好或者不好。
  • 《人類簡史》:人生是一個騙局?而基因是最大贏家
    這個例子可以輔助我們理解人類視覺的類比自動化。而虛構故事所形成的秩序使得我們人類開始能夠合作,一開始還只能是小團體合作,然後隨著秩序的完善,合作的規模越來越龐大,直至我們今天的人類共同體,75億人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合作體系。因此,這條快速路歷時僅僅只有數萬年,甚至真正的快速是在近幾百年而已,人類已經展現出能夠徵服宇宙的能力了。
  • 【筆記丨丨視頻】《貨幣背後的秘密》Episode 4 人類史上最大的騙局
    【視頻】《貨幣背後的秘密》Hidden Secrets of Money第四集:人類史上的最大騙局the biggest scam in the history of mankind (in 7 easy steps)視頻連結:http://t.cn/RhzeWyA
  • 股票投資中複利的魔力
    這期講講複利的魔力。這裡先分享一個關於複利的著名故事。印度有個古老故事,國王與西洋棋國手下棋輸了,國手要求在第一個棋格中放上一粒麥子,第二格放上兩粒,第三格放上四粒,以此類推,即按複利倍增的方式放滿整個64個棋盤棋格。國王以為這個棋手可以得到一袋麥子,結果卻是全印度的麥子都不足以支付。
  • 潛意識與三大心理學效應
    人類來源於何處,宇宙大爆炸之前又是何種光景,這兩大謎題困擾著人類,也推動人類科學一路向前探索終極答案。    所以說到底,具有靈性、理性、感性、智商的人類,從未停止過對自身起源的探究與猜測,相信並傳播騙局或謠言的行為,正是這種心理的表現之一。  自我實現預言效應丨皮格馬利翁效應丨羅森塔爾效應  時空穿越這件事,有可能存在嗎?  隨時回到過去,自由前往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