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知識複利」,能力「十年十倍」

2020-12-27 前瞻網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人神共奮 來源|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

所有的知識一律平等,但有些知識比別的知識更平等

1/5

「知識複利」三要素

以前看過一條思維題:一片池塘出現了一小塊浮萍,它每天增長一倍,專家預計10天就能長滿整個池塘,請問,多少天能長滿一半水面?

答案:9天。

很多理財顧問在建議你「收益復投」時,都會用類似的故事去解析「複利」的這個特點:一開始收益不起眼,越到後期賺得越多。

因為每一年創造的利潤,都被重新投入到「創造利潤的活動」中。在第30天的池塘裡,所有前29天長出來的浮萍都在生長。

按理這個道理,「複利」現象其實並不限於投資,任何一種活動,只要能把收益當成資源重新投入,就存在「複利」。

比如某些知識。

為什麼高考的幾門主課在小學階段只學「語文、數學」?並不是這兩門課程容易,而是因為,它們是「創造知識的知識」。數學學不好,物理化學都得完蛋,語文學不好,你連題目在講什麼都理解不了。

「語文、數學」就是池塘裡的第一片浮萍,就是帶複利的知識。

所有錢都具有同樣的升值能力,但大部分知識並不參與「複利活動」。所以,比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下面的「知識複利」三要素:

底層知識的比例、知識的系統化能力、持續性。

2/5

知識複利三要素之一:底層知識的比例

去年的3+3高考改革中出現了一個讓人大跌眼鏡的現象,幾乎所有的名校熱門專業都要求選考物理,連北大法學專業都來湊熱鬧,物理成了「頂級學霸角鬥場」,「次級學霸絞肉機」。

所有的知識一律平等,但有些知識比別的知識更「平等」,比如物理。

物理學家盧瑟福說過一句話:「科學要麼是物理學,要麼是集郵。」這句話被傳得廣為人知,化學家們很生氣,為了好生羞辱他一番,索性給他頒了個諾貝爾化學獎。

中學裡的物理和化學這兩門課程是平等的,但這絕對只是初等教育領域內的看法。從古到今,就有這樣一條科學鄙視鏈:

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電子、機械、化工、醫學等等應用學科

這條鄙視的規律就是:後面的學科想要發展,一定要等前面的學科先發展了,所以,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前兩位(牛頓和愛因斯坦)的核心貢獻都在物理領域——他們用的工具都是數學。

所以,前面的「知識的知識」,我們稱之為底層學科,也是能夠形成「複利」的知識,相當於第一天的浮萍,別看小,之後每一天都在參與其他知識的生成。

不過,底層學科在社會上的印象,跟科學界的完全相反,大家都覺得這些知識,在工作中用不到。

社會大眾這些想法也沒什麼毛病。那些不能直接用的知識,中文系、數學系、哲學系、物理系,確實都不太好找工作。

所以,在你的知識結構中,底層知識和應用知識要有一個合理的比例。

還拿投資來打比方,你有一個投資理財計劃,每年賺15%,年底就會有一個利潤分配問題,通常會拿出一部分來花掉,就像是應用層的知識,也總有一些錢要繼續再投資,就像是底層知識。

這個比例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應該是不同的:剛剛工作時,用於消費的比例可以少一些,多一些投資理財的比例;到了結婚生子,用於消費的比例就會大大增加;到了為祖國醫療事業做貢獻的晚年,當然是連本帶利都要還回去。

知識的比例也類似,上學時,衣食無憂,學的都是不能直接「換錢」的底層知識;工作後再學的知識,大部分就都是應用層面的了。

此外,學霸們不如多讀幾年底層知識,為未來的更高端的職業要求作儲備,別老想著早點出來賺錢;學渣們也不妨放下面子,初中畢業上「中專技校」,早早掌握應用層面的謀生知識。這絕對不是什麼歧視,而是知識效用的最大化。

當然,應用層面的知識也能有複利,前提是「知識體系化」。

3/5

知識複利三要素之二:知識的系統化能力

錢要增值,就要進入一個創造利潤的經濟體中;知識要創造新知識,也要先建立一個高效的知識體系。

很多手機都宣稱配置上「吊打Iphone」,但用戶實際體驗就是一個字:「卡」,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iOS系統在運行效率上超過Android。

資訊時代,信息反而不值錢,值錢的是對信息的處理效率。

看一部電影,一個新手編劇注意到的往往是「我靠,大俗套路」、「要換我,這兒應該加一段意識流」、「結尾應該把女主角寫死了,才夠震憾」,等等;

但一個資深編劇看到的東西則是「採用了經典的三幕劇結構,特別是在第一幕的建構上,利用了普通人的視角,把主角一步步地逼到絕境,為後面的爆發提供了足夠的情節張力……」

同一個領域,新手和專家的知識儲備其實並沒有太多的區別,有些老專家對新知識的了解還不如新手,但他們之間有一個最大的區別:

新手編劇注意到的東西,都是事物的表徵:片中角色的性格、劇情的發展走向;

資深編劇注意到的是這些事物的類別:角色有45種原型,情節有20種模式,在經典的好萊塢劇本體系中,90%的電影逃不出這些套路。

新手看到是「這部片子如何如何」,然後……就木有然後了;

專家注意到的是:「第二主角的人物原型是『國王與獨裁者』,但強化了他內心脆弱的一面,情節屬於『復仇故事』,但帶著很多『自我發生之旅』的類型特徵……」,這就把觀影體驗變成他的「編劇知識體系」,指導今後的創作。

新手編劇學習一部電影,就像把錢存在活期帳戶上,好像隨時都可以拿,實際上東存一點,西存一點,連帳號密碼都忘了,根本拿不出來,每天都在貶值;

資深編劇看了一部電影,就把自己的「利率」提高了一點,而每一次自我總結,都是把「利潤再投資」。

所謂知識大牛,就是那樣學習任何新事物都能抽象成幾條公式的能力。

你今天理解了多少關於區塊鏈的知識,一點都不重要;你有沒有把這些知識在更高層面抽象成幾條規律,或者納入以往的知識系統,這一點很重要。

想要培養自己的能力,有很多現成的方法,比如畫「思維導圖」。事實上,任何學習都應以形成、補充、重建核心「概念樹」為目的,而非掌握零碎的信息。

否則,你最好的出路也就是「衝頂大會」。

4/5

知識複利三要素之三:持續性

1萬塊投資,先賺10%,再虧10%,變成了多少錢了?並不是1萬元不變,而是9900元,損失了1%。

全倉一支股票,10個跌停的話,一定要11個漲停才能持平,先漲後跌、先跌後漲,邊跌邊漲,結果都是一樣。

複利的第一要義:持續的、穩定的小幅升值,不要追求過高的收益率,最重要的是避免虧損。

「知識複利」同樣如此,持續小規模學習,重要的是不間斷。

我們常自嘲自己在高三時最有文化——能解三角函數,能讀文言文,分得清情態動詞和虛擬語氣,畫得出全球大氣環流圖——可三十年後,孩子的一道二元二次方程就把自己給難倒了。

知識為什麼會被遺忘?學習不是把知識「下載」到自己的大腦裡,而是在已有的知識之間,建立連結。連結越少的知識,就越難被大腦調取,最後就像忘了帳號的存款,不但沒有複利,本金都丟了。

一個正常接受16年教育的人,知識體系應該是建立好的。工作之後的「終身學習」,就是給這個體系不斷建立新連結、增加複雜性、增強解決問題的包容性。

最好的「終身學習」是選擇幾個具有長久價值的大問題,比如「如何寫出一個好故事」、「如何成為一個談話高手」、「如何」,然後用幾十年的時間在這幾個方向上持續學習。

在方向的選擇上,要「喜舊厭新」,越是舊領域,越有大量經過時間考驗的系統性理念,越能保證你在此領域穩定成長。

特別不要被短期的風口所迷惑。像區塊鏈缺乏系統性成果的領域,如果你不是那種真正的信徒,99%會放棄、會迷茫,並不適合作為「終身學習」的方向。

總結一點:初始量並不重要,進步的幅度也不重要,唯一重要的就是堅持一個方向,不中斷。

5/5

複利考驗的是人性

有一笑話。有人勸別人戒菸,說:

「你每天抽一包煙,如果現在戒菸的話,15年省下的錢,利滾利可以買一臺寶馬。」

「你抽菸嗎?」

「從來不抽」

「那你的寶馬呢?」

在理財顧問的口中,複利是那麼簡單,但常識告訴我們,如果真的那麼容易,這個世界上就沒有窮人。 

在知識複利的三要素中:

「底層知識」的比例,相當於你的再投資比例,你要克服的是物質誘惑,為未來作長遠安排;

「知識系統化的能力」代表你的投資能力,你要克服「現學現用」的乾貨思維,建立解決問題的系統;

「持續性」代表你的專注能力,你要克服從眾心理,克制貪婪,放棄賺快錢機會,尋找「時間的玫瑰」。

這三樣東西,都是最考驗人性的。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聚集個人成長的微信公眾號: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

本文來源人神共奮,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做到十年複利20%這麼難?
    從業超過十年的基金經理中,年化收益率能做到20%以上的並不多,總所周知的有景林的高雲程、蔣錦志,富國的朱少醒,興全趨勢的董承非。淡水泉的趙軍、林園的年化在15-20%,已經屬於TOP級別。一年十倍的故事聽說不少,但十年下來還賺十倍的人卻沒幾個。為什麼複利的累計如此之難呢?
  • 成長中最重要的能力:複利
    02知識複利很多人不喜歡讀書,給出的理由是:我讀過的書,很快就忘了,讀書沒啥用啊。那是因為你書讀的太少,當你在一個領域的知識量不夠多時,就無法達到複利曲線的那個拐點,知識也無法產生複利。你只讀一本書,知識點是散的,無法相互激發,但當你讀書達到成百上千本後,這些知識點就會相互連結,逐漸形成知識體系。在你的腦子裡,就會碰撞出新的知識和想法,你的成長會成倍加速。有時你會不經意迸發出好靈感,自己都不知道是怎麼想到的。
  • 複利人生
    這個增長率意味著,你有一萬塊錢,每年才新增530塊錢,不用巴菲特,每個普通人都能做到這個增長,但這個世界只有一個巴菲特,因為只有他能持續數十年地堅持。巴菲特說:「人生就像滾雪球,關鍵是要找到足夠溼的雪,和足夠長的坡。」90年代的股票,10年的房地產,17年的比特幣和消費升級,這個時代不缺機遇,只要你用心,有耐心,未必會成為首富 ,但實現普通人的資產增值保值還是不難的。一夜暴富總是很難的,但慢慢掙錢相對容易很多。
  • 【曼姐說】比奮鬥更能成就一生的,是複利思維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可比勤奮更能決定我們人生的,是複利思維。複利的力量是非常驚人的,但是我們要先弄明白什麼是複利,舉個身邊的例子:剛畢業那會,感覺同學們都差不太多,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點優缺點。畢業後一年內,工資也都上下差不超過兩千,但是時間一長,五年十年之後,同學聚會的時候一眼就看到了差距。
  • 複利的謊言|【經緯低調分享】
    有人算了一下,假如你想在股市十年變10倍,每年「只」要26%回報即可。 於是,關於複利的傳說,又多了一個美妙的數字:26%。 然而,假如你相信如上「複利法則」,也許就掉入了一個謊言的陷阱。
  • 複利的謊言:被欺騙的財富幻想!
    有人算了一下,假如你想在股市十年變10倍,每年「只」要26%回報即可。於是,關於複利的傳說,又多了一個美妙的數字:26%。然而,假如你相信如上「複利法則」,也許就掉入了一個謊言的陷阱。真相 2連續性很難實現複利有一個重要的假設,那就是連續性。只要你每年賺26%,連續十年,你就可以......下面,我們來看看連續性有多難。
  • 人類最大的騙局:複利效應(深度)
    「複利思維」,這個看似有些雞湯的話題,其實包含了「不確定性、連續性、對稱性、預測、冪律分布、肥尾、下注、決策、貝葉斯、長期主義」等好多個有趣的話題。絕大多數人對於複利的理解是錯誤的;極少有人能夠靠複利獲利。
  • 99%的人都不知道,複利思維的10大真相
    絕大多數人對於複利的理解是錯誤的;極少有人能夠靠複利獲利。連續性很難實現複利有一個重要的假設,那就是連續性。只要你每年賺26%,連續十年,你就可以.下面,我們來看看連續性有多難。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現實中很少有福爾摩斯?
  • 複利思維,其實是一個反智謊言
    只要你每年賺26%,連續十年,你就可以.通常而言,福爾摩斯的神奇之處,在於他能夠做一連串推理,大致結構是這樣的:因為A,所以B;因為B,所以C;因為C,所以D;因為D,所以E.之所以極具戲劇性,是因為上述一系列推理,就像雜技團的疊羅漢,疊得越高,越有衝擊力。
  • 複利效應,一個人成長的正確方式
    雷海為能記住海量的詩詞並沒有什麼秘訣,只是長期的利用自己的送餐空閒時間,日復一日的去記去背,這就是時間的複利效應。 那麼,人的認知成長過程,其實也是一個複利曲線。當你積累到一定階段,達到成長的複利拐點時,你的收入會呈現指數型的增長。有可能你一年賺的錢,比之前所有時間加起來賺的錢還要多。
  • 複利效應:人類發現的第八大奇蹟
    複利是人類發現的第八大奇蹟,它的威力遠大於原子彈。——愛因斯坦複利效應,也叫滾雪球效應。什麼是滾雪球效應?就是一個很小的雪球從雪山上滾下來,在這個過程中,雪球的表面積會越滾越大,體積也就會越滾越大,如果一直持續下去,最後可能爆發,形成雪崩。
  • 股票投資中複利的魔力
    這期講講複利的魔力。這裡先分享一個關於複利的著名故事。印度有個古老故事,國王與西洋棋國手下棋輸了,國手要求在第一個棋格中放上一粒麥子,第二格放上兩粒,第三格放上四粒,以此類推,即按複利倍增的方式放滿整個64個棋盤棋格。國王以為這個棋手可以得到一袋麥子,結果卻是全印度的麥子都不足以支付。
  • 《動物世界》裡的複利真有這麼大威力嗎?
    在遊戲途中,鄭開司向莊家借款,按分鐘複利計算。片中角色多次提到:利息將是一個天文數字。我們在儲蓄時,經常聽說「單利」和「複利」兩個詞,簡單來說,單利就是在計算利息時只考慮初期借款額,而複利俗稱利滾利,就是每隔一段時間,將本金和利息算作新的本金,計算下一期利息。那麼,複利真的有這麼厲害嘛?複利的多少到底和什麼因素有關呢?
  • 陳東升:複利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
    企業家應該抓住最具消費能力的群體,根據這些人群需求的變化來布局產業和調整產品。所以這也是決定一個企業「做什麼人的生意」的一個前提。中期看結構,主要是在社會經濟和產業結構的變化中尋找機會。美國100多年的繁榮,先後經歷了工業時代、消費時代和數字時代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產生了一批偉大的企業和企業家。
  • 音樂的複利
    某種程度上,這就是「音樂的複利」。中國音樂產業的網際網路歷程一定大於蝦米的一生,這個歷程中有許多新產品、新形態的誕生,也有許多的消亡。蝦米或許是消亡者中最讓人懷念的一個,它的經歷印證了基辛格那句話的正確性,「道德價值是絕對的,但應用道德的環境卻天生並不完美。」在今天懷念蝦米的「道德」,也是懷念曾經最草莽的年代裡,蝦米許諾的美好音樂圖景。
  • 炒股入門知識哪本書好,炒股初學者入門知識
    炒股入門知識哪本書好炒股最忌諱學算命類話術的內容,如股評類的,因為他怎麼解釋都好像有理,今天同樣的情況可以這樣解釋炒股初學者入門知識三、要了解自己適合做什麼周期,短線,還是長線。四、要有正複利意識,只有長期正複利才能賺大錢,不要一年想賺多少倍,這想法是錯誤的,找一種適合自己的模式,一年賺60%,10萬元錢5年就是100萬,10年就是1000萬。只是舉個簡單的例子,沒這麼簡單。也就是說要有長遠意識。積累靠時間和正複利模式。新手不要想到賺多少,應考慮你能虧得起多少。
  • 《時間思維》:「時間商」是比情商、智商更重要的能力
    一口氣看完整本書以後,我終於找到了答案:時間商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一種底層思維,一旦擁有了時間商,我們的生活、工作將會發生難以置信的變化。《時間思維》的作者是孫鐵麟,他是管理學博士,資深傳媒專家、國際公益人、全球青年領袖,曾任天津衛視頻道副總監,暴風科技副總裁。
  • 此花比茉莉香十倍,香而不膩,淨化能力也比綠蘿好上百倍!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一種花,它比茉莉花香多了,味道好聞也不膩,淨化能力比綠蘿也好上百倍!此花比茉莉香十倍,香而不膩,淨化能力也比綠蘿好上百倍!這種花就是「白蘭花」,是一種常年濃綠色的喬木植物。葉片很薄,呈橢圓形,花是白色的,非常香,也非常漂亮,通常會在夏季盛開,一般不結果實。株行直立著,也有分支,非常的落落大方。冠行像一把傘,看起來很典雅,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 這家公司年終獎竟然發基金 抓住「十倍基」的秘訣在...
    之所以建議拿年終獎買基金,一是這樣可養成理財習慣,享受時間複利。二是如果選到了優秀的基金長期持有,收益的確非常可觀。2020年,開放式基金中,約95%的基金取得了正收益,回報翻倍的基金達113隻(A/C份額分開計算),偏股型基金收益率中位數超過50%。在顯著的賺錢效應下,2021年開年基金髮行持續火爆。1月11日,5隻爆款基金當日合計認購量超1100億元。
  • 沈帥波:中國企業的複利時代已經到來
    今年的主題叫做《偉大的複利》,我們主打有趣的觀點,不一樣的角度,豐富的維度,好玩的內容,比純娛樂深刻一點。01、我理解的複利 什麼是複利?複利是一種思維模式。我所理解的複利和純資金面炒股、理財無關,是一種思維模式、處事原則和事業理念,是基於一個人、企業和組織的願景,希望長期地、持續地獲得社會價值,獲得社會認同與數字性回報,並願意付出對應的努力和代價。它需要在一個更長的時間周期裡去理解、看待,而非截取任何一個短周期來粗暴地看待收益率,它需要某一些稟賦能力、認知與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