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 [ 慢驢雅歌行 ] 可快速關注我們
【點擊這裡 聽 雅歌 讀給你聽】
背景音樂:Memory
(作曲:久石讓)
今天想跟大家繼續來聊,受害者心態模式的另一個角度。我給今天的話題起了一個名字,叫《「諉過於人」&「傷痛+怪罪」的模式實在是非常普遍的》
第一個模式: 諉過於人
我先來說諉過於人吧:
在聖經的創世紀裡面,有一個特別經典的故事,這個故事是有沒有基督教信仰的人一般都會知道的,就是亞當和夏娃的故事。
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裡本來呆的好好的,後來因為吃了分辨善惡樹的果子,就被上帝趕出了伊甸園。大家一般都知道這個故事,那我想講的是其中的一個細節,那個細節就是:當魔鬼附體的蛇去誘惑夏娃吃果子,夏娃吃了果子以後又給亞當吃,然後亞當吃了以後,神就問亞當:你是不是吃了園中善惡樹上的果子?
因為他們吃果子之前,跟上帝的關係是很親的;吃了之後,他們就很怕上帝、很躲避上帝。然後上帝問亞當的時候,亞當的回答特別絕。亞當回答的原話是:
「你所賜給我的、與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
(《聖經》創世紀3章12節)
哎,你們聽這句話有意思嗎?
這包含什麼樣的意思呢?這個中間有一些信息哈:
一個信息是說:是那個女人,她給我吃的,不是我自己要吃的;
第二個信息說:是你給我的那個女人,她讓我吃了。
言下之意就是說:我沒有做錯什麼!如果那個女人不給我吃,我就不會吃的;如果你不給我那個女人,我也不會吃的。所以是你、和那個女人的錯,不是我的錯!
他說的那個女人就是夏娃。他忘了之前他一個人很孤獨,上帝用他的一根肋骨造了夏娃,給他作妻子,給他作伴來幫助他,讓他不那麼孤獨。那個時候,亞當是非常開心、歡喜的,說夏娃是他的骨中骨、肉中肉。可是這時候他就翻臉了,就說「是你賜給我的那個女人,她讓我吃的!」 所以,亞當不能夠承擔他的責任。
可以說,人類從第一個人開始就「諉過於人」。諉過於人,是因為他吃了分辨善惡樹的果子,他的心已經被汙染了,他的思想也被扭曲了,所以他會產生這樣子的一個想法「不是我的錯!」。
亞當壓根兒沒有想過,自己不想吃的話,完全可以拒絕不吃啊;再說,上帝早就說過:吃這個果子的結果,必然是會死的,必然要跟上帝分開的! 但是他(亞當)就是把這個過錯推給別人。
所以這個模式可以說是人性使然,幾乎每個人都會,很小的孩子都會說
「啊,不是我的錯!是爸爸!是媽媽!」
第二個模式: 傷痛 + 怪罪
黃博士在親密之旅中用過這個說法,我借用一下哈。他是用在 傷痛+怪罪=四大殺手,我只用前面這部分。
我覺得:傷痛以後去怪罪,也是人性的一個本性、本色。
人就是會這樣子,很奇怪哎,就是會覺得
「我的人生這麼悲慘,都是因為你!因為他!因為命運!因為社會!因為環境!因為什麼什麼.」
總之是因為別人造成的。那個意思就是說:
我不幸福、不快樂的責任都是別人的!
換句話說,這樣的人把自己幸福快樂的權利交給誰了呢?交給了別人,不是自己!
那我們來看,這個模式真的是非常普遍。在原生家庭中,我們會看到父母常常會跟孩子灌輸這樣的模式。比如,父母會責罵孩子,一邊責罵一邊會說 :
「我這麼辛苦、我這麼累,還不都是因為你!」
「我氣的胃病都出來了,還不是因為你考試太差了!」
.
好像父母會把自己的快樂、痛苦,與孩子的表現、行為連起來。就是當父母覺得不開心的時候,就會用這種怪罪的方法讓孩子來內疚。
這個孩子長大以後,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這個孩子他會有什麼模式?
他會一樣的,他也會怪罪的。他也會在當他不順利的時候,去怪罪別人。
在婚姻中也是會這樣,所以在婚姻中,有人會說:
「我不幸福,都是因為嫁(娶)了這個人,所以我不幸福!我的人生都被這個男人(被這個女人)給害了!」。
婚姻中的怪罪,常常會傷害到親子關係。所以我們常常說:父母都很想愛孩子,但是其實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愛,是父母彼此相愛。當父母不能夠相愛的時候,把孩子放在一個炮火連天的戰場的時候,這就對孩子已經是特別大的傷害了。
父母在婚姻不和的時候,常常又會帶給孩子怪罪。比如說有的父母就會說:
「我婚姻不幸福,我這麼忍受你爸爸、我這麼痛苦,還不是為了你!為了給你一個完整的家。」
比如,父親其實常常在外面應酬、在外面混社會,很少有時間給家人,給家人帶來痛苦,但是他不太會檢討自己的責任,他會說:
「我還不是為了打拼,為了給這個家賺錢,為了供你有很好的生活。」
在婚姻內是這樣子,但有的父母離婚了,也會加給孩子這樣的壓力和怪罪,TA一直在啟動使人有內疚感和負罪感的那個模式。比如,TA會跟孩子說:
「我離婚都是為了你!你的爸爸不好(你的媽媽不好),我為了保護你,所以離婚。」
「我離了婚,沒有再娶(再嫁),也是因為你!」
「我離了婚,給你找了一個繼父(繼母),我也是為了你!為了讓你有完整的家。」
.
總之,在原生家庭中,父母如果這樣把自己對生活的不如意,通通讓孩子來承擔。我覺得這個孩子長大之後,他在人際關係中,一個方面可能會對受害者心態的人特別過敏;但是另一個方面,他可能會傳承這種模式,而且這個模式在職場上,在其他的場合上我們都能夠看到,「傷痛+怪罪」是有非常大的普遍性的。
我看到過一些真實的案例,比如,我曾經在上海見到過一個女孩子,15年前她的媽媽去世了。按說她媽媽去世以後,她只剩下一個爸爸,她應該更珍惜她的爸爸。但是她不是,她反而因為失去媽媽非常痛苦,她就怨恨她的爸爸,怪罪她的爸爸太摳了,不捨得花錢治療媽媽,所以媽媽死了。這是一個很讓人痛心的事情。
我這些年來做親密之旅、做輔導,真的是見到好多人在受害者心態當中困住出不來,而且是非常普遍的。
我這樣說的時候,我想說其實我自己也是一方面對受害者心態非常的過敏,因為我成長的那個過程就是被內疚感驅使的;但是另外一方面,我自己也會帶著受害者心態的。我舉一個例子:是十幾年前了吧,我原本有一個很好的朋友,但後來發生了一些狀況,兩個人就反目成仇了。反目成仇之後呢,站在我的角度,我覺得:哇,這個人,我幫過你多少多少。我就覺得很生她的氣,因為她在背後到處控訴我,像一個受害者一樣。因為我對受害者很敏感,我就特別生氣。但是我特別生氣的同時,我也到處說:這個人怎麼讓我生氣!我那一陣子情緒很激昂。
記得有一次,我大概已經跟三四個人說了吧,到了第五個人。第五個人是我們一起在一個心理熱線做志願者的朋友,她很有諮詢師的角度。當我跟她說的時候,她會同理共情我。但是她最後很溫柔地問我說,你好像情緒特別的激昂哈,你很討厭受害者心態的人,對吧?你在這個事情上,好像你也有很強烈的感覺受害,對不對?
她說那樣一句話的時候,一下子就驚醒我。那個驚醒就是:當我特別義憤填膺受害者心態的時候,其實我正在用受害者心態控訴著別人。
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
好,今天說到這裡~~
雅歌 . 原創分享 No.6
雅歌 口述錄音於.北京
慢驢 文字編輯於.Montreal
(文中圖片摘自網絡)
2018年 4月 10日
慢驢.雅歌
兩枚十足的驢友
一路高歌暢遊在
對世界&心靈探索的美好中
很開心
驢走天下.有你同行
長按. 上圖二維碼 .識別
快速關注 [慢驢雅歌行]
SLOW DONKEY & SONG OF SO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