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師丨深耕陽江特教工作十餘年,她為聽障學生安上「高飛之翼」

2021-01-10 網易

  一抹微光,斜斜映射在操場的一角,學生圍著陽光嬉笑打鬧,時小跑,時小憩。人頭攢動的操場上,並無過於喧囂的鬧聲,有的是一張張如花笑顏,和通過手語傳遞的快樂。這是筆者近日在陽江特殊教育學校之所見。

  

  高飛與學生合影。

  「我叫高飛,是江蘇人,來陽江特殊教育學校有13年了。」初見陽江特殊教育學校聽障班班主任高飛老師,留給筆者印象最深的,是這位來自江南的美女教師臉上滿溢的燦爛笑顏。「我從小的夢想就是當一名教師。」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對於高飛來說,是兒時的夢,是人生理想,也是一直留在異鄉陽江奮鬥努力的堅持所在。

  夢想啟航

  在摸索中不斷成長

  成為特殊教育老師,於她而言,是機緣巧合。「因為一直想當老師,剛巧高中同桌的姐姐是一名特殊教育老師,我心想,那我也去試試吧。」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高飛進入大學後選擇了特殊教育專業。

  

  高飛參加廣東省國家通用手語大賽。

  「大學學習的理論知識對我後來的教學之路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但是真正踏上特教之路後,會發現實踐和理論是不一樣的。」大三實習期,她首次接觸到聽障學生,也是在這一時期,高飛在大學學到的手語也得到了實操,手語能力大幅進步。「因為每天都需要運用手語與學生交流,手語能力能夠得到實踐,所以越來越熟練,這也為我之後的職業生涯帶來了極大的幫助。」高飛說。

  

  高飛在上語訓課。

  課堂風格氣氛活躍,處理繁雜瑣事遊刃有餘,這些,都是高飛老師教學工作中的真實寫照。但對於十幾年前初入職場的她而言,這些並非易事。

  溝通難。「最大的問題是,一些基礎不好的學生,一開始溝通還存在障礙。」高飛坦言,剛建校時,學校裡部分聽障學生在進入陽江特殊教育學校學習之前並沒上過學,甚至在家中處於自我封閉的狀態,所以剛來學校的時候完全無法溝通。「好在,學校裡還有在其他城市的特殊教育學校轉學過來的學生,他們在這一階段就起到了很重要的角色。」

  這一部分學生,由於進校前受過教育,懂手語,他們便充當了一座打通教師和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很神奇的是,這些原本不會手語的孩子,竟然也能很快和學校裡其他會手語的孩子打成一片,然後慢慢地也學會了手語。」這批原本不會手語,甚至與家人都「零溝通」的聽障學生,在陽江特殊教育學校內,慢慢地向同學和老師打開心扉。

  

  高飛與學生參加「六一」活動。

  管理難。溝通問題解決了,紀律問題也要跟上。「不同於家庭,學校是公共場所,剛開始,一些初入校園的學生,會不太適應學校的規章制度。」學生管理問題一直都是班主任的重點工作,而在教學初期,身為班主任的高飛對學生的管理也有過迷茫,「學校剛剛創辦不久,一切都很新,大家都是年輕老師,也沒有太多經驗,只能一路摸索,不斷反思,總結,再反思,再總結……」

  沒有方向,沒有道路,那就自己開拓。「基本上,前三年,我都一直在摸索。」高飛坦言,教學不易,特教教學更甚。對於特教老師而言,今年的教學方法可能不適用於明年,這個班的教學方法可能不適用於那個班,對這位學生的教學方法可能不適用於那位學生……「教學的過程實則是一個適應的過程,是學生在適應我們,也是學生在適應學校。」在十幾年的總結摸索中,高飛也逐漸走出了適合自己教學的一條道路。

  特教路漫漫

  做高考畢業生堅實的後盾

  作為陽江特殊教育學校的「元老級」教師之一,高飛自2007年學校創立以來,便一路見證了學校的成長。「陽江特殊教育學校創立之前,陽江市是沒有特殊教育學校的,所以一些陽江的聽障或者智力有障礙的學生就必須到外地上學,這也給很多農村地區的學生的求學之路帶來障礙。」她坦言,學校的成立對陽江市的特教事業具有非凡的意義,本地學校的創立,更方便本地學生上學,也能為更多的聽障生提供學習的機會。「而且,我們學校是不收學費的。」免除學費,也是陽江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大福利。除了學費,學校的夥食費等雜費也不高,這為家庭條件並不富裕的學生一次寶貴的求學機會。

  

  疫情期間,高飛在家進行線上教學。

  引領高考學生突破疫情重圍

  對於每一位參加高考的特教學子來說,每年的高考都是一場硬仗,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高考是一次更大的挑戰。「今年的考試考綱、考試形式、考試內容、題型各方面都改了,再加上我們只能線上教學,看不到學生,有些學生也不在群裡冒泡,臨近高考,我們也是相當焦慮。」2020年高考,對於從2015年就開始帶高三畢業班的班主任高飛來說,也是一道考題。

  在高飛帶的班級,就有這樣一位學生,因為臨近高考,焦慮心態導致了厭學心理的產生。「既然學生不能回校,那我們就讓學生到老師家裡,親自輔導。」高考時間一天天逼近,利用好多一秒就多一分,在與家長密切溝通聯繫之後,每位老師都利用自己的閒暇時間為這位學生進行單獨輔導。「對於這類孩子就是多上心,多用心,最終還是會有收穫的。」在各科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最後這位差點放棄高考的學生以不錯的成績考上了大學。

  

  高飛與學生合影。

  優秀往屆生樹立學習榜樣

  相較於普通高中,陽江特殊教育學校每年高考的學生並不多,但學生考上大學的比例大。在高飛帶過的幾屆畢業生中,不乏一些優秀的學生,令她印象深刻。

  「去年有一位考上長春大學的學生陳慧儀,她的求學路非常勵志,有時候我們老師都會覺得自愧不如。」令高飛印象深刻的學生陳慧儀,於2019年考上了號稱「特教小清華」的長春大學,面對不高的錄取率,陳慧儀如何脫穎而出的呢?「這其中的奮鬥歷程,得從她初中說起……」提起得意門生,高飛頓時來了精神。

  據高飛透露,特教生高考實行的是單招單考,每間學校考試的側重點會有所差異。遠在北國的長春大學與廣東不僅是地理位置的差距,其考試考綱也和廣東省的學校相差甚遠,對於陳慧儀來說,想要考上這所大學,除了上課所學的知識,課下,她還要主動地去摸索。

  因此,每天下課,陳慧儀都會抽出額外的時間找各科老師補課,每天額外花十分鐘給陳慧儀講題也是高飛的日常。「高中這幾年,她每天都會抽出十分鐘來問我和其他老師問題,沒有一天落下。這種堅持的精神,我們學校領導和老師知道了都感慨佩服。」高飛慨嘆,陳慧儀的成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她的毅力和堅持,她的勤奮和刻苦,這些美好的特質支撐著內心的信念,成功,也許只是時間問題了。

  奮鬥在特教前線

  輻射帶動全市特殊教育的班主任工作

  「除了我們學校,江城區、陽東區、陽春市、陽西縣都有特殊教育學校,我們是不是可以搭建一個大家一起交流的平臺呢?」帶著這樣的想法,在校領導和教育局的幫助下,2017年,高飛名班主任工作室成立。

  

  高飛在陽江市省市名班主任工作室巡迴報告活動中做主題報告。

  

  高飛在工作室交流活動中發言。

  這個工作室,是陽江市唯一一個特殊教育類中小學名班主任工作室。

  「工作室的成立,為分散在陽江各地的『特教人』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高飛坦言,工作室成立之後,特別是「日月談」機制啟動之後,分散在陽江市各縣區的特教老師像是擰成了一股繩,無論是工作上的困惑,還是生活中的難處,大家更像是「一家人」,互相出謀劃策、排憂解難。

  

  高飛在湛江特校上公開課。

  特殊教育教學教研更有針對性——日常教學工作中,出現棘手問題時,大家會在交流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開展學生德育工作時,涉及到與家長溝通的部分,各位老師都會在工作室裡分享自己的經驗,相互學習。

  

  高飛工作室走進陽西特校。

  「優秀特教人」成長路上互相扶持——自我提升過程中,工作室裡的各位班主任會互相督促學習,一起讀書並分享心得;有老師參加比賽時,大家更像一個背後的團隊,一起商量討論各個環節的開展,為參賽老師出謀劃策。

  

  高飛老師圓夢之家送教活動走進朗東教學點。

  「工作室的成立,就是一個為陽江市特教老師提供了一個成長的平臺。」高飛表示,互相成長、互相學習,一起奮鬥在成為優秀特教老師的路上,為特教事業傾心,這是工作室成立的初衷,也是其目標所在。

  

  高飛老師圓夢之家送教活動走進白泥教學點。

  「接受過教育的小孩,他的見識、想法、思維就是會和沒有接受過教育的小孩是不一樣的。」除了得意門生陳慧儀,每年都帶畢業班的高飛見證了數不勝數的聽障學生因教育改變了命運,因知識開闊了視野,這些,也讓她在教育路上愈加堅定。

  

  高飛老師在上廣東省聽障教育語文教學現場展示課。

  據高飛介紹,在2019年參加的10名高考生中,9名考上了大學,只有一名落榜,這名落榜的學生現在正在學校復讀高三。「他也不氣餒,他的求知慾還是很強的,會很羨慕大學生活,也特別想出去上大學。」保持對新事物的學習態度和滿滿的求知慾,大概是教育帶給這群原本孤獨的「折翼天使」們最好的饋贈。

  

  陽江市首屆「最美教師」頒獎現場 。

  「讓學生融入社會走進來,為了服務社會走出去。」——這是高飛多年秉持的教育理念,也是陽江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學理念。從剛入職場的年輕老師到從教10餘年的特教人,一路上,高飛所做的一切,都是想讓學生們能夠更好地融入主流社會中,成為社會的建設者、參與者。顯然,身為班主任的這麼些年,她帶的學生都「走出去」了,同時她也堅信在不久的未來,會有更多學生不斷「走出去」融入社會,服務社會,實現自我價值。

  【全媒體記者】張琪琪

  【圖片】受訪者提供

  【視頻】陳琳琳 梁玉瑩 楊宇彤

  【作者】 張琪琪;陳琳琳;梁玉瑩;楊宇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聊城聽障教師15年助殘,教會20餘名學生刻瓷
    臨清市特教學校33歲的教師楊錚,本身就是一位聽障患者,15年硬是教會了20餘名學生刻瓷技藝,並幫助10餘名殘疾學生考上大學,無疑為聊城的助殘事業譜寫了一曲「此處無聲勝有聲」的動人樂章。開始察覺到自己聽不見聲音,楊錚非常痛苦,與他人的溝通障礙也曾一度讓她抓狂。但她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暗下決心,決不讓自己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1999年,楊錚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山東省特殊教育中等專業學校,在工藝美術專業學習。2002年,楊錚又考入這所學校的專科,以學習油畫為主。2004年畢業後,楊錚被分配到臨清市聾啞學校當上了一名特教教師。
  • 作為特教老師 她為聽障兒童打開有聲世界的大門
    這群孩子來自西安市啟點之星康復中心,在這裡,孩子們從聽不見、不會說,到離開時能夠正常聽說,一步步融入到正常生活中。而負責人蔣孟雲,這位90後的小姑娘撐起了這個機構,也為400多位聽障孩子打開了有聲世界的大門。先後接收420位聽障兒童 90%的孩子進入普通學校繼續學業啟點之星康復中心主任蔣孟雲是中心的創始人。
  • 聽障學生畢業成香餑餑 特殊教育的「長職現象」引關注
    湖南馳安汽車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校外實訓基地)技能大師走入課堂進行精品裝飾教學(左二為嚴愛芳用手語為學生講解)嚴與愛相加 引領「無聲世界」的孩子逐夢擁有28年教齡的嚴愛芳副教授,曾組織和參與22場省、市職業技能大賽執裁工作,發表核心期刊論文數篇,是長沙職院的資深就業指導教師。201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嚴愛芳擔任了聽障汽車專業的臨時授課老師,孩子們都喜歡上了這個總是面帶微笑、富有親和力的老師,給她取名「愛老師」。
  • 怎樣教聽障生(聾啞生)學好英語
    怎樣教好聽障生學好英語,達到既能提高英語的運用能力,又能穩穩地提高英語成績,是我近幾年在特教行業探索的工作重點。  針對聽障生由於自身的缺陷,失去了用聽覺器官接受有聲語言的能力,不能靠語感(聲音)來幫助自己判斷或正確地使用語言這一難題,在英語教學中,我反覆捉摸:怎樣讓聽障生學好英語?!
  • 做特殊孩子的「解鎖人」 淳安女教師堅守特教事業31年
    她把陌生的特殊教育帶到了千島湖畔,先後兩次參與籌建當地特教學校,並堅守特教事業31年。淳安縣聾啞學校、淳安縣培智學校從無到有,離不開她的努力。 三尺講臺上,方柳鶯和同事們一起默默耕耘,為大山裡的一群特殊孩子,帶去知識和關愛,點燃他們的夢想和希望,也讓特殊教育的種子在淳安落地開花。
  • 體驗特教老師的一天 合力託起折翼天使的翅膀
    他們或許很少感受到「桃李滿天下」的成就感,讓他們快樂的,無非是學生們發出了第一聲、新認識了一個字、多掌握了一項生活技能……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特教老師。  教師節前夕,西安晚報記者邀請部分市民代表走進小學、中學、大學等不同學段特教老師的世界,體驗「特教老師的一天」, 展現特教老師工作生活的原生態,體會他們的別樣教學和不為人知的酸甜苦辣。
  • 潮汕人物|王婕:特教工作的五千多個日夜,她默默堅守被上帝親吻過的天使
    她很普通卻很偉大,她盡最大的力量給孩子們帶來一縷縷陽光,溫暖了心田,照亮了未來。她,是王婕,也許你對她並不熟悉,但是你應該聽過藍天義工。2002年,她和義工們創辦了藍天義工,十幾年來帶著團隊成員奔波在汕頭的角落,給有需要的人帶來溫暖。今天,《潮汕人物》想和大家一起認識的是王婕的另一身份——特殊教育工作者,十幾年來默默守護著被上帝親吻過的天使。
  • 【教師風採】集傳奇故事於一身的「寶島月亮」
    或許她也不知道她會披荊斬棘、浴火重生,成為臺灣特教屆的鳳凰。臺媒對蔡老師的專題報導在彰化師大讀了三年特教專業後,蔡老師前往臺北重新參加教師招聘考試。那時候,臺北的特殊教育尚不發達。全市招聘進入普通小學當候用教師的100人中,只有蔡老師是特教專業畢業生。她最後被選派到金華國小的啟聰資源教室——臺灣最早對聽力障礙學生實施口語教學的資源教室任職。
  • 汶川特教|為孩子構築樂園的媽媽老師
    學校校長毛運蘭介紹說,老師對學生既要培養習慣、輔導學習,又要為他們縫衣、洗澡、餵藥,還要進行心理開導。建校之初,師資力量相對匱乏,教師普遍來自普通學校轉崗,對崗位都不太理解,認為特教老師就是「保姆」,只負責孩子生活起居。但對於特教學生來說,陪伴非常重要,能為他們帶來愛的體驗。「所以,我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當好『媽媽老師』。」
  • "三八"婦女節|致敬最美的你--走進優秀女教師
    自今日起,我們將陸續推出部分優秀女教師的教育故事,欣賞新時代我市優秀女教師的教育風採,感受她們平凡崗位上的無聲大愛......「優秀教師」馬婧瑜是徐州一中的一名普通教師。自2004年8月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高中語文一線教學工作,連續多年擔任班主任,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勤於教書,精心育人。
  • 職業教育,為折翼天使打開一扇窗——亳州特教助力特殊群體孩子終身...
    這是服裝專業的實訓場,聽障學生正在裡面縫製衣料,看著一個個針腳從縫紉機下走過。技術指導老師黃超華說:「他們善於動作模仿,對標準化的學習接受能力很強。由於聽力障礙,做事也會更專注。實操課上,學生製作了帽子、包、工作裙、旗袍、褲子等,其中演出服16套、床上用品120套。」亳州特教成立於1959年,是安徽省建校最早的特教學校之一,現有25個教學班,在校生490人。
  • 陽江聽障患兒輾轉多地就診,終於在惠州找到了救星!
    ,來到病房看望爺孫倆,並送上了慰問金和小禮物,表達對小莫莫的關懷和祝福。,眼角泛著淚光,臨走前又掏出幾百元送給患兒家屬為表達感恩之情,莫老伯特別訂製了兩副錦旗。就像莫老伯後來給王豪副院長發的信息一樣,呼籲社會上更多有能力、有責任感的愛心人士站出來,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願我們的愛心能託起患者對生命的希望,給他們多一份戰勝病魔的力量!莫老伯發給王豪副院長的信息:1951年出生的我,年將七十,在一般家庭裡,這個歲數的老人應該是退休後在家安享晚年、弄孫為樂。
  • 深圳5位教師獲評2020年廣東「最美教師」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9月17日訊(讀特記者劉良龍)9月17日,記者從廣東省文明辦獲悉,廣東省文明辦、省教育廳最近組織開展了尋找廣東「最美教師」活動。經各地推薦、專家評審、社會公示,全省50位教師日前被評為廣東「最美教師」,深圳5位教師榜上有名。
  • 守護著一群「折翼天使」 特教老師們的教師節禮物
    在自己節日的這一天,千千萬萬的老師依然辛勤地工作在各自的崗位上,傳道、授業、解惑……在這些人中,有一群既平凡又特殊的老師,他們的學生因為身體或是智力上的缺陷,被稱為「折翼的天使」,而他們正是這群「折翼天使」的守護者──特教老師。
  • 以安陽特教老師梁琰為原型的電影《因為愛,不放棄》開機
    ▲開機儀式現場電影《因為愛,不放棄》在安陽開機該片以我市特教老師梁琰為原型記者從開機儀式上了解到,電影《因為愛,不放棄》根據「全國最美教師」安陽特殊教育學校老師梁琰的真實事跡改編,是以梁琰為原型創作的中國首部關愛特殊學生的公益主旋律電影。
  • 關愛聽障生成長 「您如一縷陽光照到我心裡」
    我一直鼓勵她,當她取得成績時給她加油。」現在,艾尼自信多了,甚至會主動地去交新朋友。「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在特殊教育學院律動教室,伴隨著音樂,教師李清潔正在給聽障生藝術團的學員做動作示範。對於聽障生來說,學舞蹈是一件非常難的事。他們不僅沒有任何基礎,連音樂的節拍都聽不到。四個八拍動作,學生要學兩個多小時、練幾十遍。有的舞蹈連續排練半個月都沒有一點起色。
  •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為教師點讚!2019年最美教師評選揭曉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2019年,我們迎來了第35個教師節。教師,這個偉大的職業,培養這我們一代又一代幼苗茁壯成長。新時代的進行,同時也孕育著新時代教師。就在9月7日,2019年河南最美教師結果已揭曉。
  • 特校老師22年的堅守年的堅守:她把青春全都獻給了「折翼天使」
    來到聊城時,她20歲,如今她42歲,教師節前夕,記者聽她講述了從事特殊教育20多年來的故事。  別怕,老師就是你們的耳朵  1997年9月的一天,呂瑞霞背著簡單的行囊走進了聊城特教中心學校的大門,成為了一名特殊教育教師。雖然經過了三年特教師範學校的專業訓練,但當真實的特教工作撲來,她還是被弄了個措手不及。
  • 東莞市特殊幼兒中心招聘特教教師、生活教師公告(3名)
    廣東教師考試網提供以下東莞教師招聘信息:東莞市特殊幼兒中心招聘特教教師、生活教師公告(3名),報名時間:12月31日截止,更多關於特教教師招聘,生活教師招聘,東莞教師招聘考試的內容,請關注(廣東教師招聘考試頻道/廣東人事考試網)!
  • 女兒走出無聲世界後 她幫八百聽障兒童獲「新聲」
    經過伍雪玲堅持不懈的培訓,如今,女兒已經順利成為廣州一所大學的大三學生。  幫女兒走出無聲世界  晴晴在七八個月大的時候,被確診為極重度神經性耳聾,幾乎全聾。「聽力障礙分重度、極重度、輕度和中度4個等級,晴晴是極重度,所以哪怕是配了助聽器,她還是什麼聲音都聽不見。」為了女兒的未來,當時年輕有為的伍雪玲辭去了工作,帶著女兒四處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