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史|馬軍:「鐵門」內外的近代上海

2021-01-09 網易

2021-01-02 15:51:51 來源: 澎湃新聞

舉報

  2020年12月6日,上海社科院歷史研究所馬軍研究員在華東師範大學第四屆地方文史研修班上做了題為「我研究上海租界鐵門(1925-1946)的體會」的主題講座。馬軍研究員以電影《八佰》作為楔子,通過大量的歷史圖片和生動的事例,介紹了上海租界鐵門的由來、位置布局和對市民生活帶來的影響,分享了自己研究租界鐵門的緣起和體會,強調歷史研究應具有現實關懷。這場講座由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阮清華主持。
馬老師從今年上映的《八佰》談起,電影中有一幕是淞滬會戰爆發後,大批中國難民要衝破鐵門阻擋,逃往租界避難。影片中只出現了一道鐵門,但事實上,在八一三事變爆發時,上海華界和公共租界、法租界交界的路口間存在著幾十道這樣的鐵門。這些鐵門是怎麼形成的?
鐵門的形成:戰亂的時代
馬老師認為鐵門形成於1924年齊盧戰爭和1925年五卅運動所造成的戰亂和動蕩的時代。1924年直系軍閥江蘇督軍齊燮元與皖系軍閥浙江督軍盧永祥,為爭奪上海,爆發了齊盧戰爭。戰爭中很多難民、逃兵逃往租界,對租界安全造成了威脅。1925年五卅運動的爆發,中國掀起激烈的民族主義的潮流,收回租界的呼聲越來越強。為了保護租界安全,從1925年到1927年,法租界當局率先在從南市十六鋪到斜橋的華法交界處各路口修築起30多道大型鐵門。鐵門的高度都是2.9米,因所在道路的寬度不同,鐵門的寬度亦有不同。法租界建立鐵門之後,公共租界亦如法炮製,在公共租界和華界交界的地方也建立起30道鐵門。鐵門從滬西直至虹口、閘北構成一線。馬老師通過大量的圖片向大家展示了鐵門所處的位置、形式以及中國人被阻隔在鐵門之外的歷史場景。
這種鐵門有軍警駐守,晝開夜閉(遇特殊情況時,白天亦會關閉),與原有的鐵絲網、沙袋等障礙物相配套,對市民的自由交通構成了頗大阻礙。如家住華界,工作在租界者,若鐵門突然關閉,會對工作、生活造成很大影響。租界內每日所需蔬菜等食物,都是由周邊華界運來,如果封鎖無法進入,法租界居民生活亦會不便。馬老師舉了很多例子,來說明鐵門的建立,對於商業活動和市民日常生活工作造成的幹擾,隨處可見。從1927年開始,上海地方各種勢力就鐵門給市民生活造成之莫大痛苦,不斷向法租界當局抗議,要求拆除鐵門,恢復自由交通。租界當局雖表示通融辦理,但事實上不為所動。三十年代以後,中共地下組織、左翼力量在上海非常活躍,法租界當局每逢風吹草動和敏感的紀念日,如8月1日(南昌起義),11月7日(十月革命),便動輒戒嚴,或全閉鐵門,或關閉大部,或縮短開啟時間,中斷交通幾乎成為家常便飯。 在和平年代如此,在戰時,尤其是在「一·二八」事變和「八一三」事變期間,鐵門更是造成了巨大的困擾。戰爭爆發後,大批中國居民為了求生,從閘北、南市等華界地區湧向蘇州河以南地區以及法租界地區。兩租界的人口猛增,當局不堪重負,幾乎關閉了所有鐵門。而對於難民來說,逃不進租界可能就要死於日軍槍炮之下,鐵門幾乎成了「生死一線天」。大批難民雲集於鐵門之前,進退失據,很快陷入了困境。租界內的慈善機關為鐵門外的同胞組織募捐活動,購買了大批大餅、油條、饅頭,從鐵門投出,為難民充飢。馬老師通過當時的報刊和歷史圖片向大家展示了鐵門邊的悽慘景象。
1937年11月,國民黨軍隊西撤,上海進入了「孤島」時期。此後,南市華法交界處的各道鐵門實際上長期處於關閉狀態,直至1939年12月,法租界在偽市政府的多次交涉下,終於打開了新開河鐵門。1940年1月24日起,又增開了斜橋、南陽橋、典當街、新橋街、東自來火街五道鐵門。到1943年7月,汪偽政權「收回」了上海法租界,滬市行政歸於一統,法租界鐵門已經沒有了存在的意義,但直到1944年3月起才決定開啟大部分鐵門,並且事實上直到1946年1月才徹底拆除。相比之下,公共租界和閘北之間的鐵門拆除較早。當時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大敗,急需大量金屬原料製造槍炮飛機。日偽當局在上海發起廢金屬回收運動,公共租界和華界之間的27道鐵門,在1944年5月14日前已經全數拆除,造軍火去了。
鐵門:這是一個帝國主義的問題嗎?
租界鐵門很容易與帝國主義,殖民主義聯繫在一起,馬老師認為如果僅做出這樣的結論,是不能令人滿意的。上海租界鐵門問題,到底是什麼問題?馬老師通過圖片向大家展示了,這兩年美墨邊境,川普推出的邊界隔離牆;今年新冠疫情發生後,各地設置的路障;以及在生活中處處可見柵欄、鐵門。馬老師認為柵欄、城牆、溝渠這些東西,本質上都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私有利益,它更像是一種工具,誰都可能用,誰都可以用,只要他有強權在手。鐵門並不能與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完全劃上等號,古今中外都存在用這種形式的東西保護自己私有利益的文化和經濟現象。自大航海時代以來,遠離本土的西方殖民者,面對人口佔絕對優勢的當地民眾,內心始終是充滿恐懼感的,生怕被擠壓、被接管,被趕下大海。在遠東、非洲、美洲通過各種攔阻和隔離手段,這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是內心虛弱的表現。

  演講中

  研究上海租界鐵門的體會
在講座的第二部分,馬老師從五個方面介紹了自己研究租界鐵門的體會:
首先,馬老師分享了自己為什麼會研究上海租界鐵門問題。2002年,馬老師兼任《史林》雜誌編輯時,前輩鄭祖安先生曾寫過《八一三事變中的租界與上海難民》,其中提到了鐵門。十餘年後,2014年馬老師決定撰寫一篇論文研究八一三以後的上海法租界鐵門的情況,以便參加「法租界與近代上海」的學術研討會。其時,他正在協同法國上海史權威學者安克強教授主持「戰爭塑造上海」的研究項目。某一天,安克強教授不經意的一句話:這些鐵門是什麼時候形成的?這又促使馬老師繼續在上海檔案館查閱了大量法文資料,把法租界鐵門的形成經過搞清楚了。很自然地又引發了他對公共租界的興趣,按照同樣的程序,搞清楚了公共租界鐵門的情況。2016、2017年,馬老師在日本訪學期間,又重點考察了一·二八和八一三兩個時期的鐵門狀況。至此,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馬老師講到,有人說,「對門或鐵門作研究,切入點是不是太小了,太碎片化了」。他常常會回答到:「人的身上有23對染色體,每一對染色體都有你的遺傳基因。人身體上的任何碎屑,也都包含著23對染色體。」生活中的任何一個小問題,都蘊含著社會發展的基本要素和規律。鐵門的研究雖小,但其中隱藏著許多重要的歷史信息。
第二,馬老師強調要把鐵門放在多維的視野中思考。在研究中,要了解租界鐵門,就要考慮到在古今中外它是怎樣表現的?大航海以來的世界,西方殖民者在遠東、在非洲的殖民城市表現如何?要把鐵門放在殖民地的視野中比較。在太平天國期間,小刀會時代的上海租界,怎麼處理安全問題?中國各地其他的租界怎麼處理這個問題?鐵門在上海並不是最早的,在天津、漢口等都比上海早,要把鐵門放在租界在中國的視野裡比較。
第三,馬老師認為鐵門的研究加深了他對上海法租界地名的認識。馬老師通過介紹自己在檔案中所查到的法文表格,梳理出37道鐵門的由來,對上海法租界的路名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第四,馬老師分享了自己的查檔經驗,說到要發散思維,用多個關鍵詞檢索,他在尋找鐵門資料時,就曾用「鐵門、鐵柵、柵欄、閘門、界牆、沙包」等多個關鍵詞進行檔案、報刊檢索,才能儘可能多地獲得資料。
最後,馬老師談了自己對上海史研究的期待,馬老師認為要培養多語種資料運用的能力,以及要借鑑其他學科的方法,把電影、藝術的手段運用到史學中來。同時上海史研究一定要保持強烈的現實關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龍華講堂第三講:從電影《八佰》談上海租界鐵門(1925-1946年)
    「從電影《八佰》談上海租界鐵門(1925-1946年)」的專題講座。馬軍老師以上海租界鐵門的設置及開關的歷史變遷,著重就抗日戰爭時期戰事的發生、難民潮的出現、鐵門的設置與開關與在座的各位聽眾進行了深入交流。
  • 【報名】龍華講堂:從電影《八佰》談上海租界鐵門
    【報名】龍華講堂:從電影《八佰》談上海租界鐵門 2020-10-13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嶺南文史】近代粵商「賈而好儒」 醉心文化熱心公益
    【嶺南文史】近代粵商「賈而好儒」 醉心文化熱心公益金羊網  作者:朱紹傑  2020-12-22 粵商在海外傳承、傳播中國文化,更是文化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筆
  • 21位近代書法家楷書大比拼
    近代書法藝術發展空前繁榮,書法名家輩出,引領著書法藝術新風尚,今天為大家分享近代書法名家的楷書,敬請欣賞! 于右任 草書名世的魏碑大家
  • 講座回顧 | 近代上海戲院建築演變
    展期內我們為大家邀請了三位建築學者一起聊了聊這兩種建築類型,並以南京和上海為例展開了深度討論。UNO將為大家回顧由東南大學汪曉茜老師、同濟設計與創意學院的周慧琳老師和上海城市更新實踐的張崇霞老師的建築論壇《近代商業與文化建築——以南京和上海為例》。由於全部內容過長,我們將逐一為大家梳理。本期我們整理出了由張崇霞老師主講的《近代上海戲院建築演變》。
  • 「嶺南文史」近代粵商「賈而好儒」 醉心文化熱心公益
    時至1932年,學校更得到從上海購得的一大批物理、化學實驗儀器、動植物標本、人體骨骼模型以及各種辭典,供教學、觀摩和實習之用。陳慈黌熱心辦學育人的行動,也感染其他粵商辦學。1916年,廣肇同鄉開辦的明德公學和客家人的進德公學在泰國開辦,原潮僑開辦的中學、南英、聯合和新民四所學校更合併為培英學校。
  • 工作坊|上海所見的亞洲太平洋戰爭
    「『孤島』時期結束了,作為東方第一都市的上海隨同遠東各地一起步入了亞洲太平洋戰爭時期。」上海社科院歷史所現代史研究室主任馬軍近日在上海社科院舉行的「上海所見的亞洲太平洋戰爭」工作坊開幕式上回顧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他表示,隨著日軍開始全面控制城市,上海進入了近代以來政治上最黑暗的時段,但也隱約看到了轉機。半個多世紀以來,圍繞這場戰爭的研究從未停止。
  • 談談《水滸傳》梁山馬軍五虎將
    在古代戰爭中,馬軍是絕對的主力。梁山作為雄踞一方的地方武裝,馬軍部隊必不可少。
  • 【長江電新/鄔博華、馬軍、張垚】新能源大周期,繼續強烈推薦風+光...
    附:主要推薦個股投資邏輯【長江電新/鄔博華、張垚、馬軍】繼續推薦金風科技:1)源於棄風限電改善和補貼下調預期,2014-2015年將是風電裝機大年,預計全年國內裝機將超20GW;2)公司作為風機龍頭,直接受益行業增長。
  • 義結金蘭可不僅是男人專利,由金蘭契看近代中國的「女同」現象
    原創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錄於話題#中國近現代史38#民國史18#晚清30「龍陽之癖」、「斷袖分桃」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的,這些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社會男性同性之間的愛情。借用今天的話來說,這種同性之間的愛情屬於「性少數」。
  • 鐵門砸倒小孩慘痛視頻在普寧瘋傳!日常中"奪孩子命"的可不只鐵門…
    最近,有網友稱流沙白馬某住戶發生一起鐵門砸倒孩子的事故,好端端的鐵門為何掉落了?附近的監控拍下了當時驚心動魄的一幕!▼點擊觀看視頻▼鐵門砸倒瞬間視頻顯示,5月10日晚上8點17分,一名男子打開鐵門走了出去,一名小女孩緊隨其後也走出門外,她用手輕輕推了鐵門。
  • 【嶺南文史】先鋒藝術探求民族風格 刀筆傾情刻盡世間百態
    李燦榮 《屋景》【嶺南文史】——廣東省政協文化和文史資料委員會、羊城晚報社聯合主辦作為版畫重鎮,廣東新興木刻運動在魯迅引領下,寫下中國現代版畫史輝煌一頁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紹傑近代以來,廣東是無可爭辯的版畫重鎮。
  • 水滸中,如果16馬軍小彪將,以2對1,能不能打敗8驃騎?
    宋江為了方便管理,又給這些頭領安排了職務,如馬軍5虎將、8驃騎與16小彪將,10大步軍頭領與17步軍將校。 在這些好漢中,盧俊義武藝天下無雙,馬軍5虎將更是代表馬上作戰的最高戰力,而馬軍8驃騎與16小彪將同為馬上戰將,地位卻高16小彪將一籌。不禁讓人遐想:如果16馬軍小彪將大戰8驃騎,結果如何?16馬軍小彪將以2對1,能不能打敗8驃騎?
  • 著急上班鐵門打不開怎麼辦?巨石強森為你上演徒手拆鐵門
    Yes娛樂9月23日訊 好萊塢巨星巨石強森靠著超狂的外型與一顆光頭成為招牌標誌,去年也開心宣布成為DC影業的新角色「黑亞當」,日前才因為飽受新冠肺炎困擾,好在休養之後康復也順利開始工作,沒想到近日他卻是曬出一段影片,原來是他家的鐵門因為停電卡住,也讓他不得不做出超狂的行為。
  • 瘴氣、瘟疫與成癮:地方社會變遷中檳榔食俗的傳播與重構
    28陶宗儀撰,李夢生校點:《南村輟耕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84頁。29陶御風編:《歷代筆記醫事別錄》,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年,第415頁。30周去非著,楊武泉校注:《嶺外代答校注》,中華書局,1999年,第236頁。31張春林編:《蘇軾全集(上)》,中國文史出版社,1999年,第342頁。
  • 【兩會觀察+】市民網絡觀察員馬軍建:利用閒置資源解決交通擁堵
    4月20日,溫州市民網絡觀察員馬軍建就「如何解決交通擁堵」話題接受溫州新聞網《兩會觀察》欄目採訪。  馬軍建表示,兩會期間,他個人比較關注代表委員在溫州交通方面的提案、議案。作為一名市民網絡觀察員,他在生活中感受到溫州近幾年來交通的發展,但也看到了一些不足。比如說他每天上下班途徑的市區江濱路灰橋浦橋段,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問題,希望相關部門能引起重視。
  • 徐老師您好,近代上海的金融業有什麼傳奇故事?陳光甫能被稱為民國...
    X 徐老師您好,近代上海的金融業有什麼傳奇故事比較突出的故事比如1916年中國銀行上海分行抵制「停兌令」。又比如1938年陳光甫赴美國談判,先後籤訂中美桐油借款和滇錫借款,這是中國抗戰以來最早的外國援助性借款。陳光甫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銀行家之一。他用十多年的時間將資本金不足15萬元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經營成為近代中國最大的民營銀行之一。
  • 1000期《大牆內外》,沉澱六十餘年上海監獄文化改造澱
    1000期《大牆內外》,沉澱六十餘年上海監獄文化改造澱 2020-01-21 16: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萬元買一裡路:公債風潮來了——文學作品中的近代上海金融業之六
    撇開其他方面不談,從金融史角度看,它描摹出1932年公債風潮爆發前夕,上海特有的瘋狂和燥熱。然而,公債風潮仿佛是突然冒出來的,此前上海幾乎風輕雲淡,波瀾不興,甚至顯得一派繁榮。上海是白銀到港和出口的集中地,據史料統計,1929年12月上海一埠堆存的現銀達到2萬萬兩之巨,比1928年多出一倍以上,且「呆堆倉庫,失其效用」。上海銀行業受資金流動性的刺激,儲蓄量大增,於是也積極參與到房地產投資熱潮中去。銀行新建大樓和銀行營業用樓,如大陸商場、國華銀行大樓、墾業銀行大樓、上海銀行大樓、廣東銀行大樓、中匯大廈、中國通商大廈等,都在那時拔地而起。
  • 文化碼頭也是文化源頭,上海的近代美術資源值得挖掘
    約100年後,同樣位於北外灘的建投書局,「歷史與現實——2020上海油畫雕塑高峰論壇」上,滬上美術界以論壇及講座形式探討中國油畫、現代雕塑的發展和未來。專家們談到,上海不僅要成為文化碼頭,更要成為文化源頭,需充分利用挖掘近代美術資源,賦能當下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