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王子猷

2020-12-25 愛折騰的二梅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隨心而行,隨緣而遇,這是王維的出行興致。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大雪初停,萬籟俱寂的晚上,不懼嚴寒,獨往湖心亭看雪,這是張岱的賞雪興致。

在我看來,這種獨來獨往、獨享獨樂的興致,魏晉時期有一個名人算是做到了極致,「乘興而行,興盡而返」,隨心所欲。

大雪紛飛的夜晚,王羲之的第五子王子猷,從睡夢中醒來,打開窗戶,看見漫天飛雪,天地白茫茫。

沒了睡意的他,一邊踱著步子、喝著小酒,一邊吟誦著左思的《招隱詩》「杖策招隱士,荒塗橫古今。巖穴無結構,丘中有鳴琴。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石泉漱瓊瑤,纖鱗或浮沉……」

突然間,腦海裡閃過戴安道的身影,他便想去見一見這位老友。

心動不如行動,於是,他真的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即刻乘船前往剡溪。

經過一夜的奔波,他終於來到了戴安道的家門口,馬上就可以見到老友,一起圍著火爐,喝酒聊天,暢談人生。

結果,他卻又轉身返回。

有人問他為何這樣,他說:「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冒著嚴寒,跑了一夜,都到了老友的家門口卻不入,這樣白折騰一場,值得嗎?

魏晉時期,社會動蕩,人人自危,因而,那時的一些文人雅士,便形成了活在當下、及時行樂的處世風格。

王子猷頭腦一熱就立即出發的情況,正是這種態度的體現。

從另一個角度想,王子猷想見戴安道,那此時的戴安道想見他嗎?這可不好說。

及時打住、掉頭回去的王子猷,有可能還避免了一場尷尬的見面呢。

人生休止符何時畫上,誰也不知道,活在當下,自在行走,享受過程,也是一種人生態度。

相關焦點

  • 乘興而行,興盡而返
    第一個故事是王子猷的率性而為:王子猷是誰?王子猷就是王徽之,是大名鼎鼎的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世說新語. 任誕門》中有一則」雪夜訪戴」的故事,原文: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 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王子猷雪夜訪問的戴逵,究竟是誰?
    談及魏晉「名士」,人們往往第一印象就是「竹林七賢」,再往後則是琅邪、太原王氏,陳郡謝氏,但從更廣闊的的視角來看,「王子猷雪夜探望戴安道」故事中的配角戴安道,才是魏晉風度的集大成者。說起戴逵,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但《世說新語》中「王子猷雪夜探望戴安道」的故事大家想必都耳熟能詳。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王子猷一覺醒來,打開房門,只見雪地白茫茫一片,皎潔明亮。
  • 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年輕就是一段不知天高地厚、傻逼莽撞的時光,如果都循規蹈矩地走在上一輩人指定的道路上,那是提前進入中年了,並不值得羨慕。 分享一個《世說新語》裡的故事: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
  • 中考文言文《興盡而返》全文詳細翻譯
    《興盡而返》譯文 選自《世說新語》 作者:劉義慶 王徽之字子猷,棄官後住在山陰,一天夜晚下大雪,他睡覺醒來,打開房門,命僕人酌酒,四周望去,白茫茫一片。就起身徘徊,吟詠左思的《招隱詩》,忽然想起戴安道(戴速字安道)。當時戴安道在剡縣,王子猷就在夜晚乘小船到戴安道那裡去。
  • 草木深 | 小雪天,乘興而行
    我喜愛的草木我喜愛的雪,我喜愛的草木雪,我已觀照、已欣賞、已流連、已盡興,「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這樣就中。《世說新語》記載:「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這真是一個卓爾不群的故事,像雪,自古至今,依然無改清白本色、風流率真。
  • 「乘興而來,興盡而返」
    在車船之便的今天,從山陰到剡溪不到兩百裡的路程,從城市的這邊到城市的那邊,不過一個小時的車程……王子猷雪夜「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瀟灑與格調,已成絕響。公元一千六百多年前的那個雪夜,灰磚綠瓦,茂林修竹的山陰城外,紛紛揚揚的大雪終於風停雪住,窗外銀裝素裹,一派妖嬈。天空此時出現了一輪明月,皎潔的月光照在白雪上,交相輝映,天地一色,好像到處盛開著晶瑩耀眼的花朵,潔白可愛。
  • 王子猷——看東晉人如何做「任性」boy
    不會在意周圍的觀點和看法,他的任「興」程度算是達到了「痴絕」的境界,也正是他的痴絕任興,讓他的行為舉止看起來不僅不怪誕,反而有些質樸純真得可愛。也正是他的任「興」,引得後世文人的追捧,詩仙李白就是王子猷的忠實粉絲。
  • 不如乘興而行
    當我牽絆很深的時候,我時常想起一個古人的故事,看完之後拍案叫絕,久久不能相忘: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我時常想起王子猷,就如同他是我的一個朋友一般。
  • 唐詩裡的訪友:多少不速之客都興盡而返
    晉朝王子猷(yóu,即王徽之)居山陰時,半夜醒來,發現下了大雪,忙開窗四望,一片皎然。他開始酌酒、吟詩(吟的是左思的《招隱詩》),忽然想起在剡(shàn)縣居住的老友戴安道,立刻夜乘小船去拜訪。一宿後到了戴的門口,然而他並不上前叩門,而是轉身回去了。人問其故,王說:「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 率性純然 猶思子猷
    歌者無數的魏晉,有太多閃亮的姓名,而任達放誕、率性而為的王子猷則是我夜空中最閃亮的星。也許有人說,王子猷這種出身名門卻又胸無大志的人,只是他那個時代的一個「零餘者」」。但是他卻用他不同凡響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書寫了一個人間神話,一個歷經幾千年都無法讓人淡忘的神話。他的神話不屬於道德,而關乎審美;無關於政治,而與藝術相聯。不以世俗的繁文縟節為意,只按自己的心意行事。
  • 深夜,想起了子猷與子敬……
    王子猷嘗行過吳中,見一士大夫家,極有好竹。主已知子猷當往,乃灑埽施設,在聽事坐相待。王肩輿徑造竹下,諷嘯良久。主已失望,猶冀還當通,遂直欲出門。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閉門不聽出。王更以此賞主人,乃留坐,盡歡而去。——《世說新語簡傲第二十四之十六》王子敬自會稽經吳,聞顧闢疆有名園。先不識主人,逕往其家,值顧方集賓友酣燕。而王遊歷既畢,指麾好惡,傍若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