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換人工耳蝸進入倒計時,還有位「愛心媽媽」將長期關照思齊生活

2020-12-22 瀟湘晨報

核心提示:還記得 15 歲男孩任思齊嗎?4 月 22 日,燕趙晚報以《成長路上無捷徑 唯有刻苦與付出》為題,報導了聽力一級殘疾男孩任思齊,從聽不見聲音到通過個人努力,貧寒家庭走出優秀學子的勵志故事。在母親節到來之際,好消息傳來:任思齊人工耳蝸外部設備需要更換的數萬元費用,經眾多愛心組織和人士努力湊齊了。等新設備送來,任思齊將告別嘈雜的聽力環境,可以更好的集中精神,努力學習,不負這些 " 代理爸媽 " 的愛。

靠人工耳蝸聽見世界 寒貧家庭走出優秀學子

今年 15 歲的任思齊目前在石家莊二中本部讀高一,這樣一名品學兼優的男孩,卻有著聽力一級殘疾。因一歲之前的兩次患病,直到一歲多任思齊都不曾說話,在北京 301 最終確診,思齊患有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

為讓兒子重新聽到這個世界,他們一家三口在北京求醫三年多,3 歲時通過愛心資助,思齊手術後戴上了人工耳蝸,重新聽到了聲音。對世界好奇又渴望的思齊,展現了迫切的求知慾,不管是學習說話還是學習知識,都進展神速,從小學習成績便非常優異。

可他 8 歲時,父親卻因意外去世。有著語言類一級殘疾的思齊和肢體四級殘疾的母親,便在石家莊的小房間裡相依唯命。雖然生活貧寒,可思齊卻十分懂事,學習更是一直名列前茅。

然而,用了十幾年的人工耳蝸外部設備損壞,這給剛剛上高一的思齊學習上帶來極大不便。只要環境稍微嘈雜,思齊的耳內聽到的聲音就會十分刺耳。這讓思齊時常無法忍受,可把耳蝸摘下,他的世界就又聽不到聲音,也就無法學習。可要想更換人工耳蝸外部設備,價格要 6.8 萬元左右,這對於剛辦下低保的這對貧困母子來說,無疑一筆無法承受的巨款。思齊一直在堅持,說要等到上大學,自己掙錢更換。兒子的情況母親最清楚,眼前高中三年的緊張學習如何保證質量,成為母親任榜蘭最擔憂的事。

愛心人士齊出手 思齊有了第二位 " 母親 "

從春節放寒假開始,這對母子就堅守在家,思齊一天學習 15 個小時以上。高中學習花費不少,每 3 天列印的卷子,就近 200 張。省吃儉用,一直是他們母子的習慣,就連春節,思齊都沒吃一次肉。

了解到任思齊的境況,社會上的愛心人士開始關注這個孩子的成長。4 月 15 日,河北愛心互助協會的愛心人士來到思齊家,帶來了 4000 多元捐助的愛心款和部分米麵油。

4 月 22 日,晚報報導思齊的情況後,河北慈善聯合基金會 " 生命續航計劃 " 項目組主動聯繫到思齊的母親,表達了對思齊的關注。24 日,通過網絡募捐平臺,為思齊發起籌款項目,募集人工耳蝸外部配件的更換費用及學習、生活費用,並幫思齊找到了一位長期資助人—— " 代理媽媽 " 宋女士。

△代理媽媽宋女士(左)和思齊母親一起出門

4 月 26 日,河北慈善聯合基金會工作人員來到任思齊家,為思齊送來 1 萬元緊急救助金,而在網上募集的數千元錢,也將隨後送到思齊母親手上,用於思齊的耳蝸更換和生活學習中。當天,一同來到思齊家的,還有 " 代理媽媽 " 宋女士。

何為 " 代理媽媽 "?其實,這是針對大量貧困學生及其家庭的生存現狀,河北慈善聯合基金會於 2017 年發起的 " 代理爸媽助養計劃 " 公益項目。通過助養而非領養的方式,1+1>2 的加持理念,開展貧困學生的精準扶貧,為兩個家庭搭建親緣橋梁。" 代理爸媽 " 可以長期資金資助、公益拓展、親情陪伴等多種方式,讓貧苦孩子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也讓更多愛心人士參與其中。截至 2020 年 5 月 8 日," 代理爸媽助養計劃 " 共資助貧困學生 5236 名,總捐贈額 413.52 萬元。代理爸媽助養計劃不僅僅為貧困學生提供物質幫扶,更多的是讓他們感受到親情的陪伴與關懷。

△代理媽媽看望思齊

在思齊家,代理媽媽宋女士為思齊送去了本學期的勵志獎學金 1050 元。宋女士從晚報上看到思齊很少吃肉,第一次見面的她,細心地為思齊挑選了牛奶、雞蛋和一些熟食。她說,孩子學習很辛苦,身體營養要跟上,同時還準備了一大盒兒酥糖。宋女士貼心地說:" 如果思齊學習太疲勞了,容易低血糖,到時就吃一塊 ……" 宋女士有一個與思齊年齡相仿的兒子。在思齊家,兩位母親談起孩子的教育和學習,有說不完的話,兩個家庭也就此結下了一段奇妙的親緣。

臨走前,代理媽媽宋女士跟思齊說:" 你以後看宋媽媽的表現,我會儘可能的把你當成我的孩子去對待,你不要有負擔,你要記得,是因為你的優秀,是你給了我一個機會,去照顧、關心你的機會!"

與思齊見過面," 宋媽媽 " 向記者分享了她的感受:" 這個家庭的情況超出了我的想像,我接觸過很多身處困境的人,但這對母子不一樣。思齊的媽媽和思齊一樣自立、自強,他們母子都希望通過勞動,更有尊嚴的改善家庭的生活。" 宋女士說,資助思齊不光是奉獻一份愛心,其實對她來說,也是在幫助她和她的兒子去學會感恩。

人工耳蝸錢湊夠啦 新設備將讓他告別嘈雜聽力

一段時間以來,河北愛心互助協會的愛心人士們也沒忘記思齊。繼 4 月 15 日之後,愛心人士又一次上門,給任思齊送來 3000 多元愛心款。聽說,思齊之前的二手印表機壞了,一位愛心人士買來新印表機。很短的時間內,眾多公益人士給思齊很多學習生活上的幫助。

△愛心人士給思齊買了新印表機

5 月 9 日,在又一個母親節來臨前夕,記者收到了這段時間以來關於思齊最好的消息:經過公益組織和公益人士的全力合作,又有一位匿名愛心人士決定將剩餘更換人工耳蝸不足的費用補足,讓思齊儘快能帶來新的人工耳蝸外部配件。記者了解到,思齊的人工耳蝸會儘快送出,還會技術員幫思齊對新設備進行調配。

思齊的母親任榜蘭有些激動,她說,這 20 多天收到的感動太多了,這段時間也是孩子爸爸去世以來,家裡來人最多的。她告訴思齊,要向這些愛心人士學習,知道感恩社會,感恩生活,將來長大成人,也要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此前,母親任榜蘭最擔心的事就是思齊因為外界對他的關注而影響學習。" 孩子很要強,他不願無償接受這麼多幫助,還好,他的思想並未發生波動。" 任榜蘭欣慰地說,學校剛剛通過網絡進行了期中測試,思齊的成績在全班排在第一名。

對於眾人的相助,思齊說心裡感很溫暖,也覺得自己又多了一些責任。" 我今後要更努力,否則對不起的可不是母親一個人,而是很多好心人的期望。" 思齊說。

石家莊仍有許多 " 思齊 " 需要社會的關愛

在眾多幫助思齊的愛心人士中,一名特殊的愛心人士總在為思齊四處呼籲奔走,他就是 38 歲的靈壽人——王巖明。

說特殊有兩個原因,王巖明同思齊一樣,是聽力一級殘疾,同時他也是石家莊市殘疾人聯合會聾人協會副主席。

說起思齊的痛,王巖明感同身受。" 我是 4 歲時因打針中毒,造成聽力神經受損,但我那時已經學會說話,可後來中毒後,只有在身邊大聲喊才能聽到,聲音小些或從背後跟我說話,我都聽不見的。" 王巖明說。

有句話叫十聾九啞。王巖明說,聽力有問題的孩子幾乎都不會說話,就算原本會說話的,聽不聲音的時間久了,本身說話也會受影響。而對孩子來說,自幼聽不到聲音更是一件可怕的事。" 聽力有問題的孩子多會患上自閉症,他們不願和別人接觸,怕別人不一樣的目光和對待。" 王巖明說,他自己這一路走來就很不容易。

上小學時,王巖明為了聽講,一直坐在老師講臺的左右兩側,同時,還要注意老師講話時的口型,以便他更清晰的了解老師說了什麼。直到高中,王巖明才戴上助聽器,大學畢業後,他於 2017 年回到石家莊,而這些年來,更是一直關注呼力障礙的孩子,堅持做公益事業,給那些孩子以幫助,直到 2018 年進入聾人協會。

王巖明表示,截止 2019 年底,石家莊市 17 歲以下辦理殘疾證的孩子中,有 1358 人是語言類殘疾(聽力障礙)。造成這些孩子耳聾的原因有兩大類,一是後天意外患病,二是先天遺傳。同時,石家莊 60 歲以下的聽力障礙人士至少有 23000 人以上。王巖明說,統計調查發現,這些孩子和家庭中,大多數都需要社會的關注和幫助。其中最重要的是從醫療、教育、工作三方面給予助力。

王巖明表示,對於聽力障礙的孩子而言,如果父母重視,孩子們大都可以通過後天訓練,恢復一定的聽力,達到正常生活的狀態。對此,他有兩點建議希望和這些家長們分享:一是孩子一定要上學,其次就是要堅持練習發音。王巖明說,孩子可以通過看中央電視臺播音員的口型去練習,通過佩戴助聽器或人工耳蝸,大多數孩子都能學會說話。

這兩年,石家莊市殘疾人聯合會聾人協會的工作很多,給這些聽障人士心理輔導,幫他們建立自信,幫助他們克服困難。近兩年,聾人協會促成 23 對聽障人士喜結連理,幫 71 人找到合適的工作,宣傳相關政策和補助 257 人,組織過兩次大型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他們從家中走出來,大膽與人交流,了解相關政策,更好地給予幫助。

【來源:燕趙晚報ZAKER石家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6.8萬愛心款湊齊,更換人工耳蝸進入倒計時,還有位「愛心...
    在母親節到來之際,好消息傳來:任思齊人工耳蝸外部設備需要更換的數萬元費用,經眾多愛心組織和人士努力湊齊了。等新設備送來,任思齊將告別嘈雜的聽力環境,可以更好的集中精神,努力學習,不負這些 " 代理爸媽 " 的愛。靠人工耳蝸聽見世界 寒貧家庭走出優秀學子今年 15 歲的任思齊目前在石家莊二中本部讀高一,這樣一名品學兼優的男孩,卻有著聽力一級殘疾。
  • 「人工耳蝸丟失」真相究竟如何?為何「愛心傳播」反倒「營銷炒作」?
    到19日晚,事情發生了驚天的"逆轉",一家自媒體"黑奇士""爆料"人工耳蝸丟失"事件系"驚天騙局"、商家惡意炒作濫用善心。目的在於炒作澳大利亞某品牌的N6人工耳蝸。參考文章《大騙局:20萬耳蝸丟失刷爆朋友圈?媒體和商家惡意炒作濫用善心!》事情究竟是怎樣的?到底是充滿正能量的全城搜"耳蝸"愛心事件,還是商家的"驚天騙局"?
  • 馨儀人工耳蝸開機日記
    離開機還有一周的時間,接到301打來電話,8.1日是建軍節醫院放假。那就意味著馨儀的調機時間需要改動,內心還是有一些小小失落,但沒有辦法,這是一個被我忽略的細節。更讓我沒有想是醫院更換了調機師,因為洪老師的調機時間都已經約滿。我可以理解推遲但我不理解更換調機老師,畢竟我們是按照醫院的規則在預約開機。中間如果存在協調問題,至少應該是在原計劃下商定開機時間?
  • 多起人工耳蝸丟失都是套路?聾兒家長:這麼說是在我們傷口上撒鹽……
    12月20日,北青報記者採訪到了另外三起「丟失人工耳蝸事件」的當事人。她告訴北青報記者,「家裡人都看到了這個(自媒體)的文章,很生氣。原本弄丟孩子的人工耳蝸心裡就很愧疚,現在還有人在我們傷口上撒鹽。」 程女士說,當時鄭州媒體為她報導,丟失的人工耳蝸很快找到了,現在用的就是找回的這個,沒有損壞。
  • 急尋20萬人工耳蝸是炒作?耳蝸丟了就要開顱?真相是……
    「我的人造(人工)耳蝸丟失了,還有希望能找回來嗎?希望好心人看到能幫我傳播一下,如有撿到請聯繫我。」
  • 「天價」人工耳蝸丟失引全城尋找……是炒作?
    「我的人造(人工)耳蝸丟失了,還有希望能找回來嗎?希望好心人看到能幫我傳播一下,如有撿到請聯繫我。」
  • 20萬元人工耳蝸丟失,全城尋找……是炒作?
    )耳蝸丟失了,還有希望能找回來嗎?李女士說,事發後她問過媽媽,媽媽說弟弟腦袋裡的東西已經有十年了,肯定和肉長在一起了,再做新的太危險。而關於所稱的「20萬的人造耳蝸」,李女士稱,弟弟的手術做於2008年,從裡到外的整體費用為17萬,多說了三萬「很對不起大家」。
  • 馨儀人工耳蝸植入日記
    她叫錢馨儀(以下簡稱馨儀),雙耳聽力大於110未引出,2周前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接受右耳單側澳大利亞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主刀醫生戴樸教授。手術前自從2017.4.8日發現馨儀聽力不好之後就沒有停留的奔走檢查,這幾個月一直搜集人工耳蝸資料,對比到底使用哪一家的耳蝸?2017.6.8星期四終於有了一個結果。我們選擇512+N6,早上10點來到澳大利亞人工耳蝸公司籤合同。
  • 人工耳蝸丟失需要做開顱手術?別害怕,沒這麼嚴重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一些聽力存在障礙的人也可以通過機器輔助聽到外界的聲音,這些機器有助聽器、人工耳蝸等。但最近網傳,如果人工耳蝸丟失,需要做開顱手術重新植入,這一消息嚇壞了很多佩戴人工耳蝸的人。那麼,什麼是人工耳蝸呢?人工耳蝸丟失,真的需要做開顱手術重新植入嗎?
  • 人工耳蝸是什麼?人工耳蝸丟失後需要開顱嗎?聽聽醫生怎麼說
    近日來,網上有一則幫弟弟尋找「人工耳蝸」的事件受到了網友們的關注。據其在網上發布的啟示所述,其弟弟所佩戴的耳蝸大概價值20多萬,如果找不到,弟弟有可能需要再開一次頭顱做手術。有不少網友在看到了這個尋物啟事之後,出於熱心,將其轉至微博上和朋友圈,沒想到很快引發全網的關注。
  • 國產人工耳蝸十年磨一劍 加速助推口語無障礙溝通進程
    12月14日,由中國聾人協會主辦、中國聾協人工耳蝸植入者委員會和浙江諾爾康神經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共同進步,聆聽世界」——中國國產人工耳蝸臨床應用十周年聯誼活動在北京舉行。中國聾人協會主席楊洋、中國聾協人工耳蝸植入者委員會主任陸峰、著名耳科專家龔樹生主任、著名青年歌唱家平安、北京行進聯盟理事長張奇、諾爾康總經理李楚、聽力言語醫學研究院院長銀力及數十位國產耳蝸用戶和家長代表共聚一堂,一同見證中國人工耳蝸十年來的發展與蛻變。中國聾協與浙江諾爾康神經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時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 「共同進步,聆聽世界」——中國國產人工耳蝸臨床應用十周年聯誼...
    12月14日,由中國聾人協會主辦,中國聾協人工耳蝸植入者委員會和浙江諾爾康神經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共同進步,聆聽世界」——中國國產人工耳蝸臨床應用十周年聯誼活動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國聾人協會主席楊洋,中國聾協人工耳蝸植入者委員會主任陸峰,著名耳科專家龔樹生主任,著名青年歌唱家平安,北京行進聯盟理事長張奇,諾爾康總經理李楚,聽力言語醫學研究院院長銀力及數十位國產耳蝸用戶和家長代表共聚一堂,一同見證中國人工耳蝸十年來的發展與蛻變。中國聾協與浙江諾爾康神經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時還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 助聽器、人工耳蝸和耳機,聊聊關於聽力的3大電子設備
    如果不對老年聽力障礙者進行聽覺幹預,長期下去會加速聽覺功能退化,影響生活質量。 誤區三:好的助聽器價格要上千元甚至上萬元,不值得 好的助聽器看上去很貴,但音質好,而且是全自動的。生活質量提高了,這個付出是值得的。對於貧困的老人,國家還有幫扶政策,建議到當地殘聯申請幫扶。
  • 耳蝸找到了!完好無損!30小時全城尋耳,煙臺人愛心再創奇蹟!
    丟失的耳蝸找到了!今晚8點,孩子媽媽第一時間告訴記者:朋友圈轉發的消息被老人的兒媳婦看到了,目前已經從老人那裡拿到了耳蝸,完好無損!耳蝸終於而復得,一天沒戴「小耳朵」的寶寶,看到自己的「小耳朵」,就嚷著讓媽媽給戴上。寶寶又能回到有聲的世界裡了。孩子家人委託記者,感謝所有幫忙轉發幫忙尋找的好心人。
  • 半規管阻塞術聯合人工耳蝸植入治療晚期梅尼埃病療效
    後鼓室入路,開放面隱窩,充分暴露圓窗膜;分離乳突腔後方骨膜,充分暴露骨質,磨出植入床,將人工耳蝸植入體放入植入床內,電極經圓窗膜完全植入耳蝸鼓階內。徹底止血,逐層縫合骨膜、皮下組織及切口,術耳加壓包紮。
  • 「急尋人工耳蝸」是一個「媒體和商業合謀的大騙局」?當事人:純屬無稽之談!
    這篇文章說:如果家庭條件僅僅以電動車為交通工具,她捨得給孩子配28萬的耳蝸?……為什麼全國丟失耳蝸的都是貧困家庭?因為這些家庭的描述更容易引發別人的愛心罷了。20日上午,北青報記者在朝陽公園地鐵站見到了丟失人工耳蝸的李明(化名)和他的姐姐李女士。記者看到,由於李明目前沒有人工耳蝸,處於全聾狀態,他與姐姐只能用唇語交流。在現場,李女士對自媒體黑XX的質疑一一回應。戳視頻↓↓↓質疑:當年人工耳蝸到底花了多少錢?
  • 愛耳日|關於人工耳蝸(CI),看看使用者怎麼說?
    我不反對康復,我反對的是你在這之前沒有讓做人工耳蝸的人完全明白做這個的意義以及會遇到的風險、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那些未知的問題,還有做了之後幾乎一片空白的後續支持。我看到的是國內將人工耳蝸披上康復的幌子,讓一群又一群的人前赴後繼地期待做這個之後變成「正常人」,其實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 當寶寶第一次戴上人工耳蝸,開心的在爸爸懷裡「鯉魚打挺」,爸爸的...
    視頻中的小寶寶第一次戴上人工耳蝸,聽到了父親敲打桌面的聲音,開心的笑了,這位爸爸也是聾啞人,他表示:自己小時候沒有機會戴耳蝸,所以到現在都不能說話,現在有了人工耳蝸,一定要讓孩子聽聽這個世界的聲音。網友評論:「有聲音的世界真好」人工耳蝸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
  • 愛心持續發酵 情暖失明少女
    6月8日,樂清日報全媒體刊發《她獨自照顧患病女兒16年,「媽媽願成為你的眼」》一文後,樂清市民在朋友圈裡爭相為這對可憐的母女轉發求助信息,短短10個小時,「e點愛」平臺就為她們籌得愛心款2萬元,線下籌款6507元。還有不少熱心市民撥打樂清日報新聞熱線61116222,想為這對母女獻上自己的一點心意(本報6月8日、9日相繼報導)。
  • 裝上人工耳蝸,1歲9個月女童聽到了聲音
    這意味著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又順利完成一例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幫助孩子第一次聽到來自世界的聲音。 對於詩詩來說,人工耳蝸植入是連接有聲世界裡的唯一希望。為了不讓孩子永遠生活在無聲世界裡,成為聾啞人,家長慕名從貴州來到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並得到了重慶市慈善總會耳鼻喉健康扶貧基金開展的「人工耳蝸、助聽器、耳鼻喉重大疾病」專項公益援助,解決了資金不足的實際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