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威德金剛,梵語稱「閻曼德迦」,藏語譯為「怖畏金剛」,漢譯為「大威德明王」,俗名「牛明王」。由於此本尊威德極大,能制伏毒龍,斷除諸障,特別是降伏閻羅死魔,佛經說「有伏惡之勢,謂之大威;有扶善之力,謂之大德」,因此稱大威德金剛;又由於本尊的形象為牛首人身,所以又稱牛頭明王。
密續經中說:「一見威嚴大威德,兇煞變癱武器落。」在密宗中,大威德金剛有什麼殊勝奇特之處呢?一生4次去尼泊爾、印度學法,得到著名的大成就者巴若上師等口耳相傳的熱羅大師這樣說:一切兇猛的神中沒有一個威力勝過大威德的,此本尊法中有別的法中所沒有的文武合修法和頭面、法器的獨特修法。此本尊的護法就是掌握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眾生生死命運,裁決善惡、是非的閻羅法王。此法能使重罪大惡之人強行解脫,傳承成就從未間斷,加持之流暖流常存。精修此法,上智之人在此身、中智之人臨終之時、下智之人中陰(即死後到再次投生之間)定能成佛,是不需要等到後世即可成佛的無比殊勝大法。大威德金剛的形象和修法有很多種,常見的有兩臂、四臂、18臂、34臂等,有單體的,有雙身的。其中最能代表其修法的是34臂雙身形象,也是其最複雜、最恐怖的一種形象。其特徵是:
本尊身藍黑色,擁抱明妃,9面34臂16足,矗立於熊熊燃燒的光焰烈火之中。捲舌、獠牙、露齒、蹙額、赤發上衝、鬚眉似火。五骷髏為冠,50鮮人首為項飾、黑蛇絡腋、骨輪骨飾等為莊嚴,身帶六種骨飾象徵菩薩的施捨、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行圓滿。頭各三隻眼睛,為「空」的符號,意謂洞察三時。九頭分三層排列,居中牛頭,藍色,有一對水牛角,象徵閻王。右邊三頭,中青,右紅,左黃,各象徵憤怒、威權、善靜,即具備三種德能之意;左列三頭,中白,右灰,左黑,灰即死色。第二層為一個紅頭,為吃人羅剎,名參怖。最高一頭為黃色,象徵慈善和平,為文殊本像。頭髮上指,意謂向著佛地。
34條手臂,分左右兩排。右17手各屈拇指、中指、無名三指,伸食指與小指,掌平,向天王、藥叉等挑戰;左17手,手印同右手,惟掌向上,意謂給諸佛菩薩獻供。左右34條手各執法器:第一對手高揚,抓著象皮,表示「無明」即愚昧已除;第二對右執鉞刀,左執顱骨缽盛滿鮮血,象徵喝「四魔之血」,二臂擁抱明妃,明妃叫「羅浪雜娃」,一面二臂;第三對手右執白簡,裝三孔雀翎,左執天王參窪頭(即四面梵天首級);第四對右執搗米杵,左執藤牌;第五對右執月牙勾刀,左執鮮左腿;第六對右執標槍,左拿鉤環索,一端為勾,一端是金剛;第七對右執月斧,左執角弓;第八對右劍,左人腸;第九對右箭,左搖鈴,鈴以弘法;第10對右鐵鉤,左執鮮左臂;第11對右骷髏棒,左裹屍布,意謂無常或無主(在輪迴中無以自主):第12對右天杖,杖端以金剛為頂,頂下為骷髏及黑紅二人頭;左叉屍,三尖矛穿男體活人;第13對右劍輪,左三角爐,爐內生風;第14對右金剛杵,左帶發頭骨碗;第15對右金剛錘,左怒斥印人手;第16對右寶劍,左三色幡;第17對右變音搖鼓,意為弘法,左招風旗,揚以生風,停以止風。
16條腿,意為鎮壓閻王16面鐵城,也代表16種空性,如內空,外空,內外皆空,空也空,一切空,分別空等。右八腿屈,腳下依前向後為俯著的人、水牛、黃牛、驢、駝、狗、綿羊、狐,此八種人獸代表八成就;人獸之下踩著大梵天、帝釋天、遍入天、大自在天等天神,象徵此法是與印度教之類的世間禪完全不同的超世法;左八腿伸,腳下依次為禿鷲、貓頭鷹、大烏鴉、鸚鵡、鷂鷹、雄鷹、肉翎雞、駝鳥八種飛禽,代表八自在清淨,之下踩著六面童子天、象頭魔、月亮神、太陽神等天神。
身佩50顆鮮人頭,以34代表梵文子音,以16代表梵文母音,子母數全,即一切佛經的根子都有了。遍體披人骨念珠,謂一切經都全了。佩死人的東西,一方面象徵無常,一方面象徵戰勝惡魔和死亡。
所擁之妃名「羅浪雜娃」,譯音「金剛起屍母」,藍身,頭佩五頭骨,身披人骨念珠。三隻眼睛,長發下垂。右手執鉞刀上揚,意為割斷愛欲魔之命;左手執盛血頭骨碗,意謂呈獻樂空。右腿伸,鎮壓一切邪魔;左腿高彎,象徵得到了快樂。
九頭代表大乘佛教的九部經典(即長行、重頌、孤起、本事、本生、未曾有、無問自說、方廣、授記);二牛角表示佛教真俗兩種諦理(俗諦是指世俗習慣所形成的見解以及事物、現象,即一切都是緣起;真諦是指智慧真見和事物的本質,即一切都是性空);34手加身、口、意三業代表佛教修行的37道品,即:
四正斷:斷除已生之惡、杜絕未生之惡、增廣已生之善、培育未生之善。這是對身心品質的修煉。
四神足:欲神足、勤神足、心神足、觀神足。修這四種定能產生神通變化,故稱「神足」。
五根:信根、勤根、念根、定根、慧根。
五力:信力、勤力、念力、定力、慧力。「五根」與「五力」的不同是:「力」是經過修煉,達到純熟階段,足以對抗與信、勤等相反的思想行為的幹擾;而「根」是修得尚不成熟,難以抵抗相反的東西。
七覺支(又稱七菩提分):念覺支、分辨覺支、勤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舍念覺支。這七種修定境界是產生超世真智的前兆,所以稱「覺支」。
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八正道包括了戒、定、慧三個方面,是見道的思想境界,又稱「八聖道」。正語(斷除妄言、口舌是非等)、正業(遠離殺生、邪淫、偷盜等不正行為)、正命(合理合法謀生),就是戒學;正念(不生邪念,專注正道)、正定(一心專注,以定生慧),就是定學;正見(正確的知見)、正思維(正確思考經典中闡述的義理),就是慧學。
總之,大威德金剛的形象總義為通達37道品,徹悟16空性,自與空樂無有差別,成就殊勝與共同兩種悉地,障礙消盡,自得大涅。
按佛經記載,大威德金剛是釋迦牟尼佛在須彌山頂所現。據說南方出現了極其兇暴的閻王,佛便顯現出兇惡的怖畏金剛的形象鎮伏了閻王,最後閻王恐懼自首,立誓成為佛教的護法。佛講的經歸金剛手菩薩保管,存於西方烏爾見地方(梵名阿地亞那)。印度修行者拉裡達旺則爾(為古印度傳承大威德金剛法的祖師)因不知其儀軌,用紅土塗在腿上,憑經咒的神奇力量,七日飛至其地,意欲請經。該地念密咒的人中有一個女人,見本尊頭上所塗紅土在他的腿上,憤而將其頭倒入地。後遇怖畏金剛之妃,為其求法精神所感動,解救了他,並帶其入城。國王不同意他取經,但允許他帶至西山念誦,記住多少,算多少。結果大成就者拉裡達旺則爾記住了四部,即七層的、二層的、四層的、綜合的。回印度後即以這四部經傳世,徒眾很多。後由軌範師日婁雜窪等赴印度求法傳回西藏。
說起日婁雜窪,著名藏學專家李安宅先生在《從拉卜楞寺的護法神看佛教的象徵主義》一文中,講了他修煉大威德金剛的故事。據說在吐蕃王朝時代,日婁雜窪修持大威德金剛已有相當成就,人們經常看到他與一個女人和二個小孩聚在一起,藏王認為他作為出家人這樣做是行為不正,便派兵剿捕。結果日婁雜窪與女人、小孩凌空而起,現出大威德金剛的形象,女人入於其體而沒,一個小孩變為鈴(第九對左手所執),一個小孩變為金剛杵(第十四對右手所執),大家才知女人與小孩皆軌範師自己心靈之顯現,遂膜拜而去。一般信仰的人們認為,修持密宗到較高層次時,以何本尊修行,修證者即於平時忽現本尊之像,忽現自己之形。
還是這位日婁雜窪,與「四大天王」之一的北天王之間,有一段有趣的故事。關於四大天王,佛經說,須彌山山腰有四大山峰,各有一王居住,護持一天:身白色、手持琵琶的是東方護國天王;身青色、手持寶劍的是南方增長天王;身紅色,右手纏繞一蛇、左手託塔的是西方廣目天王;身黃色,右手持傘、左手持銀鼠的是北方多聞天王。四大天王的功德為護持行者無諸病苦、無諸魔障、無諸煩惱、壽命延長、智慧增長、財富豐盈、受用無盡、一切自在、所作成就。北天王又叫財寶天王,既是菩薩,又是護法神,他居於須彌山之水晶宮殿,一身金黃色,頭戴寶冠,著盔甲耳環,遍身珠寶瓔珞,兩肩右日左月,表示他在世間而已脫離世間。財寶無盡之天庫為其所有,右持寶傘,轉動即落寶;左手握鼬鼠,口吐各種珍寶。鼬鼠亦能制蛇,而蛇為寶藏的守護者。北天王坐於伏地綠鬃白獅上,屬下有八駿財神,每位左手皆持鼬鼠,各司八方天庫,聽令濟度缺乏資財之學佛行者,使其免於窮困。
日婁雜窪雖已修成大威德金剛身,但卻很窮。為此他念了21天的「招財經」,結果無效。一氣之下,他便做起「燔祭」,即作法把北天王拘在勺子裡燒。一邊燒一邊對北天王說:「我念了21天的經,白費了功夫及吃喝,不但財寶沒有得到,連糌粑也未增加一勺,酥油也未添上一塊,這是什麼道理?現在將你拘來,看你怎麼辦?」
天王坐在勺子裡回答說:「你現在雖然得了道,無奈我在三世古佛時已成道體,絕對不會被火傷損。說到你為什麼窮嗎?那是你命該如此!你那窮命,輩輩要乞化著吃,當馬也是沒有肉的。寶,我是送過了的。你看,洞裡洞外,那是什麼?」
日婁雜窪回頭一看,洞內外出現了許多原來不曾有過的石塊。天王繼續說:「你現在明白了嗎?因為命窮,寶已變成石頭了!但你在七輩身前,過現在印度的雜姆橋莊,討飯所得的食物,因為下雨路滑跌倒,撒掉了一撮,一群黃螞蟻因以得食。以後螞蟻得了人身,聚在那一村落的便是。你若打算稍稍享受容易到手的飯食,可到那裡食其果報。」聽了北天王的話,日婁雜窪便到了印度雜姆橋村,果然被那裡群眾視為高僧,爭來供養,不愁衣食。
宗喀巴大師曾問克珠節:「你在修何本尊?」克珠節回稟說他是以文殊獅子和紅色閻曼德迦(均為文殊菩薩的化現)兩尊作為本尊。
大師說:「總的說來,紅、黑、能怖三種閻曼德迦,任何一種,都可作為本尊,都能獲得文殊的攝受。但是我的這一傳承,是至尊文殊的攝受,而且加持極大。應如是了知。尤其是應當以能怖金剛為本尊。由於本法中,因、果二者的階段中,都有至尊文殊顯現的真實面容。這是有特殊要義的。這種特殊之要義,即文殊和威合修法(指無論修念文殊菩薩的靜相還是猛相法,只要修念其一,另一自然而成)。至尊文殊親口所說法中,此為不共究竟之要,對他者不常開示的嘉言,印、藏的智者誰也未能發現。
《拉卜楞寺志》中記載,文殊菩薩曾顯聖對宗喀巴大師說:「速慧怙主(觀音化現的瑪哈嘎拉即大黑天護法神)乃上士(即追求成佛度眾)之護法,慈悲文殊乃發菩提心(即追求徹底覺悟)者之護法,閻羅王乃下士(即追求人天善道,而避免惡道)之護法,區分善惡因果,故須依賴。」那時候,八閻羅並八鄔魔天女圍著閻羅王降臨凡界,齊聲說道:「我等乃閻羅王麾下神祗,宗喀巴佛之護法,爾等為宗喀巴佛之僧徒,須知從我作務,時時奉頌。」又有四內護法,露水牛面,說:「我等受閻王遣派,任宗喀巴佛之護法,爾等皆要服從,不可動搖。」
文殊菩薩有一降伏閻王所化現的智慧護法神,名「降閻魔尊」,又叫「地獄主」,其形象與大威德金剛相似:水牛頭,頭戴五骷髏冠,三隻眼,頭髮上豎,周圍是憤怒的火焰。他有兩隻手,右手高舉一根人骷髏棒,為「作惡者」的骨架;左手拿繩索,一端是鉤,一端是套。兩腳踩在一隻大水牛身上,右腿屈,踏水牛頭,以降服水牛(即閻王)的驕傲;左腿伸,踏在水牛臀部,以降服它的殘暴。在水牛下面是一個赤身裸體的仰面人,是閻王降服的異教徒。明妃名叫「雜萌志」,意為「憤怒者」。她赤身裸體,只是背後搭著一張鹿皮,大張著嘴,頭髮向下,表示對主人的馴服和恭敬。她的兩手,右手拿三叉戟,手腕抱主尊脖子;左手捧盛血的人頭骨碗,將幸福獻給主尊。主尊和明妃都用蛇作裝飾,肘、踝等部位都纏有蛇,象徵對龍王的降服。
這尊閻魔法王,從大師最初閉關念修文殊法時起,即為大師承辦事業。就是大師近前的得意徒眾來往時,他也作迎來送往的事。特別是他對虔誠頂禮大師的人們,更為關照。因此敬奉這一護法而作供養,容易成就二種悉地(即二種成就:殊勝成就與共同成就。共同成就是指明目、速行、隱身、飛行、透視、長壽回春、點土成金、差遣鬼神等八種成就;殊勝成就是指斷除煩惱障與所執障,證得聖果的成就),並能無礙地成就四種事業,即四種世間成就:息(息病、滅災)、增(增長智慧、壽命、財富等)、懷(威權)、誅(鎮壓誅殺邪惡)。
宗喀巴大師的弟子絳央卻傑,也是把大威德金剛崇為怙主本尊(本尊即不共依怙主尊佛及菩薩),最後建成了哲蚌大寺。我們朝拜時看到:哲蚌寺各經堂、佛殿,供奉有很多大威德金剛像,其工藝、形態均十分精美,而且大多為以前所塑,在長久的歲月中,受到無數僧眾的朝拜供養,因而十分殊勝難得。
關於哲蚌寺的興建,熱羅大師早有預言。據《大威德之光》一書記載:熱羅大師182歲圓寂時對身邊的弟子們說:「現在修法成就別說超過我,就連能和我並肩平坐的恐怕也難得。我的肉身不要火化,就在這塊平地中心建塔保存。將來拉薩河暴漲,洪水會淹沒南岸,衝走這些寺廟,此地會變成荒無人煙的野獸居住之地。那時我的肉體塔會對行人不受盜賊、翻船、疾病、邪魔等災害威脅起到保護作用。過五代人之後,拉薩下部將出現一座寺院(即後來的哲蚌寺),那時將會把塔中肉體迎去供奉在該寺,因此該寺將會變得十分興旺發達,但對此地的加持佑護作用就會相對減弱。」
果如熱羅大師所言,絳央卻傑遵宗喀巴大師之命興建的哲蚌寺,後來成為格魯派最大寺院。熱羅大師的肉身也被迎請到哲蚌寺供奉,據說大師具有極大加持力的指骨舍利,就被裝藏在一尊十分莊嚴的大威德本尊佛像內。這尊佛像據說是宗喀巴大師親手塑造,佛像口中還裝藏了以大如雞卵的佛舍利子為主的無數舍利子。
大威德金剛法系傳承簡介
大威德(怖畏金剛)法系,最初是由印度大成就者拉裡達在念誦《文殊真實名經》的時候,看到經中有「怖畏金剛施怖畏」、「金剛王者六面怖」及「雅曼德迦障中王」等句,便思考這些含義,而猜測到一定有一種稱為大威德的密法。於是他前往印度各大師及班智達處訪求這一法門。
由於當時大威德法並未在印度流傳,故而沒有求到。此時拉裡達大師猛然醒悟:此大威德法是存在於烏仗那聖地,他就向與本尊無二的上師尊前猛勵祈禱。然後心懷利益眾生、光揚聖教的念頭,完全不顧自己生命危險,經歷了千辛萬苦,來到了烏仗那聖地。
在一心求得此法,猛勵祈禱的時候,得到了智慧空行母的攝受,將大威德灌頂,以及紅大威德、黑敵、六面等雅曼德迦法類的所有灌頂傳承傳授給他。智慧空行母當即開啟秘密法庫,並告訴拉裡達大師,此《大威德廣大根本續》共有十萬頌,三百分別法類,並只給大師七天時間,能背誦多少算多少。拉裡達大師心想,無論如何是不可能在七天內全部背誦出來的,還是發願和祈禱吧。於是他在七天的時間中,在這些密續面前,不斷地作供養、禮拜、繞行等,並殷切祈禱。到最後一天的時候,《怖畏金剛大密續第七分別法類》(《七觀察續》)便清晰得顯現於心中。繼而又想,心中顯現得這些密續是否正確,是否沒有絲毫錯誤呢?於是馬上查看經卷,得知沒有絲毫錯謬,完全符合。此時,所有密續經卷,剎那收入諸空行母的秘密法庫中去了。
此後,拉裡達大師就在印度,對具緣眾生廣泛傳授大威德以及黑敵、紅大威德等法類,特別是大威德怖畏金剛法的灌頂以及生起、圓滿二種次第、密續教典等,因為只有大威德金剛才具有文武合修等殊勝修法,由此出現了很多大威德金剛成就密法師。繼承弘揚此法事業的大師則是大小敦約多吉(義為不空金剛)兩位密法師。
由小敦約多吉傳給大成就者白瑪班遮(義為蓮花金剛),次傳大成就者瑪莫哲松(義為護燈,應該是尼泊爾的巴若大師,編者注),由瑪莫哲松傳給西藏弘揚大威德法系的偉大譯師——熱羅,多吉扎。熱譯師在西藏廣傳此法後,徹底打消了一些人對大威德法非真正佛法的疑慮,使大威德法在西藏聲名大振。據說當時求傳一遍《七觀察續》,也必須供養很多黃金,已有「金法」的美譽。
當時,通過修習大威德法門,而成就四種悉地(息增懷伏四種事業成就),成就生圓次第者為數甚多。繼熱譯師後承擔弘法大任的是熱曲熱,次傳熱,益西僧格(義為慧獅子),次傳熱繃僧,次傳迦譯師,次傳絨巴,喜饒僧格,次傳喇嘛益西伯哇(義為慧吉祥)。以上這些都是證得二次第成就的大師。
繼由喇嘛益西伯哇傳給法王敦珠仁欽,這位大師被普遍傳稱是證得大威德密法成就的一位大師。在《宗喀巴大師傳》中記載,有一次他在做內、外、密、真如等供養,猛勵祈禱本尊的時候,大威德金剛現身對他說:「明年我會來到這裡的溝頭,屆時應準備妥當。」法王敦珠仁欽就觀察此事,得知宗喀地區將有一位本尊大威德的真實化身會出生,此即被稱為第二法王、雪域賢哲之首的宗喀巴大師。
宗喀巴大師與克主傑大師等,然後輾轉傳至雍增,耶喜堅贊大師,至今講傳不衰,使得大威德法在格魯派內廣大弘揚。赤江仁波切曾說,如果不念誦宗喀巴祈禱文和大威德本尊的人,應該不算是格魯派,由此可見對大威德法重視之一斑。概因大威德法獨具五種特性,文武合修,除障力大,事業廣大,所以得到各大師的青睞。
密續經中說:「一見威嚴大威德,兇煞變癱武器落。」在密宗中,大威德金剛有什麼殊勝奇特之處呢?一生4次去尼泊爾、印度學法,得到著名的大成就者巴若上師等口耳相傳的熱羅大師這樣說:一切兇猛的神中沒有一個威力勝過大威德的,此本尊法中有別的法中所沒有的文武合修法和頭面、法器的獨特修法。此本尊的護法就是掌握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眾生生死命運,裁決善惡、是非的閻羅法王。此法能使重罪大惡之人強行解脫,傳承成就從未間斷,加持之流暖流常存。精修此法,上智之人在此身、中智之人臨終之時、下智之人中陰(即死後到再次投生之間)定能成佛,是不需要等到後世即可成佛的無比殊勝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