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鮮三國(高句麗、百濟、新羅)時代,新羅並不是實力最強的國家,為何能輕易吞併高句麗和百濟而統一朝鮮半島?原因就是新羅國王金春秋及其繼位者金法敏懂得借力打力,依次藉助唐軍、高句麗殘餘勢力、吐蕃之力來對抗強敵,最終使朝鮮半島三國合一!
藉助大唐力量滅亡百濟和高句麗
唐太宗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新羅貴族毗曇帶人發動叛亂,計劃廢掉新羅善德女王而自立。不久,善德女王在這場動亂中去世,擁護善德女王的新羅大將金庾信等人擁立善德女王的堂妹金勝曼為王,是為新羅真德女王。隨後,金庾信率軍平定毗曇的叛亂。此後,金庾信、金春秋(新羅貴族,金庾信妹夫)一派成為新羅朝廷的實權派。
在金春秋的推動下,新羅主動與唐朝結盟,並開始主動使用大唐皇帝年號。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真德女王去世,金春秋被新羅群臣擁立為新國王。金春秋即位後,朝鮮半島三國交相侵攻日漸頻繁,新羅在三國爭雄中漸漸敗下陣來,無力抵抗百濟和高句麗的入侵。金春秋在此危難情形之下,多次派遣使者懇求唐高宗李治出兵援助,期望藉助大唐王朝的援助擺脫困境。
唐高宗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唐高宗李治在金春秋的多次懇求下,派遣唐朝名將蘇定方統帥唐軍徵伐百濟,金春秋率領新羅軍隊全力配合唐軍。蘇定方用兵如神,僅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攻佔了百濟國都,百濟滅亡。隨後,唐高宗下令在百濟舊地設立熊津都督府,將百濟舊地納入唐朝的疆域版圖,同時命令劉仁願將軍率領一萬多唐軍留守熊津都督府。
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六月,唐高宗派遣唐朝名將契苾何力率大軍徵討高句麗,新羅新國王金法敏(金春秋子)率新羅軍隊配合唐軍行動。為了此次徵討一舉平定高句麗,同年十二月,唐高宗又任命大將軍李績率軍增援契苾何力。唐高宗總章元年(公元668年)九月,各路唐軍以及新羅軍隊會師高句麗都城平壤城下,高句麗滅亡。隨後,唐高宗下令在平壤設立安東都護府,將高句麗舊地納入唐朝的疆域版圖,同時命令薛仁貴率領二萬多唐軍鎮守安東都護府。
自此,新羅金春秋、金法敏父子藉助大唐軍隊的力量消滅了強敵百濟和高句麗。
藉助高句麗反唐勢力壯大新羅國力
新羅聯合唐朝滅亡百濟和高句麗後,唐朝和新羅的關係變得日漸緊張,新羅國王金法敏為防止唐朝隨後吞併新羅,於是便扶植高句麗反唐勢力牽制唐軍。公元670年三月,金法敏暗中派遣新羅大將薛烏儒與原高句麗大將高延武各率一萬精兵援助原高句麗大將劍牟岑的反唐行動,以上各方勢力均以反唐為目標,統稱為反唐大軍,反唐大軍實際控制人為金法敏。
金法敏暗中指揮反唐大軍在高句麗舊地活動,甚至渡過鴨綠江,進攻遼東地區,以此牽制唐軍在遼東和朝鮮半島的主力部隊,並將唐朝的視線由朝鮮半島轉移到遼東,使得此時留守熊津都督府的軍隊僅為百濟本地士兵和少量唐軍。與此同時,金法敏乘此時機親自率領大軍進攻熊津都督府,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徵戰,金法敏打敗熊津都督府,將百濟舊地納入新羅疆域版圖,自此唐朝新羅戰爭爆發。
自此,新羅國王金法敏藉助高句麗反唐勢力牽制唐軍在遼東地區和朝鮮半島的主力,乘機攻佔百濟舊地,壯大了新羅國力。
藉助吐蕃勢力牽制唐軍主力,進而統一朝鮮半島
唐朝與新羅戰爭期間,唐朝因吐蕃的崛起而不得不分兵西北,使得唐朝陷入東西兩線作戰的被動局面,尤其在唐總章三年(公元670年)七月,唐軍在大非川之戰中敗北後,吐谷渾等地被吐蕃王朝吞併,唐朝失去了與吐蕃對峙的緩衝區域。至此,唐朝軍事重心逐步向西北偏移,再加上後來西突厥的崛起,更加使得唐朝西北地區局勢不斷惡化,所以唐朝不得不收縮對新羅的強硬政策。
唐高宗儀鳳元年(公元676年),因為唐朝軍事重心逐步向西北偏移,唐高宗不得不下令將位於平壤的安東都護府遷至遼東地區。自此,唐朝勢力基本上退出朝鮮半島,金法敏乘機統一朝鮮半島。
自此,新羅國王金法敏藉助吐蕃崛起之勢,乘機統一朝鮮半島。
尾語
新羅國王金春秋及其繼位者金法敏懂得藉助大唐王朝之力消滅強敵百濟和高句麗。隨後又通過扶持高句麗反唐勢力牽制唐軍主力,攻佔百濟舊地壯大新羅國力。之後,又利用吐蕃與大唐之間的戰爭牽制大唐主力,進而統一朝鮮半島,將太極中的「借力打力」用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