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懶熊體育專訪跑嗨樂創始人遊濤。
無論是在戶外還是健身房,一個常見的現象是,跑步的人大多都會帶著耳機,邊聽音樂邊運動,跑嗨樂就是一個為這類人群提供運動音樂的App。當然,跑步只是它的切入點,未來它還想拓展至其他運動項目。
你跑步的時候聽音樂嗎?
「聽著歌跑更有節奏感,而且感覺和外面的世界隔開了一樣。」Mike在深圳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上班,一年多前為了減肥開始跑步,基本上每天都會抽空跑幾公裡,而音樂對他來說是跑步「必備」。
儘管關於音樂對運動是否有促進作用的研究,科學家們還沒有給出定論,但可以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邊聽音樂邊運動,尤其是跑步人群。在室外、健身房、大學的操場……總能見到人們一邊戴著耳機一邊跑步。
跑步時聽音樂之所以能成為潮流,與數碼產品的演變有很大關係。當現在看來體積龐大的隨身聽被MP3、MP4、iPod等產品取代,再到智慧型手機普及,音樂播放設備對運動造成的不適感逐漸降低,也讓更多人習慣在跑步時聽音樂。
「一般用iPod或者網易雲音樂。」對於跑步時用來聽歌的設備,Mike說,他一般會選擇聽喜歡的歌手的歌。
跑步時應該聽什麼音樂更合適?很多人並沒有考慮太多,但有的人在挑選音樂時卻會花上一番功夫,跑嗨樂創始人遊濤就是其中之一。
「挑選合適的音樂非常耗時間,當時是電腦上用軟體做這個事,編1小時的運動歌單要花我3-4個小時,就想能不能有一個軟體把效率提高。」遊濤說。
正是抱著這個初衷,遊濤在2015年5月成立了跑悅樂(上海)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準備開發跑步音樂應用,公司成立不久即獲得動域資本100萬人民幣天使投資。跑嗨樂App在同年12月上線,目前已有約20萬註冊用戶,周活超3萬。
跑嗨樂的功能也非常容易理解,一方面能為跑者提供記步的運動數據記錄功能;另一方面則通過自行研發的算法分析音樂,結合運動類型、強度,推薦給匹配的用戶,供用戶創建合適的跑步歌單。這樣的歌單也可以開放給其他用戶使用,在使用過程中收集運動信息以及用戶反饋,改善算法使其更加精準。
除了自己創建歌單,用戶也可以選擇App上已有的歌單,目前跑嗨樂上比較熱門的有「經典英文慢跑」、「黴黴帶你跑步減脂」等。另外還有各種音樂電臺,主要按語言和音樂類型分類,如「英文流行電臺」、「中文搖滾電臺」等。
與跑步音樂相關的一項核心指標是BPM(Beat Per Minute),中文名為拍子數,即每分鐘節拍數的單位,BPM值越高,音樂的速度就越快。而通過選擇不同BPM的歌曲,可以配合不同節奏的跑步步調。跑嗨樂上有明確標出歌曲的BPM,讓用戶在選擇時更有參照性。
▲ 跑嗨樂上有多種類型歌單供用戶選擇。
在商業模式上,跑嗨樂一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內容變現。遊濤計劃在明年開始進行變現嘗試,推出一個專業版,產生的內容可能只供付費用戶使用,普通免費用戶會有一些時間限制,而且只能聽一般用戶產生的內容,付費主要是以包月的形式,價格在10元以內。目前在音樂版權方面,QQ音樂為跑嗨樂提供了SDK和API接口,後者使用QQ音樂的曲庫同時也向對方輸出UGC內容。
事實上,音樂付費已經成為大的趨勢。據尼爾森今年發布的中國音樂360報告顯示,音樂消費行為根據收入水平的不同有明顯變化,根據平均家庭年收入水平劃分的三個收入階層(0.93萬美元、1.96萬美元、3.38萬美元)中,音樂消費佔娛樂總消費的比例在6%-18%,而每周使用線上播放服務聽音樂的用戶比例分別是49%、67%和72%,用智慧型手機聽音樂的比例都超過了60%。
而根據艾媒諮詢發布的《2015-2016中國手機音樂客戶端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截止2015年底,中國手機音樂客戶端用戶規模達到4.4億,其中付費下載過自己喜歡的音樂的用戶比例是32.8%,69.4%用戶表示能接受一首歌曲的最高收費是在1元以下,雖然過去免費下載收聽的行為習慣使得用戶接受付費下載還需要一定時間上或價格上的過渡,但付費意識正逐漸被灌輸到用戶的腦海中。
各大音樂播放平臺也陸續推出了音樂付費服務,如QQ音樂的「綠鑽會員」已推出多年,高品質的音樂只有綠鑽會員能夠下載。而在近幾年,其他平臺也都開始以這種「免費+增值」的模式向用戶收取一定費用,還有一些歌手的新專輯,只有通過付費才能第一時間聽到。而Apple Music進入中國市場,也相應地帶入了包月付費的模式。
換句話說,從純音樂的角度,跑嗨樂的競爭對手也包括各大音樂平臺,例如網易雲音樂推出了跑步FM,Spotify也有Spotify Running功能。而在細分的跑步音樂領域,也有樂享動、跑調、RockMyRun、TempoRun等能提供相似功能的產品。
對於這些潛在的競品,遊濤認為大家在目標上一致,但做法上有所不同,「我相信絕大多數用戶還是播放平時喜歡聽的歌,但沒有我們這樣的工具幫你把適合運動又喜歡的歌歸類在一起。」
2016年4月,跑嗨樂獲得了來自金科君創的500萬人民幣Pre-A輪投資,遊濤計劃在今年將算法做得更精準,使推薦的音樂更符合用戶要求,並推出供專業運動人群、教練使用的專業版,讓他們在2C平臺上產生更多優秀獨家的內容。
而從明年開始,他們將在渠道和商業化上進行更多的嘗試,主要是三個方向:為其他App提供運動音樂插件;為運動場館提供音樂播放服務;為智能可穿戴設備提供音樂播放插件。而在遊濤的規劃中,2018年跑嗨樂將開始走向海外市場。
對於跑步音樂產品來說,最大的挑戰或許不是來自用戶付費模式的推行,而是在用戶對歌曲的選擇上。到底是聽喜歡的音樂,還是合適的音樂?那麼合適的音樂又能否被用戶喜歡?如果用戶的觀念沒有改變,那就變成了要直接和音樂軟體競爭,顯然局面會更加激烈。
至少在目前看來,跑嗨樂上面的用戶聽得更多的是流行音樂,而非算法認為更適合的搖滾和說唱。
「周杰倫的歌在我們平臺上是最受歡迎的,基本每個用戶聽周杰倫能跑5公裡。」遊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