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戰鬥機是中國現役空軍當中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也是全世界唯三的批量服役的一種第四代重型隱身戰鬥機。但這款中國王牌戰鬥機也存在著一個小短板,那就是在降落時必須使用減速傘。相比之下,美軍的F22從來沒用過減速傘進行降落,那麼,這就一定意味著殲20更落後嗎?
減速傘是指的飛機在降落時,為了儘快減速完成降落任務而存在的一種輔助設備,外形與裝備使用的降落傘很像。與常規降落傘所不同的是,這種減速傘一般位於飛機尾部且僅在飛機落地時才會開啟。減速傘開啟之後,會給飛機施加一個與速度相反的減速力,將飛機的速度從2-300公裡/小時減少到100公裡/小時以內。隨後飛機會拋棄減速傘,使用起落架剎車。從使用意義上,減速傘與航母的著艦鉤和阻攔鎖相似,都是將戰機的速度減小到可允許的範圍內。
現代戰鬥機的起降相比早期有著很大的不同。早期飛機的降落速度都很快,在第二代戰鬥機時代達到巔峰。由於第二代戰鬥機大多採用三角翼後掠翼超高音速布局,絕大多數戰鬥機的失速速度都高達300公裡/小時。在低於失速速度之後,飛機的操控性能會急劇下降。在第二代戰鬥機的時代,飛機的降落滑跑距離都非常長,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絕大多數第二代戰鬥機都裝備有減速傘。但相比第三代戰鬥機,第二代戰鬥機大多重量較輕,減速傘的尺寸也大都較小。
從第三代戰鬥機開始,飛機更加強調機動能力和電子設備,尤其是電傳飛控和電腦操控的姿態調整。這兩種電子設備能夠有效的提高飛機在高攻角和過失速狀態下的控制能力,使得其失速速度大幅度降低。因此第三代戰鬥機並不非常普遍裝備有減速傘。
除了減速傘,飛機在降落時還可以使用起落架的輪胎剎車盤,部分飛機還裝有減速板。在降落的時候,剎車盤可以有效起到減速作用,但是這樣不僅會加大輪胎的磨損量,剎車盤內的剎車片在降落的過程當中會大量的摩擦生熱,減少使用壽命。
以殲20為首的中國空軍戰鬥機大多採用減速傘降落減速設計。這種設計一般在機尾處安裝一套減速裝備,在機場降落後打開,並在減速基本完成後拋棄。這樣做會顯著提高機場後勤人員的工作量,同一時刻戰鬥機的降落,影響連續戰鬥能力。這樣做雖然看起來工作量較大,但是對飛機的起落架磨損非常低,使用起來成本也非常低,利於較大訓練作戰任務的飛機,綜合維護成本更低。
其實不光只有中國,包括歐洲的颱風,美國的F16等出勤量較大的戰鬥機都採用減速傘減速。這不僅僅是出於成本的考量,更不是因為製造能力的不足。而是根據任務作戰需要,使用最適合自己戰鬥機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