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微光,斜斜映射在操場的一角,學生圍著陽光嬉笑打鬧,時小跑,時小憩。人頭攢動的操場上,並無過於喧囂的鬧聲,有的是一張張如花笑顏,和通過手語傳遞的快樂。這是筆者近日在陽江特殊教育學校之所見。
高飛與學生合影。
「我叫高飛,是江蘇人,來陽江特殊教育學校有13年了。」初見陽江特殊教育學校聽障班班主任高飛老師,留給筆者印象最深的,是這位來自江南的美女教師臉上滿溢的燦爛笑顏。「我從小的夢想就是當一名教師。」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對於高飛來說,是兒時的夢,是人生理想,也是一直留在異鄉陽江奮鬥努力的堅持所在。
夢想啟航
在摸索中不斷成長
成為特殊教育老師,於她而言,是機緣巧合。「因為一直想當老師,剛巧高中同桌的姐姐是一名特殊教育老師,我心想,那我也去試試吧。」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高飛進入大學後選擇了特殊教育專業。
高飛參加廣東省國家通用手語大賽。
「大學學習的理論知識對我後來的教學之路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但是真正踏上特教之路後,會發現實踐和理論是不一樣的。」大三實習期,她首次接觸到聽障學生,也是在這一時期,高飛在大學學到的手語也得到了實操,手語能力大幅進步。「因為每天都需要運用手語與學生交流,手語能力能夠得到實踐,所以越來越熟練,這也為我之後的職業生涯帶來了極大的幫助。」高飛說。
高飛在上語訓課。
課堂風格氣氛活躍,處理繁雜瑣事遊刃有餘,這些,都是高飛老師教學工作中的真實寫照。但對於十幾年前初入職場的她而言,這些並非易事。
溝通難。「最大的問題是,一些基礎不好的學生,一開始溝通還存在障礙。」高飛坦言,剛建校時,學校裡部分聽障學生在進入陽江特殊教育學校學習之前並沒上過學,甚至在家中處於自我封閉的狀態,所以剛來學校的時候完全無法溝通。「好在,學校裡還有在其他城市的特殊教育學校轉學過來的學生,他們在這一階段就起到了很重要的角色。」
這一部分學生,由於進校前受過教育,懂手語,他們便充當了一座打通教師和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很神奇的是,這些原本不會手語的孩子,竟然也能很快和學校裡其他會手語的孩子打成一片,然後慢慢地也學會了手語。」這批原本不會手語,甚至與家人都「零溝通」的聽障學生,在陽江特殊教育學校內,慢慢地向同學和老師打開心扉。
高飛與學生參加「六一」活動。
管理難。溝通問題解決了,紀律問題也要跟上。「不同於家庭,學校是公共場所,剛開始,一些初入校園的學生,會不太適應學校的規章制度。」學生管理問題一直都是班主任的重點工作,而在教學初期,身為班主任的高飛對學生的管理也有過迷茫,「學校剛剛創辦不久,一切都很新,大家都是年輕老師,也沒有太多經驗,只能一路摸索,不斷反思,總結,再反思,再總結……」
沒有方向,沒有道路,那就自己開拓。「基本上,前三年,我都一直在摸索。」高飛坦言,教學不易,特教教學更甚。對於特教老師而言,今年的教學方法可能不適用於明年,這個班的教學方法可能不適用於那個班,對這位學生的教學方法可能不適用於那位學生……「教學的過程實則是一個適應的過程,是學生在適應我們,也是學生在適應學校。」在十幾年的總結摸索中,高飛也逐漸走出了適合自己教學的一條道路。
特教路漫漫
做高考畢業生堅實的後盾
作為陽江特殊教育學校的「元老級」教師之一,高飛自2007年學校創立以來,便一路見證了學校的成長。「陽江特殊教育學校創立之前,陽江市是沒有特殊教育學校的,所以一些陽江的聽障或者智力有障礙的學生就必須到外地上學,這也給很多農村地區的學生的求學之路帶來障礙。」她坦言,學校的成立對陽江市的特教事業具有非凡的意義,本地學校的創立,更方便本地學生上學,也能為更多的聽障生提供學習的機會。「而且,我們學校是不收學費的。」免除學費,也是陽江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大福利。除了學費,學校的夥食費等雜費也不高,這為家庭條件並不富裕的學生一次寶貴的求學機會。
疫情期間,高飛在家進行線上教學。
引領高考學生突破疫情重圍
對於每一位參加高考的特教學子來說,每年的高考都是一場硬仗,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高考是一次更大的挑戰。「今年的考試考綱、考試形式、考試內容、題型各方面都改了,再加上我們只能線上教學,看不到學生,有些學生也不在群裡冒泡,臨近高考,我們也是相當焦慮。」2020年高考,對於從2015年就開始帶高三畢業班的班主任高飛來說,也是一道考題。
在高飛帶的班級,就有這樣一位學生,因為臨近高考,焦慮心態導致了厭學心理的產生。「既然學生不能回校,那我們就讓學生到老師家裡,親自輔導。」高考時間一天天逼近,利用好多一秒就多一分,在與家長密切溝通聯繫之後,每位老師都利用自己的閒暇時間為這位學生進行單獨輔導。「對於這類孩子就是多上心,多用心,最終還是會有收穫的。」在各科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最後這位差點放棄高考的學生以不錯的成績考上了大學。
高飛與學生合影。
優秀往屆生樹立學習榜樣
相較於普通高中,陽江特殊教育學校每年高考的學生並不多,但學生考上大學的比例大。在高飛帶過的幾屆畢業生中,不乏一些優秀的學生,令她印象深刻。
「去年有一位考上長春大學的學生陳慧儀,她的求學路非常勵志,有時候我們老師都會覺得自愧不如。」令高飛印象深刻的學生陳慧儀,於2019年考上了號稱「特教小清華」的長春大學,面對不高的錄取率,陳慧儀如何脫穎而出的呢?「這其中的奮鬥歷程,得從她初中說起……」提起得意門生,高飛頓時來了精神。
據高飛透露,特教生高考實行的是單招單考,每間學校考試的側重點會有所差異。遠在北國的長春大學與廣東不僅是地理位置的差距,其考試考綱也和廣東省的學校相差甚遠,對於陳慧儀來說,想要考上這所大學,除了上課所學的知識,課下,她還要主動地去摸索。
因此,每天下課,陳慧儀都會抽出額外的時間找各科老師補課,每天額外花十分鐘給陳慧儀講題也是高飛的日常。「高中這幾年,她每天都會抽出十分鐘來問我和其他老師問題,沒有一天落下。這種堅持的精神,我們學校領導和老師知道了都感慨佩服。」高飛慨嘆,陳慧儀的成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她的毅力和堅持,她的勤奮和刻苦,這些美好的特質支撐著內心的信念,成功,也許只是時間問題了。
奮鬥在特教前線
輻射帶動全市特殊教育的班主任工作
「除了我們學校,江城區、陽東區、陽春市、陽西縣都有特殊教育學校,我們是不是可以搭建一個大家一起交流的平臺呢?」帶著這樣的想法,在校領導和教育局的幫助下,2017年,高飛名班主任工作室成立。
高飛在陽江市省市名班主任工作室巡迴報告活動中做主題報告。
高飛在工作室交流活動中發言。
這個工作室,是陽江市唯一一個特殊教育類中小學名班主任工作室。
「工作室的成立,為分散在陽江各地的『特教人』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高飛坦言,工作室成立之後,特別是「日月談」機制啟動之後,分散在陽江市各縣區的特教老師像是擰成了一股繩,無論是工作上的困惑,還是生活中的難處,大家更像是「一家人」,互相出謀劃策、排憂解難。
高飛在湛江特校上公開課。
特殊教育教學教研更有針對性——日常教學工作中,出現棘手問題時,大家會在交流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開展學生德育工作時,涉及到與家長溝通的部分,各位老師都會在工作室裡分享自己的經驗,相互學習。
高飛工作室走進陽西特校。
「優秀特教人」成長路上互相扶持——自我提升過程中,工作室裡的各位班主任會互相督促學習,一起讀書並分享心得;有老師參加比賽時,大家更像一個背後的團隊,一起商量討論各個環節的開展,為參賽老師出謀劃策。
高飛老師圓夢之家送教活動走進朗東教學點。
「工作室的成立,就是一個為陽江市特教老師提供了一個成長的平臺。」高飛表示,互相成長、互相學習,一起奮鬥在成為優秀特教老師的路上,為特教事業傾心,這是工作室成立的初衷,也是其目標所在。
高飛老師圓夢之家送教活動走進白泥教學點。
「接受過教育的小孩,他的見識、想法、思維就是會和沒有接受過教育的小孩是不一樣的。」除了得意門生陳慧儀,每年都帶畢業班的高飛見證了數不勝數的聽障學生因教育改變了命運,因知識開闊了視野,這些,也讓她在教育路上愈加堅定。
高飛老師在上廣東省聽障教育語文教學現場展示課。
據高飛介紹,在2019年參加的10名高考生中,9名考上了大學,只有一名落榜,這名落榜的學生現在正在學校復讀高三。「他也不氣餒,他的求知慾還是很強的,會很羨慕大學生活,也特別想出去上大學。」保持對新事物的學習態度和滿滿的求知慾,大概是教育帶給這群原本孤獨的「折翼天使」們最好的饋贈。
陽江市首屆「最美教師」頒獎現場 。
「讓學生融入社會走進來,為了服務社會走出去。」——這是高飛多年秉持的教育理念,也是陽江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學理念。從剛入職場的年輕老師到從教10餘年的特教人,一路上,高飛所做的一切,都是想讓學生們能夠更好地融入主流社會中,成為社會的建設者、參與者。顯然,身為班主任的這麼些年,她帶的學生都「走出去」了,同時她也堅信在不久的未來,會有更多學生不斷「走出去」融入社會,服務社會,實現自我價值。
【全媒體記者】張琪琪
【圖片】受訪者提供
【視頻】陳琳琳 梁玉瑩 楊宇彤
【作者】 張琪琪;陳琳琳;梁玉瑩;楊宇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