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做到十年複利20%這麼難?

2020-12-23 雪球

從業超過十年的基金經理中,年化收益率能做到20%以上的並不多,總所周知的有景林的高雲程、蔣錦志,富國的朱少醒,興全趨勢的董承非。淡水泉的趙軍、林園的年化在15-20%,已經屬於TOP級別。

一年十倍的故事聽說不少,但十年下來還賺十倍的人卻沒幾個。為什麼複利的累計如此之難呢?

作者:基金風雲錄

來源:雪球

風雲君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最近剛好集中在看 @北京泓澄投資 的資料,從中受到不少啟發:除了拉長時間會經歷牛熊轉換,熊市中容易元氣大傷外,市場的風格變化難以琢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前段時間出過 $泓澄投資1號(P000784)$ 的測評報告,如果把張弢11年(6年公募加5年私募)的業績合在一起看,也屬於國內長跑賽道的頂級選手)

跟不上市場變化的人會被淘汰,看不到變化本質的人難以進化。過去十幾年,看似波瀾不驚的A股發生了驚人的轉變。

1經濟增長從總量邏輯變成結構邏輯擅長周期人的不一定擅長投消費科技

去看不少投資的老師傅,他們最擅長的就是工業鏈條上的投資(周期股偏多),比如鋼鐵、煤炭、有色、化工。早期國內工業化如火如荼,發展最好的就是這些行業,如果投資組合中不配置大量的工業鏈條,是很難跑贏大市的。

2013年以後,經濟增速往下走,投資驅動的因素的減弱了,無論投資人有多工業鏈條上的投資,這個版塊的配置都不能太高,因為經濟的增長主線已經變成消費、變成科技了。

回頭看這個邏輯很清晰,但身處其中要把握背後的宏觀變化是很難的,大部分人的投資都有偏好,有人喜歡消費、有人喜歡科技,這種偏好在某幾年會成功,在某幾年就會明顯跑輸大盤。比如這幾年業績很牛的東方紅,在14-15年的表現就很一般,複利累積的效果會打折扣。

2資金驅動從機構到個人再到機構市場的主流審美不斷切換

雖然現在一直在說機構化、機構抱團,但從歷史看,A股機構化率最高的時期是在2002-2005年,機構的交易量最高佔到了市場的40%。那個時候投資語言非常機構化,大家都喜歡挑濃眉大眼的品種,但這不是因為市場成熟,而是因為A股規模小,總市值只有5萬億,階段性的機構化率高。

05年之後,股權分置改革,A股總市值一下子變成10萬億,散戶增長非常迅速,市場的投資語言變得豐富多彩,湧現出葉大戶、張大戶、徐翔等知名人物。這個階段很多小公司的股價漲得很好,但這不是價值取向的問題,而是資金結構決定的。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14-15年業績做得很炫的基金經理,之後業績就做得不好了,因為他們沒有根據資金結構的審美進行演進,繼續堅持以前買中小創的風格註定在在往後很難創造超額收益。

但去觀察資金走向不是指去短期追尋熱點,看這個月什麼會漲,下個季度什麼會漲,而是去觀察未來2-3年,應該配置什麼樣的投資組合。

往後去看,14-15年的情況很難再發生了。今年不管公募還是私募,好的基金都被賣爆了,百億私募的數量已超過百個,這在以前是難以想像的。在房住不炒、銀行理財收率走低、P2P暴雷後,人們也基本達成一個共識,A股才是今後資產增值的大方向,往後會有越來越多的資金湧進來,湧入的形式更多來自於公募和私募,機構會越來越有主導權。

北上資金、海外資金也在不斷流入A股,但還嚴重不夠。去觀察日本和臺灣就知道,它們30%的持有者都是國際投資者,現在北上資金才1萬多億,未來至少到10萬億、20萬億,投資越往機構審美、往國際主流機構審美上靠是大概率的事情。

3沒有天生的成長股也沒有天生的周期股投資切忌貼標籤

以消費電子為例,這個行業不是天生的成長股,過去10年,剛好處於行業高速增長疊加產業鏈遷移,成長性突出,但十年以後,它可能就變成一個傳統的製造業。

不同的產業鏈是成長的,還是偏周期的,不是絕對的,不能給行業貼上標籤。看任何行業最好能自上而下的去思考,才能贏得長期較好的業績。

剔除宏觀因素,要累計長期複利,還要能戰勝自己,這也很難。

市場上很多基金經理的策略都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都是價值投資,都投醫藥,都投消費,也都選龍頭,但投資結果差別很大。這個差異跟基金經理的個性和心態也強相關。

什麼會影響心態呢?投資不止是資產端的事情,負債端也會影響投資,是自己的錢,還是借來的錢,投資的結果是不一樣的。此外,階段性的滿倉、空倉、持倉過於集中,在大部分的時候,都會減少賺錢的概率。

投資並不是什麼高精尖的事情,隨便找個有點投資經驗的人都可以說出投資茅臺的一二三點,但機構和散戶都買了茅臺,都買了格力,為什麼最後收益率分化很大呢?

差異不在於基金經理的決策都對了,散戶的都不對,而是概率不同。做10次決策,可能基金經理做對對了7次,散戶做對了5次,收益率的差距就拉開了。但是如果基金經理持倉過於集中,就容易影響做決策時的心態,下次做決策只對了6次,賺錢的概率明顯就降低了。

風雲君今天就說到這裡了。

其實上述大部分的思路和想法都來自於泓澄投資的張弢,以前風雲君不了解他的時候,覺得他的「中觀思路」很玄,但深入研究後覺得這種偏宏觀的思路別有洞天。

它不會像純宏觀策略那樣天天盯著央媽的動作和CPI、PPI數據,高高在上地聊距離普通人投資決策很遠的內容,也不會像很多擅長微觀策略的機構那樣反覆強調大家都已經知道的的價值投資、擁抱科技消費、擁抱龍頭。這種透過現象看本質且有一定實操指導意義的思路,值得反覆品味。

張弢,泓澄投資創始人和基金經理。復旦大學金融工程碩士,CFA,18年證券從業經歷,13年投資組合管理經驗。

曾任嘉實基金董事總經理,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嘉實研究精選、全國社保602組合、嘉實增長等產品基金經理。五座金牛獎、四座明星基金經理獎得主,2014年度晨星股票型年度基金獎唯一得主。

如果你對私募產品感興趣

相關焦點

  • 複利人生
    為什麼我要講吳曉波的故事,他具有典型性。在有限的時間(20年),把有限的精力和財富,持續而反覆地投入到某一領域(房地產),長期堅持(20年),最終財富的雪球越滾越大,實現財務自由。這是經濟學中典型的複利思維。愛因斯坦書說:「複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蹟。」
  • 複利的謊言|【經緯低調分享】
    2 真相 2 連續性很難實現 複利有一個重要的假設,那就是連續性。 只要你每年賺26%,連續十年,你就可以......
  • 複利的謊言:被欺騙的財富幻想!
    「複利思維」為什麼看起來如此有吸引力呢?因為「複利」製造了一種虛幻的確定性。我們的工作、生活、投資,大多是通過尋求事實和真相,來尋求生活中的確定性。但是,什麼是確定性?真相 2連續性很難實現複利有一個重要的假設,那就是連續性。只要你每年賺26%,連續十年,你就可以......下面,我們來看看連續性有多難。
  • 找到「知識複利」,能力「十年十倍」
    很多理財顧問在建議你「收益復投」時,都會用類似的故事去解析「複利」的這個特點:一開始收益不起眼,越到後期賺得越多。因為每一年創造的利潤,都被重新投入到「創造利潤的活動」中。在第30天的池塘裡,所有前29天長出來的浮萍都在生長。按理這個道理,「複利」現象其實並不限於投資,任何一種活動,只要能把收益當成資源重新投入,就存在「複利」。比如某些知識。
  • 股票投資中複利的魔力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範俊青    上期文章講到為什麼要選用長線價值投資的方法投資股票?這期講講複利的魔力。
  • 複利效應,一個人成長的正確方式
    雷海為能記住海量的詩詞並沒有什麼秘訣,只是長期的利用自己的送餐空閒時間,日復一日的去記去背,這就是時間的複利效應。 那麼,人的認知成長過程,其實也是一個複利曲線。當你積累到一定階段,達到成長的複利拐點時,你的收入會呈現指數型的增長。有可能你一年賺的錢,比之前所有時間加起來賺的錢還要多。
  • 《動物世界》裡的複利真有這麼大威力嗎?
    在前一段熱映的電影《動物世界》中有這麼一個情節:鄭開司被朋友坑欠上了高利貸,不得不上了一條賊船開始了石頭剪刀布的賭博遊戲。
  • 【曼姐說】比奮鬥更能成就一生的,是複利思維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可比勤奮更能決定我們人生的,是複利思維。複利的力量是非常驚人的,但是我們要先弄明白什麼是複利,舉個身邊的例子:剛畢業那會,感覺同學們都差不太多,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點優缺點。畢業後一年內,工資也都上下差不超過兩千,但是時間一長,五年十年之後,同學聚會的時候一眼就看到了差距。
  • 人類最大的騙局:複利效應(深度)
    「複利思維」,這個看似有些雞湯的話題,其實包含了「不確定性、連續性、對稱性、預測、冪律分布、肥尾、下注、決策、貝葉斯、長期主義」等好多個有趣的話題。絕大多數人對於複利的理解是錯誤的;極少有人能夠靠複利獲利。
  • 99%的人都不知道,複利思維的10大真相
    世界是隨機的,並不符合「決定論」,更不是線形的。「複利思維」為什麼看起來如此有吸引力呢?因為「複利」製造了一種虛幻的確定性。我們的工作、生活、投資,大多是通過尋求事實和真相,來尋求生活中的確定性。但是,什麼是確定性?
  • 複利效應:人類發現的第八大奇蹟
    複利是人類發現的第八大奇蹟,它的威力遠大於原子彈。——愛因斯坦複利效應,也叫滾雪球效應。什麼是滾雪球效應?就是一個很小的雪球從雪山上滾下來,在這個過程中,雪球的表面積會越滾越大,體積也就會越滾越大,如果一直持續下去,最後可能爆發,形成雪崩。
  • 複利思維,其實是一個反智謊言
    文 | 老喻在加來源 l 孤獨大腦(ID:lonelybrain)轉載 | 栩先生(ID: superMr_xu)最近,有人問我:一個人可以做到持續地每天進步百分之只要你每年賺26%,連續十年,你就可以.通常而言,福爾摩斯的神奇之處,在於他能夠做一連串推理,大致結構是這樣的:因為A,所以B;因為B,所以C;因為C,所以D;因為D,所以E.之所以極具戲劇性,是因為上述一系列推理,就像雜技團的疊羅漢,疊得越高,越有衝擊力。
  • 成長中最重要的能力:複利
    複利思維,被愛因斯坦稱為人類第八大奇蹟,雖然其他幾大奇蹟我不清楚,但是這種複利的思維模式,的確堪稱震撼和顛覆,無愧於奇蹟的這種評價。複利思維,簡單說就是在一段時間內,堅持重複和反覆的做一件事情,事情的結果會反覆重複的再次累積,形成同方向的遞進,那麼在一段時間過後,重複反覆的效果會是意想不到的巨大,無論好或者不好。
  • 偉大的複利:洞察未來中國商業的兩萬字
    為什麼? 因為90後「老了」,就這麼一個簡單的道理。 你今天討論90後開始喝酒,就跟十年前談論80後一樣。因為中國白酒的主力是中年男性,他們還在生命力比較旺盛的年限裡,所以這個人群沒有消失。同時因為他們每天練喝酒,過去只能喝半斤,現在能喝一斤,等於消費人群基數又上升一倍。
  • 沈帥波:中國企業的複利時代已經到來
    今年的主題叫做《偉大的複利》,我們主打有趣的觀點,不一樣的角度,豐富的維度,好玩的內容,比純娛樂深刻一點。01、我理解的複利 什麼是複利?複利是一種思維模式。排名再往後,到了達利園左右就是百億規模,20名往後在幾十億規模。這件事情告訴我們:如何在中國把飲料賣給更多人的戰略方法,跟網絡上文章沒有太大關係,甚至背道而馳。中國夫妻老婆店一共有多少?
  • 線條眉為什麼做起來這麼難
    什麼是線條眉,這是紋繡界的一個紋眉項目,其紋繡效果根根分明,就像長在眉毛上的,所以更加逼真和自然,通常我們聽到或看到的「仿真眉」「仿生眉」「野生眉」等等都是線條眉衍生而來的,線條眉一直霸佔著高價眉的位置,但是做的紋繡師不僅少,技術還各異,為什麼這麼好看的眉毛做的這麼少呢,因為難啊,為什麼線條眉這麼難呢?
  • 【樓市】為什麼房企反腐這麼難!?
    為什麼房企反腐這麼難?房企內部要如何行動,才能減少腐敗的發生?四大原因,導致房企反腐難房企反腐難,主要是基於以下幾個原因。三、企業擴張太快,管理落後,缺乏監督機制很多房企在前十年一直忙著做大規模,被時代推著一直往前衝,根本沒來得及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監管跟不上,就容易被經不起誘惑的員工鑽空子。四、腐敗方式多樣,隱秘性強難查證在很多人的想像中,員工貪腐不過就是拿回扣、收紅包,但事實上,房企內部的腐敗方式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貪腐金額從幾十萬到幾千萬不等。
  • 為什麼你一事無成?因為你還沒有做到持續性努力!
    如果沒有辦法幫助自己克服外界的誘惑,內心不堅定,那麼將會很難做到。而現實又是,想要做成一件事情,光靠努力是不行的,更加重要的是持續性的努力。彼得·諾維格寫過一篇名為《十年學會程序設計》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諾維格表示,用十年的時間學習程序設計才真正現實。他甚至表示,任何領域的卓越成就都必須用一生的努力才能取得,代價稍微低一點都無法換來。
  • 為什麼高中生說數學這麼難學呢?
    在高中以前數學還算是簡單,但是上了高中之後,高中生們怨聲載道,瘋狂吐槽數學難。高中數學要學的東西很多,從必修一到必修五,還有好幾本選修。內容很多,知識也很多,從而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恐懼、懈怠。但主要歸類起來,高考的題型就那幾個,該考的東西也只有那幾個。但為什麼學起來這麼難呢?①沒有做到經常做題。
  • 既然C+這麼難學,為什麼還有人「自討苦吃」?
    為什麼C++讓人覺得這麼難學? C++ 是出了名的複雜、難學、難用,難倒很多英雄好漢,讓很多在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但又不捨得抽身離去。網際網路行業本來就屬於技術更新迭代很快的行業 ,而C++語言的更新速度也是相當驚人,想想等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掌握了一些語法細節之後,發現新的更新完的時候,已經把之前的語法規則都丟棄了,對於一門還在不停升級到程式語言,這種情況出現的不要太過頻繁~~ 最後,C++不光可以進行泛型編程,還可以操作指針,所以如果既想追求性能的極致化,還想編程模式靈活性,背的擔子異常沉重,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網友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在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