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談癌色變」,我一輩子到底會不會患癌?估計不少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惑。
其實每個人一生中得不得癌都是有概率的。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曾發布的《2014年研究解析中國腫瘤流行病譜》顯示,如果按照平均壽命74歲計算,人一生中患癌概率都是22%。
我國城市(上圖)和農村地區(下圖)前十位惡性腫瘤的發病和死亡構成
這樣來看,貌似癌症對於每個人都很公平,就像在婚禮上的誓言一樣,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美貌或失色、順利或失意,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
不過這只是平均粗略計算,對於這8類人來說,患癌風險卻比別人高出很多倍,典型的「癌症候選人」!
這8類人患癌風險更高!
1. 腰臀比大於0.9的男性
「成年男子腰臀比例如果超過0.9,患直結腸癌的患病風險也會大大增加。」原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孔靈芝2008年在一次會議上講到。男性腰臀比如果大於0.9,數字越高,患癌危險也就越大。
其實,如果男性腰臀比高於0.9,女性在0.8以上,在醫學上就可診斷為中心性肥胖。比如,當你站立時,量腰圍和臀圍的尺寸,臀圍以臀部最大處為準,然後用腰圍尺寸除以臀圍尺寸,得出腰臀比。如果某人的腰圍是79釐米,臀圍是92釐米,那她的腰臀比便是0.86。
2017年,國際權威雜誌《柳葉刀糖尿病和內分泌學分冊》The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ogy的一項研究報導顯示,在全球診斷的新發癌症患者中,大約有80萬患者的患者都是由糖尿病和腹型肥胖導致;所檢測的12種癌症類型中,歸咎於腹型肥胖所導致的癌症患者數量佔到了所有患者數量將近三分之一。
2. 經常喝酒的人
喝酒臉紅的人,在不少人眼中被認為是「能喝」、「酒量好」的表現。其實「喝酒臉紅」恰恰是不適宜飲酒的表現。
正常人喝酒後,酒精先變成乙醛,然後被乙醛脫氫酶轉化成乙酸,最終變成水和二氧化碳。
而喝酒臉紅的人因為基因缺陷,乙醛不能轉化掉。這類人喝酒時,乙醛會在人體內迅速積聚,人體會出現臉紅、心跳快等反應,乙醛本身就具有刺激性,會引發細胞癌變。
健康時報 孫歡/攝
喝酒臉紅的人,更容易傷肝。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王炳元2017年在健康時報的一篇文章中介紹,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進入肝細胞後氧化為乙醛,後者具有肝毒性和致癌性,體內過量積聚會對肝臟造成嚴重危害。
喝酒臉紅的人,也更容易患胃癌。2020年5月刊發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的一項研究就提到,有一個胃癌亞類具有明顯的酒精相關突變特徵,這一類胃癌中70%的患者攜帶乙醛脫氫酶基因突變,90%以上的患者為亞洲人。
3. 17歲前有性生活的人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婦科腫瘤科主任醫師郝權200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在宮頸癌防治中有個重要的高危因素———性生活開始的時間,一般是以17歲為界。有調查顯示,17歲前有性生活與17歲以後開始性生活的女性相比,宮頸癌發病率相差5~12倍。原因是17歲前女性的子宮頸上皮細胞發育不全,對外界刺激不適應,很容易發生上皮細胞變性,進而誘發癌症。
之所以有越來越多的年輕女性患宮頸癌,主要與其不健康性行為增多,感染人乳頭瘤病毒(HPV)機會大增有關。女性性行為過早,特別是17歲前有性生活,以及多個性夥伴及經期性交、產期性交等不健康性行為都會增加感染HPV的危險。
4. 什麼都愛趁熱吃的人
我們生活中有一類人特別喜歡「趁熱吃」,吃飯要吃「燙嘴的」,喝茶要喝冒著「熱氣的」。其實這類人患上食管癌的概率非常高!
早在2016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在《柳葉刀·腫瘤學》雜誌上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飲用65℃以上的熱飲,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
並且,在正式發表的致癌物評估報告中,非常熱(高於65℃)的飲品,被列為很有可能的(IIA類)致癌物。其實不僅是熱飲,深受中國人偏愛的火鍋等熾烈熱食也有同樣的危害。
健康時報 寇曉雯/攝
2019年3月,一項發表在《國際癌症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的超大規模研究《食管鱗狀細胞癌茶飲料溫度與風險的前景研究》,又一次實錘認證這個理論。
研究發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雜誌
這項對超過5萬40-75歲的人隨訪了10年的研究發現,高於60℃的熱茶,就會增加食管癌風險了。研究顯示,茶水溫度≥60℃、偏愛滾燙熱茶、泡茶到飲用間隔時間很短都與食管癌的發生風險相關。
進一步分析表明,與每天飲用不到700 ml且茶水溫度<60℃者相比,每天飲用≥700 ml且茶水溫度≥60℃者其食管癌罹患風險增加約90%。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是由於熱茶水的溫度損傷食管、導致炎症、損害DNA,以及刺激致癌物質生成的緣故。
5. 性格孤僻、愛生悶氣的人
人的性格千差萬別,但有一種「癌症性格」,相比於其他人更容易患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普通外科主任醫師王建東2016年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介紹,精神創傷、不幸生活(家庭不幸、常受挫折等)、性格孤僻、抑鬱、愛生悶氣等不良心理與精神因素均與癌症的發生相關,尤其是女性乳腺癌。
這一理念也得到科學實驗印證。英國精神病學家格裡爾在倫敦國王大學醫院領導一個研究小組對癌症病人的性格進行了詳盡的研究,提出了易患癌症性格的概念。他們通過對患乳腺癌與良性乳房疾病的女性做對比研究發現,患乳腺癌的婦女「抑制憤怒」的頻度很高,於是他們描繪出了一種「癌症性格」的形象:「不喜歡把破壞性或敵意的情緒表達出來的人」,這類人表面上逆來順受、毫無怨言,但是生活中一些極小的事便會使他們焦慮不安、心情總是處於緊張狀態,好生悶氣,不愛宣洩。
6. 有直系血緣親屬患癌的人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身邊幾乎都有患癌去世的親人。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潘戰和2020年9月在其公眾號介紹,癌症家族史,並不是簡單地認為是家裡有幾個人得過癌症就是有家族史,而是和你有血緣關係的親人,特別是直系血親,有多人得過癌症(特別是得癌症時年紀輕),那麼你可能攜帶某些癌症相關的不穩定或缺陷基因,你天生就有更大的風險傾向得某種或某些癌症。
而如果你家裡有多人先後或同時得癌症,但他們之間並沒有血緣關係,比如夫妻之間,夫妻婆媳之間,姑嫂之間…本來並沒有血緣關係,他們得癌症,特別是得癌症時年齡都比較大,這種情況更多要反思生活和飲食習慣,由於長期生活在一起,有類似的不良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
如果經證實確實是有某些癌症家族史的人,那麼可以說這是先天之弱,在同等條件下,這些人有更高的得癌症的風險。但並不表示就只能聽天由命,而是應該從以下兩方面做好:一是更要遠離不良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等,你不是富二代,你還不努力,那你就更差了,沒人家「命「好,就不要學人家」任性「;二是要主動做好相關癌症的篩查。
7. 有這些不良「嗜好」的人
在癌症患者中有很多情況下,癌症可能是自己「作」出來的。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潘戰和2020年9月在其公眾號介紹,有這些不良「嗜好」的人更容易患癌。比如老生常談的問題:吸菸(包括二手菸甚至三手煙)是多種癌症的明確的高危因素,增加多種癌症的發病風險,其中最主要的是肺癌。
健康時報資料圖
另一個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飲酒。飲酒同樣會增加多種癌症的風險,比如肝癌、口腔癌、咽喉部癌、食管癌、胃癌等。當然,偶爾飲一兩次酒倒也不必太擔心。經常有人為喝酒致癌做辯護,有的人說喝酒有這個那個好處,這其實和那些吸菸的人說吸菸有這個那個好處的人差不多,其實很多不良嗜好不能說完全沒有「好處」,它的所謂「好處」其實就是心理上的所謂滿足。
8. 愛吃「重口味」的人
5兄弟4人患癌,這不是電視劇橋段,而是真實發生在醫生診室裡的事情。2020年9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龔渭華把這個病例記錄下來,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有一點警示。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龔渭華介紹,這就是典型的家族性胃癌。胃癌的高危因素之一是遺傳性,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患胃癌的風險較沒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平均要高出2-3倍。在我的追問下,發現這個家庭之所以高發胃癌還有一個最致命的原因:五兄弟都愛吃醃菜等高鹽食品。高鹽的食物,可以破壞胃黏膜;醃製品中硝酸鹽通過細菌的作用,可以分解成亞硝酸鹽和強致癌物亞硝胺,亞硝酸鹽和亞硝胺會誘導胃黏膜的癌變,也就是細胞基因的突變,從而增加胃癌發生的機率。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來源:健康時報
編輯:劉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