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慧(Sophie Liu)
最近和幾位葡萄酒愛好者及專業人士聚會,席間我隨口問起大家對智利葡萄酒的看法,一位說:「我喜歡的,好喝!」,另一位說:「智利酒哪裡好喝了?」第一位反駁道:「那是因為你沒喝到過好的智利酒!」。又一位說:「紅魔鬼好喝!」,我再問:「紅魔鬼是百多元的入門酒,性價比確實高,但你沒發覺智利有不少更出色的高端酒嗎?」回答:「智利有啥高端酒啊?買它不就圖它便宜唄!」
幾句閒聊一來一往,倒讓我想起了2012年受邀前往智利考察葡萄酒莊時的一段對話。
走在首都聖地牙哥的街道上,我問同行的一位從未到過中國的智利女同行:「你對中國是什麼樣的印象?」,她說:「便宜的國家」,「什麼便宜?」我追問,「什麼都便宜」她漫不經心地回答。可在此1個月前我剛去法國波爾多,當地一位酒莊在接待我的時候還抓著我的手直喊:「中國現在崛起的富裕階層讓我們對葡萄酒的潛在市場刮目相看」……
智利和中國在世界地圖上看來是兩個離得最遠的國家,飛行轉機的時間超過30個小時。看來時空的距離對相互的了解的確會造成某種程度上的偏頗與錯位。回到關於智利酒的對話,我很理解目前中國市場對於智利酒的普遍看法就是:便宜好喝,性價比高。相信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使得中國進口葡萄酒的排名上,智利近幾年一再積極超越進步,從2013年僅次於法國、澳大利亞的排名第三,到了今年上半年度超過澳大利亞成為僅次於法國的地位。
國人對於智利酒的口味自然是不陌生的。行業內心知肚明的是不少國產大牌酒莊採用的真正酒液是來自智利為主的葡萄酒原液灌裝在國產瓶中銷售的。英國葡萄酒大師傑西斯·羅賓遜(Jancis Robinson)不也曾不真不假地用「口感風格與智利酒酷似」的話來形容她在中國喝到過的國產酒嘛!
問題是,智利果真只產低端酒,或者只有性價比高的入門酒嗎?這個問題要從智利的釀酒業歷史談起了。
在智利,葡萄酒的種植與釀造雖然有著400年的歷史,擁有「新世界中的老世界」之稱;但由於受到國內經濟、政治的不穩定,直到上世紀90年代才真正開始復興。其中包括了引進法國的小橡木桶,不鏽鋼發酵罐與歐洲的苗圃,大量的法國一流釀酒師被請到南美這塊葡萄酒的熱土上為遍地開花的精品小酒莊擔任釀酒師與顧問,智利精品酒業也是從此真正邁入時代的新紀元。
繼1997年波爾多五大名莊之一的木桐堡與智利幹露集團合資打造的智利酒王「活靈魂(Almaviva)」的誕生,2004年智利伊拉蘇旗下的查維克(Vina Chadwick)與桑雅(Sena)又在著名的「柏林盲品會」上打敗波爾多五大名莊;2012年蒙特斯酒莊的歐法大M(Montes Alpha M)又在美國洛杉磯盲品會上連續打敗了美國酒王作品一號(Opus One).
本世紀初,臺灣葡萄酒教父陳新民在著作中引用香港酒經月刊的出版人劉致新先生對智利名莊酒的排名,首次提到了「智利酒王18羅漢」的概念,在中國內地廣大的葡萄酒市場深入人心。今天,我們重提18羅漢的概念,比起十年前要來得更為成熟。
目前在中國市場上最為「高大上」形象的法國勃艮第葡萄酒在10年前不也一樣不受追捧?國人當時喝到勃艮第總忍不住會說「勃艮第好喝啥?又淡,又酸,哪有波爾多好喝?」。
記得2009年羅曼尼·康帝的莊主奧伯特•德•維蘭(Aubert de Villaine)首次來華辦品酒會,在上海破天荒地打開DRC的2005年份全系列酒(6紅1白特級園),不也照樣冷場嗎?
相信智利名莊的崛起只要加以時日,必然在中國中產階級的領土上生根開花。有著波爾多列級莊的一半價格,卻有著同樣複雜與迷人的口感,難道不是下一波市場受寵的對象嗎?
附:2014年中國大陸版「智利酒王18羅漢」
1
蒙特斯大M(Montes M)
2
蒙特斯富樂(Montes Folly)
3
桑塔麗塔皇家珍藏(Santa Rita Casa Real)
4
馬克西米諾(Don Maximiano)
5
桑雅(Sena)
6
查維克(Vina Chadwick)
7
活靈魂(Almaviva)
8
卡門金牌(Carmen Gold Reserve)
9
天鷹(Altair)
10
阿帕塔(Casa Lapostolle Clos Apalta)
11
金色聖殿(Domus Aurea)
12
科諾蘇逸品(Ocio)
13
聖卡洛琳娜世紀傳承(Santa Carolina Herencia)
14
莫郎泰(House of Morande)
15
智利王(Cabo de Hornos)
16
維優(Viu 1)
17
泰麒(Von Siebenthal Tatay de Cristobal)
18
魔爵紅(Don Melchor)
什麼是WBO?
WBO是《葡萄酒商業觀察》(Wine Business Observation)的英文縮寫。
WBO是葡萄酒商業領域的媒介平臺,為葡萄酒行業從業者、愛好者提供一個思想碰撞的領地。
核心創作團隊包括全球大師、諮詢專家和資深筆者,宗旨是精選有價值的葡萄酒資訊,屏蔽信息爆炸時代的文字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