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霹靂布袋戲》人物之公子笑納

2021-01-18 瀚史輝文

霹靂布袋戲裡的正面角色很少有一出場就令我討厭的,公子笑納卻是例外!

公子笑納是儒門西儒一筆春秋分支「古風簷」之主,號稱古今一瞥,詩號:

身寄古今、神遊六合,

浮生百味,任憑笑納!

普出場,頭戴儒生紗帽,手持逗鳥棒,玩弄籠中鳥,講話尖酸刻薄,處處針對系雪衣,極盡冷嘲熱諷,挑明與系雪衣「生死相懟……」。似對系雪衣多有敵意,然在儒門問責左丘默之死之時,卻又對系雪衣多有回護之意。在系雪衣面臨困難不得不找他求助之後,他留在遊仙臺,與劍族眾人一起進退。

古今一瞥,公子笑納

表面上公子笑納是一副尖酸刻薄的態度,對誰都冷言相對,懟人懟的語不驚人死不休!但是卻是劍族這條劇情裡最理性的一個人!他的理性來源他的身世經歷:

其父為了幫助金蘭兄弟解困拿出傳家之寶作為擔保,卻反而步入對方騙局,最後導致家破人亡,唯一的胞姐也自盡。多年以後,公子笑納報了仇,卻也識破人間冷暖,從此改名公子笑納,將浮生百味,一併以笑應對。

由來愛惡三更夢,何必處處苦用心。

識破人情驚破膽,看穿世間心膽寒!

霹靂破邪傳並沒有給公子笑納本身故事太多的空間,他留給觀眾印象最多的就是懟人。懟系雪衣、懟姑蘇還劍、懟章仇無期!例如:

姑蘇還劍:「是你,公丫子笑納」

公子笑納:「是公子笑納」

姑蘇還劍:「吾就喜歡這樣講不行嗎」

公子笑納:「哈,生氣,是拿別人的愚蠢來懲罰自己。就由你吧。」

公子笑納:「可以講正題了嗎」

姑蘇還劍:「有屁快放」

公子笑納:「哈,那再來我的屁,可是會擲地有聲。系雪衣,其實從本公子踏上這裡,看到你,我就知道你失敗了,甚至你還會更失敗。」

系雪衣:「公子笑納,你吾對話,非得這樣氣氛嗎」

公子笑納:「吾很享受這種空氣啊,因為吾知道,吾所講的是真,雖然比較刺耳。」

姑蘇還劍:「是非常刺耳吧」

公子笑納:「本公子所以講你失敗,甚至會更失敗,因你臉上的臉上正寫著我要失敗了,我看的十分的清楚。」

隨著劇情的發展,觀眾也紛紛猜出了編劇的用心:公子笑納是為系雪衣劇情的需要而生的!最近幾部的編劇都是這德性,只要劇情需要就毫不留情地送出便當!

章仇無期死、西煌佛界滅、鬼族封印破,留在西線的系雪衣和公子笑納孤立無援,被八面鬼戎一敗再敗,系雪衣還被虐的失去了雙眼!

雪夜山洞裡,系雪衣第一次了解了公子笑納的過往。這個人間並不全是:我們對別人有情,別人就會對我們有義!而這正是公子笑納:既然對別人有情,未必能換得別人對我有義,那就彼此無情無義,倒也自在無傷!

果真如此嗎?八面鬼戎再次逼殺,系雪衣昏迷,公子笑納重創,自知不治的他用自己的雙眼醫治了系雪衣失去的雙眼:記住我們的約定,我的雙眼會一生監督著你,死生相懟,不見不散!

系雪衣重獲光明,更在悲憤無名中悟得創天若失劍意,反殺八面鬼戎。

公子笑納的內心堅守的依然是:你對別人有情,別人就會對你有義!只不過他是在系雪衣的身上感受到的!他了解系雪衣,他也曾經等著系雪衣的失敗,和他一樣看破世間冷暖,但他也知道系雪衣不會變!他的內心嚮往這樣的系雪衣,嚮往到願意以性命來守護!

相關焦點

  • 霹靂布袋戲·清明特輯·不能忘卻的退場!
    最近霹靂布袋戲因其操偶師丁振清的不當言論二慘遭下架。眾多道友這次出奇的一致,沒有縱容這次霹靂的錯誤!追其原因,大概是愛之深,責之切。霹靂布袋戲頻頻以錯誤言論試探內地觀眾的心理,道友們都沒有過分計較,而這次涉及到了戲迷道友們的底線和原則:家國情懷!一個中國原則!加之近年來,霹靂官方劇情製作節節下降,甚至拖泥帶水、敷衍了事!也造成眾多道友的不滿!於是這次道友們對霹靂官方不在慣著!經此一事,霹靂官方在內地的合作可以說是全軍覆沒!數年的心血付之一旦!
  • 從掌中曲到布袋戲,霹靂布袋戲都經歷了什麼?
    17世紀手掌中的戲曲:霹靂布袋戲的起源17世紀福建泉州的民間流行著一種用木刻人頭,以人手作為偶的軀幹跟四肢進行演繹,並以布料作為偶的衣著進行表演的戲曲。
  • 愛之深,道友眼中的霹靂布袋戲
    在霹靂布袋戲男主角「素還真」出場三十周年系列紀念活動中,霹靂官方聯合眾戲迷組成一個420人規模的操偶團隊,現場一起表演霹靂布袋戲,成功打破最大規模的業餘木偶戲演出的吉尼斯世界記錄!在傳統戲曲逐漸沒落的今天,霹靂布袋戲獨秀於林,誕生30多年來受到粉絲們大力追捧。
  • 起源於福建泉州,霹靂布袋戲前世今生
    17世紀手掌中的戲曲:霹靂布袋戲的起源17世紀福建泉州的民間流行著一種用木刻人頭,以人手作為偶的軀幹跟四肢進行演繹,並以布料作為偶的衣著進行表演的戲曲。每當迎神廟會的場合,走街串巷的操偶工人都會將肩擔上的戲箱與舞臺放下,在鄉親們期待的目光中搭好簡易木架舞臺,然後躲在布幃下,用靈巧的十指和惟妙惟肖的口白表演一出又一齣戲曲。「一語道出千古事,十指搬弄百萬兵」這便是最早期的傀儡戲。因演出的戲偶偶身極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也就有了布袋戲之通稱。
  • 霹靂布袋戲絕美人物:宮無後
    當時雖然只看了幾眼這來自臺灣的木偶戲電視劇集,但那不明覺厲的閩南語口白(配音)、雌雄莫辨的人偶、基情滿滿的孽緣,已給我留下了一個十分邪魅的印象。近日因為新劇《東離劍遊記》入坑,每周更新太不過癮,在家養病期間又刷了《霹靂俠影》,才發現霹靂布袋戲有多麼讓人如痴如醉。中日合拍的《東離》一集20分鐘畢竟太短,於是在B站搜索一通相關花絮,就由蔑天骸看到了宮無後。
  • 中國戲曲真衰落了嗎?沒有,看看霹靂將布袋戲「演」上國際大舞臺
    在閩南語口音不同的地方,高甲戲、梨園戲等也仍以古代泉州府城腔演唱。臺灣的霹靂布袋戲對傳統布袋戲進行了開創性的改良,先是將原本八寸的偶改成110公分,又將偶人的面部精細化,木雕外層烤漆,不僅眼睛嘴巴都會動,頭髮還使用真人髮絲代替尼龍絲,使得人物更逼真唯美。
  • 從布袋木偶戲到霹靂布袋戲
    而如今,在臺灣這樣的場景幾乎已不復見,人們更少談論起霹靂布袋戲。霹靂國際多媒體有限公司,以布袋戲為起點,進軍各種娛樂消費領域。霹靂布袋戲不但傳承傳統文化的精髓,還不斷地立足時代推陳出新,將傳統藝術與現代文化相融合,使傳統布袋戲華麗轉身為現今最流行的文化創意產業。
  • 霹靂布袋戲角色人物誌之系雪衣
    大家好,這裡是2.5次元學人,專注特攝,布袋戲,小說改等關於二次元作品的一切,歡迎各位同好和在下一起研討這個領域的信息知識,葷素不拘。這期要講的也是新劇裡的一位人物,他是一名霹靂世界中罕見的書法家,也是儒門的一名劍俠。他就是系雪衣。當然這也是應道友同好的要求啦。
  • 文創 臺灣霹靂布袋戲,很炫酷!
    布袋戲又稱作傀儡戲、掌中戲。演出時,將手套入戲偶的服裝中進行操偶表演。早期許多的迎神廟會場合裡,布袋戲是最常看到的民間戲曲表演之一。布袋戲在臺灣的發展一直跟隨科技脈動,衍生出電視布袋戲這一新的藝術形式,從傳統的劇臺廟會走上螢屏。
  • 布袋戲裡揮毫潑墨的經典男神!
    霹靂布袋戲深厚的國學底蘊是吸音眾多戲迷的因素之一。霹靂布袋戲在江湖恩怨的刀光劍影中,以各類文化形式點綴其間,既有暴力美學有不乏文化之美。二、一線生開清荷紀元一線生是霹靂布袋戲的老人物了,具有多重身分,除去素還真之外,他的化身也是不少:生死一線間、笑面鍾馗、六聰天乞、九方死、卜相機關、屈世途……是霹靂史上最佳的臥底情報販子,被戲迷們稱為「團滅之星」。
  • 科普百科:風靡臺灣—霹靂布袋戲
    而正因為早期此類型演出的戲偶,偶身極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戲之通稱。布袋戲自從清代發展以來,日趨普遍,尤以泉州、漳州一帶為甚,無論仔戲偶,戲曲、戲臺都自成一格,藝師輩出,將原本的江湖小藝,蛻變為老少鹹宜、雅俗共賞的民間娛樂。直至十九世紀中期,布袋戲仔福建一帶蓬勃發展,泉、漳、潮儼然成為掌中戲重地,戲班的組成也漸由個人轉為師徒相承。
  • 霹靂布袋戲:讓傳統文化創造無限可能
    經過長年發展,以北管戲曲配以章回演繹小說的戲出的演出形式,在五、六十年代進入了全盛時期,全臺灣同時存在六、七百個劇團的演出。若說布袋戲在臺灣的發展佔著娛樂市場空缺的天時和閩南系語言文化的地利,那雲林的黃家三代人則是故事中的人和。黃海岱是當時臺灣最大的劇團五洲園的掌舵者,創立了劍俠布袋戲風格,被譽為「布袋戲界通天教主」。
  • 道友留步,你喜歡霹靂布袋戲什麼?
    ,霹靂官方聯合眾戲迷組成一個420人規模的操偶團隊,現場一起表演霹靂布袋戲,成功打破最大規模的業餘木偶戲演出的吉尼斯世界記錄!在傳統戲曲逐漸沒落的今天,霹靂布袋戲獨秀於林,誕生30多年來受到粉絲們大力追捧。布袋戲的戲迷們常以「道友」自稱,一是源於早期的布袋戲中「三教」的戲份比較多,戲中常以道友稱呼修道之人;二是意為喜愛布袋戲的同道中人。從道友「觀」戲,今天讓我們走進霹靂布袋戲「道友」的世界,從外部的角度去了解霹靂布袋戲的魅力。
  • 霹靂布袋戲30年的發展歷程,用心講好霹靂故事
    霹靂布袋戲是如何大受歡迎的呢,這要從黃氏兄弟二人說起。黃強華和黃文擇兄弟出生於布袋戲世家,在電視布袋戲教父黃俊雄手中接下黃家布袋戲第三代的棒子後,便創立了自己的公司,至此,「霹靂」二字便逐步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要說霹靂布袋戲30年來的發展歷程的功臣,絕對離不開這兩位「靈魂人物」——黃強華與黃文擇。黃強華與黃文擇兄弟不管是性格和專長都十分互補。
  • 非遺布袋戲:傳承與創新之路如何走?看霹靂布袋戲的成功轉型
    約是在康熙年間,漳泉的許多戲曲傳入臺灣,其中也包括布袋戲,臺灣的布袋戲較多地受到泉州南派的影響,後來南派戲曲逐漸沒落,臺灣布袋戲轉而採用北派亂彈樂曲,以武戲手法打破原來的安靜文戲,獲得了更多觀眾的喜愛。
  • 霹靂布袋戲角色人物誌之燕歸人
    大家好,這裡是2.5次元學人,專注特攝,布袋戲,小說改等關於二次元作品的一切,歡迎各位同好和在下一起研討這個領域的信息知識,葷素不拘。今天這一期霹靂布袋戲角色人物誌當然便是延續「霹靂F4」系列的順序,介紹其中最著名的角色,也是至今霹靂布袋戲當中相當於icon的角色人物,燕歸人。
  • 【霹靂布袋戲】傳統文創IP讓粉絲瘋狂
    「素還真,愛上霹靂雖然才三年,與你錯過19年,但我還有未來幾十年與你共度,與霹靂一起度過,餘生請多多指教了。」《霹靂布袋戲》粉絲@誰家少女不缺錢,用這樣一句話,告白霹靂布袋戲當家男主角——清香白蓮·素還真。和她一樣,在4月30日對素還真表達愛意的,還有超過千人的烏鎮大劇院現場觀眾和數萬螢屏粉絲。
  • 兩岸布袋戲發展史:霹靂布袋戲如何打破次元壁,成功文化輸出?
    有南派,自然也有北派,漳州的北派布袋戲主要以「武、動」為主,用京調配合武戲,多上演如《三國演義》這類的歷史故事來展現鬥智鬥勇、精忠報國的情懷,風格也較之南派有明顯不同。約是在康熙年間,漳泉的許多戲曲傳入臺灣,其中也包括布袋戲,臺灣的布袋戲較多地受到泉州南派的影響,後來南派戲曲逐漸沒落,臺灣布袋戲轉而採用北派亂彈樂曲,以武戲手法打破原來的安靜文戲,獲得了更多觀眾的喜愛。
  • 霹靂布袋戲角色人物誌之魔魁
    大家好,這裡是2.5次元學人,專注特攝,布袋戲,小說改等關於二次元作品的一切,歡迎各位同好和在下一起研討這個領域的信息知識,葷素不拘。霹靂歷史上第一個魔王:魔魁今天這篇內容延續著之前的「反派人物」系列,在之前介紹完步武東皇這樣的「極限人生野心家」類型和一色秋這樣的潛藏的「個人既得利益者」類型後,這次終於要涉及到大家最普遍,也是最容易見到的一類反派,那就是魔王
  • 霹靂布袋戲三十年語言風格的變化
    在此後的三十年,對中國古詩詞的借鑑、運用也是霹靂一直在做的事情,這一特點也讓它有別於其他的古裝武俠劇、感情劇和動漫作品,也讓許多喜歡古詩詞的道友醉心不已。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觀眾對電視布袋戲這種形式也越來越接受,霹靂布袋戲也不斷發展壯大。從劇情上來說,布袋戲的人物逐漸開始擺脫過往的臉譜化,而非像過去一樣,善惡分明,而是漸漸變得有血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