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17》收官,這可能是它由盛轉衰的拐點…

2021-02-21 影視獨舌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阿水

《歌手2017》收官(《我是歌手第五季》),這很可能是它由盛轉衰的拐點。

《我是歌手》的初衷是展示流行音樂的可能性。老歌手翻新、小透明變黑馬、資深偶像全面展示魅力、實力唱將再一次技驚四座,憑的是全員使出渾身解數為一首歌注入新的生命。節目剛開始的時候,沒什麼歌手敢在這裡走自己的老路。即使走,也是偶爾為之。這其中的較量遠不止唱功那麼簡單,唱商、視野、魄力也統統算入其中。

一開始,《我是歌手》是以比較純正的音樂節目的面目出現的。參賽歌手們雖目的不一,但標準答案「我是來這個舞臺挑戰自我,和好樂手好音樂人一起創造作品」確實體現在了舞臺上。

雖然它畢竟是一檔電視節目,有腳本和每個參賽歌手必須遵守的明的暗的規則,但至少看起來不那麼明顯。因此,觀眾還是可以假裝這是一檔真正的音樂比賽。管它呢,歌好聽表演好看就好。

第五季的頹勢,首先是從參賽選手們的日趨保守開始的。

林憶蓮《歌手》總決賽奪冠

先有實驗性很強的《蓋亞》,仍然年輕願意嘗試的林憶蓮,在這個最鼓勵出新的舞臺上卻每每以最擅長的情歌出場。不是不認真,也不是不動人,而是壞了規矩。

後來,能量飽滿、摩拳擦掌的袁婭維被淘汰,老派但是內有乾坤的杜麗莎也沒能留下。剩下的獅子合唱團每場到最後總不免落到激越處,天才迪瑪希不用高音戳穿你的胸不罷休。還有張杰,唱法停留在十年前不要緊,他的心智大約也還留在「我努力,所以你們都不能指責我」的頑固小學生狀態,關於音樂裡美的詩意的部分,全不在其考慮之列。

失去了探索流行音樂可能性的部分,節目冷冰冰的規則好像海水退潮、露出大陸架般橫在觀眾眼前。

雖然本就是一場秀,但它看上去越來越像一場腳本不容更改的真人秀了。

這樣也挺好,但是秀就要有話題。《歌手2017》最初勢頭不錯,對林憶蓮的傾慕和懷舊,迪瑪希和杜麗莎的驚豔,趙雷的質樸帶來的一劑清涼,張杰的永遠招黑,都為節目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話題。

杜麗莎

但是沒多久,隨著杜麗莎、趙雷等人的離開,話題逐漸熄滅。

其後雖陸續加入側田、張碧晨、梁博、彭佳慧、李健,然而除了李健,其他人都未能帶來足夠的公眾興趣。

側田和彭佳慧是已經遠離了的港臺音樂,奈何在這個舞臺的時間太短而時代又已過去;而張碧晨和梁博的表演方式中規中矩,亦很難引發話題。

一直以來,《我是歌手》都有一個平衡:節目的可看性(音樂性)和話題(娛樂性)VS團隊對節目的掌控(規則)。

當團隊對節目的掌控浮出水面,歌手們求突破的動力自然減弱;當觀眾慢慢意識到這一切不過是「一場遊戲」,參加被議題設置的討論的意願也就弱了。

趙雷

很多觀眾開始意識到這一點是從趙雷安慰遭淘汰的袁婭維時的一句「不過是一場遊戲」開始的。

接下去,觀眾發現張杰無論如何都不會被淘汰。「閏土」是一枚不錯的梗,能盡情嘲笑又無傷大雅,然而一旦玩過頭,就倒胃口了。

張杰

從張杰的一段自大又自卑的rap開始,人們驚訝於他對音樂的理解不僅多年毫無長進,而且懷揣「努力」和「謝娜」這兩塊免死金牌愈加得意。很快人們厭倦了,對張杰為什麼可以在這個舞臺上屹立不倒也失去了興趣。

不過,即便規則壓倒音樂性,削減了製造話題的能力,這個節目有一個魅力猶在,並且在強勢的規則面前更易煥發光芒,那就是每個歌手參賽的心態和狀態。

腳本寫得再細緻,鏡頭前的大活人也不可能演得滴水不漏。對看官來說,觀察歌手們的心態和狀態,是聽歌八卦外的另一大樂趣。

歌手們的參賽訴求各不相同,相應地也有不同表現。

試舉例:

林憶蓮本身並不缺票房號召力,拿出自己最好的情歌水準參賽穩紮穩打,不會掉分也不指望靠一個節目「突破自我」,很理智地把錢賺了。

杜麗莎是熱愛唱歌的典範。站上舞臺就會發光,對唱歌對人生單純又熱愛。錢和名聲應該不是她的主要訴求,在好的舞臺上唱給更多的人聽,或者說唱歌本身就是她的目的。

蕭敬騰和獅子合唱團

蕭敬騰和獅子合唱團是來這裡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明明是一線,有強大的票房號召力,卻偏要按自己的喜好來還不求話題,也算是不很功利的代表。

迪瑪希是天生明星,又非常年輕。對他來說,在他國舞臺上的經歷有益無害。到最後更是舉國矚目,嬴與輸都不要緊了。

袁婭維奔著通過節目充分展示自我的目標而來。有點懷才不遇的歌手,也都不那麼年輕。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機會,值得放手一搏。

張杰對這個舞臺的要求很多。他急著表現唱功,索求喜愛,抒發胸懷,訴說委屈。最後效果如何,仁者見仁了。

趙雷和李健比較通透,雖參與其中卻更像旁觀者。他們不大取巧,也不大突破,卻得到很高的觀眾認可度,是賽後大大提高身價和票房的典範。

何來?個人魅力。

這再次證明了這檔節目的真人秀本質。比唱歌比表演,到最後拼的是人格魅力。

《歌手2017》雖然後半程勢弱,但決賽還是挺好看的,原因也在於此。

當歌手都放下名次,拿出來的東西反而比較有意思。

迪瑪希和尚雯婕合唱《A Tribute to MJ》

迪瑪希和尚雯婕的向麥可·傑克遜致敬和獅子合唱團的編排很有誠意,是真正的表演;連張杰也放下包袱和9歲的小女孩合唱。

李健和嶽雲鵬合唱《唐僧在女兒國抒懷並看著女兒國王的眼睛》

當然,最大的贏家是李健和嶽雲鵬的《唐僧在女兒國抒懷並看著女兒國王的眼睛》。

在認真和戲謔、嚴肅和娛樂之間,他們的尺度把握得非常準確。

給你一個情境,給你一個故事,再給你一個噴飯的角色。

準備好了嗎?誰知除了這些還有一個清清朗朗、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歌手,一段有真情大義、百味陳雜的唱詞,以及臺上兩個歌手間的互相支持和諒解。
因此對《歌手》還是有期待。

客觀來說,這個節目做下去的難度只會越來越高。流行音樂大環境不景氣,找對人將愈發艱難。正在迅速發展的早已不是流行音樂,而是更為細分的民謠、電音、嘻哈等領域。這些領域各有自己的規則和打開方式,並不那麼容易被合適地呈現在電視屏幕上。

但它畢竟仍有受眾(儘管這個節目的受眾在逐漸變老),參賽的歌手也仍有可能達到自己的訴求。只要不被自己的衰老拖累,下一季仍能期待。

微信公眾號【影視獨舌】所有原創文字,版權均屬【影視獨舌】及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體複製轉載,需徵得我們同意並註明出處。(請回復「轉載」,了解具體要求!)

微信號:dusheme

有觀點、有態度、有溫度的行業交流平臺

【影視獨舌】

資深媒體人、影視產業研究者李星文主編,提供深度的影視評論和產業報導。追求高冷、獨立、有料,助大家漲姿勢、補營養、覽熱點。涵蓋微信公號,微博,博客,網站,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百度百家,新浪、網易、騰訊、搜狐自媒體等11大平臺。

點擊「閱讀原文」獲得更多信息

↓↓↓

相關焦點

  • 回看滾石唱片由盛轉衰的三個拐點
    極盛拐點:三代頂級製作人鎮場華語樂壇半壁「滾石」1989年,李宗盛為陳淑樺打造了專輯《跟你說,聽你說》,成為臺灣地區第一張銷量過百萬的唱片,這被認為是華語樂壇進入唱片工業時代的標誌,也可以被視作滾石進入極盛的第一個拐點。
  • 乾隆王朝為什麼是清朝由盛轉衰的起點?
    然而,事實上,它同時也是大清王朝由盛轉衰的一個起點。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前往探查一番。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乾隆皇帝的基本簡況。他全名叫愛新覺羅●弘曆,系雍正皇帝的第四子。但是,由於他自小聰慧,所以,自他十二歲起,就被其祖父康熙皇帝養育於自己的宮中。以至於雍正皇帝剛剛登基就將弘曆定位於皇儲,並將他的名字置於「正大光明」的匾額之後。
  • 林志穎當年紅到竟然引發暴動,深扒他為何演藝事業突然由盛轉衰?
    而我之所以要先說這一段,則因為林志穎當年就是被飛碟唱片公司發掘的。後來林志穎由盛轉衰,也或多或少都與飛碟唱片公司內部當年的重重矛盾,有著密不可分的原因吧。林志穎由盛轉衰的過程與原因而林志穎當年由盛轉衰,其實也跟那個平臺有著很大的關係。
  • 大明由盛轉衰是因為朱瞻基未讓孫若薇殉葬導致女人亂政的後果嗎?
    朱祁鎮寵信宦官王振,最終聽信王振讒言,御駕親徵,後又指揮不當,最終兵敗土木堡被俘,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變。土木堡之變後,明朝朝堂內出現兩個不同意見,一個主張南遷逃跑,一個主戰,誓死與瓦剌抗爭到底。這時,孫若薇出來主持大局,在大臣的建議下擁立朱祁鈺繼位,並支持于謙等主戰派,還親自披掛戰袍鼓舞士氣。從中不難看出,在面對著國破家亡,孫若薇表現出很高的政治情商。
  • 記錄盛唐由盛變衰 杜甫像是唐朝的「新聞記者」
    當代作家、詩人彭志強在成都圖書館開講公元759年,唐代詩人杜甫攜全家流落成都。在他看來,作為中國古典詩歌的集大成者,杜甫的詩歌深刻反應了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急劇變化,再現了安史之亂前後的社會面貌,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和鮮明的時代特色。成都造就了杜甫詩歌又一高峰公元759年,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全家流落成都。在浣花溪畔,他搭建草堂,過了一段難得的安逸時光。
  • 漢代軍功爵制度由盛轉衰,是社會的進步還是倒退?
    進入東周也就是春秋戰國時代後,諸侯之間的軍事爭霸與相互攻伐趨於白熱化,戰爭成為這一時期關乎國家存亡的頭等要事,政權的覆滅可能只在旦夕之間——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就是這種道理。因此想方設法地提高軍隊戰鬥力成為每一個諸侯國都無法迴避的命題。秦朝的措施與中原六國不同,它選擇了一條制度化的「強軍」之路。
  • 王道微缺的周昭王,站在周王朝由盛轉衰的拐點!——聊一聊我眼中的西安與洛陽(八)
    在完全拋開歷史進步的觀點不講,這一點上,與《周禮》就肯定不相符。那麼,這樣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發生在以「禮」治國的魯地,就必然是非常扎眼了。無疑也引起了當時全天下的關注,而周昭王的反應,則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 「江湖飯局」後由盛轉衰,因爛賭身敗名裂
    《黑社會2》裡的吉米仔靠販賣DVD發家,靠狠辣果決坐上了話事人的寶座,這一段即取材於「上海仔」,梁家輝拒絕交出龍頭棒同樣取材於他。郭永鴻1998至2002年坐館「和勝和」,其到任時拒絕交出龍頭棍在黑道上引起不小的爭議。2005年郭永鴻因洗黑錢被捕,當年《黑社會》開始拍攝,看來杜琪峯也顧忌這位昔日大佬。
  • 從努爾哈赤到溥儀,12位皇帝畫像就能看出,大清由盛轉衰的痕跡
    第一代帝皇努爾哈赤,他的眼神狠辣,面部帶有梟雄的氣概。經歷了「九子奪嫡」,四阿哥胤禛最終於1722年成功登上皇位,改年號為雍正。也由此見證了當時由西方國家流入中國的科技技術,以及勢不可擋的時代潮流。
  • 由盛而衰的中山國,正面臨嚴峻的危機!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山國》第四集:拐點
    從中山國的青銅器來看有很多突破的點,我們看到它非常靈動、活潑、張揚。與當時戰國時期像楚國這些國家有一定相像之處,而和中原地區像當年河南、陝西、山東這些國家又有一些差別。從這一點看我覺得是比較突出的。中山國的雙翼神獸,我覺得可能是受西亞影響,表現了它受原來遊牧民族文化、思想觀念的一些影響。因為中山的祖先就是鮮虞。
  • 紫光閣沒有地溝油:它見證了三百年中國的衰與盛
    沒錯,作為建築,它的歷史還要向前追溯。紫光閣位於北京中海西側,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初為明武宗朱厚照跑馬箭射之地,名曰平臺。乾隆說這是「十全武功」,並自譽為「十全老人」。為了炫耀他的「武功之盛」,「文治之隆」,於乾隆二十五年下令重修紫光閣,在閣內繪功臣圖,刻御製詩。是年,平定伊犁回部獲勝,拓地兩萬餘裡。首繪大學士傅恆及定遠將軍兆惠以下一百功臣圖於閣上,其中五十人由乾隆親手寫贊,其餘五十人命儒臣擬撰。
  • 清朝12位帝王畫像:從畫像中一眼就能看出,大清由盛轉衰的痕跡
    古語有云:「相由心生。」意思是一個人的外在相貌會受到心境、心地的影響,現代心理學家更是認為,當一個人長期保持一種心理狀態時,肌肉線條都會隨之改變。下面,我們就從12位清朝帝王的畫像中分析,大清由盛轉衰的跡象。
  • 紫光閣沒有地溝油:它見證了三百年中國的盛與衰
    在最近的某娛樂圈熱點事件中,@紫光閣 帳號在微博上發生表態,但這個「紫光閣」卻被一些網友當成了某個網紅餐廳……所以紫光閣在中國意味著什麼,圍繞著它都發生過什麼歷史,這篇文章詳盡告訴我們。從其誕生時間長短來看,紫光閣是中央國家機關黨建宣傳網網站名,於2001年正式開通。
  • 唐太宗重用四大賢相,開創貞觀之治,唐玄宗重用兩大奸相,唐朝由盛轉衰
    太宗在位期間出現「貞觀之治」,這四位名相居功甚偉。 其實任何時代都不缺乏人才,所缺乏的是發現人才的慧眼。無怪乎韓愈要在《馬說》中感慨: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 宰相高熲被免職,隋朝政治的分水嶺,從此由盛而衰
    宰相高熲被免職,成為隋朝政治的分水嶺,從此隋朝由盛而衰。那高熲是因為什麼被免職的呢?其最後的結局又是什麼呢?一、捲入太子之爭早在開皇五年(585年)三月己未(初八),洛陽有一男子高德上書,請求隋文帝放棄帝位,不當皇帝,而當太上皇,把皇位傳給太子楊勇。
  • 《琅琊榜》中的蕭梁在歷史中是如何由盛轉衰的?
    朝廷上層關係逐步得到緩和,促進了政局穩定;政局穩定,又促進了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三四十年,斯為盛矣。自魏、晉以降,未獲有焉"(《梁書·武帝本紀下》)。在長期戰亂之中,梁武帝治理下的梁朝百姓能過上三四十年穩定繁榮的日子,人們的欣喜之情是不言而喻的。(疆域最廣時的梁朝)梁武帝蕭衍更大的歷史功績是在文化建設方面。
  • 土木堡之變後明朝由盛轉衰,到底是王振的錯,還是于謙的陰謀?
    土木堡之變向來被視為明朝由盛轉衰的重要節點,一開始了解到的版本總是太監王振從中搗亂,不懂軍事瞎指揮,一個勁兒慫恿朱祁鎮帶50萬大軍親徵,結果明朝軍隊被也先打得死傷大半
  • 安史之亂:鼎盛的王朝是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有著怎麼的影響?
    由提倡節儉變為揮金如土,如曾將一年各地之貢物賜予李林甫。他又把國政先後交由李林甫、楊國忠把持。李林甫是口蜜腹劍的宰相,任內憑著玄宗的信任專權用事達十九年,杜絕言路,排斥忠良。楊國忠因楊貴妃得到寵幸而繼李林甫出任宰相,只知搜刮民財,以致群小當道,國事日非,朝政腐敗,讓安祿山有機可乘。
  • 財閥世家影響力由盛轉衰,韓國頂級富豪大洗牌,女性地位如何呢?
    儘管被譽為韓國第一財閥的三星「一枝獨秀」,但和多年以來韓國富豪榜比對後顯示,隨著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的興起,過去那些財閥世家影響力逐漸由盛轉衰,韓國富豪處於大洗牌之中。鄭義宣(Chung Eui-Sun),是現代汽車董事會主席鄭夢九之獨子,此舉意味著現代汽車已正式由第二代向第三代接棒。今年82歲的鄭夢九,是現代集團創辦人鄭周永之次子。鄭周永共育有八兒一女,受儒家思想影響較深的鄭周永,在選擇繼承人也曾遵循嫡長子繼承制。
  • 《小時代》系列電影收官 已成中國電影的一個拐點
    「拉長時間值,《小時代》可能是中國電影的一個拐點,這個拐點主要是在產業意義上,而非內容意義,是中國網際網路+影視產業的一個拐點。」7月21日,張昭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獨家專訪時表示。至於樂視影業注入上市公司樂視網的時機是否已成熟等熱點問題,張昭稱,承諾過的事,是要兌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