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歷史紀錄片
《中山國》(六集)
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CCTV-9)
9月18 - 23日 每晚20:05首播
⊙河北衛視:首播:9月24日-26日,每日21:20播出,每日兩集。重播:9月30日21:20播出1-2集,10月1-4日22:10 播出3-6集;
⊙公共頻道:10月1日-6日,每日20:50播出,每日1集;
⊙農民頻道:10月2日-7日,每日17:00播出,每日1集。
⊙新聞綜合頻道10月1日(周一)至6日(周六)每日20:00播出,每日1集。次日7:45重播;
⊙娛樂頻道10月2日(周二)至7日(周日)中午12:50播出,每日1集。
⊙地鐵電視10月1日起上線播出精選片段。
⊙網絡、新媒體收看辦法:無線石家莊app、燕趙名城網(http://sjzntv.cn/)同步直播,點播。
大勝後的王躊躇滿志
中山國青銅器已經到了戰國的中期稍微偏晚一點。這個時期的青銅器突破了以前製造青銅器比較死板、太規範化模式的特點。從中山國的青銅器來看有很多突破的點,我們看到它非常靈動、活潑、張揚。與當時戰國時期像楚國這些國家有一定相像之處,而和中原地區像當年河南、陝西、山東這些國家又有一些差別。從這一點看我覺得是比較突出的。
中山國的雙翼神獸,我覺得可能是受西亞影響,表現了它受原來遊牧民族文化、思想觀念的一些影響。因為中山的祖先就是鮮虞。鮮虞至少現在就是知道從河北的北部、山西山區逐步過來的,再往西就是陝西、甘肅,跟西戎關係就很密切。
張志平
河北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會長,紀錄片《中山國》總策劃、總撰稿
在中山國的出土文物中,青銅器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僅在河北省博物院「戰國雄風 古中山國」專題陳列中,就有四五百件(套)之多。居河北古代史陳列青銅器之首。如果沒有中山青銅器和銘文,面對堆積如山的文物,我們至今可能仍一籌莫展。
在平山三汲出土的中山王厝墓有249件青銅器,其家族墓共出土各類青銅器2880件。這是中山國最具藝術風採的器物。相邦司馬賙用率師伐燕掠來的青銅器鑄鼎。王厝認為只有鑄九鼎,才能讓「王」的稱號名正言順。這尊重達60公斤的鐵足大鼎,是目前中山國已知16隻青銅鼎體量最大的一隻,也是銘文最長的青銅器。鐫刻在大鼎上的是中山篆書,長達77行,共469個篆字。中山大鼎落成時舉行了隆重的典禮,各國派使節來到中山慶賀,周天子也派特使來傳旨封賞。王厝向外界展示的不只是一尊青銅鼎,而是宣告自己的國家與「七雄」平起平坐的「大國地位」。中山國出土的青銅器數量眾多,美侖美奐。雙翼神獸展現的是力量和動感彪悍;15連盞燈表現了高超的造型藝術,寓意人景動物的自然和諧;中山形器莊重大器,對外昭告了自己國徽的莊嚴;銅方壺體現了君臣親密,和而不同的風格;而銅版兆域圖卻是世界上最早的建築平面圖,他比羅馬時期出現的地圖早了600年。郭沫若先生曾說過「中山是個藝術的民族,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它那深沉悲壯的歌聲,它那婉約清麗的琴聲,它那婀娜多姿的舞步,我們無緣傾聽和欣賞了。只有屬於兩千三百多年前那些精美絕倫的遺物還留在我們的視線中,不時地提醒著我們:腳下這塊土地上,曾經有一個叫白狄的民族,建立了一個盛極一時的國家。」
新一代中山王,祈禱父王和上蒼保佑中山國的安寧
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山國》第四集:拐點石家莊廣播電視臺
新聞綜合頻道今晚20:00首播
明日7:45重播
石家莊發布(shijiazhuangfabu)綜合自中山國微信
運營|石家莊廣播電視臺新媒體中心
責編|陳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