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並不算最強的新羅為何能統一朝鮮半島?只因懂得借力打力

2020-12-25 杯中窺史

在朝鮮三國(高句麗、百濟、新羅)時代,新羅並不是實力最強的國家,為何能輕易吞併高句麗和百濟而統一朝鮮半島?原因就是新羅國王金春秋及其繼位者金法敏懂得借力打力,依次藉助唐軍、高句麗殘餘勢力、吐蕃之力來對抗強敵,最終使朝鮮半島三國合一!

新羅第29任君主金春秋

藉助大唐力量滅亡百濟和高句麗

唐太宗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新羅貴族毗曇帶人發動叛亂,計劃廢掉新羅善德女王而自立。不久,善德女王在這場動亂中去世,擁護善德女王的新羅大將金庾信等人擁立善德女王的堂妹金勝曼為王,是為新羅真德女王。隨後,金庾信率軍平定毗曇的叛亂。此後,金庾信、金春秋(新羅貴族,金庾信妹夫)一派成為新羅朝廷的實權派。

朝鮮半島三國疆域示意圖

在金春秋的推動下,新羅主動與唐朝結盟,並開始主動使用大唐皇帝年號。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真德女王去世,金春秋被新羅群臣擁立為新國王。金春秋即位後,朝鮮半島三國交相侵攻日漸頻繁,新羅在三國爭雄中漸漸敗下陣來,無力抵抗百濟高句麗的入侵。金春秋在此危難情形之下,多次派遣使者懇求唐高宗李治出兵援助,期望藉助大唐王朝的援助擺脫困境。

唐高宗李治影視劇形象

唐高宗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唐高宗李治在金春秋的多次懇求下,派遣唐朝名將蘇定方統帥唐軍徵伐百濟,金春秋率領新羅軍隊全力配合唐軍。蘇定方用兵如神,僅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攻佔了百濟國都,百濟滅亡。隨後,唐高宗下令在百濟舊地設立熊津都督府,將百濟舊地納入唐朝的疆域版圖,同時命令劉仁願將軍率領一萬多唐軍留守熊津都督府。

唐朝與新羅合攻百濟示意圖

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六月,唐高宗派遣唐朝名將契苾何力率大軍徵討高句麗,新羅新國王金法敏(金春秋子)率新羅軍隊配合唐軍行動。為了此次徵討一舉平定高句麗,同年十二月,唐高宗又任命大將軍李績率軍增援契苾何力。唐高宗總章元年(公元668年)九月,各路唐軍以及新羅軍隊會師高句麗都城平壤城下,高句麗滅亡。隨後,唐高宗下令在平壤設立安東都護府,將高句麗舊地納入唐朝的疆域版圖,同時命令薛仁貴率領二萬多唐軍鎮守安東都護府。

薛仁貴影視劇形象

自此,新羅金春秋、金法敏父子藉助大唐軍隊的力量消滅了強敵百濟和高句麗。

藉助高句麗反唐勢力壯大新羅國力

新羅聯合唐朝滅亡百濟和高句麗後,唐朝和新羅的關係變得日漸緊張,新羅國王金法敏為防止唐朝隨後吞併新羅,於是便扶植高句麗反唐勢力牽制唐軍。公元670年三月,金法敏暗中派遣新羅大將薛烏儒與原高句麗大將高延武各率一萬精兵援助原高句麗大將劍牟岑的反唐行動,以上各方勢力均以反唐為目標,統稱為反唐大軍,反唐大軍實際控制人為金法敏。

新羅第30任君主金法敏

金法敏暗中指揮反唐大軍在高句麗舊地活動,甚至渡過鴨綠江,進攻遼東地區,以此牽制唐軍在遼東和朝鮮半島的主力部隊,並將唐朝的視線由朝鮮半島轉移到遼東,使得此時留守熊津都督府的軍隊僅為百濟本地士兵和少量唐軍。與此同時,金法敏乘此時機親自率領大軍進攻熊津都督府,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徵戰,金法敏打敗熊津都督府,將百濟舊地納入新羅疆域版圖,自此唐朝新羅戰爭爆發。

新羅兵士影視劇形象

自此,新羅國王金法敏藉助高句麗反唐勢力牽制唐軍在遼東地區和朝鮮半島的主力,乘機攻佔百濟舊地,壯大了新羅國力。

藉助吐蕃勢力牽制唐軍主力,進而統一朝鮮半島

唐朝與新羅戰爭期間,唐朝因吐蕃的崛起而不得不分兵西北,使得唐朝陷入東西兩線作戰的被動局面,尤其在唐總章三年(公元670年)七月,唐軍在大非川之戰中敗北後,吐谷渾等地被吐蕃王朝吞併,唐朝失去了與吐蕃對峙的緩衝區域。至此,唐朝軍事重心逐步向西北偏移,再加上後來西突厥的崛起,更加使得唐朝西北地區局勢不斷惡化,所以唐朝不得不收縮對新羅的強硬政策。

美麗的西藏布達拉宮

唐高宗儀鳳元年(公元676年),因為唐朝軍事重心逐步向西北偏移,唐高宗不得不下令將位於平壤的安東都護府遷至遼東地區。自此,唐朝勢力基本上退出朝鮮半島,金法敏乘機統一朝鮮半島。

自此,新羅國王金法敏藉助吐蕃崛起之勢,乘機統一朝鮮半島。

尾語

新羅國王金春秋及其繼位者金法敏懂得藉助大唐王朝之力消滅強敵百濟和高句麗。隨後又通過扶持高句麗反唐勢力牽制唐軍主力,攻佔百濟舊地壯大新羅國力。之後,又利用吐蕃與大唐之間的戰爭牽制大唐主力,進而統一朝鮮半島,將太極中的「借力打力」用到了極致。

相關焦點

  • 3分鐘看懂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李氏朝鮮,到底是什麼關係
    朝鮮半島自古以來與我國相鄰,有時,它屬於中原王朝或割據政權的勢力範圍之內。有時,它則是獨立出來,成為藩屬國等。十萬年前,朝鮮半島上就有人類活動的跡象,而大約公元前1000時,那裡進入了文明社會。漸漸的,古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等政權在這片土地先後建立。
  • 美國霸權不倒,朝鮮半島統一無望
    朝鮮和韓國在很長時間內都不可能統一,朝鮮半島是亞洲最敏感的地緣政治話題,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朝鮮半島能否統一,不是朝鮮和韓國能決定的,朝鮮和韓國的統一取決於全球地緣力量的更替,美國霸權結束了,才是朝鮮半島走向統一的開始。
  • 當北朝鮮說要統一朝鮮半島時,主席為何不贊成?原因很現實
    最顯著的就是「練兵」,朝鮮以幫助中共抗擊國民黨為由,派出「志願軍」參戰,戰後這些志願軍都回到了朝鮮,並組成一支擁有強大戰鬥力的軍隊。據統計,到解放戰爭結束,國內返回朝鮮的士兵約有10萬餘人,並且其中一部分是攜帶裝備回去的,這些人在日後成為金日成統一大業的中堅力量。
  • 屍變朝鮮與中國有關?中國醫學如何影響朝鮮半島?
    僧醫這一時期在中國與朝鮮半島的醫學交流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公元1至4世紀,朝鮮半島先後建立起新羅、百濟、高句麗三個政權,其間鬥爭、複合一直到公元7世紀,史稱「三國時代」。其中4世紀中葉,中國僧侶順道、阿道、摩羅難陀和墨鬍子等攜帶漢譯文佛經相繼到高句麗(公元372年)、百濟(公元384年)、新羅(公元422年)。
  • 沙俄為何沒有侵佔朝鮮半島?
    朝鮮半島是一個位於東亞地區的半島,歷史上與我國聯繫緊密,長期屬於我國的藩屬,比如唐朝時期,新羅國以唐朝諸侯國自居,往往會冠以唐朝國號作為全稱,如「有唐新羅國」、「大唐新羅國」等。要知道沙俄和中國是不同的,中國屬於禮儀之邦,歷史上雖然和朝鮮半島聯繫緊密,但從未想過,直接佔有這片土地。但沙俄是一個嗜土如命的主,況且朝鮮半島,三面環海,位置優越,有很多天然的不凍港,這對沙俄來說,誘惑巨大。那麼沙俄為何沒有侵佔朝鮮半島的一寸土地呢?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中國的保護。
  • 小眾古代史,朝鮮半島新羅、百濟和高句麗三足鼎立時代
    他要自己去海外創業,他帶著一些商朝的移民,一路跋涉進入朝鮮半島的北部,這時候的朝鮮半島已經有了不少部落,但與殷商的封建文明相比還是比較落後的,箕子的到來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和技術,很快當地的人就心悅誠服地接受箕子,箕子在平壤建立了自己的都城,並且把商朝的一些政治、經濟、文化制度都搬到了朝鮮,周武王看著箕子這麼堅決,也沒有為難他,就正式的冊封了箕子為朝鮮的君王,而且聲明這位朝鮮的國君
  • 朝鮮半島何以重要?看看歷史上中國在朝鮮半島的進擊與防禦
    是為了實現國家統一。實際上是打遼東,當時「朝野皆以遼東為意」,因為遼東原來是漢朝的四郡地,是中國統一王朝的一個部分。遼東沒有統一進來,國家的統一就沒有最後完成。所以說,從隋文帝開始,一直到唐高宗,每一個皇帝都打遼東。為什麼要打?就是要完成國家的統一。對一個帝王來說,國家的統一與邊疆的鞏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
  • 朝鮮半島從不缺「黃袍加身」卻沒有「九龍奪嫡」
    高麗(918年-1392年),又稱高麗王朝、王氏高麗,是朝鮮半島古代國家之一。公元918年泰封弓裔部下起事,擁立王建為王,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統一。高麗歷經34代君主,共475年。1388年李成桂掌握實權。1392年,李成桂廢黜恭讓王自立,建立了朝鮮王朝。李氏王朝請看這裡 影視方面我們喜歡的近鄰之一——大明的藩屬 微縮版的明朝
  • 與山東隔海相望的朝鮮半島,歷史上到底和中國是什麼關係?
    在有文字記載的3000多年中,朝鮮半島北段有1200多年(古朝鮮、統一新羅時期)由中國直接統治,半島全域有近800年(漢四郡、三韓、三國時期)由中國直接統治,半島全域有近1000年(高麗王朝、朝鮮王朝時期)、南段有268年(統一新羅時期)與中國是宗藩關係。就是說,歷史上的朝鮮半島有2/3的時間全部或一半是中國領土,1/3的時間全島都是中國的附屬國,可謂淵源頗深。
  • 美國電影的「借力打力」,為什麼中國影人就是學不會呢?
    如果是作品質量問題,那中國電影在國際上獲獎的作品也比比皆是;如果是文化差異,那對於美國來說也是一樣,為何美國電影就能衝破這種差異呢!美國影人善於變通,懂得「借力打力」,敢於開拓,敢於輸出。而中國影人則是多年來故步自封,題材重複,模式老套,不懂變通。如果想要中國電影走向世界,中國影人就必須懂得變通,學會「借力打力」。俗話說得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敢於利用國外的文化和資源。
  • 朝鮮和和韓國如果統一,能成為世界前幾強的國家?
    目前單看韓國,截止2018年,韓國是世界第五強的工業國,工業淨產值僅次於中美德日四強,高於英,法,俄,義大利等傳統工業強國,而韓國面積只有10萬平方公裡,僅僅是日本和德國的四分之一,中國和美國的百分之一寬,能以區區這麼一丁點的面積有這麼大的成就,說明半島的朝鮮民族還是一個很厲害的民族。
  • 從大歷史的角度看中國與朝鮮半島的戰略關係
    古代中國統一王朝在初創和強盛時期,一旦解決了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控制東北地區後,就屏蔽或替代了源自心臟地帶並稱雄邊緣地帶的遊牧民族大陸強國角色,結果以邊緣地帶強國的身份填充了大陸強國的位置。因此,在古代東北亞,中國王朝控制的大陸地區、朝鮮半島、日本列島三個部分常常構成了大陸地帶、海洋地帶及中間地帶三段不同地理區域。
  • 傻傻分不清,「高句麗」和「高麗」和朝鮮三者之間,到底是啥關係?
    公元前108年,漢帝國將朝鮮半島北部納入到帝國的統治範圍中,在此設置了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個郡,被稱為漢四郡,大量漢人也從內地遷居至此,但這四郡的人口中依然混雜有大量當地部族的人口。
  • 1950年,中國在朝鮮半島扼住美國,從此國運升騰
    先看一下戰爭背景:當時的朝鮮半島分裂為三個國家:北邊的高句麗,西南的百濟和東南的新羅。而中國這邊是剛剛統一沒多久的隋王朝。故事的起因要追溯到公元598年,北邊的高句麗國王叫高元,眼瞅著剛建立不久的隋朝根基不穩,便學著他的遊牧民族同行幹起了劫掠邊境的買賣,接著隋文帝小規模徵討失利,鬱鬱而終。
  • 自卑的棒子,趣侃古代朝鮮半島與中國的關係
    這個高句麗真的跟棒子八桿子打不著,但是他們倒把這段歷史編入了他們的國史...總之漢朝衰落後,半島經過不斷的兼併,變化,到了公元476年,朝鮮半島終於形成了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朝鮮半島進入「三國」時代。
  • 為何古代日本總是打朝鮮,朝鮮卻總打不贏,原來都是因為中國
    歷史上日本曾多次入侵朝鮮,而朝鮮基本上沒有侵略過日本。同時,日本入侵朝鮮的時候,每次朝鮮都顯得不堪一擊,最終都是在大陸中原國家的幫助下,朝鮮才把日本打敗,把日本趕出朝鮮半島,解除危機。這樣的情況,歷史上有三個時期最典型。
  • 果因悟道No.6:朝鮮半島上的朝鮮與韓國為什麼會分裂?
    實際上朝鮮和韓國同屬朝鮮半島,朝鮮半島的歷史大致可分為9個時代:史前時代(從考古學上可劃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古朝鮮時代、漢四郡與三韓、三國時代(麗濟爭雄、新羅崛起、三國統一)、統一新羅時代、高麗王朝時代、朝鮮王朝時代、日本殖民時代、南北分治時代。
  • 本是同一個民族的朝鮮和韓國為何分裂至今
    與我國一水之隔的朝鮮半島面積約22.084萬平方公裡。這大約相當於兩個浙江省的大小。就是在這麼一塊並不算大的土地上卻存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兩個國家。朝鮮半島所處的特殊地緣區位使其很早就與中原王朝形成了較為密切的關係:在中國現存的古籍之中」朝鮮「一詞最早見於《山海經》之中「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曰朝鮮」的記載。
  • 高麗新羅國王都是狗!日本人才都是蠻夷禽獸!古代日本朝鮮為何熱衷搞東亞鄙視鏈
    日本使者在參加唐朝各種宴會時一定要坐在新羅使者上方,理由是「自古至今,新羅之朝貢日本國久矣」。這事有依舊嘛?還真有那麼一點,因為百濟一度和日本關係密切,百濟被唐朝新羅滅亡後,百濟王室一度請日本出兵,也可能真的稱過臣。大概在日本人的邏輯裡,新羅拿下了百濟的土地,那麼這種關係也就應該一併繼承。新羅自然不相讓,因為白江口之戰新羅的大哥就是唐朝,新羅人也真的把大明宮當成了半個主場。
  • 朝韓為何對東三省念念不忘?看圖,一目了然
    三國時代高句麗面積最廣,實力最強,在與新羅和百濟的對陣中常常處於上風。相對弱小的新羅和百濟則各自尋找外援,其中新羅選擇的是大唐,百濟選擇的是日本。在東亞主流國家都在跨步前進時,朝鮮人的祖先還是一群土著;認新羅當自己的祖宗,但新羅自始至終都被大唐按在地上暴捶。相反高句麗勇武善戰,多次擊退隋唐的進攻,與當前半島急需的「時代精神」完美契合。高句麗之於朝鮮和韓國有著與現實背道而馳的絕佳意象,與其說他們在緬懷過去,倒不如說是在展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