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垃圾房小區安家不受歡迎?記者實地探訪

2021-01-10 南通網
分類垃圾房小區安家不受歡迎?記者實地探訪

2020-12-17 09:04:43 來源:

部分居民:擔心散發異味影響生活環境 物業經理:異味絕不擴散願與居民溝通

盛和花半裡居民小區是崇川區鍾秀街道推廣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收集點的試點小區。然而,在建設過程中,小區個別居民擔心設置垃圾房會產生異味,影響生活環境,為此在微信群吐槽,並向本報新聞熱線反映相關問題。那麼,真實狀況如何?昨天,記者趕到實地進行了探訪。

設置分類垃圾收集點引發吐槽——

有人說要取得全體業主同意

12月13日,盛和花半裡小區的居民發現,1幢和2幢居民樓的底樓北側,建起了一座房子,上寫「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投放收集點」字樣。

垃圾房整體色調為暗黃色,牆體下方有紅、綠、灰3種顏色的標誌,分別對應顯示「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

居民投放垃圾的時間,也有醒目的白底綠字標明:上午7時到9時,下午6時至晚上8時。垃圾房為活動板房構造,整體簡潔大方。

面對「閃亮登場」的垃圾房,小區一些業主表示有些擔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天氣轉暖後,特別是夏天,垃圾房會不會產生異味,是否會對生態環保造成影響,進而影響居民日常生活?

一名業主表示:「花半裡是商品房,是業主出錢買的,建垃圾房為什麼不徵求業主意見?沒道理!」

有一些業主認為:「這樣的動作,應該取得全體業主同意!」

記者傾聽小區業主意見——

最為擔心的是垃圾散發異味

昨天下午,本報新聞熱線接到市民反映後,記者趕到盛和花半裡居民小區,實地探訪相關情況。

按照小區居民指點,記者很快找到了垃圾房。垃圾房位於小區北側,並不緊鄰住宅樓,之間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小區道路間隔,少說隔著10多米。正在附近做衛生的一名保潔員,了解到是記者採訪,於是主動介紹:「媒體真該好好宣傳!垃圾分類不僅保護了居民小區的生態環境,還方便了資源回收、廢物利用,同時又改善了我們的垃圾處理工作環境,是件一舉多得的大好事!前兩天,有人在樓下吵鬧,他們是沒有完全搞清這個事的意義呵!」

「業主們主要就是擔心垃圾房夏天會有異味!」家住底樓的一個大媽說道。

「垃圾房外頭的樣子不醜,可裡面裝的是垃圾啊,垃圾怎麼可能不臭呢?」一個大爺擔心。

「沒提前告知,沒徵求業主同意就安裝,不妥!」一位女士這樣說。

物業詳解垃圾房安裝經過——

願意和居民面對面坦誠交流

記者趕到負責小區物業管理的坤園物業。

「我們歡迎記者來採訪!」一見面,聽到記者來意,物業經理謝軍當即表示,「藉助媒體的力量,我們才能把事情說清楚,徹底打消業主們的疑慮!」

謝軍介紹,盛和花半裡於2015年建成交付,擁有7幢居民樓、1142戶居民。

「設置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投放收集點,是響應國家和省市有關號召推出的一個重要舉措。由鍾秀街道具體負責,物業參與實施。」謝軍說,「這個項目8月份立項,隨後,小區設置宣傳欄廣泛宣傳,最終在12月13日落實到位。在科學勘察和調研分析的基礎上,最終確定了垃圾房安裝的4個點位。目前已建成一座,還有3座將陸續安裝。」

針對居民們擔心垃圾房異味擴散一事,謝軍表示:「這完全不可能。」

「垃圾房在設計上實行全封閉,在規定時間投放、規定時間清運,屋內還有去除異味的裝置。因此,小區居民完全不用擔心異味問題。試想一下,如果有異味擴散可能,設計和生產單位怎麼可能通過極為嚴格的環評呢?」謝軍這樣解釋。

「生活垃圾分類是利國利民之舉,也是提升城市形象和小區品質、改善居民生活質量的必然之舉,希望大家理解配合。」謝軍呼籲道。

記者周朝暉

一鍵分享至

相關焦點

  • 分類垃圾房小區安家不受歡迎?記者實地探訪,南通網-中國南通主流...
    分類垃圾房小區安家不受歡迎?記者實地探訪 2020-12-17 09:04:43 來源: 部分居民:擔心散發異味影響生活環境 物業經理:異味絕不擴散願與居民溝通盛和花半裡居民小區是崇川區鍾秀街道推廣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收集點的試點小區
  • 記者探訪北京垃圾分類示範片區:清運車「一鍋端」,分類桶白配了
    在此呼籲社會單位與廣大市民,自覺履行垃圾分類責任與義務,杜絕亂投亂放行為,共同攜手建設綠色家園!今天上午,記者隨同垃圾分類檢查組一起,探訪本市此前曾經創建的「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對小區的垃圾分類情況實地進行調研式檢查。
  • 記者調查:部分小區垃圾分類推進遇尷尬
    不過,記者在調查採訪中也發現,對於一些小區來說,儘管配備了完善的垃圾分類裝置,但很少有人按照垃圾分類標準進行投放,「一袋裝」「一包丟」等現象仍然是常態,有顯眼標識的分類桶顯得十分尷尬。  分類垃圾桶成了擺設  11月19日一早,在城區利民路附近的一小區內,不少業主在上班前都順道把自家的生活垃圾投放進了樓下的垃圾桶內。
  • 垃圾都去哪兒了?記者跟隨分類垃圾去「旅行」
    專人指導分類,參與率高達100%23日早上9點多,記者隨活動首批40名市民開啟了垃圾分類「旅行」。第一站來到了金堯新村小區。儘管天空下著大雨,但一點沒有阻擋居民分類投放垃圾的熱情。今年5月,該小區單元樓下的垃圾桶被全部撤掉,建立了嶄新的環保屋,小區456 戶居民集中投垃圾。
  • 記者實地探訪中風險小區:大連第二大的小區裡靜悄悄的
    如此龐大的社區規模和人口數量給疫情防控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那麼這裡居民生活如何,疫情防控工作如何,12月20日13時許,記者來到金潤小區進行探訪。金潤小區共有6個出入口,目前僅有一個出入口通行,在出入口外,四個輕體房正在完成最後的安裝工作。「我們當天購置當天完成安裝。」先進街道副主任鄭國偉告訴記者,根據區防指要求,街道組織建設了4個輕體房,對應不同的居民樓區,用於生活物資存放、中轉。
  • 我區11個小區獲垃圾分類示範小區稱號 因地制宜推進垃圾分類 共建...
    本網訊(記者劉新巖通訊員鮑豔)12月2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組織召開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7個月新聞發布會,首次評選出2020年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村共174個,西城11個小區榜上有名。
  • 垃圾桶撤併,投放定時定點,杭州垃圾分類開始「動真格」
    垃圾桶撤併,投放定時定點,杭州垃圾分類開始「動真格」90多歲的胡奶奶急得向錢江晚報求助「我不識字,分錯垃圾會不會被罰款」8月20日,吳牙新村撤併桶定時定點投放正式實施。8月20日,杭州下城區吳牙新村撤併桶定時定點投放正式實施。「我們這裡要進行垃圾分類了,這可怎麼辦?」家住吳牙社區的胡奶奶急得向錢江晚報求助。
  • 「24小時可回收資源收納房」現身居民區 家裡的幹垃圾有地方回收了...
    △ 24 小時可回收資源收納房。近日,在石家莊市部分小區內出現了 "24 小時可回收資源收納房 ",這個收納房只回收幹垃圾,還給居民發放 " 環保金 "。8 月 10 日,記者對這個特殊的收納房進行了實地探訪。
  • 垃圾分類催生家用垃圾分類桶熱賣 摺疊式分類桶搶手
    垃圾分類催生了家用垃圾分類桶的熱賣。記者探訪多家商超及電商平臺發現,各式家用分類垃圾桶銷量倍增,其中帶有分類標識的垃圾桶最受歡迎。還有不少市民選擇購買多色垃圾袋,自製分類垃圾桶。  摺疊式分類桶搶手  在位於草橋的物美大賣場內,各式各樣的垃圾桶擺在貨架的熱賣區。
  • 垃圾分類怎麼做?示範小區有「妙招」
    溫州網訊 垃圾分類事關民生,市區各小區究竟做得如何?記者日前走訪鹿城、龍灣、甌海的垃圾分類示範小區,調查了解垃圾分類工作落實情況。從調查情況看,示範小區垃圾投放分類管理井然有序,居民已基本形成分類的自覺意識和行為。
  • 社區添「神器」,讓廚餘垃圾不出小區
    距離《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已有100多天這場全社區參與垃圾分類的「環保風」刮進了區內各個角落區內社區不斷探索和推出新方法使垃圾分類工作更進一步去年開始,榮華街道轄區的垃圾分類工作熱度越來越高,小區熱衷環保事業的退休黨員薛喬,便結合小區為別墅區,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小花園、小菜園的特點,在鄰居劉曉宇的幫助下,帶領百餘戶居民先行先試,用波卡西堆肥法就地無害化處理各自家裡產出的廚餘垃圾,形成「垃圾不出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局面。
  • 南京實施垃圾分類一周,廚餘垃圾收運量增加近 4 倍
    11 月 9 日,現代快報記者探訪了秦淮區和雨花臺區的兩個小區,發現垃圾分類指導隊伍多,小區按需來調配人手是 " 取勝 " 的關鍵。據了解,一周來,垃圾分類讓全市廚餘垃圾分出量逐步增多,目前,玄武、秦淮、建鄴、鼓樓、棲霞、雨花臺、浦口、江北新區等 8 區每天收運的廚餘垃圾量已超 140 噸,比分類之前增加了近 4 倍。
  • 您今天分類了嗎?吃個炸雞腿要花1分鐘扔垃圾,記者直擊南京垃圾分類...
    上午,記者來到南京秦淮區三山花園小區,在垃圾房前,85歲的朱先生手提兩袋垃圾,他先將廚餘垃圾傾倒至「廚餘垃圾桶」後,再將塑膠袋和其他垃圾一起扔至了「其他垃圾」箱內。朱先生告訴記者,從6月份開始他們小區就試行垃圾分類了,習慣也慢慢養成了,有的時候子女們將垃圾放錯垃圾桶了,朱先生還會糾正他們。
  • 在家就做好垃圾分類,不少市民已養成分類習慣
    今年8月1日,南寧市進入了垃圾分類的「強制時代」,從這個月的20日開始,垃圾不分類行為正式開罰了。南寧市各小區的居民們能否積極參與,投放是否科學合理呢?記者得知南寧市青秀區新竹小區有一位「生活垃圾分類達人」王健枝,我們一起去她家看看。
  • 垃圾分類經驗吧|能扔垃圾也能「嘎三胡」,這個小屋有啥秘密
    【編者按】2019年1月,上海通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此後,上海多個小區都開展了垃圾分類試點。2019年7月,上海正式步入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時代。澎湃新聞推出「垃圾分類經驗吧」專欄,我們將探訪垃圾分類經驗豐富的小區,建立垃圾分類分享交流的社群。
  • 垃圾房選址矛盾怎麼化解?南京第一名的「垃分寶典」,快收藏!
    柔性化解垃圾房選址矛盾在推進垃圾分類過程中,不少小區因垃圾房的選址問題引發矛盾。有一些市民因擔心異味、蚊蟲等問題,反對將垃圾分類房建在自家門口。「許多居民之前只聽說過,但沒見過垃圾分類房,我們能理解他們的顧慮。讓他們實地感受,比生硬勸說要有效。」
  • 青島垃圾分類第一天,讓「老習慣」開始改變
    (記者 王 萌 通訊員 王玉明)  強制垃圾分類首日,記者兵分四路對市內四區居民小區隨機探訪——  垃圾桶基本配齊 分類率亟待提升   6日是《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實施第一天,對於這個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規定,各居民生活區內是否配備了足夠的垃圾分類設施?
  • 富景園小區試點廚餘垃圾分類
    本報訊(記者 伍靖雯 通訊員 張頎)「廚餘垃圾是居民家中生活垃圾佔比較大的,這塊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就算成功一小步。」前日起,天元區城管局垃圾分類辦公室在富景園小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小區342戶居民,每戶都可領取到1個廚餘冷藏保鮮桶和可回收物環保垃圾袋。
  • 樓層垃圾桶撤了,這一高檔小區能做好垃圾分類嗎?
    圖說:一對韓國居民父子倆在分類投放垃圾 虹橋街道工供圖高檔商品房小區要實行垃圾分類,樓層的桶撤還是不撤?這是道難題。長寧區古北地區榮華居民區的商品房小區華麗家族做法是:撤!自去年3月底實行垃圾分類以來,華麗家族撤出了230個垃圾桶,目前主動垃圾分類的家庭達到99%。
  • 海口秀英區開展垃圾分類演練,試點小區這樣做→
    圖為儲運小區垃圾點位的投放導引。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7月29日訊(記者 王康景 文/圖)海口垃圾分類真的要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試點小區已開展垃圾分類嘗試  督導、獎勵等方式加大居民參與度  在此次演練中,海口儲運小區作為試點的典型「三無」小區,展現出了相對成熟的垃圾分類工作狀況,小區居民基本熟悉並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中。  「我們小區104戶,自籌了一個6人管理小組,每天安排人員配合環衛部門人員在小區垃圾站進行分類督導。」儲運小區管理員、今年65歲的張運坤大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