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排量吊打大排自吸,小小渦輪真的有那麼厲害嗎?

2020-12-23 汽車觀察家

隨著國家排放標準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受到熱捧,其實不只是排放問題,渦輪增壓發動機還存在多方面優勢,尤其是經濟性、動力性能這一塊都要優於同排量甚至更大排量的自然吸氣發動機。渦輪到底是何方神聖,竟擁有如此大的魔力?

渦輪增壓器的作用

首先解釋一下渦輪對於發動機的作用。大家都知道,發動機工作要排出尾氣,這些尾氣受熱之後溫度高、壓強大,如果直接排放出去就顯得有些浪費。而如果將這些尾氣通到渦輪增壓器中,帶動渦輪高速旋轉,渦輪再帶動負責發動機進氣的空氣壓縮機運轉,增加發動機進氣壓力和進氣量,讓燃燒室有更多的空氣與燃油混合燃燒,豈不是資源合理利用?

渦輪增壓器作用過程大概是這樣:發動機——排氣——渦輪——空氣壓縮機——進氣,這就相當於一個廢物回收利用的過程。通過渦輪增壓器一方面可以將尾氣回收利用其「餘熱」,另一方面,渦輪的介入讓進氣更充分,燃油燃燒更充分,從而釋放更多能量,發動機的動力性能也因此提高不少。據統計,搭載了渦輪增壓器的發動機要比未搭載渦輪增壓器的發動機動力提升40%甚至更高。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1.5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在110左右,而1.5T渦輪增壓發動機動力普遍高於150馬力,有些甚至能達到178馬力,動力提升60%以上。但是渦輪增壓發動機並不是完美的,它最明顯的缺點就是提速問題。由於渦輪動力提供者是尾氣,所以在剛剛起步提速的時候,油門踩下去要反應一會渦輪才能正式發力。

單渦雙管渦輪增壓器

為了改善渦輪遲滯問題,很多全新的技術慢慢出現,大家比較熟悉的可能就是單渦輪雙渦管技術。單渦輪雙渦管就是在尾氣傳遞給渦輪的過程中,由原先一通導管變成了兩通導管。說到這就要提一下尾氣傳遞到渦輪的兩種方式,一種是定壓傳遞,一種是脈衝傳遞。

定壓傳遞是將所有氣缸的排氣接入到一根總管,然後由總管再傳遞給渦輪,所以渦輪入口處的壓力基本是恆定的,這也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單渦單管渦輪增壓。這種單管式的傳遞對尾氣的傳遞不是很線性,而且發動機氣缸做功時機不同,第一個氣缸在排氣,第二個氣缸正好在吸氣,所以會造成少量尾氣回竄到處於吸氣衝程的氣缸裡,導致該循環做功效率降低。

而脈衝式傳播就是把吸氣和排氣兩個相鄰的排氣分開,比如4缸機做功順序是1-3-4-2,我們把1缸和4缸的排氣管連成一根排氣通路,把2缸和3缸連成一根通路,行成兩通路向渦輪輸出廢氣。在一根渦管完成廢氣輸送後緊接著另一根渦管向渦輪輸送廢氣,行成脈衝。

還有一點,單渦雙管渦輪增壓器在1(3)缸排氣的時候,4(2)缸在做功,所以1(3)缸的排氣門打開排出廢氣,4(2)缸進、排氣門是關閉的,不會受到排出廢氣的影響,既提高了燃油效率,又能更快速、連續地帶動渦輪,使發動機在更低的轉速時就能輸出最大扭矩,車輛起步提速更快。

最後

普通自吸發動機在轉速升到3/4000千轉的時候才能輸出峰值扭矩,單渦單管渦輪增壓發動機在2000多轉,而單渦雙管在轉速為1500轉甚至更低就能輸出最大扭矩,優勢非常明顯。但單渦雙渦管增壓發動機比較複雜,研發製造成本高,所以只有中高端車型才會使用。

本文為汽車觀察家原創,如有抄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運營人員:newbee)

相關焦點

  • 相同排量:自吸、渦輪、混動和壓燃誰使用更經濟?
    在相同的排量下,自吸發動機,渦輪發動機,混動車型和壓燃發動機,誰的油耗更低,誰的保養成本更低?當然,從價格來看,還是自吸發動機車價最低,渦輪發動機車型比自吸發動機車型略貴,混動發動機和壓燃發動機價格持平。每種發動機適合不同對動力和油耗需求的消費者,您喜歡那種動力型代步汽車呢?
  • 買渦輪還是買自吸划算?
    渦輪增壓確實有渦輪壓力轉化的能機械能助力,但這種機械能對於推動活塞來說沒有實質作用,把同等體積的氣體壓縮到不同容積的容器,小的容器氣體體積變小密度增大壓力增大,但把不同容器的氣體釋放到自然氣壓狀態,氣體的體積還是一樣。增壓主要的好處就是把大排量的容積放到小排量容器裡,實質,東西還是那東西味還是那個味換了個鍋而已。
  • 為什麼自吸那麼香,都沒把渦輪增壓踢出局?
    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之前豪華車上經常出現的自吸發動機越來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渦輪增壓遍地開花,難道自吸不香了嗎?當然不是,香的很,只是大家兜裡沒錢了,嗨不起來了,自吸車主的真香定律都是基於自己的豪車車主身份才會這麼說的,他們的車都是高配大排量,一腳油門動力嗷嗷的,現在的自吸大部分都是各大廠商的低端小排量車型,主要是走量便宜配置低,說句不好聽的,過個土坡都費勁,你還能指望車主說自吸真香?
  • 渦輪增壓發動機比自吸式發動機好在哪裡?
    我們經常遇到的車輛發動機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然吸氣發動機,另一種是渦輪增壓發動機,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帶有T的發動機,渦輪增壓器技術的英文單詞為turbo,因此以T表示,與自吸式發動機相比,具有渦輪增壓器的發動機在相同排量下更複雜,功能更強大,必須更好,因此,總的來說,具有相同排量和相同配置的車輛肯定比具有T的車輛好,沒有T的價格昂貴。
  • 車主快看,渦輪增壓發動機和自吸發動機在日常駕駛中感受有何不同
    車主快看,渦輪增壓發動機和自吸發動機在日常駕駛中感受有何不同?在都是面向家用車風格的調校下,都有良好的變速箱匹配下,同等馬力的自然吸氣和渦輪增壓之間,渦輪增壓在城區路況有更好的燃油經濟性;同等排量的渦輪增壓和自然吸氣相比,渦輪增壓有出力更早的扭矩輸出平臺。沒有什麼問題是一個渦輪解決不了的,如果有,再加個機械增壓。
  • 自吸和渦輪增壓,區別到底有多大?車主:記住兩句話,就不會選錯
    十多年前,渦輪增壓發動機在帕薩特身上使用的時候,國內開始掀起了一波關於渦輪增壓發動機和自然吸氣發動機之間優劣討論的熱潮。保守派認為,渦輪增壓技術不成熟,還有待觀察和發展,開放派則認為渦輪增壓能讓小排量車爆發更強的動力,是未來汽車的主流。
  • 渦輪和自吸 它們動力升級基礎都是一樣的嗎?
    對於動力提升,四衝程引擎四個階段「吸壓爆排」,優化好全部四個步驟,動力則肯定是一定提升的。問題是,如何可以更簡單且有效的去優化呢?舉例渦輪,同時增加了「吸」(強制進氣)和「壓」(壓力值),卻被「排」限制了輸出,因為廢棄渦輪的動力就來自「排」。
  • 渦輪車跑高速的能力真的不如自吸嗎?你是怎麼看這個問題
    渦輪增壓車在高速上行駛的能力真的不如自吸嗎?你覺得這個問題怎麼樣?首先,我的回答是相反的,在高速公路上渦輪發動機比自然吸氣發動機佔優勢。首先高速公路需要什麼?絕對不是跑得快,這是什麼?這種情況下,渦輪增壓發動機明顯具有較強的扭矩,最重要的是,今天一般使用的渦輪增壓模型具有相對寬的扭矩平臺,一部分也可以從1250旋轉到5000,兩個都提供最大扭矩輸出,例如,布加蒂的扭矩是200Nm,最大扭矩是1600Nm,但它沒有平臺,僅僅只是一個波峰,因為它足夠強大,所需要的只是好好看看帳面上的數字。
  • 嫌渦輪遲滯/自吸動力弱?機械增壓車型要考慮嗎?
    茶哥最近試駕了某款渦輪增壓車型,方方面面都兼顧到位,入門售價還相當親民,但唯獨它在擁堵路況的動力表現著實讓茶哥不爽。受制於基礎排量較小的原因,車身尺寸又較為龐大,為了得到更充裕的動力,渦輪介入轉速被迫延後,但正是這種節約成本的動力組合,渦輪遲滯以及渦輪介入的突兀感也被放大了不少,在走走停停的擁堵路況下,哪怕茶哥的黃金右腳也無法抑制住車身的前傾後仰,實屬難受。
  • 小T近來一直被黑,渦輪增壓發動機真的這麼危險嗎?
    有微友提問:前兩天逛論壇,看見有人說開渦輪發動機就如同在開炸彈,這是真的麼?
  • 高手在民間——小踏板自改渦輪增壓!
    車友在看了國外網站上有人改了渦輪增壓摩託車,他沒有停止於心動,自己動手也改了一臺,接下來和小編一起看看他的改裝作品:一開始在臺灣和日本的網站上看到有人改了渦輪的摩託車,覺得好爽特別是聽見洩壓閥的聲音頓時就開始幹了。就這樣開始自己的改裝之旅,因為基本都自己一個人在弄沒辦法拍照,而且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外地工作,車子在老家根本沒時間清理,車子很髒大家將就著看吧。
  • 渦輪增壓1個「T」相當於自然吸氣多少個「L」呢?
    經常有人想了解渦輪增壓發動機到底相當於多少排量的自然吸氣這並沒有嚴格的對比標準,主要看增壓壓力。渦輪增壓發動機為什麼比同排量自吸動力強發動機的動力本質上就是混合氣燃燒膨脹對活塞產生的推力。大排量車動力好是因為氣缸容積大,活塞能壓縮更多的混合氣。
  • 自然吸氣、渦輪增壓發動機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自吸機越來越少了?
    準備買車或者對車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發動機有自然吸氣和渦輪增壓兩種;大部分人只是知道在相同排量下,渦輪增壓發動機動力要比自然吸氣動力強。但究竟強多少就不清楚了,又或者這二者之間有什麼其他的具體區別,它們都各有什麼優勢等?
  • 新車排量降低但價格不降,對消費者來說是佔便宜還是吃虧?
    在這個純電動車被列為未來發展趨勢,小排量渦輪增壓大行其道,2.5升都敢自稱大排量自吸的年代,稍講情懷的車迷朋友們,往往會透露出對五到十年前那段真正屬於大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黃金時期的無限憧憬。對於現行的油耗測試標準,動力需求基本上也就在平均5.5kW左右,甚至更低,因此自然是排量越低對於廠家越有利。至於為什麼說小排量更省油對消費者的實際體驗只是部分成立,自然是因為普通人正常開車所需要的動力會更高,那麼相對更大排量的發動機反而更有優勢。這其實也就是我曾經所說的只有排量最合適才會最省油。
  • 嫌棄排量小,大排量車來了,國內摩友很需要公升級摩託車嗎?
    今年比較亮眼的產品,其中就包括了兩款公升級摩託車的亮相,一款是春風展出的排量為1250cc的高端巡航車,另外一款是與春風臉貼臉競爭的貝納利1200cc巡航車。如果它們上市,那麼它們就將會是國產車中排量最大的車型。問題來了,在當前國內摩託車市場上,摩友們現在很需要國產公升級排量的高端摩託車嗎?
  • 現代領動購車導向:自吸買中配,渦輪選次頂配
    首先從大家比較關心的動力說起,全系分為1.5L和1.4T兩款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15和130馬力,與之匹配五速手動,六速手自一體和七速雙離合變速箱。下面就來和大家聊聊我試駕時的感受。首先1.5L版本,算是同等級別中的正常水準,滿足日常家用不成問題,但動力輸出並不會給我們帶來驚喜。
  • 為什麼幾千塊的小排量摩託車,故障率比幾萬塊的大排量車低?
    為什麼幾千塊的小排量摩託車,故障率比幾萬塊的大排量車低?有這種現象嗎?騎士分享怎麼感覺大排量摩託車的故障率更小呢?難道我們是活在兩個世界的摩友嗎?從裝配工藝,產品用料再到核心技術大排量摩託車都會更加高精尖,怎麼可能故障率還會比小排量摩託車高呢?所以這種表現它並不是普遍現象。
  • 汽車排量大小有什麼區別
    在我們購買車輛時,總能在汽車的數據上看到1.5L、1.6L或者1.5T、1.6T等一些排量大小的數值,那麼這些汽車排量大小有什麼區別呢
  • 都說自吸香,為何車企一個勁造渦輪車?老司機說出真相
    很多喜歡自吸車的人,最後還是選擇了渦輪增壓,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自吸能選擇的餘地太小了,很難買到自己心儀的車,所以導致自吸車在新車中的佔比越來越少,價格越來越貴,所以渦輪車的市場越來越大,很多車企對其投資力度就會加大。
  • 自吸渦輪都有,RM-5過年開回家有牌面,7.88萬起
    時間的車輪已經來到2020年年底,你有沒有打算買輛車獎勵一下自己呢?年底購車是很多人特別期望的事情,因為買車後可以開車回家過年,讓街坊鄰居知道自己混得並不差,也讓自己更有面子。年底購車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置辦年貨的時候,可以更加便捷,特別是一個後備箱很大,或者說是後備箱的拓展能力很強的車型,載貨的時候可以更加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