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成為了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有人認為抑鬱症是「矯情、抗壓能力差」的表現,無法與抑鬱症患者們的痛苦、孤獨感同身受。英國首相邱吉爾形容抑鬱症「就像只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抑鬱症會對我們的大腦產生哪些影響?抑鬱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病恥感」和「自我汙名化」。我們該如何幫助身邊的抑鬱症患者,抑鬱症患者又該如何自救?你不知道的,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出品:"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ID:SELFtalks)
以下內容為西安交通大學副教授科幻作家夏笳、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抑鬱症治療中心醫生王鵬飛、浙江大學醫學部教授包愛民訪談實錄:
No.1 患上抑鬱症身體會給出哪些信號?
夏笳: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現在全球超過3.5億人罹患抑鬱症,近十年患者的增速達到了18%。
作為老百姓聽說抑鬱症,可能是通過一些已經得了抑鬱症,甚至是因為抑鬱症而影響到生命質量的一些名人,比如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張國榮,還有憨豆先生、金凱瑞。
近年來包括一些非常年輕的青春偶像,韓國的崔雪莉、日本的三浦春馬,都是因為抑鬱症選擇在青春年華告別這個世界,普通的民眾開始注意到,自己有沒有可能患了抑鬱症,遇到這個情況應該怎麼去解決。
王鵬飛:抑鬱症是一種精神障礙,是大腦的疾病。跟心情不好,有一些抑鬱情緒是不一樣的。在患抑鬱症之前,可能會先出現一些症狀和跡象。
比如以前一個外向開朗的人,這一段時間情緒顯得低落,話變少了,總是悶悶不樂,包括社交媒體,發朋友圈、微博少了,甚至同事朋友發信息、打電話懶得去回,這叫迴避社會交往。
另外一個很典型的症狀是興趣愛好的減退。以前有很豐富的興趣喜歡去做,在抑鬱之後,失去了動力,哪怕強迫去做,在這個過程中也體會不到快樂或者快感。
抑鬱症的第三個核心症狀,是精力、體力的下降,或者說疲乏無力,整個人每天都會感覺懶洋洋的,沒勁兒,很疲乏。一件最簡單的事情,拿杯子都覺得沉重。
除了這幾個核心的症狀之外,很多人會在抑鬱的時候自信心下降,以前做什麼事情都很有豪情,但是抑鬱之後可能就不自信了,甚至會自卑自責,覺得拖累了家裡人,或者覺得自己對不起他們等等。
認知症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層面,很多來門診看病的患者說這段時間狀態不好,特別突出的一個表現是工作的時候變得很困難、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
夏笳:而且越是這樣越會讓他/她產生這種自責自卑的心理,其實是一個惡性的循環。
王鵬飛:還有一個重要的維度是軀體症狀,比如說失眠、入睡困難、早醒、食慾的下降,體重在短時間之內下降很多,可能會產生頭痛、軀體疼、背痛、心慌、手抖或者肚子不舒服。還有就是睡著之後特別容易醒,特別淺,大量做夢。
包愛民:事實上,過去是第四版,按照現在第五版的診斷,它是有九大核心症狀,其中一個診斷的標準就是它需要符合五個及以上,持續兩周。在這種情況下,旁邊人看見或者你自己有這樣不好的感覺,就要去醫院了。
我們還有一個比較簡單的辦法,就是這些特徵是否傷害自己,是否傷害別人,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應該說是一種異常表現,可能要去就醫。
No.2 專業診斷:去醫院去做哪些量表和檢查?
王鵬飛:如果我們感覺到自己可能有一些抑鬱情緒,或者懷疑自己可能會患抑鬱症,我們可以去找一些量表去做,去評分,得到一個參考,作為提示,去找醫生去診斷。
但是抑鬱症的診斷和治療是很專業的事情,不是由心理治療師和心理諮詢師去診斷,而是由精神科醫生去做。
因為精神障礙或者精神疾病,跟其他的內外科疾病是不一樣的,其他的內外科疾病,可能拍一些片子做一些檢查,有客觀的指標,就可以定性了,但是抑鬱症的診斷,主要還是靠醫生跟患者的交談去搜集、總結這些臨床綜合特徵來去判斷。但是量表是給醫生的一個很重要的提示和輔助,或者是補充。
患者做完這些檢查,再去找醫生去看病的時候,會拿著一沓的檢查資料,看這個量表打了多少分,哪一項上面分數會比較高,就可以去有針對性的去問他。幫助醫生去做診斷,而不是靠量表去診斷。
No.3 如何區分抑鬱情緒與抑鬱症?
夏笳:量表是提供給做診斷的醫生的非常重要的第一手的資訊。說到抑鬱情緒,大家都會有,人體有一個調節機制,這段時間有情緒,得到別人的鼓勵就想開了,到了抑鬱症的地步,是不是很難自己想開?
王鵬飛:抑鬱情緒是我們人的正常的一種情緒反應,比如說遇到了挫折、失去了親人。人的抑鬱情緒實際上就像一個剎車系統,給予安全和保護,適時的停止,一般抑鬱情緒有明確的誘因,持續時間一般不會太久。
其次,就是看嚴重程度,一般來講的話,即便是有了抑鬱情緒,經過適時的調整,比如去運動、做心理治療、心理諮詢,比如家裡人的陪伴和支持,可能很快就過去了。
No.4 抑鬱症的產生機制
包愛民:我補充一下在進化過程中抑鬱症,我們每個人都來自一個受精卵,在媽媽的子宮內發育。我們從出生成長到成人到老年,其實一直在應對應激,不管是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還是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甚至包括戀愛婚姻,其實也是一種應激。
大腦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其實是進化出一套應對應激的反應系統,它的優勢就是我們遇到危險或者疾病,會有一種保護。
夏笳:它是對外界負面壓力刺激和反抗的保障系統。
包愛民:這就是它為什麼叫depression,有一個壓制的作用。但是如果說這樣的一套系統被激活,就有這一套系統來應對,等到危險過去了,就應該恢復,對不對?
若是個別的人由於遺傳基因變異、發育過程中大腦的塑造、後天環境中的一些對大腦發育的影響,導致個別人對於應激非常的易感。
那麼很可能當這些威脅都過去的時候,這些人的應激反應系統或者說應激反應軸,還調在非常高的一個水平,下一次如果再有同樣的情況,就有一個過度反應,或者叫亢進性反應,如果是這樣,實際上就真正到抑鬱症的狀態了,就對我們沒有任何好處了,也不再有保護,而是有傷害了。
夏笳:現在是整個認知模式出現了問題,導致本來可能應該讓他喚起快感的無法喚起,甚至可能是帶來的挫敗感,所以他沒有辦法憑自己的能力去想開,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專業的醫學的手段介入。剛才王大夫提到一個問題,抑鬱症目前還是靠一些臨床的數據的採集,從腦科學的發展來看,到底是腦子裡面哪一個部分出了問題?
No.5 抑鬱症病人的 大腦發生了哪些變化?
包愛民:在整個大自然,最精妙的其實是人腦,因為它有著一些高級功能,所以在這樣的基礎上,不像研究其他的,比如說外周的這些癌症腫瘤感染細菌等等,可以借用動物模型。比如說精神分裂症動物,它沒辦法說明它是否得了疾病。
人類經常受到這些應激打擊,是不是可以給一些動物製造這種習得性無助,慢性不可預知性應激,就是今天不讓動物吃喝,明天把墊料弄溼,讓它很不舒服,老鼠特別不喜歡水放進去,它會拼命地遊。我們發現這一類鼠不怎麼遊了,好像是hopeless。
還有鼠是很喜歡喝糖水的,經歷這麼一些打擊以後,會發現鼠喝糖水和喝白水,好像沒有什麼明顯的差異了,我們叫糖水偏好消失,這可能是一種快感缺失,但是一定要注意,因為並不知道鼠是怎麼想的,它也是有自己的思維的。還有一種就是精疲力盡了,驚嚇得很厲害,需要自我保護能量,所以就不拼命遊。
但是,它絕不會讓自己沉下去自殺的,因為動物是不會自殺的,現在沒有看到任何一個動物自殺。
而人類我們非常擔憂的一件事兒就是,抑鬱症是所有疾病中自殺率最高的,是動物沒有的,包括高等靈長類,像猩猩、猴子,我們沒有發現能令我們信服的它們自殺的現象。
不應該倒過來,不應該先從動物身上去找一個可能的情況,然後去判斷抑鬱症,這個可能會造成浪費。
研究人腦西方走在前面三四十年了,他們已經建立了人腦組織庫,收集這些去世後自願捐獻的人,這裡指的是全腦,因為並不清楚抑鬱症可能是哪個腦區發生變化,所以必須把它拿來。
當然不同的科學家需要研究的腦區不同,有人的是海馬,有的人是下丘腦,所以要把它都分好,發送給科學家研究的時候還得匹配好,有抑鬱症的和沒有抑鬱症,或者有精神分裂症和沒有精神分裂症大腦要匹配好去研究。
No.6 國家健康和疾病人腦組織資源庫
包愛民:我們一定要有足夠的樣本量,才能夠在有朝一日找出分子病理。我們國家大概是在12年左右建的,比較慢,現在建得比較好的一個是北京協和的腦庫,一個是浙大的腦庫大約分別有200多例。
但是這些腦如果分散到不同的疾病,每一個疾病的例數又非常少,就不能做很正規的研究,所以還得收集。
夏笳:對於抑鬱症的診斷什麼時候能夠儘快的進入到一個更加精準的階段,非常依賴建腦庫還有通過去世的人的大腦的研究,進行相關的診斷,積累相關的經驗。
包愛民:走進一個死亡後的大腦,就有點像一個偵探走進一個作案現場,他留下了思維迷宮,這個疾病是人腦特有工作,任重而道遠。
王鵬飛:關於腦庫我有個疑問,現在庫裡邊兒是不是更多的是老人?
包愛民:也有年輕人自殺或疾病導致去世,如果庫足夠大,不同的大腦在去世後,如果都能夠收集到的話,科學的研究就可以很系統,從大數據的積累上就會有望破解疾病的病理機制。
夏笳:近些年,一些關於女性生活有關的影視作品,比如說像更年期、抑鬱症、產後抑鬱,其實跟夫妻關係、育兒這些話題都有關係。為什么女性會特別容易遭到這些抑鬱的困擾?
No.7 產後抑鬱症是什麼?原因有哪些?
王鵬飛:根據目前的流調或者臨床觀察到的現象,女性患抑鬱症的患病率大概是男性的兩倍。
為什么女性更容易患抑鬱症?從很多方面去分析,從生理的角度來看,女性的生理結構,更容易受到內分泌、性激素等等這些激素的影響,尤其是女性在月經期、更年期、圍產期,受到了不斷的波動。
另外一種就是心理的角度,女性的心理特點跟男性不一樣,女性的情感會更細膩,更容易產生抑鬱和焦慮的情緒。
我們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有一些落後的地區,有女性歧視、性別歧視,在這個社會,女性實際上更容易受到侵害和傷害,這也是一個原因。
夏笳:在社會的話語場域裡邊,我們作為女生特別有話語權來討論這個問題,女性會持續性地感覺負面壓力。
王鵬飛:女性在職場上又要當一個女強人,又要求跟其他的男同志一樣,回家之後,女性又要承擔更多的家庭方面的責任。
夏笳:而且別人評價的時候,經常把性別作為一個評價的一個標準。
王鵬飛:所以女同志很不容易,我們應該關愛。
包愛民:我補充一點,既然是腦部疾病,我還是比較關注腦部特徵。女性抑鬱症的發病率更高,她處在育齡期,如果是兒童期也有抑鬱症,倒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但進入青春期後,也就是行經期開始,所以有節律性的性激素波動了,產前產後都是性激素明顯的波動期,還有一些圍絕經等等,到了絕經期後就是進入老年期,事實上是比男性還高一些。
最近有一個統計,懷疑跟男性睪酮水平下降有關,育齡期女性抑鬱症是男性的兩倍和激素的波動相關。腦中自己也可以生產,外周當然性腺也可以生產。
我們雖然有一個血腦屏障,外周血液一般來說是很難進到腦內的,但是這個激素是一個脂溶性的,是可以進去的。
我們腦內神經元膠質細胞自己也可以產生結構和雌激素、雄激素完全一樣的物質,因為它可能在神經元之間工作,我們叫性甾體,這一套受不受外周激素波動的影響,以及怎麼受的,現在都在做研究,因為這些性甾體對神經元的活性是有影響的。
我們組包括也有其他一些組的研究發現,在正常的生理周期裡面,比如鼠的腦,它的雌激素的水平不跟著外周變,但是它的受體在劇烈的變化,包括把性腺摘除等等,腦中的性甾體的水平也不一樣,也就是說它自己可以生產,又接受外周的越過血腦屏障的這些激素的影響,最後的結果會影響神經元功能,這個是情感調節系統裡是發揮著重要效應的,所以這種性別差異一定是有這個原因。
夏笳:所以您說的環境還和人體本身的生理機能,特別是它的性激素,對於腦的功能的影響,是一個共同作用。
王鵬飛:這也是抑鬱症的發病機制,剛才說到男性的產後抑鬱,妻子生育了之後,男性的雌雄激素的水平也會發生變化,產後抑鬱並不是女性的專利,男性也會有產後抑鬱,一般就是在妻子生產後的三到六個月左右的時間之內,很多的男性會出現焦慮、抑鬱、失眠一系列的抑鬱症狀,甚至是可以達到抑鬱症的診斷標準的。
一般的原因更多的是,比如說愛人生產之後,睡不好,又面臨很多的壓力,第一次當父母會有很多的擔心和焦慮。
包愛民:在妻子懷孕這個過程中,男性的攻擊力是下降的,親和力或者說親密應該是上升的,所以就說有研究催產素、愛情激素,或者叫社交激素,實際上是增高的,因為這時候自己的baby要出現了。這和老年男性抑鬱症的表現是很像的,睪酮是下降的。
王鵬飛:我們在門診會碰到很多的產後抑鬱的患者,很多年輕媽媽太痛苦,不想活了,甚至出現了自殺,甚至出現擴大化自殺,帶著孩子、丈夫一塊兒跳樓,產生這種想法。
夏笳:就像電影《坂道上的家》。
王鵬飛:就診的時候,很多時候老人就覺得,這是想不開、小心眼兒,我們都這麼過來的,為什麼你就扛不住?這種模式導致他得不到很好的治療,這個問題還是挺棘手的。
No.8 抑鬱症的治療
夏笳:抑鬱症治療的問題,大家一般比較了解、熟悉的可能主要是吃各種藥,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療法,像電擊,可能大家聽到電擊都覺得非常恐怖。這好像是一個被汙名化的治療方法。
王鵬飛:電擊的話需要為它正一下名,像北京安定醫院,每年做這種電休克治療的數量,在全國甚至全亞洲都是排名很靠前的,數量非常龐大。比如說來了一個新患者,我們評估之後覺得他需要做治療,跟患者家屬說做電休克治療,老百姓聽著很嚇人,好像拿個電棍兒電他,是一種懲罰性的治療措施。
其實不是這樣,電擊治療,它的全稱叫做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是一個非常安全又非常有效,而且起效非常快的一個治療手段。它基本的治療過程是在一個全麻的環境之下,全麻是時間比較短暫的,可能只有十幾二十分鐘的時間。靜脈全麻狀態下,通過電極片兒在腦袋前額或者是顳部貼上電極片兒,經過治療機器處理過的脈衝式的電流,經過電流之後,會造成大腦的放電,神經遞質的再平衡,達到治療的效果。
這種治療對於嚴重的抑鬱症,尤其是伴有非常明顯的自傷、自殺風險,甚至是抑鬱症嚴重到木僵的狀態,不吃不喝不動,也不說話,什麼也不配合的這種狀態。對於特別極度的狂躁興奮,特別難治的,精神障礙治療效果非常好,立竿見影,比藥物要快,而且比藥物要安全。
一個是電擊的名字讓大家產生直觀的印象,另外,它的副作用最主要的是做完治療之後,甦醒過來,因為它經過一個放電的過程,像腦細胞,可能會發生腫脹水腫,或者說海馬體會經過一個氧化應激,記憶力會受影響,但是這個記憶的影響是短期的。
一般來講,經過幾周或者幾個月的時間,記憶力就會逐漸恢復到原來的狀態。所以說,治療又安全又有效,有時候是救命的。
包愛民:我簡單補充一下,剛才良好的效果,王大夫已經介紹了,它的副作用是什麼?我們以前把電休克類比於電腦死機了以後的硬關機重啟,在這個過程中,急性效應顯然是還好,就算是有水腫,也可以消。
我們非常關注慢性,擔心長期會不會導致認知功能減退,但是它以多少的速度和普通人相比又是怎麼樣?
夏笳:抑鬱症的致病機理到現在沒有完全的清楚,我們也很難找到一個終極對症的藥,但其實在臨床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大量的實驗和臨床的案例,來證明它是相對比較有效且副作用小的,這樣的治療方法。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怎麼讓人們去正視這個疾病,然後及時的去尋求醫療的幫助。抑鬱症其實近幾年大家討論的多起來了,很多情況下還是覺得非常有心理壓力和恥辱感,或者認為這個病是精神病,有抑鬱症是意志力軟弱、想不開,沒有能力去想開這樣一個表現。
我們從醫生角度來講的話,我們怎麼從科學傳播的角度,進一步幫助大家去除抑鬱症的汙名化。
No.9 抑鬱症的「去汙名化」
包愛民:其實就是理解科學,這是腦部的一個疾病,會怕會恐懼,都是因為無知,現在傳播這種科學知識就很關鍵。
王鵬飛:最新的中國的流調,抑鬱障礙的發病率大概是在6.8%、6.9%,但是總體的就診率不到10%,西方歐美國家可能百分之三十、五十甚至更高。
夏笳:而且像西方歐美國家,他們可能常年去看心理醫生或者諮詢師,就會及時發現,比較自如地去談論自己負面的表現。中國好像不太敢於去講,包括自己的家人,越是親近的人,越不好去講。
王鵬飛: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就是抑鬱症的治療,包括它的愈後,跟一開始治療的及時性關係是非常密切的,及時有效規範的治療,復發率是能夠降低的,反而拖拖拉拉,又猶豫又不想治,或者說吃了藥之後感覺稍微好點兒了,就自己停藥,反覆又吃藥,會增加它的復發的風險。
而且抑鬱症有一個特點,本身即便去積極的治療,都有復發的風險,如果說首次治療不規範,後邊兒的復發率會更高。越復發越難治,越復發對於藥物的應答會越差。
最後可選擇的治療用藥和治療方式就很有限了,留給我們可操作的就很少了,治療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所以我們還是呼籲,比如說出現了抑鬱情緒,懷疑自己可能會是抑鬱症,及時去通過正確的路徑去找精神科醫生諮詢,及時開始恰當的治療。
No.10 抑鬱症患者的 就診路徑及注意事項
夏笳:有哪些靠譜的就診渠道,在去看醫生之前做哪些準備是比較好的?
王鵬飛:如果是第一次就診,就診之前我們建議做一些準備,首先是對自己情緒狀態或者是這一段時間對自己影響比較大的事情做一個梳理和總結。
在門診特別喜歡一類全部記錄的患者,甚至有時間軸,什麼時間開始不好的,遇到了什麼事兒?有哪些症狀表現?這樣的話就清晰瞭然。
如果說看精神科的疾病、精神障礙,我們第一推薦正規的公立的精神專科醫院、私立的正規的精神專科醫院。另外,還可以選擇,大型的綜合醫院,都是設有精神科、心理科、神經心理科的,這兩個是最好的選擇。
我們不是特別建議有問題先在網上隨便找一個所謂的心理治療師或心理諮詢師,說說情況,就開始做心理治療。因為現在機構評價標準不太規範。如果恰好碰到了不規範的,花點錢倒不是最重要的,但是耽誤了治療的話,影響比較大。
比較理想的狀態是,第一次接待的醫生,很投緣,或者說能聊得來,患者很信任他,彼此建立了良好的醫患關係,因為所有的治療的前提是建立良好的醫患聯盟,一直是固定的,他也了解情況,可以調整治療,這是最佳的選擇。
一個新的患者就診之後,基本上很多的家屬會多問一句,我們作為家屬,作為父母或者作為愛人,我們能做點兒什麼?
一般會告訴家屬,患者需要治療,第一盯著他好好吃藥,家屬能做的最好的就是理解、支持、包容、陪伴、關愛。甚至在急性期或者康復期,它跟藥物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甚至比藥物更重要。
夏笳:我的個人感受就是我們通過科學的不斷發現,回歸到人自身,我們要充分的認識和尊重個體的差異性,每一個人其實可能都有自己相對來說擅長和脆弱的部分。天才,也有他的相對瘋狂的部分,我們怎麼去理解,去包容別人身上可能需要被照顧,被呵護的部分,可能是我們對於一個理想的和諧社會的一種期待。
包愛民:抑鬱症的研究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落後的,它是人腦的疾病,我們現在建立了腦庫,將來可能會有更多的針對人腦來研究,來揭示抑鬱症的機制,任何的疾病都是徹底了解其機制之後才有可能找到治療的方法,策略等等。
也許有朝一日我們發現這是一個與生俱來的一個特徵,徹底地根除它很難,但是我們也學會跟它一起生存。但是如果我們能知道大腦中發生了什麼,然後有一些治療策略或者預防策略就更好,所以我希望所有的民眾們能夠理解這樣的腦科學研究的意義,支持腦科學的研究。
王鵬飛:作為一名精神科醫生,我還是想在這裡呼籲一下,已經被診斷抑鬱症的患者能夠好好的聽醫生的話,不要自己減量,不要自己停藥,按照醫生的囑託好好的治療,第二對於懷疑自己現在有抑鬱,不要不敢治療。
做個小廣告,可以來北京安定醫院抑鬱症治療中心,我們有一個非常龐大的團隊,科研實力非常強,在全國也是最早開始做相關研究的這樣一個團隊,我們也有網際網路診療APP,還有小程序都可以免費諮詢,也可以跟醫生交流,做一個初步的篩查,都是可以的。
最後,2020年確實是多災多難,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活著,好好生活。
包愛民:我想補充一點,各個城市,包括全國都有自殺熱線,所有的搜尋引擎,搜索自殺倆字兒,下邊兒全是北京的熱線、全國各大城市的熱線都提供緊急的心理援助,熱線背後是非常專業有組織的團隊,不用擔心被騙,他們能夠提供相對來說比較專業的諮詢。
夏笳:非常感謝兩位專家跟我們分享了這麼多關於抑鬱症的知識和觀點,不管現在處在一個什麼狀態,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更好地與自我相處,和我們共同去過一種更理想的更幸福的生活。謝謝大家!
無理性,不真相!這檔全網智商最高的科學文化聊天節目——《理性派對 新科技發布廳》第二季強力來襲!這是一場高手間的高能對話,在觀點的碰撞與博弈之中,邀請您一同看見理性的力量。
在第二季的10期節目中,科學家、藝術家、企業家組局對談,深度探討腦機接口、新基建、抑鬱症與腦科學、癌症與免疫療法、弦理論、傳染病、人才競爭、電子遊戲、商業航天、養豬裡的科技等前沿熱點話題。
「格致論道」,原稱「SELF格致論道」,是中國科學院全力推出的科學文化講壇,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聯合主辦,中國科普博覽承辦。致力於非凡思想的跨界傳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討科技、教育、生活、未來的發展。獲取更多信息。本文出品自「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SELFtalks),轉載請註明公眾號出處,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