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趣,探索有關食物的生活方式
七月過半,全國各地都已開啟了「燒烤模式」。
燥熱的天氣,讓小拾的血槽已瀕臨爆裂,急需冰鎮。
所以,今天小拾要安利一部有「舌尖上的日本農村」之稱的霓虹國美食電影,給你們解解暑。
《小森林》
《小森林》系列電影改編自漫畫家五十嵐大介的同名人氣漫畫,分為夏秋篇和冬春篇。
說到霓虹國的美食番,天然和治癒劃等號。
但與其他影片不同,《小森林》系列全片節奏緩慢,只記錄了一件事——
鄉村吃貨少女的獨居日常。
那它究竟是憑什麼受到如此高評價呢?
當然是柔光的日系畫風,製作精細的日式料理,最重要的是——
女主市子自成一格的冷感氣質。
在影片裡,橋本愛飾演唯一女主市子。
橋本愛,一出道就被日本媒體譽為「最強美少女」。
橋本愛也因角色需要,忽胖忽瘦,最近被網友調侃進入「第三形態」。(髮型太成熟)
從左到右,三個形態。
不過在《小森林》中,她又美了回來。
渾然天成的演繹了鄉下女孩市子,再次證明了自己的演技。
影片伊始,就是女主市子的長鏡頭。
鏡頭下,她蹬著自行車,穿過夏天濃密的森林,金黃的麥田,和春天美妙的櫻花。
這樣清新治癒的色彩布局,在影片裡處處可見。
緊接著,市子介紹了她所居住的村莊小森。
小森是一個位於東北地區的某個村莊的小村落。這裡沒有商鋪,需要購買必需品的話,可以去村務所所在的村中心.
小森,是所有故事的起點。它的日常畫風是這樣的——
(前方高能!X3)
小森的春天。
小森的夏天。
小森的秋天。
小森的冬天。
無論是雲海、山峰,或是四季,每個鏡頭隨手一截都是一幀絕美的畫卷。
然後,故事就以小標題「1st dish,2nd dish,.」開始,串聯起市子腦海裡那些零散的片段。
市子,是個有些天然呆的萌妹紙。
她原本和媽媽居住在鄉下村莊小森,過著自給自足的簡樸生活。
直到有一天,媽媽任性出走,獨留市子一人。
不久後,市子也離開了小森,在繁華的東京租了房子。
按照一般的劇情套路,到了東京,市子應該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緊接著她就放飛自我了啊。
然而.
市子卻突然意識到——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
在影片裡,市子用兩個故事,深刻地告訴我們,她與大都市格格不入。
一是市子的「迷之傲嬌」。
有一次,市子和男盆友在路邊看見了一顆胡頹子樹。
男友輕輕一躍,就摘到了果子,給了市子。
彼時的市子不甘心,不顧身高的短板,非要自己摘。
這麼做的原因很奇葩——
市子認為鄉下姑娘能比的只有體力,男友能抓到,自己若抓不到,好丟臉。
後來,市子和該名男紙分手了。
這種強行和男盆友比身高優勢的傲嬌,小拾覺得市子好可愛。
另一個故事,是市子遇到了一個物質男。
之後在工作的地方,市子看上了一個小哥。
看到小哥午飯只吃麵包,靠維生素液維持生存,「地主婆」市子覺得好慘。
於是,她不遠千裡回到小森,從自家田裡挑選了純天然的有機食材,製成了便當,準備送給小哥。
但是小哥不識貨啊,比起這些手作,他更願意收到奢侈品。
於是,她帶著便當,逃回了小森。
回到小森,市子的日常就三件事:
一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二是和動物們互動,和它們搶食物。
然後製成一罐果醬,或是下飯菜。
比如:
第一道美食,麵包。
夏天溼熱的天氣,是麵包發酵的最佳時期。
麵粉到麵團,再到出爐的「黃胖子」。
此時,再配上路邊採摘的自製胡頹子樹果醬,酸甜自己把控,塗到麵包上。
一口根治夏日厭食症。
當然,有時市子也會製作一些「黑暗料理」。
比如:
捲心菜蛋糕。
用市子朋友裕太的話說,和煎菜餅沒差。
不用想,這款蛋糕的口感必定是相當的詭異。
但是橋本愛的吃相太誘人,感覺看她吃什麼都覺得好好味。
除了做些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之外,市子家偶有三姑六婆前來叨擾。
其中,她最愛聽一位婆婆和老伴的恩愛show。
然而大部分時間裡,市子還是一人獨處的。
從食材、調料到一道菜,都會讓她回憶起兒時與媽媽相處的點滴。
市子和媽媽的關係,是本片最暖心的部分。
在市子的記憶裡,媽媽沒個正行,經常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比如:
兒時,市子肚子餓的時候,媽媽會說——
市子胃裡住著青蛙。
(簡直是教壞小孩子)
還有家裡的伍斯特醬油,巧克力榛果醬,媽媽都是自製的。
所以當市子在超市發現同款後,一度懷疑這些材料是家裡推廣出去的,自己是隱形的富二代。
最後才發現,原來自家才是山寨的。
哈哈哈,市子的官方吐槽,小拾給滿分,笑死了。
但是原本美好的回憶,因為媽媽的不告而別,在市子心裡蒙上了陰影。
乃至於市子懷疑媽媽是否真的愛過自己。
直到某次炒青菜時,市子仔細地將青菜的筋去掉,才炒出了媽媽的味道。
她這才意識到——
原來媽媽當年做的青菜,才是需要花費大功夫的啊。真正懶散的是自己。
那些看似簡單的事情,其實才是最用心的。
媽媽從調料到炒菜,事無巨細,無不用心地照顧著市子。
下廚房、回憶過去、嘮嘮嗑.偶爾穿插些小動物的趣影。
這些瑣碎的事物,是長達4個小時的影片裡拍攝的所有。
平淡到有些無趣,卻在每個觀眾心裡長了草,生了根。
但是坦白來講,《小森林》不是一部合格的劇情片,更像是一部紀錄片。
秋天時,市子收到了媽媽的來信。
信裡,市子媽媽沒有交待她在哪裡,什麼時候回家,只說了些大道理。
起初看完,市子是有些埋怨的。
然而,在小森度過的四季,市子無形中延續著媽媽原先的生活方式,讓她漸漸懂得了生活。
某天,市子猛然發現——
自己一直在同一地方摔到,逃避。
逃回小森,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也是對小森的不尊重。
於是她暫別小森,想用一種積極的心態,重新選擇自己的去處。
五年後,市子帶著老公再次回到小森。
為了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回到小森,積極籌劃了「農村文化建設」活動。
舞臺上跳神武的市子眼神堅定,這樣的轉變,是真正的成長吧。
最後「回歸小森」的這個點,小拾是覺得很有意思的,讓人很自然的就聯想到了如今的鄉村留守兒童、孤寡老人。
因為很多原因,許多人都成了北上廣漂泊族。
在繁華的大都市,我們從格格不入,到漸漸麻木,投身在繁忙的工作中,無止盡。
很多人不是不想回家鄉,而是記憶模糊,故鄉太遠,漸漸忘記了回程的道路。
故鄉的土,不要等到老了才回去。
拾趣
因為有你,夢想才有意義
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長按二維碼關注拾趣傳媒
你來的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