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的幸福生活 奮鬥出的精彩人生丨從江縣加榜鄉平妹村村民潘小出

2020-12-28 天眼新聞

我叫潘小出,是從江縣加榜鄉平妹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9年9月,我家搬遷到了從江縣貫洞鎮美娥社區8棟一單元,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讓我家實現了由「村民」向「新市民」的轉變。

整潔美麗的美娥社區

我今年33歲,全家8口人,其中有3個孩子。搬遷前世世代代都居住在位於從江西部、月亮山深處的加榜鄉平妹村,平妹村距離鄉駐地約17公裡,購買生活用品非常不方便。我家以前的木房子位於地勢陡峭、自然環境惡劣的下平妹寨,木房歷經歲月的洗禮已經老舊不堪。小孩在8公裡外的小平小學讀書,我每天騎摩託車接送,來回需要接近1個小時。

搬遷後,幸福的生活在向我招手。以前做夢也沒想過,全家能夠住進100多平方米的樓房裡,現在的居住條件比以前更加舒適,窗明几淨、衛生整潔、基礎設施完善。3個孩子分別在小區內的美娥希望小學及美娥幼兒園讀書,接送只要不到5分鐘,更重要的是我的孩子們接受到了和縣城孩子一樣好的教育,我感到十分欣喜。

搬遷前,我們一家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是秋收後外出廣西及廣東砍甘蔗,到了春季播種時返回村裡種莊稼,年復一年循環往復。搬遷到美娥社區居住後,我首先想到的是一定要找到工作,如果我沒有工作就沒有穩定的收入。

幫扶幹部在潘小出家中了解情況

最開始的我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在城裡能夠做什麼,在我苦惱時,我們平妹村第一書記楊通林和幫扶幹部吳俊霖來到我家,為我出謀劃策。他們建議我在小區賣烤鴨,因為以前我在廣東英利打工時,學習過製作「英利烤鴨」,並且有著不錯的手藝。

就這樣,「小出烤鴨」順利開業了,漸漸地「小出烤鴨」在整個美娥社區出了名,大家都會來我的店買烤鴨,同時我還搭配著賣一些瓜果蔬菜,現在一天下來純收入能達到300元以上。在社區內實現就地就業後,我們的收入有了穩定的來源,全家住得更加安心,生活充滿了希望。

潘小出的烤鴨蔬菜攤位

雖然我家已脫貧,但依然享受著各種幫扶政策。2020年以來,獲得各類產業項目入股分紅共計6001元,獲得易地搬遷貧困戶臨時救助7500元,同時,復綠復墾的15000元補助也已發放到帳,國家的扶貧政策實在是太好了!

國家的好政策讓我們一家過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我們現在吃得更好、穿得更好,教育、醫療、住房、飲水都有保障,闊步走在新時代的康莊大道上。我相信,在政府的幫助與親切關懷下,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奮鬥下,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幸福,人生一定會更加精彩,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不是夢!

整理 萬章慶見習編輯 段嵐茜

編輯 駱航念

編審 楊儀 韋一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真心幫扶解民困 勠力同心奔小康|從江縣加榜鄉平...
    2019年7月4日,根據組織安排,我到從江縣加榜鄉平忙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同年9月24日起兼任平忙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  從凱裡出發,一路經過凱羊、廈榕高速,再穿過蜿蜒曲折的山路,幾經周折,七個多小時才到達目的地。初識平忙村,看到破敗不堪的村委樓院壩、隨處可見的老舊樹皮禾倉、還有村民趟水過河的無奈,讓我深感任務的艱巨和責任的重大。
  • ...窮鄉煥新顏丨從江縣加勉鄉脫貧攻堅指揮部前線工作隊隊員劉立立
    儘管來之前對加勉鄉的情況有心理準備,但當我真正踏上加勉鄉的土地時,眼前的一切還是讓我大吃一驚:一棟棟爛木房的下面養著牲畜,上面住著村民,生活條件十分惡劣;村裡主幹道多數都是泥土路,到處坑坑窪窪,交通十分落後;生活用水全靠天,土地貧瘠,產業發展無基礎;村民思想守舊,文化程度低,有的連漢話都聽不懂更不會講……駐村第一天,我便深感駐村工作壓力之大。
  • ...從「心」 開始丨從江縣往洞鎮廈往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王波
    我叫王波,今年28歲,是從江縣交通運輸局的一名工作人員,現擔任往洞鎮廈往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2019年7月,收到被派駐到從江縣往洞鎮廈往村駐村的通知後,我激動萬分,第一時間收拾行囊奔赴駐村工作崗位,欲大展一番拳腳。然而,現實並非我想像中的那般順利,開展工作過程中還是碰了不少壁。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丨從江縣加榜鄉...
    我叫劉雍兵,2019年7月擔任從江縣加榜鄉紀委書記、從江縣監察委員會派出加榜鄉監察辦公室主任。回想起脫貧攻堅戰的艱辛歷程,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騎著摩託車風裡來雨裡去,盤旋在蜿蜒山路上。一路上有汗水,有成績,有委屈,但更多的是欣慰。這就是我的扶貧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在法治扶貧的第一線丨從江縣司法局西山司法...
    2016年9月,我調任黔東南自治州從江縣西山司法任所長。2019年6月底,按照縣委組織部的統一安排,我被選派到西山鎮頂洞村脫貧攻堅指揮所任網格員(兼任副所長)。2020年2月,根據工作需要,調整到西山鎮卡翁村脫貧攻堅指揮所任所長。頂洞村位於西山鎮東南面,是西山鎮最大的侗族村寨。2019年從江縣西山水庫項目落地頂洞村建設,該項目是飲水安全保障重大工程。
  • 「我的脫貧故事」好政策給了我生活的動力|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村民...
    我叫蘭老三,今年80歲,家住貴州黔東南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一組。  30年前,我的妻子因產後抑鬱,無法與人正常交流,因為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妻子比較邋遢,家中生活非常慘澹。從此,我家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安順高管處贈送我家基本生活物資特別是2019年以來,在安順高速公路管理處和谷坪鄉黨委政府的幫助下,駐村隊員送我妻子去辦理了身份證和殘疾證,讓她能享受殘疾補貼和養老保險。
  • 貴州從江:播下種螺助增收
    本文轉自【新華網】; 5月26日,貴州省從江縣加榜鄉加車村的村民在搬運種螺。 今年3月以來,貴州省從江縣啟動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結合當地梯田環境,因地制宜,在加榜鄉加車、黨扭、加頁等村實施田螺養殖項目。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本文轉自【新華網】; 5月26日,貴州省從江縣加榜鄉加車村的村民在搬運種螺。 今年3月以來,貴州省從江縣啟動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結合當地梯田環境,因地制宜,在加榜鄉加車、黨扭、加頁等村實施田螺養殖項目。
  • 「我的扶貧故事」都柳江邊攻堡壘,月亮山上亮實招丨從江縣洛香鎮岑...
    2019年7月5日,在州委的信任下我進入第二個幫扶村,從江縣洛香鎮岑西村。  岑西村地處從江縣洛香鎮的西部,是從江縣貧困發生率高於30%的深度貧困村之一,淳樸的鄉村伴隨著嚴重的貧窮,全村67戶322人,貧困發生率高達45%。雖然我一早就知道這是個比較貧困的深度貧困村,但是步入岑西村時,才發現這裡比我想像中的還要落後得多。
  • 「我的扶貧故事」真心願為鄉親們辦實事、辦好事丨從江縣停洞鎮架...
    「我能當選為村長,是我的榮幸,我不為別的,就是想踏踏實實的為相親們辦實事、辦好事,為架裡村的發展出一份力。只要鄉親們的日子越來越好,架裡村一天比一天更美,那我這村幹就沒白當。」我當初這麼想的,這一年來,我也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這麼做的。
  • 從浙江到貴州 「銀髮校長」愛灑從江丨記貴州省從江縣一中校長劉誠平
    2019年3月,帶著教書育人的初心,在東西部扶貧協作牽線搭橋下,63歲的浙江退休教師劉誠平積極響應黨組織號召,放棄舒適退休生活,加入「銀齡計劃」,赴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一中支教,並任該校校長。因滿頭銀髮,師生們都稱他為「銀髮校長」。
  • ...脫貧攻堅道路上的「真、善、美」丨從江縣西山鎮拱孖村所長楊聖花
    我是一名侗族姑娘,是土生土長的西山人,現任從江縣西山鎮人民政府人大秘書、副主任科員。自1999年來,一直在一線從事農村工作,有20年的基層工作讓我成為最「接地氣」的農村幹部。截至目前,拱孖村共有5戶村民申請了勞務隊長補貼。有了政府的好政策,村民也懂得了感謝黨、感恩政府。走訪貧困戶「心胸寬廣、胸懷坦蕩,不虛偽,直率乾脆,乃為真;以同情之心待人,以惻隱之心愛人,尊老愛幼,扶危濟困,乃為善;和諧、平衡、完整、心靈與儀表想通、人與自然相融,乃為美。」
  • ...記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從江縣花甲電腦刺繡廠負責人韋祖英
    今年39歲的韋祖英,是從江縣鬥裡鄉牙拱村人,提起她的名字,村民們個個舉手讚譽。6歲時,韋祖英開始跟母親學習苗繡技藝,15歲時,她不僅學會了構圖,剪紙、裁布、手繡等十幾道工序,還能為自己繡上一套盛裝,這讓心靈手巧的她成為了當地小有名氣的繡娘。
  • 「我的扶貧故事」他鄉當故鄉|從江縣谷坪鄉五一村第一書記晏高飛
    我叫晏高飛,去年8月28日增派到從江縣谷坪鄉山崗村任網格員,同年12月調整到谷坪鄉五一村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兼任五一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網格員。對這樣弱勢群體家庭,我積極幫助楊補保維修校正房屋,為他聯繫磚瓦等建設材料,並修建加固了房屋地基堡坎,新建水衝式衛生廁所等,終於,一棟嶄新舒適的房子呈現在村民們眼前。
  • ...枝葉之間顯真情丨從江縣東朗鎮紀委書記、擺德村幫扶幹部滾文清
    我叫滾文清,中共黨員,是從江縣東朗鎮紀委書記、從江縣紀委監委派駐東朗鎮紀委監察辦公室主任、東朗鎮擺德村幫扶幹部。「滾書記,脫貧攻堅結束後,你還來我們村嗎?我家現在生活越來越好,離開不你的真情幫扶呀!我們真捨不得您……」脫貧攻堅進入最後收官階段,每次到村裡幫扶對象家走訪,他們總是拉著我的手不舍地說道。
  • 「我的扶貧故事」月亮山裡的「約定」|從江縣加勉鄉別鳩村最美教師...
    7月5日早晨,從江縣加勉鄉街道上,一個小男孩緊緊抱著一個女孩。直到旁邊等待的鄉村中巴車售票員下車輕聲提醒,男孩的奶奶不得不上前將兩人分開。汽車緩緩前行,男孩嚎啕大哭,車裡女孩的眼淚早已打溼了口罩。韋賢與潘桃香我叫潘桃香,是2018年9月考到加勉鄉別鳩村幼兒園的老師。男孩叫韋賢,今年8歲,是從江縣加勉鄉別鳩村五組村民韋老博的兒子,也是我的學生。
  • 「我的扶貧故事」千字文言以述脫貧之志丨從江縣貫洞鎮弄獨村第一...
    「凡脫貧攻堅者,必當幼有所養,壯有所用,老有所依也……」   近日,從江縣貫洞鎮弄獨村第一書記粟元標執筆寫下一篇題為《樵夫脫貧攻堅軼事》的千字文言文。其內容講述他的脫貧攻堅經歷,從怎麼來到來後發現什麼,發現後怎麼做以及取得怎樣的成績和自己的感悟,在文中都表現的淋漓盡致。同時,文章以其獨到的文風、真摯的感情,用這特別的方式,記錄其這段脫貧攻堅歷史,下面一起來感受下這篇不一樣的「扶貧故事」。
  • 「我的脫貧故事」從「緊巴巴」到「樂呵呵」丨從江縣加勉鄉南燒村...
    我叫潘義林,從江縣加勉鄉南燒村人,家裡有7口人,今年35歲。土地翻了又翻,草除了又除,就算再勤快,三畝薄田也種不出五畝收成,吃飽飯都困難,家裡住的木結構瓦房一到大雨天和颳風天就讓人提心弔膽,生怕它倒了。潘義林家的舊房我家的轉機發生在2014年,政府幹部上門走訪,把我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範圍。
  • 「我的扶貧故事」不等不靠,勇闖產業發展新路子丨從江縣人大代表...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引領群眾增收致富,過上小康生活,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所在。我叫潘寨福,是從江縣第十七屆人大代表,同時也是東朗鎮第一屆人大代表,「苗谷村寨福種養殖合作社」負責人。潘寨福與從江縣往洞鎮壩區負責人周德才交流種植技術為解決群眾產與銷的問題,2017年6月,經村兩委牽頭,我組織成立了苗谷村第一個合作社「苗谷村寨福種養殖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初,大部分群眾都在觀望,對合作社是否能成功持懷疑態度。
  • 致敬奮鬥的你丨青春勇擔當,書寫精彩人生
    以奮鬥之豪情,奏人生之樂章。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與青年朋友座談、給他們回信,勉勵大家不畏艱難險阻,勇擔時代使命,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多作貢獻。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只有理想信念堅定的人,才能不怕千難萬險,矢志不渝為實現夢想而奮鬥。
  • 【脫貧攻堅】囊謙多昌村村民的幸福生活!
    【脫貧攻堅】囊謙多昌村村民的幸福生活! 第二篇 多昌村村民的幸福生活來到囊謙縣的第一天,記者開始走村串戶,前往囊謙縣香達鎮多昌村了解老鄉們現在的生活。尚傑是光明日報社駐囊謙縣多昌村第一書記,2019年5月,被組織選派到香達鎮多昌村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