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神理論:都怪你們中國人太勤勞,弄得我們都沒飯吃了

2021-01-10 郎言志

在中國人和西方人之間,有很多強烈的文化和思維上的衝突,這樣的衝突導致了一些誤會,甚至是彼此之間的深刻「不解」,在我長期的西方生活中,我同樣感受到了這樣強烈的「隔閡感」,我和很多歐美人爭論、探討,互相指著對方說「你的思維很奇怪」,有時候捧腹大笑,有時候鬱悶難耐,有時候又茅塞頓開,不過時間長了,彼此之間便開始接受這樣的「文化差異」。

那麼,在中國人和歐美人之間,從文化到思維,都有哪些讓人「又好氣又好笑」的差異呢,搬好小板凳,端一壺茶,咱們開講啦!

1-有飯吃就好了,要那麼多錢幹什麼?

我的室友是土生土長的歐洲人,有一段時間他身上沒錢了,跟我打了聲招呼,然後去打工了。後來,他有了錢,又開始進入「愛幹不幹」的的狀態了,直到他沒錢買煙了,才又找了份兼職。我問他:「你為什麼不在有錢的時候多屯點錢,這樣就不會因為突然沒錢了,而陷入苦惱」。結果他用鄙夷的眼神看著我,反問我:「為什麼你們中國人喜歡把錢存起來?」

後來,我發現,很多歐美人都有類似於我室友一般的思維。但我很難理解這是為什麼。在這之後,我看到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一項存款報告以及對私人擁有財富的分析,報告和分析指出,中國人不僅僅是全世界人均存款最多的國家,還是人均淨資產最高的國家。

後來,我就相關疑問諮詢了一些華僑,以及德國、義大利的朋友。得出了一個大致的結論是:西方人認為有飯吃、生活還過得去就好了,他們不會去攀比財富,甚至有一部分人處在「每天有面吃就可以了」的生活狀態裡。

還有一點是,他們似乎不認為「乞討」是恥辱。你可以很容易在歐美的城市街頭,見到很多的乞討者,他們很多身體健全,但就是「厚臉皮」地來乞討了,(據說乞討比工作更賺錢來著,尤其是帶著小寵物)

2-小國寡民才是文明的標誌

很多西方人不理解中國怎麼可以那麼大,更不理解為什麼中國人要堅持「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是一個國家。我曾多次因為這個問題,和歐洲人急眼了,後來,我告訴他們,這叫「文化差異」,不能拿西方的思維定性東方的社會文化。

這是什麼意思呢?很直白地說就是:西方人認為,小國寡民才是現代民主文明的象徵,大國都是靠非正當手段存在的。對此,我告訴他們的依舊是「文化差異」,我跟他們介紹了「家國文化」。

「就好像我不理解你們為什麼一個幾十戶人家的小村莊都能獨立叫國家一樣,你們不理解我們中國的文化也是正常的」。這是我跟他們解釋文化差異時常說的一句話。久而久之,在我的身邊,很多歐美人也開始理解了這種文化差異,也有人表示以往對中國的誤解,是建立在了「西方視角看問題」上了。

不過,話說回來,這樣的文化差異產生的衝突確實是可以理解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彼此尊重對方的文化,並且告訴他們,中國人有自己的文化和民族情感,與西方「半毛關係都沒有」。

3-中國食材都很不乾淨

在西方人嬌貴的「腦海」中,對中國食物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不屑感——他們認為中國食物很髒。而他們觀念裡的骯髒,不是我們所謂的食品安全意義上的,而是食材上的。

這是什麼意思呢,舉一些例子:豬肚、豬肝、大腸、雞爪、鴨脖子等等,在他們看來,都是無法接受的。還有,他們認為中國的食物混雜在一起,很不健康,尤其是有很多油,吃了會得病······但是,總有辣麼些人,一本正經地說中國菜很恐怖之後,又迅速愛上了中餐,別問我為什麼,就一句話——裝,你接著裝。

那麼,這也不吃,那也不吃,這也油膩,那也重口的歐美人,他們吃什麼呢?偷偷告訴你,無數不會做飯的中國人在歐美快痛苦死了······因為,披薩、義大利麵、麵包是主食,然後,他們基本不存在所謂烹飪這種東西,很多情況下,都是很鹹的生火腿肉和生菜一起吃。(容我沉默幾分鐘,我一想起我花了20歐元吃了幾片生菜葉和生肉,我就想靜靜)。當然,我不是說哪一種的更好,但彼此之間,互相嫌棄是真的······

4-為什麼你們中國人幹什麼都這麼著急?

西方的整體工作態度、社會氛圍都是慵懶的,他們習慣於不緊不慢的生活態度,再加上「利己」思維導致的社會責任感缺失的問題的影響,只要事不關己,就「高高掛起」。於是,美國人拍了一部叫《瘋狂動物城》的電影,以樹懶作為歐美辦公人員的諷刺形象,深刻描繪了一幅生動的「急死人」畫面。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習慣了「儘快」解決事情,更依賴於快節奏辦事環境的中國人來說,簡直就是「要命」的。於是,當我急匆匆趕到火車站,對著售票員著急地說「能不能快點,我的車馬上要開了」的時候,裡頭的服務人員,冷冷地回了一句:「急什麼急,你們中國人怎麼幹什麼都那麼著急?」然後,她慢悠悠地給了我票,我也很幸運——沒趕上車。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各行各業。一個十分重要的證件補辦,對中國人人來說,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解決,但在歐美,有可能要大半年的時間。你去催促他們,他們的回覆卻是:「回家等,別著急」。

我曾就這個問題問過歐洲人,歐洲人神回復是這樣的:「額,是,我也覺得太慢了,這不太好。但是,你著什麼急呢?早解決,晚解決,不都是解決嗎?你們中國人就是急性子,慢慢來,都會解決的啊」。

哦,哦,哦哦,好有道理的樣子······

5-沒錢賺、沒工作,都怪中國人太勤勞

西方人的思維,常常能刷新你的世界觀,就比如他們的「因為中國人太勤勞,才導致了我們現在這麼窮」的奇葩思維。

在不少的西方國家,都存在著「埋怨華人勤勞」的現象。因為,在他們看來,中國人做事太認真、太勤勞,不考慮別人,正是因為中國人自私得「只知道努力」,才導致了他們沒工作、沒錢賺······說簡單點就是:他們認為你不能那麼努力,你要懶散一點,然後這樣大家都有飯吃,要不然你就是「太自私」了······

等一下,我腦子有點轉不過來了啊!

6-有理沒理,嘴皮子厲害就有理

在西方,理不一定是出自法,還可能是一張嘴皮子,這也是為什麼西方律師業無比發達的原因之一了。直截了當了說就是:嘴皮子厲害就是理。所以,在歐美國家,你完全可以見到一個殺人犯頑強鬥爭之後被判無罪,一個偷盜者被起訴後又大搖大擺回家了······法律是神聖的,但嘴皮子更勝一籌。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就在前些日子,一對歐洲夫妻帶著自家的「熊孩子」去參加「樂高」展覽,結果,熊孩子弄壞了巨型的展覽品,而主辦方明確告知過不得損壞展品,於是,主辦方很嚴肅地告知該熊孩子的父母:「那麼需要賠償1500歐元」。看到這裡,相信很多國人會覺得很正常,沒問題,在國內也這樣啊!但是,歐洲可不這樣哦!這兩個家長當即拒絕了賠償,理直氣壯地說:「你們監管不嚴,是你們自己的責任,關我們什麼事?」然後,主辦方忍著淚水,自掏腰包,從新補出了一個展品。

咿,是不是覺得哪裡不對勁,但是有不知道哪裡不對?沒事沒事,習慣就好~

好啦,本期就分享到這裡,更多精彩內容,我們下期見~

相關焦點

  • 我們踏實勤勞,西方人悠閒慵懶,為什麼我們沒人家有錢?
    每當外國人談及中國人,都會有兩個刻板的印象:吃苦耐勞、勤勞能幹。甚至到現在,外國人排斥華人的原因中仍有「華人太勤勞能幹導致他們失業」。但是中國人也抱怨:自己都這麼辛苦勞作了,為什麼還是沒能像外國人一樣富有?  有許多人就會憤憤不平,認為西方人並沒有比自己努力多少,卻能夠享受自己從未體驗到的愉悅是一種不公平。這種不平等的現象讓他們憤恨而又不解,導致他們對國家、社會以及個人生活都抱有怨氣。其實這只是一種被表象和無良媒體欺騙與誤導的認知。
  • 不怪我們,全因大家「太勤勞」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拿吃早餐這件事來說,如果我們想吃早餐,不管多早上街,總會發現有那麼幾家早餐店是開著門的,哪怕是凌晨吃夜宵也能找到去處。但是在馬來西亞和泰國這種國家,如果你想去吃飯的話,估計很多時候都只會吃到閉門羹,這是因為有些店鋪要不一周只開3天,哪怕生意再好,也都不會增加營業時間的。
  • 羅倫斯:西方人怎麼看中國人的春節?
    我上大學時,一幫老外留學生曾總結過中國學生的三大怪:「吃瓜子,開門,開燈」,就十分精闢。如果讓中國人自己來總結,吃瓜子這一條或許在列,但只會當成一種飲食習慣。留學生們則看出來:吃瓜子不光是吃,更是社交手段。就像有位留學生說的:我每次進出宿舍樓,門衛都在嗑瓜子—這不算怪。怪在每次我一打招呼,他便會抓一把瓜子請我吃。
  • 印度人:中國人太單純,連金箍棒都是我們的,孫悟空更沒你們的份
    隨著這個時代快速更替著,世界各國都在不斷蓬勃的發展,又隨著科技和交通的發展,對於人們的出行就更加的方便了,因此有很多人走出國門旅遊,而就像是中國遊客,中國遊客可謂是世界遊客群體中國最具有消費力和最大的群體。
  • 袁南生:中國人在非洲的印象:勤、靈、快、富、吃……
    確實,到非洲打拼的中國人,沒幾個懶的,為了賺錢,中國人什麼苦都能吃。這在中國人看起來最簡單不過的事情,對非洲人來說就是弄不懂。他們對中國人苦行僧式的工作態度實在無法理解,不知道中國人的快樂在哪裡。只要是周末和節假日,當地人休息雷打不動,黑人商店關門了,白人商店關門了,印巴人的商店也關門了,只剩下中國人開的店子照樣開門。
  • 日本人:二維碼是我們發明的!中國人:可是你們不會用
    怕是腸子都悔青了看著他們這麼不作為我們一向勤勞勇敢的中國人這下可坐不住了既然你們不疼不愛的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篇文章在論壇裡引來了800多條評論而當時朝鮮發射飛彈這種大新聞下面也才20幾個人評論也許是反響太激烈這篇文章很快就被刪了不過日本人不知道的是他們最先發明的二維碼在中國人手上優化後不僅遍布中國
  • 深度思考:為什麼中國人比西方國家的外國人都更愛奮鬥呢?
    ,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大部分中國人愛奮鬥,這可能都已經成為了一種全世界共識。當然具體到個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情況。但從平均來看,中國人的勤勞是第一梯度的。    我認為這也不是中國人的天性就喜歡勞動,而是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首先是不得不去奮鬥。我們常常自豪地說中國人口眾多,但是實際上這也造成了內部競爭的越發激烈,即「內卷」。
  • 鬼都被西方人玩壞了,萬聖節為啥不像中國人鬼節那樣,敬重鬼魂?
    到了公元1世紀,羅馬人風俗逐漸擴散到凱爾特人部落,凱爾特人接受了文明,廢除了自己習俗中較為野蠻的活祭項目。而跳大神的裝扮雖然太過扎眼,但和平無害,所以被流傳下來,經不斷轉變逐漸成了萬聖夜化妝的來源。 同時羅馬人紀念豐收的習俗也被凱爾特人吸收,而這個紀念豐收的節日就在11月1日。羅馬人在11月1日紀念豐收的這種活動,文化界有專門的名稱,叫「十月年」。
  • 中國人的深夜食堂:陪我吃燒烤的人,你們都在哪裡?
    中國人的深夜食堂:陪我吃燒烤的人,你們都在哪裡?@程又那些涼風習習的夏夜,說走就走的燒烤,互相安慰著吃菜不吃肉就不會長胖,閩南人的燒烤逃不開白糖,而現在轉眼好幾年了,當初一起吃燒烤的人有的已經走散,有的還在身旁。@於語高中時候吃燒烤,喝著奪命大烏蘇,然後被表白!
  • 成龍:前面的人把飯都盛走了,40人沒飯吃,我說我看著你們吃完
    在沒有成名之前,成龍吃過不少苦頭,童年的經歷也讓他養成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習慣。以前吃盒飯時,每人固定只能拿一盒,但是改為自助之後,大家都傾向於拿很多自己吃不完的食物。排在前面的人把食物都提前搶光了,而且都沒有吃完,吃剩下的只能當垃圾扔掉。而排在後面的人,直接就沒飯吃了,就也導致了有40個人餓著肚子工作。
  • 「中國人飯都吃不飽,為什麼要攀登珠峰?」
    在這部電影中,有這樣一個橋段:登頂之前有人質疑,很多中國人飯都吃不飽,為什麼要花這麼大代價登珠峰?沒有登頂過珠峰,成了我們在談判中的一個軟肋。登山設備生產不了先到國外去買,任何人也休想卡我們的脖子!中國人就是要爭這口氣!」1959年,國內的自然災害和蘇聯撤走援助,對經濟都是沉重的打擊。財政部竭盡所能,也只是給登山隊擠出了70萬美元的外匯購買登山裝備。
  • 西方人想不通,中國人過春節,為何每年都不在同一天?
    有的西方人會認為,中國人過春節,和西方慶祝新年,也就是一月一日類似,都是慶祝新的一年來臨,只是中國人的春節,不是一月一日而已,但每年肯定也是同一天。所以有的西方人就會鬧笑話,比如記住了前一年的春節日期,然後到了第二年的同一天,滿心歡喜向中國朋友問候春節,但卻被告知,當天並非春節。比如去年的春節是1月25日,而今年的1月25日並不是春節。
  • 《西方文化課》節目的亮點:神點評
    這個島不能沒了你們~~~~玉米放酸湯裡熬爛菜葉子不知道是啥變種湯CeliaVA23901: 今年暑假我的兩個美國朋友來中國看我,我請他們吃了一頓飯,有北京烤鴨,酸甜排骨等,他們激動地說:「太好吃了!等回了美國,我要告訴大家,我以前吃的都是假的中國菜!」
  • 開心一笑:一哥們結婚,當天招待賓客舉行儀式,忙得連飯都沒吃
    喬治聳聳肩膀說:「平時你們關照得那麼好,我怎麼好意思開口呢?」 有個同學去非洲援建。剛到工地接待他的施工員是個黑人,他就用英語跟人家交流,黑人沒做聲。然後他又用法語,黑人還是沒說話。然後他用手去比劃。黑人終於開口了:」比劃幹哈?整個工地都中國人,我這是曬的。」 我們寢室裡面有一哥們,家裡面託人帶了10斤桔子。
  • 從跪拜到俯視:中國人對西方民主態度的轉變
    當中國人看到西方政治理論後,大為驚嘆其嚴謹、科學與系統。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政治理論話語權逐步為受到西方政治理論薰陶的一代中國人所掌握,於是,西方民主理論在中國成為主流話語,要求中央實行民主改革的呼聲也日益高漲。 這一時期之所以可以稱為跪拜期,是由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們幾乎是全盤接受西方理論,中國政治科學處於長期空檔。
  • 白人扮成武則天吃蟑螂,還說這是中國人的家常便飯,我們生氣是太「玻璃心」了?
    還有一部分中國人直接在評論區裡吵了起來,爭論中國人到底吃不吃老鼠和蟑螂……另外,還有一些人覺得中國人太敏感了,簡直就是「玻璃心」。更重口、更噁心的就不放了,總之你只要願意,總能在每個國家都找到很多在外人看來沒辦法接受的食物。所以為什麼只有中國人被鄙視什麼東西都吃?在《魚翅與花椒》的前言中,熱愛中國食物的英國作家扶霞就描述過這種由來已久的刻板印象:「……英國銷量極大的報紙《每日郵報》刊登了一篇題為「呸!切個屁!」
  • 西方人為什麼不吃竹筍?說到原因,我們也無能為力
    然而西方人對竹筍卻沒有一個概念,以至於翻譯成英語的時候,「筍」往往被翻譯成「竹子的嫩芽」或「很嫩的竹子」,這讓不少西方人疑惑竹子怎麼能吃,中國人難道和熊貓一樣愛吃竹子嗎?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不俗加不瘦,竹筍加豬肉。」這一下子就把竹子高風亮節的氣概轉換成接地氣的美味,加上豬肉陪襯,讓人看了都忍不住流口水。
  • 說真的,在惠水只要吃過這12碗飯的人都已經結婚了!
    雖然這些「飯菜」並不高大上卻讓我們垂涎三尺,今天陽光君就帶大家回憶,小時候曾吃過的12碗飯。當然,不要想那吃吃乾飯的傢伙哈以前城裡人嫌棄農村尤其是山上的人吃的糧食而如今,城裡人卻三五天搞點來吃是我們平常說的包穀沙把玉米碾碎陳顆粒還可以摻點大米一起煮
  • 泰國人納悶:中國人太厲害!沒學泰語都能看懂我們的文字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在各個領域的科技上都有了巨大的進步,有著非常大的進展,以前很多科學家熱衷於尖端科技,但是現在的科技領域變得越來越廣,人類現在是均衡地發展著,各項科技齊頭並進,將我們的世界推向一個又一個高地。
  • 中國人吃狗肉,日本人吃鯨魚肉的背後:相當漲姿勢
    反過來,傳統日本人以為耕牛珍貴,不能殺害,所以1853年幕府開國,美國人初到日本,要牛肉吃,日本人都不予理會。當日日本人看美國人吃牛肉,一如今日世界看日本人吃鯨肉似的,當事人覺得是傳統,理所當然;外人看來,簡直匪夷所思。中國人、韓國人吃狗肉,就是怪物嗎?說到飲食犯忌,中國和韓國其實也頗有些愛好跟現代西方文明牴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