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得好,「沒有什麼事情,是一頓燒烤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由此可見,人們對待燒烤,那可是厚愛。尤其是在夏夜裡,市井巷裡,三五成群,擼串閒聊,不亦樂乎。
日版《深夜食堂》成功圈粉了一批中國吃貨,而中國翻拍的《深夜食堂》不免有些令人失望。然而今年,一部6集的紀錄片刷上了各大頭條,這便是《人生一串》,被網友稱之為中國版「深夜食堂」。
《人生一串》講述烤串情結,展現了全國各地的燒烤文化,涉及了近30個城市500多家的傳奇燒烤攤。濃厚的市井氣息,真實的還原了燒烤的樂天內涵與江湖風味。
起初,紀錄片導演陳英傑和幾個哥們在擼串,「碰到脆骨是嘎嘣嘎嘣,吃肉又是吧唧吧唧」,陳導這樣描述朋友吃烤翅。當時在場的有個朋友叫王海龍。
16年的時候,就是這個王海龍提議拍一部燒烤紀錄片,當時他倆正好又在擼串。之後,陳導一改微信籤名:「最牛逼的燒烤在哪兒?」,就這樣跑遍了全國各地,見識了燒烤文化中的江湖事兒。
中國燒烤遍地,那些正宗特色的燒烤,大部分都遠離大城市,在美食APP上也難見蹤影,根據社長的經驗,正宗的店都是一些口耳相傳,環境簡陋,甚至就是路邊攤,連個牌子都沒有。相比那些店面輝煌的店,這些「小粑粑店」的風味更加地道正宗。
遼寧海城有個叫做三裡橋的地方,或者可以稱它為「燒烤村」,每走幾步便會看到一家燒烤。這裡的人常說:「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就要吃燒烤」,店名透著濃濃東北味兒,全是以姓氏+燒烤的組合。在社長的家鄉,燒烤店能從老大找到老九。
三裡橋原本是個屠宰村,主要負責海城的肉類供給,這裡最多的就是下水,所以這裡的師傅拿手絕活便是烤豬心管、護心肉。你吃過烤整條豬心管麼?在這裡可以。那些有名的燒烤師傅都是練過三五年的,可謂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心管放到火上的時候,會收縮起泡,吱吱發響。聽到這個聲音,再烤個三五秒就是口感巔峰,吃起來酥酥的,脆脆的,越嚼越能吃到一種奶香。
如今這裡已經成為了東北一個很重要的燒烤地標,很多吃貨都會慕名前往。
中國的擼串版圖絕不局限於東北,比如西昌的長籤火盆燒烤就是一大特色。 西昌的燒烤自帶漢彝混居的特點,總是在野性中充滿了秩序,也在秩序中顯露出野性。來擼串的客人很多是衝著涼山小豬肉來的。
小二哥家的小豬肉的香美不是靠香料、雞精餵出來的,這種在大涼山裡出來的天才地寶,既有家養土豬的歲月風味,又有小乳豬的細嫩口感,這種跑山豬,只能到涼山彝族人家裡才能買得到。
彝族大姐處理小豬的手法,簡單粗暴卻又別具風味。燒乾蕨草和松塔給豬退毛,蕨草和松樹的香味兒滲入肉裡,肉質中自帶一股山野清香。待切好的小豬肉餵好之後,用長籤字穿起,直接伸進火中燒烤,透著濃濃的山野味兒。帶皮烤制,烤出的豬油讓肉質變得更加鮮美,外焦裡嫩。
燒烤圈中有一部分人群獨有的重口味兒,怕是只有「暗黑燒烤」來滿足了。不瞞各位,社長就吃過烤蝗蟲、螞蚱、知了,肉質肥美,營養豐富。如果問哪裡是中國的「暗黑燒烤」中心,那麼社長會告訴你是廣州,畢竟廣州人連「福建人」都愛吃。
如今廣州人在「暗黑燒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如今開始烤活的了——活烤海鮮。尚活蹦亂跳的螃蟹、蚌、蜆子、鮑魚等在火上跳舞,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了什麼叫做原汁原味。用他們的話說,「思想重口味,但是口味是清淡的,最大程度吃到食物本身的滋味。」
依照社長的經驗,一般名字花哨店面堂皇的店一般都不太行,那些王五、張三、阿宋的巷子裡的小粑粑店往往會給你驚喜,這些店一般都是上了年頭的,不是靠店面包裝,而是實打實的靠口碑存活下來的。正所謂,肉香不怕巷子深。
《人生一串》,你看著是在講燒烤,實則不然。那些以燒烤為生的人們多數為曾經在改革浪潮中沒有工作、土地的人,他們一幹便是一輩子,烤出了口碑,試出了秘方。
哈爾濱有一家盡人皆知的老牌燒烤——老太太燒烤,如今各種「老太太」如雨後春筍,遍地都是,而今天要說的這家是第一家「老太太」,店主並不是真正的「老太太」,而是一個東北純爺們,人稱「房哥」。
房哥有一絕活,生烤雞蛋。一般人稍不留意,便會把雞蛋弄碎。而房哥一上手,仿佛手裡的不是雞蛋。他說這有訣竅,鋼扦得帶點斜,轉著穿,像打電鑽,一點一點穿過。穿好的雞蛋烤的時候,還必須小火,不然會爆。蛋黃的油脂被逼出來,蛋清有焦香,還帶點兒滷的鹹香,特別好吃。
如今的房哥掙了不少錢,但仍然幹著燒烤本行,只不過只有老顧客來的時候,才會偶爾親自操刀。
宜昌有個茄子妹,發明了一種特色烤茄子。燒烤江湖,糙哥很多,而這位九零後的美女卻少見。對於走進這煙火中,茄子妹有自己見解:「做燒烤可以和很多人接觸,還可以自己鬧點小錢。」
錢賺沒賺到先不說,她卻賺到了一個人——隔壁烤生蠔的覃哥。二人相約去黃山旅遊,覃哥向她表白了。如今的覃哥可謂是茄子妹的賢內助,身兼多職,燒烤助理、收銀員、服務員、保衛幹事。
如今因城區規劃改建,生意也因此沒有往日的火爆。而對此,茄子妹還是抱有樂觀心態,「我就是想的比較開一點,你有很多壓力,你天天壓在腦殼裡,你也改變不了它」。每當覃哥倍受壓力一臉愁苦時,茄子妹也會去寬慰他。
蜜汁蒜蓉,溏心雞蛋,本地茄子,它們在煙火中水乳交融。茄子妹與覃哥也在這煙火氣中攜手前行。
燒烤師傅風格迥異,無論是處事圓滑還是幽默風趣,對待起食物來,都虔誠代之。湖南岳陽燒烤界的傳奇王陽曆說過,「用心烤,以心得心,以心換心,你不用心搞,這輩子什麼都搞不好。」這或許就是人們說的「匠心」吧。
有燒烤的地方就是江湖。社長去過的「江湖味兒」最濃的地方就是遼寧錦州了。
作為土生土長的東北吃貨,很慶幸大學在錦州。對於熟悉錦州的人來說,第一印象就是——錦州燒烤真是帶勁兒。大街小巷的燒烤店,從校門口的燒烤攤到凌河大夜市的十裡飄香,肉在炭火上的滋滋聲,醇厚的肉香味令人駐足。而且還有官方認證的燒烤協會,不知在這「烤串江湖」中,是否也有幾年一次的「華山論劍」呢。
東北有句順口溜,「大綠棒子小燒烤,一世兄弟跑不了。」很多人喜歡把事情攤開在燒烤攤上,幾杯啤酒下肚,就著牛羊雞肉串,不僅開了胃,也打開了心扉。燒烤具有一種魔力,能夠拉近彼此的距離。擼串,就應該直爽、豪邁。
大錦州有一家「老五燒烤」,每天從傍晚幹到深夜,從學生、白領到閒來扯皮消磨時間的閒人,再到夜間活躍的風塵女子。每日人來人往,魚龍混雜。這樣老牌店的老闆,黑白兩道也是有點關係道道。不過如今太平盛世,人也沒有那麼雜了,老闆每日閒下來時候也是鬥鬥地主來消磨時間。
社長覺得,做燒烤的老闆們都挺「江湖」的。多年爬摸滾打,將一方小店,自家口碑流傳下去。除了手上的技術活,更要懂得人情世故,本身也不是個「軟柿子」。不能說他們是壞人,只能說他們曾經或許也有過一段不安分的日子,自然懂得遇上地痞無賴該如何處理。他們歷經大風大浪後,在這市井巷裡安生過日,總有一股子大隱隱於市的「江湖氣」。
燒烤了溫飽,滿足味蕾之外,更多的還是一份情感寄託。
校門口有家燒烤,是寢室指定聚餐點。無論是安慰失戀,還是慶祝脫單,都會三五人的坐在爐子前,有酒,有肉,有兄弟,這就是青春。
離鄉奔赴事業的人,遇到老鄉開的燒烤攤子,也會隔三差五去擼幾串,那畢竟是家鄉的味道。回到故鄉,和久違重逢的朋友聚在燒烤攤上,總會通道有人說,在外除了想念家人,就是想念這肉味兒。
《人生一串》中有一句旁白「最好吃的燒烤永遠都在我家樓下」,如今的樓下只有馬路和尾氣。隨著城建規劃、本著環保的理念,越來越多的路邊攤、大排檔都消失了。那些「我家樓下的燒烤」的味道,或許只能通過記憶來回味了。
《人生一串》拍攝的之初,王海龍曾說過:「城市化會消融一些東西,改變一些東西。包括那些即將回不去、今後也不再來的街頭煙火氣。有些動人的東西走得快了些,我們要留個念想。」
人們喜歡燒烤,無論是嬉笑怒罵,還是柴米油鹽,在這裡你可以放下肩上的包袱,放飛自我。飽餐過後,又是一段新的啟程。
多謝款待!
素材參考:
圖片來源:紀錄片《人生一串》
《博客天下》2018年18期,《燒烤攤前,我們每個人都現了原形》
社長:《博客天下》2018年18期,有一篇文章《燒烤攤前,我們每個人都現了原形》,講述的就是《人生一串》的拍攝故事,你如果想知道更多內容,只需要後臺回覆:博客天下,將2018年18期推送到你的Kindle裡,就可以閱讀了。(沒有綁定的社員可以參考下方的綁定教程)
愛生活愛雜誌,有溫度有態度
這裡是Kindle發燒友的烏託邦
關注我們,獲取免費正版雜誌
後臺回複雜志名,一鍵推送到Kin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