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輪和自吸 它們動力升級基礎都是一樣的嗎?

2020-12-23 騰訊網

這個命題貌似說一樣對,說不一樣也對,存在一個關鍵點就是範疇的問題。只是原廠優化的話,確實只上個K&N,來個一階程序;有點要求的,再搭個高流量三元催化……高階呢?那就更複雜了。

圖:入門必點的K&N高流量空濾,很多人覺得搭配程序效果更佳。

圖:高流量三元催化慎改,因為其一,可能回催化不完全異味大;其二,有可能過不了年審。

對於動力提升,四衝程引擎四個階段「吸壓爆排」,優化好全部四個步驟,動力則肯定是一定提升的。問題是,如何可以更簡單且有效的去優化呢?舉例渦輪,同時增加了「吸」(強制進氣)和「壓」(壓力值),卻被「排」限制了輸出,因為廢棄渦輪的動力就來自「排」。

自吸機呢?沒了強制進氣,難太多了,單獨一個「進」都頗有講究。換K&N空濾是提高了進氣容許度,實際能進去多少氣,還是看缸蓋的配氣結構。那就是說自吸車進氣沒得搞啦?不不不,進氣溫度了解下。

圖:自吸車常見花重金做氣道研磨,只為進氣流暢度提升那麼一點點。

圖:正真的性能車是非常注重進氣溫度管理的。

空氣溫度每降低40℃,體積則膨脹了約10%。但,進氣溫度低,帶來的好處可不止是含氧量的增加,配合ECU自我調整,推進更多點火角度,帶來的好處可不僅僅是帳面可見的那點氣體理論膨脹值噢!

圖:跟溫度計水銀受熱膨脹原理一樣,氣體也有膨脹係數。

所以說白了,自吸引擎進氣部分必須上整套帶隔熱的進氣套件,而不是冬菇頭直裝。只有高增壓值的渦輪車才支持直套冬菇頭,以達到進氣量最大化的效果。即,既然不能改變進氣的總量,那就只能優化進氣的質量。

圖:最關鍵是普通車型的進氣口都在水箱風扇之後,從水箱抽出的熱風則有可能直接進入進氣口。

K&N也是研發進氣套件的鼻祖之一,區別就在於對隔熱和密封的設計以及管理。空氣流過空氣流量計,經由進氣道進入進氣歧管,與噴油嘴噴出的汽油混合後形成適當比例的油氣,由進氣門送入汽缸內點火燃燒,產生動力。進氣套件除了高流量低進氣溫度外,還有一定空氣動力學設計的管路和管路材質,幫助氣流平滑順暢氣流通過。

1-集風設計確保新鮮冷空氣圍繞在空濾周圍

2-可重複使用的K&N高流量空氣過濾器

3-MAF傳感器安裝,適配現有的電子傳感器

4-高率進氣管路設計,平滑氣流,避免多餘的管路以及彎阻以提高性能

5-大多數使用原裝位安裝點,並採用快拆螺栓式設計,使拆裝更便捷

6-高溫屏蔽功能,阻止發動機熱浪波及進氣空氣,有效隔熱,降低進氣溫度。

自吸引擎如果需要調整到「壓」的話,壓For壓縮比,也算是比較高階的玩法了。升高了壓縮比意味著要改變活塞頂燃燒室形狀,意味著改變油品以及點火提前角度。

所以,我認為,對自吸機器更簡單有效的優化,應該是降低負荷,降低慣性。譬如說,更綿密的齒比?輕量化的皮帶輪和飛輪?效果肯定有的,不過引擎的原廠平順調教,極有可能被打破。

那「爆」和「排」如何優化呢?換點火線圈火嘴這些顯然提升效果有限,排氣部分?則更多是針對高轉區域有效,除非你開的是個大排量自吸引擎。至於程序優化,很多人都覺得效果不明顯,這是肯定的啦!因為NA本身提升幅度小的話,對應ECU的調整幅度也不會太大。

那感覺自吸引擎潛力不如渦輪車吶!但為啥賽道裡,很多自吸車能夠跨級別幹馬力更大的渦輪車呢?其實是這樣的,NA針對賽道的高轉延續調教,搭配變速箱綿密齒輪比設定,反而做到了輕巧,而且多餘熱量更少的效果,引擎負荷小,硬體質量少,車頭更輕,熱衰退更少,自然而然的就越刷越快啦!

圖:高轉自吸,總是和輕量化分不開干係,想想好像確實是這樣。

相關焦點

  • 買渦輪還是買自吸划算?
    渦輪的好處就是,渦輪不工作時相對省油,發動機經過調教扭矩峰值提前,但也犧牲了傳動系統的耐用性和可靠性油路系統的密封性,扭矩峰值越早耗損就越大,所以有的一些廠商為了可靠都往後調教,上市後發現中國消費者不認可所以現在都拼了命往前調,同時也犧牲了不少。
  • 為什麼自吸那麼香,都沒把渦輪增壓踢出局?
    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之前豪華車上經常出現的自吸發動機越來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渦輪增壓遍地開花,難道自吸不香了嗎?當然不是,香的很,只是大家兜裡沒錢了,嗨不起來了,自吸車主的真香定律都是基於自己的豪車車主身份才會這麼說的,他們的車都是高配大排量,一腳油門動力嗷嗷的,現在的自吸大部分都是各大廠商的低端小排量車型,主要是走量便宜配置低,說句不好聽的,過個土坡都費勁,你還能指望車主說自吸真香?
  • 嫌渦輪遲滯/自吸動力弱?機械增壓車型要考慮嗎?
    茶哥最近試駕了某款渦輪增壓車型,方方面面都兼顧到位,入門售價還相當親民,但唯獨它在擁堵路況的動力表現著實讓茶哥不爽。受制於基礎排量較小的原因,車身尺寸又較為龐大,為了得到更充裕的動力,渦輪介入轉速被迫延後,但正是這種節約成本的動力組合,渦輪遲滯以及渦輪介入的突兀感也被放大了不少,在走走停停的擁堵路況下,哪怕茶哥的黃金右腳也無法抑制住車身的前傾後仰,實屬難受。
  • 相同排量:自吸、渦輪、混動和壓燃誰使用更經濟?
    在相同的排量下,自吸發動機,渦輪發動機,混動車型和壓燃發動機,誰的油耗更低,誰的保養成本更低?當然,從價格來看,還是自吸發動機車價最低,渦輪發動機車型比自吸發動機車型略貴,混動發動機和壓燃發動機價格持平。每種發動機適合不同對動力和油耗需求的消費者,您喜歡那種動力型代步汽車呢?
  • 小排量吊打大排自吸,小小渦輪真的有那麼厲害嗎?
    隨著國家排放標準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受到熱捧,其實不只是排放問題,渦輪增壓發動機還存在多方面優勢,尤其是經濟性、動力性能這一塊都要優於同排量甚至更大排量的自然吸氣發動機。渦輪到底是何方神聖,竟擁有如此大的魔力?
  • 自吸和渦輪增壓,區別到底有多大?車主:記住兩句話,就不會選錯
    十多年前,渦輪增壓發動機在帕薩特身上使用的時候,國內開始掀起了一波關於渦輪增壓發動機和自然吸氣發動機之間優劣討論的熱潮。保守派認為,渦輪增壓技術不成熟,還有待觀察和發展,開放派則認為渦輪增壓能讓小排量車爆發更強的動力,是未來汽車的主流。
  • 卡羅拉增1.5L動力版本,自吸、渦輪、混動隨心選
    豐田卡羅拉自1966年誕生以來,作為全球最暢銷的車型,截至2020年全球累計銷量突破4900萬輛,卡羅拉已然是全球最經典、最具生命力的車型。在百多年的汽車歷史中,有著無數經典車型,但很多都隨著時間的流逝消失在市場中,唯有卡羅拉成為歷久彌新的經典車型,總會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
  • 車主快看,渦輪增壓發動機和自吸發動機在日常駕駛中感受有何不同
    車主快看,渦輪增壓發動機和自吸發動機在日常駕駛中感受有何不同?在都是面向家用車風格的調校下,都有良好的變速箱匹配下,同等馬力的自然吸氣和渦輪增壓之間,渦輪增壓在城區路況有更好的燃油經濟性;同等排量的渦輪增壓和自然吸氣相比,渦輪增壓有出力更早的扭矩輸出平臺。沒有什麼問題是一個渦輪解決不了的,如果有,再加個機械增壓。
  • 自吸渦輪都有,RM-5過年開回家有牌面,7.88萬起
    新寶駿RM-5的售價範圍是7.88-12.08萬元,它共有1.5L自吸發動機和1.5T渦輪增壓發動機兩個版本,可以說針對性很強,如果你對動力輸出沒有太多要求,僅僅是「夠用」就可以的話,1.5L車型就很合適,它的工信部綜合油耗是
  • 渦輪增壓發動機比自吸式發動機好在哪裡?
    我們經常遇到的車輛發動機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然吸氣發動機,另一種是渦輪增壓發動機,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帶有T的發動機,渦輪增壓器技術的英文單詞為turbo,因此以T表示,與自吸式發動機相比,具有渦輪增壓器的發動機在相同排量下更複雜,功能更強大,必須更好,因此,總的來說,具有相同排量和相同配置的車輛肯定比具有T的車輛好,沒有T的價格昂貴。
  • 現代領動購車導向:自吸買中配,渦輪選次頂配
    首先從大家比較關心的動力說起,全系分為1.5L和1.4T兩款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15和130馬力,與之匹配五速手動,六速手自一體和七速雙離合變速箱。下面就來和大家聊聊我試駕時的感受。首先1.5L版本,算是同等級別中的正常水準,滿足日常家用不成問題,但動力輸出並不會給我們帶來驚喜。
  • 自然吸氣、渦輪增壓發動機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自吸機越來越少了?
    準備買車或者對車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發動機有自然吸氣和渦輪增壓兩種;大部分人只是知道在相同排量下,渦輪增壓發動機動力要比自然吸氣動力強。但究竟強多少就不清楚了,又或者這二者之間有什麼其他的具體區別,它們都各有什麼優勢等?
  • 都說自吸香,為何車企一個勁造渦輪車?老司機說出真相
    都說自吸香,為何車企一個勁造渦輪車?老司機說出真相發動機是汽車最核心的部件之一,發動機的質量決定了整車的性能和品質,如有損傷,不僅維修費用昂貴,嚴重的還會危及生命,所以在買車時對於發動機的選擇,車主都是慎之又慎的,目前市面上主要以自吸和渦輪兩大發動機技術陣營,很多人都覺得自吸的車更香,但是自吸車這麼受歡迎,為什麼市面上越來越多的新車都是渦輪車呢?老司機說出了其中真相。
  • 渦輪增壓1個「T」相當於自然吸氣多少個「L」呢?
    所以說渦輪增壓發動機動力之所以比同排量,自吸更強本質上是通過渦輪增壓器增加了氣缸的進氣量,使混合氣燃燒產生更大的膨脹力。那麼渦輪增壓發動機相當於多大排量自吸發動機的動力呢?1.2T相當於1.2×1.5=1.8L自吸的動力;1.4T相當於1.4×1.5=2.1L自吸的動力;1.5T相當於1.5×1.5=2.3L自吸的動力;1.6T相當於1.6×1.5=2.4l自吸的動力;1.8T
  • 卡羅拉推1.5L標誌著:混動技術加持,自吸發動機將回歸主流
    豐田的「聰明」之處我們必須看到,卡羅拉1.5L車型的出現,是在此前1.2T和1.8L混動基礎上做的加法。而這一點,跟此前一些車企的替代做法不一樣,比如通用將緊湊型車的1.5L動力換成1.3T。從乘聯會近幾年的銷量數據可以看出,通用其實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 2020年凱迪拉克CT5-V:即使渦輪增壓的馬力比自吸降低了
    聽一些所謂的發燒友,他們會告訴您這些是令人反感的機器;這款2020年的CT5-V產生的功率比表面上取代的野外CTS-V少近三百馬力。他們會說,它污衊了性能子品牌的名稱。 但是,如果V本身在變化,該怎麼辦?凱迪拉克並沒有放棄超高性能細分市場,這只是即將到來的Blackwing車型的領域 。
  • 快馬如風:2021年馬自達3渦輪增壓版
    新的馬自達3渦輪增壓器經過重新調整具有出色的性能,與常規的非渦輪馬自達3相比,渦輪增壓版使其更有吸引力,成為入門級德國豪華車的競爭者,例如奧迪A3,梅賽德斯·奔馳A級和寶馬2
  • 堅守自吸的最後一款超級跑車,蘭博基尼大牛LP700
    蘭博基尼大牛Aventador LP700蘭博基尼大牛Aventador作為一款接近千萬級別的超級跑車,頂級的售價,外觀也是非常的夢幻,而它搭載了一臺V12自吸的6.5L發動機引擎,最大馬力720匹在逐漸被渦輪增壓替代的今天,能夠堅持自吸的超級跑車已經寥寥無幾了。
  • 全新寶馬8系M850i實拍 天使眼大燈雙渦輪動力 百公裡僅3.7秒
    我們知道BMW的汽車,繼承了德國系汽車的控制精髓,其中寶馬旗下名字很響的轎跑M8,1989年登場,1990年正式面向消費者,第一代是一個王者,遠遠超過同一級別的車轉,第一代M8頂車型搭載V12發動機,當然也有V8動力版本,但在那個年代就這樣消耗油耗,這樣耗油的轎跑可不好賣,因為太費油了
  • 五菱宏光-Cortez,1.5自吸動力再升級,網友:確定不是換標730?
    發動機也比升級版宏光s1強一些,相信大家都很期待,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新車的車頭部分與五菱宏光沒有太大的差別,但將前大燈、前大燈、日間行車燈一體化的設計非常漂亮,多邊形進氣燒烤也非常耐用性,通常的長寬高分別為:4780 mm、1780 mm、1740 mm,這個數據和baojun 730的參數,恐怕是一樣,第三排的空間也可以很好的表演,車身側面和尾部沒有大的亮點,幾乎和現在的宏光s1一致,「神車」座椅採用2+2+3的布局,空間上非常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