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凡是英國殖民者曾經統治過的地方,新興的政府就一定要統治

2020-12-22 無名狂客

一九四九年底的東北邊境特區的情況,和英國人離開時的局面差不多。印度方面在靠近麥克馬洪線東端的瓦弄設立了一個哨所,但印度在其他各段的陣地距離該線還很遠。印度侵入達旺地區,到了德讓宗就停下來。西藏對達旺的行政管轄仍舊未受幹預。然而,不到一年的功夫,印度在東北邊境特區增設了二十個哨所。一九五一年二月,一名印度官員帶著一支警衛隊和幾百名腳夫進入達旺。

過去的英國政府最後曾贊成修改麥克馬洪線(一九四四年高德向西藏人提出的方案就是證明),現在印度政府顯然已決心反對修改這條線,並打算把他們的邊境線從色拉山口推進到麥克馬洪當年畫的那條線上來。拉薩的西藏當局提出了抗議,而印度的政治官員不加掩飾地回答說,印度正在接管達旺。西藏人再次提出抗議,指責印度政府「把原來不屬於它的地方攫為已有」;對此,「我們深表遺憾,並且絕對不能同意」,並要求新德裡立即將印軍撤出達旺。

印度對西藏的多次抗議置之不理,繼續留在達旺,並象一九四四年英國在德讓宗所幹的那樣,趕走了在達旺的西藏行政當局。這樣一來,曾經使英國參謀總部十分擔憂的那個西藏/中國領土的「危險楔形地帶」終於完全消除,而麥克馬洪線也就大體上從地圖上移到地面上,成為印度事實上的東北邊界。 印度政府把他們要接管達旺的意圖通知拉薩的西藏政府而不通知北京,這是可以理解的。雖然新德裡這時同意中國對西藏享有主權,但印度把達旺當作局部問題對待而留待北京提出抗議的作法,是有其外交含義的。

現有記錄表明,中國政府對於印度的這個行動沒有提出意見。這種令人迷惑不解的沉默,只能解釋為中國默許印度擴展到麥克馬洪線。 印度進入達旺,只遇到西藏人口頭上的抵抗,但是部落居民對印度在東北邊境特區其他地點的擴張行動,卻索取了血的代價。五十年代初期,一支強悍的阿薩姆步槍隊的巡邏隊溯蘇班西裡河(Subansiri River)而上,有一個部落曾給他們以熱烈歡迎,設宴招待並安排住宿——然後把他們幾乎一個不留地殺掉。這次一共死了七十三名步槍隊的士兵和文職人員。印度政府派出了一支討伐的遠徵隊,但根據尼赫魯的命令,他們只是進行了一次炫耀武力的示威,而沒有像英國人肯定會幹的那樣燒房屋、抓俘虜。

印度政府繼續執行英國政府對麥克馬洪線的政策,不僅出乎自然,而且它也認為是順理成章的。 過去決定英國對東北邊境態度的那些戰略和地緣政治的考慮,現在對新的印度政府也同樣適用。從戰略上看,把邊界線定在靠近布拉馬普特拉河谷的邊緣,使中國人深入到那裡,這是過去的英國參謀總部和今天的印度參謀局所同樣不能容忍的。麥克馬洪沿著頂峰畫出的邊界線,比沿著山麓畫的邊界線,要有利得多。東北邊境地帶的居民在人種和文化上,的確是對西藏要比對印度更為接近;但在印度看來,正因為如此就更有必要把這一地帶置於印度的行政管轄之下。

在上述這些實際考慮的背後,還涉及領土至上原則的政治考慮。正如貢納爾·米達爾所說的,「每個新生的政權的最初的、幾乎是本能的反應,就是緊緊保住遺留給它的那份領土。凡是殖民國家曾經統治過的地方,新興的國家就一定要統治。」 對於印度政府來說,唯一的問題是:中國早就拒絕了麥克馬洪線,印度應該怎麼辦?

對此,英國的先例又提供了部分的答案:印度只要把麥克馬洪線當作邊界線看待就行了,反正印度對這些部落地區的管轄,已是既成事實;中國如要對此提出抗議,隨它去就是了。更有甚者,印度當時還決定:如果中國一旦提出這個問題,印度將拒絕談判。對印度人說來,既然印度的政策是使麥克馬洪線成為事實上的邊界線,那麼,上述決定似乎是這種政策的必然結果。但後來的事態發展表明:拒絕把麥克馬洪線提交談判的決定本身,就是一個孕育著嚴重後果的重要步驟,它的確使得中印邊界問題無法解決。

相關焦點

  • 二戰後,英國為什麼主動放棄對印度的殖民統治
    其實也很好理解,印度上億人口,英國在印度的力量連帶著僱傭兵算上也不過一萬多人,根本無法有效統治,所以這一直以來,英國統治印度有三大法寶: 1.印度王公 2.文官體系 3.與國大黨合作
  • 印度該如何被有效殖民?英國人當時猶豫難決,但決斷後卻影響深遠
    1857年的時候,實際上是英國東印度公司,而不是英國政府在直接殖民印度。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殖民政策的幾處「敗筆」,導致了印度土兵的叛亂,從而讓英國政府不得不考慮後續如何有效殖民印度的問題。
  • 英國統治下的香港眾生相:圖6是婆媳二人,赤著腳上街賣報紙
    1945年9月,日本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英國人恢復了對香港的殖民統治,快速的醫治了戰爭留下的創傷,圖為1945年香港街頭,一群人在推一輛運送建材的車輛。1945年香港的街頭鮮花店,從這個就能看出來,香港的經濟恢復的不錯。
  • 往事不如煙,從《貝爾戈維亞》看英國對印度的好奇與殖民正向影響
    英國人對印度的好奇也並不為奇。英國殖民統治也對印度社會造成了深遠難以磨滅的影響。1853年,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寫道英國在印度要完成雙重的使命:一個是破壞性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另一個是建設性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
  • 如同兒戲:《印度暴徒》的尷尬
    船堅炮利的英國殖民者統治、奴役印度人民,凡是反抗的人都遭到無情的武力鎮壓。由阿扎德領導的一幫「暴徒」挺身而出,他們決心要將國家從英國殖民者手中拯救出來。 《印度暴徒》劇照 英國殖民者統治、奴役印度人的這段歷史正如同當年侵華日軍統治、奴役中國人一樣,他們採取「以印治印」、「以暴制暴」的手段,所以看中了阿米爾飾演的弗蘭基,試圖利用弗蘭基實現他們
  • 宏國聚焦丨英國殖民統治下的香港,真有那麼好?
    甚至有人叫囂,「寧願做英國狗屎上的蒼蠅」,也不願做中國人。然而,英國殖民統治下的香港真有那麼好嗎?英國法律《殖民地規則(1977年)》第105條規定:「港督是向英女皇負責並代表英女皇的獨一無二的最高權威。」港督無須向港民負責,他集行政和立法大權於一身,實質上實行的是獨裁統治。1906年明信片上的香港警察部隊,印度裔警察可以拿槍,華人警察不許拿槍。
  • 50年的殖民統治,日本在臺灣幹了什麼?
    日本殖民者剛剛確立在臺灣的統治,便利用臺灣農民的土地所有權沒有地券、契約作為根據的情況,對廣大臺灣同胞賴以生存的耕地進行了持續的掠奪和強佔。1898年,日本殖民政府在臺灣設置了以中村是公為局長的「臨時土地局」。不久日本殖民者就下令展開森林、土地的調查工作,實行所謂「丈地歸官」及「土地所有權申報」。凡是無主土地及手續證明不完備的全部收歸官有,並對私人土地課以重稅。
  • 揭露殖民者狼子野心,歌頌阿爾及利亞獨立鬥爭,本片曾在香港被禁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以西方列強為主導的資本主義力量對於落後的國家進行了一系列的侵襲與統治。這種行為經過不斷地發展,後來逐漸的演變為了殖民主義。我們國家曾經就受到過殖民主義的殘害。可能很多人記憶裡殘存的是國家反抗外來的侵略戰爭,而對於殖民戰爭這種概念卻並不是很深。甚至一度在與侵略戰爭的對比中,將殖民戰爭逐漸淡化。然而事實上,殖民戰爭就是早期的外來侵略。
  • 印學者:中國給印度的傷害超過英國殖民,不把印度當對手傷害自尊
    印度學者指出中國給印度的傷害超過英國殖民150年總和,中國不把印度當做對手是不把印度當回事,這傷害了印度的自尊心。印度學者認為,1962年的戰爭讓中國認為印度不是個合格的對手,而自尊心強的印度感覺被輕視於是屢屢試圖證明自己的強大。
  • 印度普拉西戰役丨文明湧入的背後,是一場叛逆與偽造的陰謀之戰
    引言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有著璀璨而又悠久的歷史,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印度的歷史上,曾經有過一段非常昏暗的時期,不僅社會發展一度保持幾乎「靜止」的狀態,還不斷遭受著戰爭所帶來的危害,在內憂外患的紊亂時期,印度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
  • 印度人民反英大起義
    757年,普拉西戰役後,英國在孟加拉確立統治地位作為標誌,開始了印度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過了100年到19世紀中葉,南亞次大陸已完全處於英國控制之下。 英國殖民主義者在印度的歷史,是一部史無前例的掠奪和搶劫印度人民的歷史。殖民者以貿易公司的形式進入印度,最初以壟斷貿易的方法取得最高利潤。普拉西戰役後,從壟斷性的貿易發展到領土擴張。
  • 英國殖民統治下香港不為人知的黑暗面
    ,這使得2017年第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不能實行由普選產生的辦法,而在表決過程中,反對派不顧民意,一意孤行的行為令人嘆息。而現在的香港經濟發展明顯不如過去,因此就會把責任推到了中央政府的身上,可殊不知,所謂的東方之珠只是「描金箱子白銅鎖,外面紅來裡頭空」。香港剛回歸的那幾年,內地對香港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驕人成績報導非常多,卻忽略了港英政府留下的貧困問題,這非常不利於人們全面的了解香港以及英國殖民統治的嘴臉。
  • 英國移民為何在殖民地設置責任制政府?
    隨著大航海時代的開啟,歐洲許多國家開始了海外殖民地的爭鬥,其中英國在美洲大陸,印度半島和澳大利亞都建立了不少殖民根據地。到了19世紀中葉,伴隨著海外貿易的需求增加,許多英國本土移民者到陸續抵達全球各地的殖民地,在地方上就開啟了自治或是代理地方管理權的模式,也就是所謂的殖民地責任政府的出現。
  • 我與印度的約會(二)
    馬克.吐溫說:「貝拿勒斯比歷史還古老,比傳教古老,甚至比傳說還古老,看樣子比這三者合併起來還要古老一倍.這個地方最初不過是一個豎立著「林嘎(男性**器)」,只有煙囪那麼大,這是毗溼奴神的創造,後來他擴大了這個範圍,但是仍不夠大,因此他馬上就在它周圍把地球造起來了,貝拿勒斯就成了世界的中心.這個城市的神多如牛毛,凡是容得下一個林嘎的地方,一定有一個林嘎,瓦拉納西的林嘎,比居民的人數還要多。」
  • 印度是如何淪為英國殖民地的
    1664年,法國政府一下子在印度成立了「西印度公司」和「東印度公司」兩個公司,這架勢就是要一口吞下印度;英國人當然不會落後,1600年,英國伊莉莎白女王授予英國在印度的東印度公司特許狀,給予他們在東方的貿易壟斷權,還有「修築要塞、建立軍隊、對非基督教民族宣戰、媾和以及統治所徵服的殖民地等政治和軍事特權」等等一堆權力。
  • 東南亞知名旅遊勝地,被英國統治百年,呈現民族多元化
    在200多年前冰城其實非常的荒涼,這裡沒有很多人居住,是在1786年的時候,英國人發現了這個小島,後面就一直由英國人管理,正是因為這樣冰城迎來他的發展機遇,後面他的經濟也非常的快速增長,檳城其實也被稱為喬治城,因為一開始的時候是一個英國的首領在統治
  • 英國殖民統治下的香港,真有那麼好?
    英國殖民統治下的香港,真有那麼好?甚至有人叫囂,「寧願做英國狗屎上的蒼蠅」,也不願做中國人。然而,英國殖民統治下的香港真有那麼好嗎?28任港督都是英國委派華人長期沒有參政權英國自1841年佔領香港後,實行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由英女王任命的港督集行政、立法、軍事大權於一身。
  • 為何法國會對印度中南半島實行「執敲扑而鞭笞天下」的殖民政策?
    總督是法國政府權力的象徵,當時成立的半島本地人參與的印度中南半島聯邦議會,但這些本地人沒有任何權力。聯邦由越南、安南、東京、寮國和柬埔寨組成,先後建立了各自地方殖民政權。這幾個地區機構不完全相同,越南由法國直接進行管理,其他地區被稱為保護領。
  • 二戰後英國殖民統治;被擊斃的馬來西亞遊擊隊員慘遭曝屍
    二戰改變了世界格局,尤其是對英國而言。曾經稱霸世界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最終還是走向衰退。但是二戰後,英國曾一度全力維持自己在殖民地的統治,只不過收效甚微。今天,一組馬來西亞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圖集,帶大家看一看英國紳士背後的兇殘。圖中是一名英軍少將在地圖上指出馬來西亞共產黨武裝的主要活動地點。
  • 宵禁長達55年 英國殖民統治下的香港什麼樣?
    甚至有人叫囂,「寧願做英國狗屎上的蒼蠅」,也不願做中國人。然而,英國殖民統治下的香港真有那麼好嗎?28任港督都是英國委派,華人長期沒有參政權英國自1841年佔領香港後,實行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由英女王任命的港督集行政、立法、軍事大權於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