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 副研究員 支菲娜
2019年,經典日劇《深夜食堂》的最新一季中出現了讓中國觀眾大呼「傳神」的一場戲。劇中,來到深夜食堂的兩個中國客人先是用即時翻譯軟體找人,然後結帳付款時亮出手機說:「我掃你?你掃我?」
餐廳老闆和客人們面面相覷之下只能忙不迭用英語回答「只收現金」。等這兩個風一樣的男子離開後,客人們才緩過神來陷入無限的回味中。真是「友邦驚詫」。畢竟,二維碼是日本人發明的,日本人卻錯過了將二維碼廣泛商用的最佳時期——我2009年旅居日本時,二維碼更多的是用於驗證產品的序列號、生產日期等相關信息。
可以說,微信支付改變了日本影視作品中的中國形象。自從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於2010年超過日本,日本影視劇中頻繁出現的中國元素,再不是新宿的中國黑幫或到偷渡客,而變成了中餐、暴發戶等。2013年,日本國民導演山田洋次翻拍了小津安二郎導演的傳世之作《東京物語》,在這部名叫《東京家族》的影片中,老夫婦被兒女打發寄身的橫濱某家豪華酒店,半夜住進了一群吵吵嚷嚷的中國遊客,導致老夫婦徹夜未眠。這是電影轉向悲劇的重要過渡場。
山田洋次是從小在中國東北長大的親華藝術家,其作品《幸福的黃手帕》和《寅次郎》系列,影響了幾代中國人。他也是較早捕捉到中日實力變化的日本導演。當然,此外還有2016年的日劇《寬鬆世代又如何》中,解決一切麻煩的切口是到日本爆買後又又因愛情非法滯留的中國女子;
2019年的日劇《我要準時下班》中,女主角療愈工作壓力的法寶,是街角一家上海菜館的小籠包;是枝裕和的電視劇《回到我家》設定了一個中餐廚師,風靡中國的《半澤直樹》則選取橫濱中華街為外景。但不得不說,無論正面讚頌還是反面諷刺,這些元素顯得相對老套。
《深夜食堂》中的這一幕,實在太酷了。或許應該說,《深夜食堂》中的這一幕,展現了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流行文化輸出與中國形象塑造行為。它不僅僅是中國的海外銀幕/熒幕形象建構問題,更折射了一場現在進行時態的支付領域「降維打擊」,範圍覆蓋全球。對國內,掃碼支付更是已經像空氣般熟悉的經濟形態。
2020年微信公開課PRO主論壇中,我最喜歡的一場演講,是《碼上經濟影響力報告》。微信小程序2019年全年交易總額累計8000億元,同比增長160%。至2019年底,微信個體戶和商家數逾5000萬戶,在全國個體工商戶中佔比79.4%,碼上經濟帶動就業機會達2601萬個。
在我們隨處可見的範圍內,碼上經濟有效提升了交通出行、醫療、零售和酒店服務等效率。尤其在零售業,據說微信支付交易額佔比達42%,是碼上經濟的最主要構成部分。在通過掃碼行為連接起來的另一端,是大量中小甚至小微商戶。他們地處全國各地,也許是家門口早市上的小販,也許是自主創業的城市青年,也許是剛剛敲門給我送乾洗衣服的乾洗店小哥,也可能就是我家鄉那些到鄉上趕場的貧苦山民。他們就通過一次次的掃碼,小心而堅韌地堅持著創業或是謀生的夢想。
涓滴匯流,終成江河。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碼上經濟的高速發展,迅速彌合了交通、知識、圈層、財富、文明程度等造成的隔閡,讓我們實現了在掃碼面前的平等參與和平等發展。
也許講創新驅動發展、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等等是一堆令人望而卻步的大道理,但碼上經濟毋庸置疑就是對全面小康和「歸雁經濟」的一種可視化呈現,它何嘗不是活躍的民營經濟以標準化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一種實踐呢?
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PRO上播放的視頻中指出,微信將上線短內容,「公眾平臺的形式本應包含文字、圖片和視頻等多種形式,但後來做成了文章為主的載體,使得騰訊在短內容上有缺失。」以後會增強從事優質原創內容長尾小號的生存空間。
2020年微信公開課PRO結束後不久,微信開啟了訂閱號付費閱讀的灰度測試。1月15日,騰訊科技發布消息稱,符合條件的訂閱號運營者可以在公眾平臺開通付費功能。成功開通後,運營者可對原創文章的部分或全部內容設置收費,用戶購買文章後方可閱讀全文。騰訊科技稱這是因為「好的內容創作者,值得更好的收益」。
寫作是有尊嚴的價值創造行為。只有與智識相匹配的體面,才能促進更好的內容生產。微信公眾平臺匯聚了2000萬以上的公眾號。某種意義上,這些公眾號也是一個個小微商戶,他們銷售的是自己的思想和價值觀。也許灰度測試會讓人們更有創造價值的尊嚴。
不僅僅是面對國內商戶。經濟和文化的全球化,改變了諸多產業在各個國家滿足內部需求的自己自足狀況。全球化的過程使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的差別消解殆盡,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國際文化交流速度的加快,文化和消費習慣迅速從高地向窪地流淌。
如《深夜食堂》所展現的,「碼上經濟」已然帶動更多國家的商戶開始了「你掃我?我掃你?」的探索。也許可以說,這是一場基於支付的、低門檻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行為,它就是我們關於支付經濟的「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