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定慧與人身體氣脈明點關係非常大

2021-02-18 菖蒲寺

學佛的人一定要持戒、修定、證慧,一定要以戒定慧三學為綱,一定要堅持這個綱。因為不有戒定慧就消除不了貪嗔痴。戒定慧與人身體氣脈明點關係很大。冷靜地想一想,身業是脈的作用,口業是氣的作用,意業是明點的作用。身口意也可以說是氣脈明點。

脈與戒的關係是:造業時、守戒時都通過心,心的造作憑藉於脈,先有脈然後有身,一有身必然有所憑藉,就容易造罪。所以戒守得好脈就暢通柔軟。戒體雖是無表色,但對血脈關係很大。

戒有戒體、戒法、戒行、戒相。守戒好的人,相貌與普通人不一樣。一般出家人守戒好的,現童子相或老婆婆的慈悲相。為什麼現戒相?就是脈此較通,比較柔軟。剛強難化就是脈粗、脈硬,氣粗、氣蠻,不柔軟、不調和。就是所謂剛強難化的眾生。

脈與定的關係。修禪定的人,脈容易通,因為禪定本身就是要氣通、脈通、明點通。修禪定的人一般脈容易調整,不修禪定的人脈不易調整。

脈與慧的關係。脈有兩系統:一是無明系統,凡夫脈,與凡夫氣一樣;一是明行系統,智慧脈。智慧脈是細身脈,凡夫脈是粗身脈。通過脈可以修智慧,通過智慧可以調整脈,所以修戒定慧就是修氣脈明點,通過色法、息法、心法來調整身體,才能談得上即身成佛,才能使身口意三業變成身口意三密,我們的世界才能變成莊嚴的華嚴世界。

學習這些,最後一定要歸於空性,因為所有這一切沒有空性不能成。一切有為法,沒有空性不得成,一切有法為會因空性才得成。最後都歸於空。包括戒定慧,氣脈、明點,身語意業,甚至於身口意三密,最後都歸於虛空寶藏。但不是斷滅空,是從六道輪迴、業力上證入的。這是真正的空性之空,這才是把「我的」的「業我」轉變成無我的「有我」。無我之後的有我,而非生死輪迴的小我。行菩薩道的人也講「我的事業」,「我的佛法」,但這個「我」不是渺小的小我,而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我」,是佛涅盤後的四德「常、樂、我、淨」的「我」,真正的我,是了脫生死輪迴的永恆的真我。

希望我們在學習了地藏法之後,發地藏之願,行地藏之行,接受釋迦佛的囑託,度六道眾生。眾生不成佛,我不成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以地藏大願來行願修行,最後匯入虛空藏,完成釋迦佛的囑託。報答釋迦佛、佛母摩耶夫人,報答當機說法的忉利天宮諸菩薩、天神的慈悲加護。

——摘錄自《地藏經法研究》

專注古法製作

九蒸九曬黃精芝麻丸

採用終南山高品質黃精

原生態野外生長

每年師父都帶師兄們去山裡採藥

深山沒有任何化工汙染

土壤水質極佳

藥食同源古法配置

黃精芝麻丸助您提升抵抗力

買大瓶限時85折還贈送小瓶

點擊「↑上圖」或「閱讀原文」進入微店結緣更多法寶

相關焦點

  • 真心發大願,脈就張開了! 吳信如先生
    即身在佛就是把人的氣、脈、時點修成智慧氣、智慧脈、智慧明點。氣修好了就變成光,五大的氣身就變成光身。西藏修大圓滿,最後將自己的身體修成光身,一旦成功,就和法界、宇宙光結合了。所以西藏修行人最後就虹化了,一道虹化光去了,什麼都沒有了,差一點的留點指甲頭髮,再次一點的留下肉體,但肉體也縮小了,縮至尺把長,甚至幾寸長。這都是氣脈明點之所以變化。
  • 神秀弟子志誠與六祖論戒定慧
    如你的老師所說的戒定慧三學,本是諸佛教誡偈言,依之修持,實在是不可思議。但是我吾所見解的戒定慧,與你是老師有所差別。志誠說:戒定慧只應該是一種,怎麼會有差別呢?六祖說:你的老師說戒定慧,是接大乘人,雖接引大乘人,但在見解理義方面,還不怎樣圓滿。我說的戒定慧,是接最上乘人,若教若機都極其圓滿。為什麼?
  • 常識 | 戒定慧三學
    佛法的修證概括來說,即是戒定慧三學,也叫戒定慧三無漏學。
  • 六祖大師所說的「戒定慧」法和神秀大師說的有什麼不同-宣化上人
    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為教示。師雲。吾聞汝師教示學人戒定慧法。未審汝師說戒定慧行相如何。與吾說看。「師云:吾聞汝師教示學人戒定慧法」:六祖大師說,我聽見你的師父神秀大師,教示這一切學道的人戒定慧法,「未審汝師說戒定慧行相如何」:我不知道你師父是怎樣講戒定慧,怎麼叫戒定慧的形相?戒定慧的道理如何?
  • 戒定慧從哪裡下手?從《弟子規》下手
    文檔恭錄:劉素雲老師主講《覺海之舟—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 2012/6/26 香港如心海景酒店  檔名:56-124-0003第四個小問題,是怎樣修戒定慧?我們必須走出這個誤區,老法師說學《弟子規》,一定是大人給孩子們做出好樣子,讓他們看,孩子看明白了,自然他也就理解《弟子規》是什麼意思。因此我們要正確的認識這個問題。明確了修戒定慧的下手處,下面我再談談我個人的幾點體會,就是具體的怎樣修戒定慧。第一個我自己是這樣做的,一門精進,長時薰修,是修戒定慧的好方法。
  • 【法相】戒定慧三學
    修學佛法必須息滅貪嗔痴三毒,要滅除貪嗔痴三毒,必定要勤修戒定慧三學。 第一,戒學:通稱戒律,能防止惡業,生諸善法,是我們修身治心的規範。在日常生活中,我要嚴持戒律,遠離毀犯,奉行善法,使身心清淨,趣入禪定。
  • 修學佛家戒定慧,應用到禪修打坐!
    我們居家修行的人,同樣在家可以精進修持。但是,佛教文化的傳承,修習的方法較多,特別是佛家弟子,更要懂得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如何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呢?佛教的八萬四千法門,對治的就是眾生的八萬四千煩惱。例如,我們誦讀的《心經》和《金剛經。》我們一樣的可以應用之生活,八萬四千法門,如果能在我們當下應用,心地自然清明,心無掛礙。
  • 普陀講堂 | 戒定慧三學,學佛修行的基礎
    戒主要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薩戒等種類。戒學按內容可分為止持戒和作持戒兩大類。止持戒是指止非防惡的各種戒;作持戒是指奉行一切善行的戒,這二者相輔相成,都是嚴防身、口、意三業,不做一切非法的、不合理的事情。 定學,三學的第二個階段。定學指的是禪定、靜慮。六祖惠能大師雲「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
  • 戒定慧可以熄滅貪嗔痴
    將自己的人生活成獨一無二的藝術品。智慧本身難以名狀的,各種不同緯度,有不同的智慧。智慧就像人類心靈的起點,無限小,爆發力無限大,一但被激活就無限能量。痛苦是無意識存在的東西,向外部世界追求時,就會一直在欲望得不到時失望,快樂是轉瞬即逝的。想明白智慧是向內探索的幸福能力。你想要的和別人想要的完全是不一樣的,你的生活是不是也是這樣的?被動的選擇著。接受財產和家族?還是跟隨內心的聲音來選擇呢?
  • 黑刀一斬 貪嗔痴 戒定慧
    實際上傅紅雪的黑刀,已儼然成了他手臂的延伸,出刀速度之快,已經超越人的意識之上。這恰好符合了武俠的最高境界——「兵人合一」。超短線模式,就是如此,打在七寸,斬在咽喉!專業打板,死也要死在龍頭上!實為題材龍頭第一板!別誤會這個板!     黑刀斬 黑刀一斬,貪嗔痴,戒定慧!黑刀一斬,電光火石!題材為風!
  • 如何「六根互用」與「戒定慧」?萬物的體相用都只是一個體相用
    二、做事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顯現一件事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達到什麼境界,反映的都是做事那個人的綜合素質。一個人做事體現的就是身口意,做事的結果體現了能力、品質、心理。同一件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做法,也會有不同的效果,這就是各自綜合素質的表達。如果沒有事情來襯託,他這個人是沒有價值的,他的品質和能力也體現不出來。只有在做事的時候,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心態和能力。唯有做事才能體現出人的能力格局,慈悲奉獻,智慧圓融。成事需要多種因緣的和合,需要多維度的支撐。
  • 佛教的大光明與大安樂——戒定慧三無漏學
    戒定慧是六波羅密的濃縮,波羅密翻為「彼岸到」,華言就是到彼岸,也可譯為六度。迷惑與生死是此岸,覺悟與涅盤是彼岸,煩惱是中流。我們處在生死輪迴的此岸,若能超脫一切煩惱,便能到達覺悟成佛的彼岸,所以名之為「度」。六度代表萬行,濃縮便是三無漏學。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是前五度,第六度是般若,般若是特殊的重要。(一)、戒。至於戒呢?
  •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
    此三毒殘害身心,使人沉淪於無邊苦海,為惡之根源。所謂貪,是對外物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佛曰:「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戒,就是自我克制,去除所有不良嗜好。思無邪,念無惡,行無錯。從而建立一種有道德的、有規範的、無害他人的生活行為標準,斬斷因為沾染喜愛外物而生起的執著貪心。定,因戒而顯現正思正見正行的定力。
  • 【禪定述要】氣脈輪明點的性相 ——明點性相
    明點,亦譯真精、真水,義為精華,指能產生生命、精神的精華。主要分為離戲明點、不壞明點、物明點三種。(1)  離戲明點:即不可言說,不可思議的精神精華。其來自父精者,名白菩提心,這個明點,主要位於頂輪;其來自母血者,名紅菩提心,主要住於心輪。(2)  不壞明點:常住中脈,為人生命之本,常住不壞。它依心理活動變化而在中脈內上下移動。
  • 定慧一體止觀雙修?定慧等持止觀雙運?你究竟還要歧途上走多久呢
    我們學佛,說白了就是學「戒定慧」。我們修行,說白了,就是修「戒定慧」。我們將來所謂的佛法成就,說白了,就是「戒定慧」的成就。六祖慧能大師教導我們,禪宗頓教法門,以定慧為本。六祖慧能大師曰:諸學道人。莫言先定發慧,先慧發定各別。作此見者,發有二相。口說善語,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具善,內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於諍。若諍先後,即同迷人。不斷勝負,卻增我法,不離四相。
  • 人體經絡氣脈能量,助力收穫財富、好運、美顏和健康!
    經絡氣脈能量與身體健康經絡學說是中醫理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經絡學說把人體經絡分為經脈、絡脈,以及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根據這一定律,身體經絡運行產生的氣脈能量轉化到了人體日常活動當中,身體臟腑功能越強,經絡越是暢通,氣脈產生的能量就會越強,人的精、氣、神自然會豐盈充沛。
  • 見添法師 | 戒定慧三無漏學
    世尊教導弟子,修行要以持戒為先,《佛遺教經》告訴大眾:「若人能持淨戒,是則能有善法;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  修行首要便是滅除自己的貪、瞋、痴,而對治我們的貪心、瞋心、痴心就是要靠戒、定、慧。《佛遺教經》告誡大眾要戒瞋恚、戒憍慢、戒諂曲,平常對於食物和睡眠的貪著要減少,佛陀曾告訴波斯匿王:「人當自繫念,每食知節量,是則諸受薄,安消而保壽。」
  • 戒邪淫專欄 | 戒邪淫好方法,非常有效!
    最後是行善,可發願供燈,助印經書,放生(放生能加速我們償還宿債,超拔自己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和歷代宗親,消除業障,清淨身心,並能得到健康、長壽的果報),勸人戒邪淫,行善等等。範圍非常的廣泛,平時有空可以多去寺院,道場做義工,給自己定個計劃目標,近期做多少善事,有什麼目標,有了福報才能更好的持戒。消除邪淫罪最快的辦法就是勸別人戒淫,這也是能幫助我們遇到善緣、得到幸福婚姻的辦法。
  • 《戒定真香贊》-金華市智者寺
    後來的祖師大德,將其濃縮為「戒定真香」四字,並寫了《戒定真香贊》,編入了早晚課誦。然非戒無以生定,非定無以生慧,三法相資,不可缺一。」3、《五燈會元》:「法要有三:曰戒定慧。唐宣宗問弘辨禪師曰:云何名戒?對曰:防非止惡謂之戒。帝曰:云何為定?對曰:六根涉境,心不隨緣名定。帝曰:云何為慧?對曰:心境俱空,照覽無惑名慧。」