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否需要像豆瓣知乎這樣慢的公司?

2021-01-10 棍子說網際網路

再見2018,你好2019

2018有著太多的變化,也給予了很多的驚喜,而18年其中一個關鍵詞就是知識付費,在知識付費的平臺上,也出現了眾生相,而更多的是相似的套路是補貼吸引創作者,然後打造內容分發等。

而在眾多平臺上,網際網路圈裡有兩家著名的慢公司,這兩個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個叫豆瓣,一個叫知乎!,在無數的平臺開始變現或者砸補貼的時候,假如這兩家公司沒有多大的反應,依舊在做自己的事,而今天我們在思考的是,我們是否需要這樣的慢平臺。

一:走得快不代表活得好,活得久才是硬道理

在移動網際網路爆發的這幾年,內容包括內容營銷,內容創作成為眾多平臺的核心關注點,不管是擁有優勢的平臺想保持優勢,沒有優勢的想借內容實現彎道超車。所以補貼是非常快而且是大家都喜歡用的方式,當大家都在用的時候,沒有用的反而成為格格不入的。

補貼等可以幫平臺走得快,但不代表可以憑藉補貼走得遠,甚至活得久,對平臺來說,必須明確自己的做事的出發點,我們都知道剩者為王就是這個道理,一地雞毛的網際網路平臺我們見得太多了,所以活下來是平臺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假如採用補貼等方式無法讓平臺實現更持續的發展,那就不一定要走太快,走得慢點反而穩一點。

二:網際網路需要不一樣的文化的一群人

因為慢,讓豆瓣和知乎變得有些木訥和遲鈍,而這也是它們的特點。針對網際網路,千篇一律從來不是網際網路,萬花齊放才是網際網路的魅力,而平臺作為打造網際網路聚集的基礎,需要不一樣的文化風格,而豆瓣和知乎恰恰是其中的代表,豆瓣成為影評的重要平臺,知乎成為知識社區,所以這恰恰是網際網路多彩的地方。

作為平臺,打造符合自己調性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這是用戶對平臺的第一印象,對用戶,需要的是有特色的平臺,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平臺,各有特色才有足夠有趣,對網際網路環境,多元依舊是未來最重要的表現,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用戶的娛樂消耗需求被激發,需要多元的平臺來滿足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

所以對平臺,對用戶,對網際網路環境,需要有多元的平臺。

三:破局和變現

困局是任何平臺都會遇到,只是時間的不同而已,變現則是盈利的方式,同時有長期和短期之分。所以同樣作為慢公司的豆瓣和知乎同樣會擁有困局,比如當前豆瓣月活三億,知乎用戶數已突破2.2億,在這個知識的量級上,有著無比的重量,而持續增長的困局就會出現。

可以說是優劣勢並重,優勢在於粘性和內容,劣勢則在於變現,像極了學生時代那幾個具有文藝氣息的才子,慢悠悠的開拓自己的世界,兩耳不聞窗外事,怎麼去破局,用戶需求和產品是核心。

怎麼去變現,當前很多平臺都是通過自我渠道變現,除此之外,可以通過賦能,交換資源,激活這部分的流量價值,在賦能上有很多平臺可以借鑑,至少在目前為止,不管是流量變現,還是知識付費變現,都有著無數的例子可以借鑑,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太用力,變現可以為公司業務帶業更多的信心,有更多的底氣和資源。

四:追求夢想

人需要有夢想,同樣平臺,企業也需要夢想,有的人會選擇販賣夢想,有的人會選擇追求並堅持夢想,有夢想的狀態是非常有魅力的,而用戶是最好的證明,所以慢和快只是一個外界定義的節奏,只要按自己的節奏進行自然是最合適的。

我們是否需要像知乎這樣的慢的公司呢,答案是肯定的,這樣才會見證網際網路的豐富和多元,不然,單一的網際網路是多麼的無趣啊!2019也將是證明誰能活下來的關鍵一年,而在這一年期待有更多有趣的事情出現!

圖片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保守的豆瓣和求變的知乎
    然而,當我們深入探究就會發現:兩家公司在內核上其實有非常多的區別。本質上,他們是兩類不同的公司。接下來我們逐一來討論知乎和豆瓣的共同點和差異,回顧這兩家有著鮮明特徵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在產品和商業化上的探索歷程——先來看知乎和豆瓣相同的地方:
  • 這屆社區走向分歧:豆瓣沒有老闆,知乎沒有精英
    文 | AI財經社 何暢 周享玥 編輯 | 董雨晴 12月23日,一則有關「知乎籌備上市」的報導,把人們的視野拉回到幾個「慢公司」身上。
  • 慢公司豆瓣:只要不死,就讓我們這樣喪著吧
    豆瓣不需要做迎合低級興趣的一些事情,就可以等待用戶自然地升級他的需求。但是等著大家的需求,不意味著你不提供滿足大家需求的工具,提供可花錢的方式。」六年過去,曾參與豆瓣融資的投資人明顯感到焦慮。另一位創投機構的投資人則說:「以後打死都不會投豆瓣、雕刻時光這樣的項目,這樣的項目的典型特徵就是,死又死不掉,上又上不去,你說他兩句吧,這些文藝中年的CEO還和你各種不高興。」
  • 知乎,豆瓣和美團,居然成了約假炮孵化園?
    其實從多年前美團出現後,它確實是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它讓如此快節奏的社會能夠適當的慢一點,仿佛人們的吃喝玩樂都離不開它。在開始的美團,在我的印象中只是做外賣的,發展到現在的「吃喝玩樂」真的很全面。講一個真事:某一次朋友聚會,點了賊多外賣。
  • 周源的野心,知乎的出路
    自主「造血能力」尚弱,同時面對著「老投資人想退出,新投資人要成績」的壓力,還有對手們的步步緊逼,知乎創始人周源再也沒法堅持走「精英」路線,他不得不考慮全面商業化了。他也清楚,小而美的公司很難長久,雖然註冊用戶已突破2億,但知乎也面臨著優質老用戶流失和商業化遲遲難落地的陣痛期。從精英化到平民化,從「慢發展」到「快商業」,知乎正上演一場「變形計」。
  • 知乎:最後的獨角獸探索之路
    雖然知乎緊追慢趕地搭上了這波IPO浪潮的班車,但關於這家以「精英化」著稱的商業公司,是否真正來到了它成熟的上市時機?目前來看還要打上一個問號。要IPO,那就必然要通過「講故事」博取更高的市值。這個故事必須邏輯自洽,而且要看起來前程似錦。
  • 無職轉生社會學:B站知乎豆瓣混戰,言論自由何為?
    「無職轉生下架」衝上微博熱搜第八名,在知乎,豆瓣和B站呈現出完全不同的輿論生態。知乎和豆瓣在輿論場中的長期半協同效應也因此次事件徹底分裂。粗略而言,B站內部存在撕裂但以挺番派為主,豆瓣女權主義,知乎自由派反對舉報和因之而生的言論自由限制。
  • 知乎點讚豆瓣diss ,《遠大前程》究竟是一部怎樣的神作?
    「洪三元」式逆襲之路,不甘平庸的叔叔嬸嬸們,這裡提供觀摩學習~然而,這部劇開播以來口碑兩極分化,知乎一路叫好,豆瓣一直唱衰。港真,能像《遠大前程》這樣劇情過半,就已讓觀眾和媒體「百家爭鳴」的劇一定要珍惜,因為這波「豆瓣口誅筆伐黨」pk「知乎力薦劇作黨」的無煙戰爭,全程圍觀下來也是很happy的。
  • 網文的未來屬於知乎嗎?
    具體到網文領域,我們可以理解為天涯、貼吧、知乎等開放式內容社區,滿足了起點、晉江等專業網文平臺所無法滿足的需求,或者在同樣能夠獲得需求滿足的前提下,幫助創作者們規避掉了專業平臺所需要的生存成本。 比如創作強度問題。
  • 內容啟示錄:知乎的十年,讓我們看明白了什麼?
    那一年10月15日,知乎團隊的一封內部郵件如此寫道:我們相信一點,在垃圾泛濫的網際網路信息海洋中,真正有價值的信息是絕對的稀缺品。但是十年後,整個網際網路的大環境早已不可同日而語,知乎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對這樣的問題:打開最新版本的界面,撲面而來的信息海洋,知乎的內容越來越豐富;而系統化、組織化的高質量信息往往藏在深處。
  • 知乎B站無所謂左右
    作為董事長陳睿自然聽到了這些聲音,但他無法停步,所以也只能給出這樣的的解釋。同樣被網友評論「變味兒」的,還有問答社區知乎。此前因為面向新手媽媽們推出營銷話題引發「知媽乎」熱議,也讓知乎的「破圈」成為行業內的焦點。
  • 「萬茜捂嘴豆瓣」:先誅知乎,再滅豆瓣,萬水千刪,一統江湖
    ,再滅豆瓣,萬水千刪,一統江湖。 本來事情到這裡,除萬茜代言的知乎有點難受外,已算結束。但美好的周末不能荒廢,豆瓣網友習慣在茶餘飯後展開討論,比如「為什麼國外公眾人物被黑客襲擊,不是比特幣詐騙就是曝裸照,而萬茜被黑,就只給寧靜點了個贊?」
  • 豆瓣知乎的這兩檔小節目,看起來很帶勁
    聲明:我們是澎湃新聞「有戲」欄目的微信公眾號,欄目官方微博為「澎湃有戲」,唯一的APP叫「澎湃新聞」。
  • 抵押貸款是否需要註冊公司?辦理抵押貸款新註冊公司是否可以?
    常見問題:抵押貸款是否需要註冊公司?辦理抵押貸款新註冊公司是否可以?註冊後長期零納稅,會不會被查?銀行會不會因為公司長期零納稅,抽貸?貸款還完了,註銷公司是不是很麻煩?
  • 為什麼豆瓣會令人「中毒」?.....5個細節為你揭曉
    可以說是很鮮明的對比了。然而豆瓣這樣一個不起眼、沒有吸睛潮流熱榜的平臺,並沒有因為網頁排版一般而沒有人愛了。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意識呢?其實這跟平臺定位相關——小紅書是分享生活好物的平臺,知乎是分享經驗、見解的平臺。所以我們想看好物就會上小紅書,有問題就會找知乎。
  • 《重啟》開啟「盜筆宇宙」新未來,南派泛娛卻在做「慢公司」
    從2015年投資參與《盜墓筆記》季播劇開始,陳戴閣和南派泛娛一同經歷了系列IP影視化的每個作品,只是她也發現,無論是否參與、參與程度或深或淺,影視化的「結果」往往都需要《盜墓筆記》這個IP來「承擔」。「觀眾不會去探尋影視化比較深層次的內容,對他們來講這就是《盜墓筆記》。
  • 我們翻了今日頭條、知乎、豆瓣的用戶協議 發現了這些秘密
    微博條款事件其實也讓我們對用戶條款以及著作版權這件事引起了重視,事實上,除了微博之外,網際網路上有大量的平臺,他們之間和用戶的條款,以及對著作權的保護又是怎樣的呢?其實我們很多時候都不清楚。為此,我們翻閱了網際網路上幾個比較著名的平臺,比如知乎、豆瓣、今日頭條以及大眾點評,來看看他們對用戶生產內容又是怎樣定義和保護的。
  • 豆瓣和知乎關閉《最美逆行者》評分
    玩懂手機網資訊,知名網站豆瓣和知乎在今天把《最美逆行者》評分進行了關閉處理,在豆瓣和知乎上,目前《最美逆行者》電視劇的評分已經變成了不可見。根據之前的消息《最美逆行者》的豆瓣評分為2.4 分,知乎評分為 0.7 分。
  • 人物|知乎周源
    知乎線下活動768創意園裡駐紮著知乎團隊的大本營,與這支有趣且酷的團隊相匹配的是有趣且酷的辦公環境。它既像是一座咖啡館,又可以當作遊樂場,在打破了常規格局的自由空間裡,如滑梯一類的每一處細節都有如魔法般令人驚喜。
  • 《重啟》開啟「盜筆宇宙」新未來,南派泛娛卻要做「慢公司」
    從2015年投資參與《盜墓筆記》季播劇開始,陳戴閣和南派泛娛一同經歷了系列IP影視化的每個作品,只是她也發現,無論是否參與、參與程度或深或淺,影視化的「結果」往往都需要《盜墓筆記》這個IP來「承擔」。「觀眾不會去探尋影視化比較深層次的內容,對他們來講這就是《盜墓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